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心得体会

兵马俑心得体会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你想好怎么写心得体会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兵马俑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兵马俑心得体会

兵马俑心得体会1

20xx年7月16日,烈日炎炎、骄阳似火,在这七月流火的盛夏时节,我们十个南方日报世博小记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XXXX。经过一个下午的参观、采访,我对XXXX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尤其是对绿色低碳电能又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平日里对电已经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但在这次参观中却得到了真正深入而又明晰的了解,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许多电力原理和电力服务的情况。

首先,我了解了平常为我们的生活提供XX服务的XXXXX。这个成立于20xx年的大公司职工总数30万人。20xx年就跻身全球500强企业,随后排名逐年上升,20xx年已经列全球第156位。有很多顶尖的输变电技术在网内使用,世界上第一个±800千伏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示范工程单极已经顺利投产,目前XXXX是国内西电东送规模最大、效益最好、发展后劲最强的电网,并为营造和平稳定、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作出了贡献。

其次,XXXX的先进技术深深的吸引了我,让我们看到了未来能源的发展方向,我为此激动不已。在参观期间,南方电网的工作人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关于节能环保的最新技术成果,对此我有很大感触。节能环保是身处21世纪的人们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气候变暖

所带来的一系列气候问题必须从根本上解决。以前我以为环保就是低碳、低碳就是环保,然而通过参观南方电网我明白了环保可分为很多类型,而低碳只是其中的一种,低碳的目的是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所谓低碳就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指的是各国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的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工作人员那里还了解到,在节能环保方面,中国做的还很不够。在中国,大部分的发电站还是通过火电的方式发电的,而火力发电大部分用的是烧煤的方式。煤是一种高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可燃性物质。据计算,每燃烧一吨煤会产生

4.12吨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可见煤对大气的污染是严重的。用煤来发电在我看来是下下之策,因为如果用卡车来运送发电用的原材料一辆卡车拉一年的不够一个火电发电厂一天用的,而如果是核电站,一卡车铀235吨足够一个核电站用一年的了。

我想未来的世界大部分的电能应该来自于太阳能、风能、水能、以及核能。在所有发电方式中太阳能和风能是最环保的两种,这两种发电方式对环境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另外用氢能发电也是未来有可能使用的发电方式因为氢燃烧的产物为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零。未来是由我们来创造的,未来如何是由我们来决定的,现在我们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未来,所以我们应该从所有事情入手来实现环保,大到发电站的发电方式小到开冰箱门的次数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注意的。

我希望未来中国能真正的实现环保,能够实现二氧化碳的低排放,只有这样环境问题才能得到解决。我希望未来的生活全部使用电能,因为电能是利用率最高的能源之一,而电能应该全部有太阳能和风能来得到,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全部实现低排放或负排放,天是蓝蓝的水是蓝蓝的,大地是绿色的,那才是我们应该拥有的未来。而要想拥有这样美好的未来,就要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尽力节省每一度电,尽力去研发更多更好的优质能源,让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

兵马俑心得体会2

人曾说过:“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到中国。”清明时节,爸爸妈妈带我去了古都西安,参观了“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的殉葬品——兵马俑。

秦兵马俑世界闻名,我内心充满了期待。刚走进景区大门,我的心就激动万分。听导游说,有兵有马为,野心勃勃的秦始皇,希望死后也拥有活着的荣华富贵,便派人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秦兵马俑,它成为了中国古代的一张金子名片!

院内人山人海,有老有少,还有好多外国人。放眼望去,满眼翠绿。一排排松柏屹立其中,如同一个个忠诚的卫士。

我们先去了秦兵马俑的一号坑。这是最大的一个坑,一进门,就看到各式各样的兵马俑:有的半蹲着,神情严肃,好像在参见什么大将;有的昂首挺胸,信心十足,好像不把敌人看在眼里;有的眉头紧锁,仿佛在思考怎样打败敌人……

他们的头饰也各不相同:有的戴箸冠,有的戴云长冠,更多的则是束发挽髻,他们个个都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接着,我们参观了二号坑。二号坑比一号坑小一点。在这里,我们看到有一个图片,提示这里有盗墓者留下的`洞口。我和爸爸找了一会儿,果然找到了!这个洞参差不齐,导游说仔细看,可以看到有一个木棍支撑着洞,看来盗墓者比考察者这还早呢!这么珍贵的文化遗产却有遗失,真是可惜!

最后,我们来到了三号坑。这里的兵马俑较少,最显眼的就是那辆马车了,车有四匹马拉着,那马体肥膘健,威风凛凛,后面是一个站着的兵俑,他双手成空心拳状,紧握缰绳,眉飞色舞,神采奕奕,好像得知了什么喜讯,急着回去禀报。

看了这几个坑,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都有许多堵墙。经咨询才知道这是夯筑的承重墙,上面的凹槽是棚木的印痕,这真是处处都是知识呀!此刻我也明白了妈妈常说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秦兵马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泪和智慧的结晶,也是全人类精神文明的瑰宝!

它是炎黄子孙们的骄傲!这么有价值有意义的宝贵遗产,我们又怎么能让它在受破坏呢

兵马俑心得体会3

秦俑,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不朽伟作。而我,作为一民中国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终于有机会,去亲眼目睹这些伟大的艺术杰作。

经过了几小时的时间,辗转到了秦俑博物馆的收费处。没想到一个人就要收100元,这才搭上车,开始了新的旅途。

说句实在话,我以前也看过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参观时,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对其只用一个字来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头,远处的秦俑缩成了一枚枚灰点。

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来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没有区别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庄严肃穆,似乎不仅仅是个陶土人,而是敢冲、敢杀、敢于嗜血的强大军队!他们身上的尘土也为它们增添了无尽悲壮的沧桑之美。

二号坑,则让我更加感慨:灯光灰暗,沧夷满目。坑内秦俑大多残破不全,并且被覆着黑色的焚烧过的痕迹。有诗云:

生则张良锥荆轲刀,

死则黄巢掘项羽烧。

居然一怀在临潼郊,

隆然黄土浮而高。

在这个坑内,秦俑的表情在庄严肃穆中似乎更带着悲哀,残手断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灯光,似乎有些狰狞。

该是回程之时,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诗: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雄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归。

但见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兵马俑心得体会4

国庆假期,我和妈妈去陕西西安参观了兵马俑。兵马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坑。现在一共发掘了三个坑,坑里埋着许多陶俑、陶马。这些陶俑、陶马和真人、真马差不多大,特别精美、壮观,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一号坑面积最大,发现时间最早。从四周的参观平台望下去,在一个个巷道里,站立着数千个陶俑和陶马。他们排列整齐,像一支整装待发的军队,气势雄伟。在这里,我亲手摸到了秦朝的泥土,感觉很细腻;还看见了秦砖,导游说“十块金砖抵不上一块秦砖”呢!

二号坑没有一号坑面积大,但这里的兵马俑更加形象。有立射俑、跪射俑、骑兵俑和鞍马等,他们的头发、胡须、面部表情和身穿的铠甲都非常逼真。三号坑最小,像是一个指挥所,将领们正在开会,准备出发。这里有一个展柜里展示的一个兵马俑被称为“镇馆之宝”,因为它出土之后几乎没有修复过。

秦俑平均身高有1。8米,都是单眼皮、丹凤眼,神态各异,号称“千人千面”。他们的头发、胡须、表情都不一样,衣服、鞋子也各有不同,因为那时军队中士兵的衣服都是自己缝制的。这些陶俑、陶马出土时基本上都是破碎的,考古人员把这些碎片分类,像拼拼图一样把他们拼好。拼陶片的过程非常艰难,有的拼了四十年还没拼好。还有彩色的陶俑,一出土颜色就脱落了,现在都不挖了,埋起来,等技术发展了留给后人去修复。现在还有许多兵马俑没有挖出来,或许还有一些俑坑没有被发现……

我在感受兵马俑的宏伟壮观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秦朝人民的疾苦:修这么庞大的兵马俑为秦始皇陪葬是多么劳民伤财呀!

兵马俑心得体会5

遥远的东方,宏伟的秦兵马俑大军守护着秀丽的骊山东麓,他们是戍卫着大秦帝国的最后一支近卫军。黑衣如铁、迅捷如风,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令天下闻之丧胆,望之变色。他们唱着战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所向披靡,被称为虎狼之师。他们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

暑假里,我来到西安临潼,参观了闻名中外的秦始皇兵马俑,在这里,“历史”与“现实”在我眼前交织碰撞,让我感受着“穿越时空”的魅力。

一号展厅人山人海,游客们都挤在围栏后伸长脖子向俑坑内张望。巨大的俑坑里沉睡着一支训练有素、骁勇善战的陆军战队。他们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沉稳刚毅,有的英勇果敢,有的慈善含笑,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不同的面貌。

这是一支兵种齐全的队伍,除了步兵、骑兵还有战车。战袍武士和铠甲武士作为主要的作战力量分布于整个军阵之中,战袍武士大多分布于阵表,灵活机动;铠甲武士则分布于阵中,他们手持利刃,整齐划一。透过陶土依稀还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凛凛杀手。阵中另有一种威风八面,身穿长襦,外披铠甲,头上带有巾帻及长冠,双臂前举作牵拉辔绳的驾车姿态的,那是驭手俑,他们驾着马车,冲锋陷阵。

两千年前的秦军勇猛善战,武器精良,所向披靡,他们用先进的作战体系指挥庞大的军队,所到之处势如破竹:他们用强劲密集而且持续的压制对手,再由骑兵完成两翼包抄,撕开对手的防线,最终步兵长驱直入,给敌军以致命一击。先秦就是依靠这种强大的军事力量最终实现了统一。

在二号展厅的一角,堆着许多破碎的陶片,每块陶片上都贴上了白色纸条,它们是已经清理、编号,还需要粘合修复的兵马俑碎片。

只可惜,秦始皇最终也没能守住他的帝国,他只好将强大的军队带入地下,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他的霸业。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两千年前那支所向披靡的军队就这样静静地伫立着,走入了历史的尘封。时光如箭一般从他们的耳边掠过,荣耀早已化为无尽的寂寞与等待。迎着骊山方向吹来的凉风,低沉的呼吸与耳语隐约可闻,悲凉与沧桑的目光穿越秦川大地,穿越两千年的时空,这支地下军队依旧忠心地守护他们的君王。

见证了气势磅礴的兵马俑,我被它深深地震憾了,这伟大的奇迹是华夏民族的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