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行业

情境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

行业7.86K

情境作文教学,是一项需要我们教师长期努力去观察、去研究、去完成的任务。本文介绍情境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欢迎阅读了解。

情境作文教学的训练方法

摘要: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制造学生思索的情境;设置一定的画面,增添教学形象的情境;创设恰当的氛围,捕捉教学特定的情境。以此来感染、影响学生,让学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去体验、去感受、去品味、去思考、去创新。从而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提升和掌握写作的技能和技巧,达到情境作文训练的目的。

关键词:情境作文探微 技能 创新

“教学过程的核心就是创设一种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学生能够互相影响,学会如何学习”[1],因此,作为教师,就是要在教学中不断的创设这种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教师就是要把握好这个核心过程,让创设的环境为写作起到烘托和服务的作用。然而,写作作为一种精神活动,要让学生自由地、主动地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人生的认识,才能在写作过程中获得写作的快乐[2]。英国教育家斯宾塞在其《教育论》中指出:“教课应该从具体开始而以抽象结束……在教育中应该尽量鼓励个人发展的过程,应该引导儿童自己进行探讨,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该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去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3]”。因此,情境的引入是给学生带来写作快乐的主要渠道。为此,本人认为训练学生的情境作文教学,可以从以下入手:

一、提出问题,制造思索情境

问题是写作的心脏,是思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作文可持续创作的主要途径,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尽可能地提出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的去动脑,并从写作的角度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掌握写作方法。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是思维的火种,是创造的动力。创设问题情境的实质是创设一种以激趣为前提、以思考为核心、以获得素材并形成创造个性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氛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把教学过程看成“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要抓住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但教师在设置情境展示时,要讲究科学性、艺术性,把握三适:适时,把握时机,因势利导,恰到好处;适法,讲求方法,灵活多样,生动形象;适度,把握深度,便于体验。现在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倡导在“做中学,学中做,问中学,学中问”,情境教学就是要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深入其中、乐在其中,用所学知识来更好地解决问题的方法,积极地探究知识。教师在情境作文指导的过程中,要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很快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和先后顺序,从而有效地组织好材料,达到教学的目的。

比如:教师出示下面这段材料,让同学们写一篇议论文,这材料的大意是:一天,有两个人去买盾牌。一个人站在卖盾人的左边,说:“这盾是金盾。”一个人站在卖盾人的右边,说:“这盾是银盾。”两人争得面红耳赤。这时卖盾人说:“你们两人都说得不对。这盾既不是金盾,也不是银盾,它一面是金的,一面是银的,是个金银盾。” 在写作之前,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制造学生思索问题的情境,问学生为什么同一块盾牌,三个人的答案不一样?你们对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去思考?于是同学们议论纷纷,有同学这样讲:这说明干什么都要有群众观点; 有同学这样讲:做什么都不要随便下结论,要深思熟虑,想好了再发表意见; 很明显,这两位同学的说法都是离开了原材料,提得不着边际。 有的同学这样提出论点:这说明看问题不应该看正面,而应该看反面。 那么教师又试问学生:我们看问题难道不应该看到正面,只应该看到反面吗?这说法当然不正确。 于是又有学生这样提出论点:这说明看问题既要看到事情的正面,也要看到事情的反面,不要只看到某一个方面,还要看到其他方面,总之,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片面。

二、设置画面,增添形象情境

王维诗的风格就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我们写记叙类的文章也要讲究“文中有画,画中有文”,也就是说通过你所写的文章,能不能给人从头展示一幅什么画面,讲述一则什么故事。因此,我们在记叙类的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给学生出示一个画面,通过几幅画面的整合、组织、构造,让学生充分构思、想象;也可以用实地场境,一方面,做好活动场地的布置,营造一个形象的氛围。首先,在活动开始和活动过程中操作等方法,以绘声的语言、情境渲染、实物演示和动手操作等方法,以激起学生想看看、说说、做做、写写的强烈愿望;其次还可以充分利用活动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特点,带学生到社会、大自然的情境中,营造学生“仔细看,敢于做,乐于写”的氛围。

情境作文教学,从情境画面的创设、引入或制造直至其展开,无不渗透着学生的参与,而在参与中进行情感体验和认知体验,在体验中理解知识、深化知识、内化知识结构,其最终目的是践行知识。其实,从情境的参与开始,我们又已将新的.知识纳入了自己的知识结构,回味中,我们又不难发现,整个教学过程,我们始终在践行知识,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诠释了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生间就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而且是协商合作的关系[4]。这正是我们新课程进入教学的今天所倡导的,教师在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在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在一起是相互学习、相互探究知识的一种新型关系。

三、创设氛围,捕捉特定情境

“写作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5]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在生活中我们要求学生去捕捉情境,往往使学生思维开阔,产生写作灵感,在身临其境的感触中理解新的事物。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关于激励、唤醒、鼓舞” [6],然而,变化的世界在我们不经意中,时时会触动我们的感觉细胞,给我们带来写作的渴望,我们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去捕捉这种情境,抓住这种氛围,去激励学生、去唤醒学生、去鼓舞学生,把学生的思绪带进这种情境之中。因而,美国教育家科勒涅斯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也就是说语文学习的天地有多大,积累的途径就有多宽,积累的领域就有多广,写作的层次就有多深。

总之,让我们共同努力,为了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作文之趣、写作之快乐。让学生想写、爱写、善写,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让学生取得了更好的写作效果。我们在在教学中就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让学生多出文章,出好文章。

参考文献:

[1]荆建华 译 《教学模式》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第123页

[2]《中学语文教与学》 2007年第7期,第18页

[3]斯宾塞 《教育论》 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版,第62页

[4]龚春燕 郎天燕编著《魏书生教育工作者教学艺术》漓江出版社,第78-93页

[5]韦志成 著《语文教学情景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8-32页

[6]《西方资产阶级教育论著选》 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3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