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教师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教师3.29W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给教师的36条建议》读后感

“后进生”,有时候我们直接地叫“差生”。有人说“差生”带有歧视性,说“差生”把学生贴了标签。难道“后进生”不是一种标签吗?还有许多叫法称呼这样的学生:“个性生”、“潜力生”、“学困生”等等。其实不管叫什么,教师对这类学生的认识是明确的,就是“差”,就是“后进”。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告诉我们,“好”与“差”,“先进”与“后进”,是一种客观而动态的存在。我们与其在叫什么上变着花样地“发明”称呼,不如在如何善待、如何转化方面动脑筋。重要的不是怎么叫,而是如何对待这类学生。所以,转化后进生的前提,是教师本人先“转化”自己。要转变自己的眼光。换一种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学生。也就是站在后进生的角度看他,我们的心情也许会不一样的。你不但会感到这些孩子不但可怜,而且可敬。

例如:后进生听不懂课,可是他们一年四季无论寒风凛冽还是烈日炎炎,每天总是准时(当然,有时也迟到,也旷课)到学校来做一件事,听他们听不懂的课。这是什么概念?换做你,你能做到吗?成人听一堂枯燥的报告都觉得度日如年,可这些孩子,每天都在教室里受着残酷的精神折磨——听他们根本听不懂的课,一听就是三年、六年!他容易吗?这种坚忍不拔的毅力,我们作为老师具备吗?

第二,后进生长期坚持听他听不懂的课,他换来的是老师的`呵斥,是同学的嘲笑,是家长的打骂。然而,面对呵斥、嘲笑和打骂,他们从来不气馁、丧气,不悲观绝望,第二天依然背着书包来到学校走进课堂,而且还乐呵呵的,对老师还是有礼貌,对同学依然友好。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此乐观豪迈的生活态度,一般学生有吗?

还有后进生一般不记恨老师。虽然有时候他也和你顶撞几句,但事过之后,你也许还在生气,他却忘记了,碰见你依然“老师好老师好”叫你叫得甜蜜蜜。经常听老师们说,学生毕业之后,能够经常回来看老师的,往往是那些在学校经常被老师骂得狗血喷头的后进生。不管后进生在学校怎么被老师骂,甚至有时候还是被冤枉的,可这些孩子回母校首先看的,还是当年骂他骂得最厉害的班主任。如此宽阔的胸襟,我们有吗?

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让我感受到李老师的智慧和情感。李老师真正做到了“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管面对何种类型的学生,作为有责任心的教育者一定不能放松或放弃自己的责任,做一点算一点,能挽救一个算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情怀、精神、理念、原则和方法、技巧。让自己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标签:读后感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