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岩石地基上的基础设计

设计6.79K

引导语:随着工业装置大型化、建设场地边远化的趋势,工业装置在新建、改建、扩建时建设场地不可避免地选择在了山区、丘陵等边远地带。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岩石地基上的基础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岩石地基上的基础设计

1、岩石地基的定义及分类

岩石地基,顾名思义,为由不同程度风化岩组成的地基。岩石地基的承载力特征值较高,通常大于200kPa,因此一般不需要人工处理即为理想的地基。严格的来说,岩石地基指的是中风化岩石以上或较破碎以上的岩石地基,否则应为土质地基。

岩石的坚硬程度可根据岩块的饱和单轴抗压强度frk按下表分为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和极软岩。坚硬程度类别

饱和单轴抗压

强度标准值

frk(MPa)坚硬岩较硬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frk>6060≥frk>3030≥frk>1515≥frk>5ffrk≤5岩石根据风化程度可分为未风化、微风化、中风化、强风化和全风化。岩体完整程度应按下表划分为完整、较完整、较破碎、破碎和极破碎。

2、岩石地基的处理方法

岩石地基的处理较土质地基来说简单许多,通常有强夯法、垫层换填法、振动碾压法等。每种方法的具体要求参见相关规范,这里不再展开多讲。

3、岩石地基上基础的常见形式

3.1岩石地基上的扩展基础

由于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基础往往采用扩展基础即可满足要求。扩展基础分为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

3.2岩石锚杆基础

当建、构筑物基础直接坐落在基岩上的基础,以及建、构筑物基础(如烟囱基础、塔基础、水池等)承受较大拉力(浮力)或水平力时,通常采用岩石锚杆。

3.3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基础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根据成孔方式通常采用机械成孔灌注桩、人工挖孔灌注桩二种。根据受力和计算分为普通灌注桩(机械成孔和人工挖孔灌注桩)和嵌岩灌注桩。

4、设计时注意的问题

4.1基础的最小埋深

根据文献1第5.1.2条规定,除岩石地基外,基础最小埋深不小于0.5m。文献2第4.1.3条进行了补充,对岩石地基不小于0.2m。土质地基主要由于表层土稳定性较差,不进行特殊处理不宜作地基持力层。而岩石地基不存在这些问题,基础埋深的确定主要考虑防风化问题,宜适当加宽散水,保护地基。抗震设防区,岩石地基上高层建筑基础埋深不受建筑高度的限制,但应满足抗滑移和抗倾覆要求。

4.2地基承载力的修正

岩石地基根据规范进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时,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对于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4.3抗剪强度的验算

根据文献1表8.1.2条注4:扩展基础底面处的平均压力值超过300kPa的混凝土基础,尚应进行抗剪验算。对于土质地基的上扩展基础,大都用冲切计算确定基础高度,抗剪计算不起控制作用,常常被忽略。当基础承载力较高,基底面积相对较小,按一般经验确定基础高度后,基底面积在柱45°冲切锥体范围内,不需要作冲切验算,应进行抗剪计算。目前用许多基础设计软件计算,仅按控制抗弯强度来确定基础高度,因此值得设计者关注。

4.4边柱基础尺寸偏大的原因

在应用程序计算建筑物基础时,可能会出现边柱基础尺寸较中柱基础尺寸大很多的情况,这超越了基本常识,一般中柱比边柱荷载大,理应基础尺寸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正是由于岩石地基的高承载力。中柱一般竖向荷载大,而弯矩小,因此基础计算时由竖向力控制,导致基础尺寸很小。而边柱一般竖向荷载较小,而弯矩较大,因此基础计算时由弯矩控制,导致基础尺寸很大。

4.5岩石地基的风化

岩石地基开挖后,地基在太阳光照、大气、水等作用下出现破碎、疏松及矿物成分次生变化的风化现象,会导致地基承载力急剧降低。基坑暴露时间不可过长,及时采用水泥砂浆封闭,防止风化剥落。

4.6倾斜的基岩

基础设置在倾斜的岩石地基上,条形基础可在基础的长度方向设置台阶,土质地基每级台阶高度不大于0.5m,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台阶高度的2倍;岩质地基每级台阶的高度不宜大于1.0m,台阶的高宽比不宜大于1.0。对于桩端置于倾斜基岩上时,嵌岩深度应从坡下方的基岩面算起。

4.7基础在岩石边坡上的稳定问题

位于坡高小于15m且无外倾结构面的非极软岩岩质边坡上的安全等级为二、三级的建筑物基础,其外边缘与坡底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倾角β应满足下表的要求,基础和岩坡不属于上述情况或倾角不满足该表要求时,应进行稳定性分析;基础外边缘到坡面的水平距离a应满足下表的要求,不满足该表要求时,应对坡面采取防护措施;对水平荷载较大的建筑物基础,除此之外,还应验算地基的稳定性。

岩体完整程度

基础外边缘与坡底的连线与水平线的倾角β(°)

基础外边缘到坡面的水平距离a(m)完整≤75≥1.5较完整≤55≥2.0

对处于地震区的边坡附近的建筑基础应进行地震稳定性设计,可参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3.3.5条3款。

4.8桩基础与墩基础的界限

由于山区地形起伏很大,某些人工挖孔桩无法达到正常设计桩长,出现短桩的情况,短桩即为墩基础。桩基础与墩基础两者受力性能和破坏机理不同。桩基础属于深基础,一般受侧向约束较大,受力特征为压弯破坏;墩基础属于浅基础类型,受力特征为剪切破坏。

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统一技术措施》第3.11.1条5款:桩长不宜小于6m,桩长少于6m的桩按墩基础考虑;桩长虽大于6m,但L/D小于3时,宜按墩基础考虑。因此应在设计中加以区分。

4.9部分岩石地基部分桩基的设计

有些建、构筑物布置在岩石地基倾斜严重的部位,建、构筑物一端坐落于岩石地基上,一端坐落于填方区域,不得不采用部分岩石地基部分桩基的组合基础形式。文献1第6.5.1条5款中明确指出,当基岩面起伏较大,且都使用岩石地基时,同一建筑物可以使用多种基础形式。

4.10岩石地基上的池类等结构

位于岩石地基上的池类结构,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较土质地基的最大间距要小,设计时应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如采用普通防水混凝土的地下式水池,在粘土或砂土地基上伸缩缝最大间距为30m,在岩石地基上的伸缩缝最大间距为20m。

这主要是考虑到底板混凝土如果直接浇筑在基岩上,两者粘结力很强,当混凝土收缩时很难避免产生裂缝,仅以减少伸缩缝的间距还难能奏效,应设置滑动层为妥。

高层建筑结构基础(地下室)嵌入硬质岩石时,可在基础周边及底面设置砂质或其他材质褥垫层,垫层厚度可取50mm~100mm,不宜采用肥槽填充混凝土做法,以利于避免和减小基础及外墙裂缝;

5、结束语

在山区建设的建、构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的最大特点就是地基差异大、倾斜大、边坡问题严重。只要牢牢把握住这一点特点,就能够作好岩石基础基础的设计。

标签: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