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设计作文锦集7篇

设计5.27K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设计作文7篇,欢迎大家分享。

设计作文锦集7篇

设计作文 篇1

一、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在这个环节中介绍作者:(略)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抒情诗。这个问题很简单,但很重要。它是一个“切入点”。阅读教学非常那个重要的一点就是寻找恰当的“切入点”,也有人叫做“导入”,但我以为二者有区别。“切入点”是对课文而言的,是为了把学生引入课文情景而寻找的突破口,属于阅读教学内部的有机组成部分;“导入”是对课堂而言,是为了把学生从课前的无序状态引入课内的有序状态而设计的教学环节,属于阅读教学外部组成部分。提出“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这个问题,目的在于引出下面的核心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关系到本课的教学目标——诗歌意象的问题。高一的学生可能不会顺利的回答出“通过意象来抒发感情”,这不要紧。教师引导学生读诗歌的第二小节,抓住“金柳”这个词,让学生充分品味。“金柳”是这一小节表现的对象,作者为何如此表现它?我们来推测一下,是不是“ 金柳”包含了什么东西在里面?是的。作者写“金柳”是“新娘”。作为同学们,可能感觉到奇怪,由“金柳”怎么会想到“新娘”呢?是不是与作者的生活有关系?会不会与作者的感情有关系?有可能。谁能说说作者与剑桥大学有什么关系?简要介绍作者的生活历史。由此学生明白了,原来由“金柳”联想到“新娘”是有原因的。不仅这个如此,其他很多作品,作者写什么,怎么写都可能与作者本身的生活经历和情感经历有关系。下面可以总结一下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作者写入作品的包含了作者感情因素的形象。理解“意象”必然伴随着联想与想象。只有通过联想和想象,读者才能进入到作品的情境之中。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要想——美丽的影子;“荡漾”是什么意思?要想象——就是整天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所为联想,就适合自己的生活结合起来,比如——同学们“荡漾”过吗?如果你荡漾过,你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到作者用词之妙。哪位同学荡漾过?不妨说说。好了,下面请一位同学完整的朗诵这一小节。

四、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这个问题更深入了,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入理解诗歌,进入到作者精神世界,进入到作者的情感世界。学生自由发言。教师灵活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感觉,相机引导在此非常重要。先朗读,后回答。作者的感情有变化,是进一步了,感情更强烈了,从“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可以看出这种变化。“青荇”“招摇”,整天与金柳相伴,早夕相处,你低头看着我,我仰头看着你,说着别人永远听不懂的话,诉说彼此之间的心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水草这一节着意表现“意象”。是在“柔波”里呀!在徐志摩的诗歌作品中,经常使用“柔波”一词,我想是有其特殊含义的,同学们读“柔波”能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想象?请同学们说一说,就像孩子在妈妈温暖的怀抱,就像恋人含情脉脉的秋波,就像老是甜美的微笑……多美呀,真的是“甘心”呀,不用叹号不行呀!感情进一步发展了,更加强烈了。同学们感受到这种强烈的变化了么?感受到了,那就好,请同学们来读一读。“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一定要大声读么?使劲喊,行么?不行。怎么办?“使劲轻读”?好,使上劲,换得轻轻地读。

五、请一位同学朗读第四小节

读得不错。不过老师有一个问题:“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老是觉得写得不好。怎么不是清泉呢?“那榆阴下的一潭”明明是写清泉嘛,怎么成了彩虹呢?作者写错了。是不是?这个地方很多老师容易疏忽,这么一问,就问出趣味来了。彩虹,象征美好的事物,代表了作者的梦。“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噢,明白了,原来彩虹就是作者的梦呀!这个美好的梦怎么了?“揉碎”了,“沉淀”了,就是说,这个梦没有变成现实。正是因为没有变成现实,所以才在人的心中深埋多年,不能忘怀,时不时地“荡漾”一下。读这样的句子,体会到了作者的什么?似乎有一些伤感。这种写法,我们叫做“移情”。景随情迁,以情入景,以我观物,则物皆我之所色。古人有这种句子:“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出自苏轼《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诗人唯恐读者把那一泉清泉只是当做普通的泉水,看不出它的特殊之处,所以才用这样的写法来提醒读者。在诗人眼里,这的确不是一般的泉水,那里有作者的“梦”。作者1918年赴美留学,1920年来到英国,来到剑桥。在这里,作者遇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启蒙者,同时也是自己最倾心追慕的女子林微音,并从此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他说:“我的眼睛是剑桥叫我睁开的,剑桥是我的心灵泉源,是我精神的依恋之乡。”所以,在别人眼里的清泉,在诗人眼里就是彩虹,就是梦。

六、一提到梦,人们常常回忆起往昔的生活,特别是那些铭刻心头的往事。

诗人也是这样,提到“梦”,他就好像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刻,让他难以自持。于是他就去寻找那昔日的梦。昔日的梦究竟是怎样的美好呢?作者告诉我们了么?

“撑一直长篙”。你知道什么是长篙么?噢,在《社戏》里学过,多美好呀!你们撑过船么?撑过,感觉如何?美极了。我们想象一下:长长的船篙,轻轻地波动着水面。船上只有两个人,划呀划呀,往远处划,为什么?那儿人少呀。来到幽静的地方,心里高兴,那就唱吧:放开喉咙,尽情歌唱。你看,天上的星星闪闪发光,好像在想我们眨眼睛。美不美?太美了。诗人高兴得放声歌唱,他醉了——诗歌到这里可以说达到了高潮。联系上一节,我们可以说,这里所写的就是作者那个美好的“梦”。荡漾在作者心头的也就是这梦中的情和景。那么,这一小节如何朗读?请同学们展示一下。谁有过“放歌”的经历,那是多么美好的时刻!让同学们展开想象:可以张开双臂,仰起头,沉浸在遐想中……“放歌”二字的读法也可以变成“放——歌——”

七、诗人沉浸在里面,没有醒来。对吗?

不对。诗人很快就醒来了。“但我不能放歌”。想唱歌而又不能唱歌,是一种什么滋味?遗憾。既然不能放歌,只好怎么办?“悄悄”地离开。“悄悄”就是我的“笙箫”,憋在心里,此时无声胜有声。夏虫了解我的心,也不叫了。我“沉默”,整个康桥都“沉默”。我的那份感情呀,还是藏在心底吧,就让我一个人知道。从诗歌情感的发展脉络看,这就是从高潮一下子滑落下来,形成了一个大的波折。那么,朗读的时候也要有所体现

八、为了突出“沉默”的特点,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怎么写的?

开头写的是“轻轻的我走了”,结尾写的道“悄悄的我走了”。一片寂静。作者就这样走了,我们仿佛看到一个轻手轻脚走来,又轻手轻脚离开的身影。在他的内心深处,藏着无限的留恋。

九、最后,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

十、拓展。

徐志摩是中国现在诗歌史上的重要代表。以他为代表的“新月派”诗歌,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建立了功劳。他赞同闻一多先生的“三美”诗歌理论,认为诗歌要有韵律美、绘画美和建筑美。他的诗集有《志摩的诗》《冷翡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他的诗广为流传,人们张口就可以朗诵,据说,1928年11月,也就是作者再别康桥后,就去了印度,拜见了他朝思暮想的大文豪泰戈尔。泰戈尔当众朗诵了徐志摩的《沙扬娜拉》“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那一声珍重里有着甜蜜的忧愁。”写的多好啊!同学们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找徐志摩的诗选来读一读。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1928.11.6 中国海上

《再别康桥》教案设计

(本教案根据特级教师程翔老师的教学思路整理而成。)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以及意象的组合,体味诗歌的意象美。

2.通过品味语言,发挥想象,以感受充溢于诗歌的真情,进而拉近学生与诗的联系,鼓励学生在喜欢的基础上多写写新诗。

【教学重难点】

1.把握和分析意象。

2.感受诗歌的真情。

【教学方法】

诵读、提问、讲解、创设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请同学们认真读一遍,并谈一谈初步印象。

1.设计理由:学生对诗歌的原始阅读非常重要,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原始理解是教学的起点和依据。

2.在这个环节中,适当介绍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

二、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等,《再别康桥》属于哪一种呢?

1.抒情诗。

2.目的是从这个问题切入到下一个问题。

三、既然是抒情诗,那么它是怎样抒情的呢?

1.请同学们品味第二小节的“金柳”,“金柳”怎么会是“新娘”呢?为何我们联想不到?这是不是与作者的情感有关系?

2.“金柳”“新娘”就是赋予作者情感的形象,我们叫做意象。

3.理解“意象”要发挥想象,我们才能走入作品的情境中去。接下来,作者写道“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艳影”是什么?请同学们想象美丽的影子,荡漾是怎么样的一种情愫?请同学们发挥想象,体验这种萦绕在心头的情感。

4.请一位同学朗诵第二小节。教师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荡——漾”的味道来。

四、 进入第三小节,作者的感情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是加强了还是减弱了呢?

1、请一位同学先朗读,适时引导其回答。

2、从哪一句可以看出情感变得强烈了?“我甘心变成一条水草!”

3、请同学们想象“青荇”在招摇,“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与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组合成一幅怎么样的画面?这样的写作叫做“绘画美”。

4、请同学们朗读,指导学生读出“甘心”二字饱含的幸福感。

五、通过指导朗读进入第四小节,作者为何说“那榆阴下的一潭,不是清泉”而是“天上虹”呢?

1、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语言的跳跃,这里的“虹”原来是“彩虹似的梦”。

2、作者的“彩虹似的梦”实现了吗?没有,被“揉碎”了。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践,自己的梦被揉碎了,情感怎么样?引导学生体验作者此时的伤感。

3、请一位同学朗读,指导学生读出“揉碎”的伤感和“彩虹似的梦”的无奈。

六、诗人的“梦”让他重回昔日在康桥读书的梦,这昔日的梦真的美好得像彩虹似的吗?进入第五小节。

1、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撑着长篙的感觉,向前,向更深处漫溯,忘记了时间,撑到星辉斑斓的时候,于是在那里放歌。多么自由自在啊!多么美好啊!这就是徐志摩所提倡的“自由与美”。

2、请一位学生朗读,指导其读出诗人的欣喜之情。

七、朗读第七小节,诗人的情感变化了吗?为什么?诗人写了什么意象?这些意象前面的修饰词是什么?这些意象让你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1、诗人不能停留在昔日的梦,因为要离别了。诗人写了“笙箫”,修饰词是“别离的”,诗人此时是忧愁的。

2、诗人写了“夏虫”,修饰词是“沉默”,为何诗人要沉默?

首先,夏虫也不堪离别的愁绪,故“沉默”了,不再“欢叫”了。其次,诗人希望离别的方式是静悄悄的,恰如作者在开头和结尾两个小节中都写到了的。

3、那诗人为何在开头和结尾采取同样的形式呢?有何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特殊形式,回环往复会使诗歌有音乐美,感情浓厚。

八、请同学们把课文完整地朗读一遍,适当师范指导。在读书声中结束。

设计作文 篇2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提升对作文的兴趣,学会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

二、学会细致观察,拉长细节写作时间

三、打开作文思路,学会多角度看问题

【教学重点】

一、细节描写

二、开拓思路

【教学难点】

如何打开作文思路

【教学步骤】

一、用电影《大灌篮》激趣

如果要同学们为这部电影写同名小说,你会怎样为刚才的一分钟片段写上文字版?进入口头作文

二、由示例一引出学生常见的写作问题

三、播放动漫片《灌篮高手》片段,强调观察赛场气氛、对手反应、自身变化

心中之竹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非心中之竹,我们说心中之灌篮非眼中之灌篮、手中之灌篮非心中之灌篮,看到的画面要把它变为文字,就需要一定的技巧。再次进入口头作文,评议,并出示示例二

四、细节描写写作小结,幻灯出示例文,借鉴熏陶

五、一个小片段的瞬间展现在我们的面前了,一瞬之间有万象、一瞬之间孕古今,古今万象都包含在瞬息之间,可一个片段不是作文,缺乏完整的思路,我们如何构思一篇作文呢?今天我们以《精彩瞬间》来作文,应该怎样打开思路?

六、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共同讨论

七、发放例文四篇,打开思路

八、总结拓展思路方法

只要我们能够跨越时空、感性感受,逆向思维、理性思考,就会学会发现、学会感悟、学会生活,希望大家做一个灌篮高手、写作高手、乃至生活的高手。

设计作文 篇3

本节课内容属中学阶段语文学科,它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学期第一单元的写作指导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记叙性散文,在此基础上开启初中阶段对记叙文写作的指导,对学生的写作基础进行培养,这是他们步入文学殿堂的第一步。导引中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活水,要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所以本节记叙文写作的指导,也从生活中开启。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记叙文文体,培养学生对景物描写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取材,通过生活感受自然景物的美。通过讲授分析与课堂练习,让学生了解及把握记叙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有关于雨的视频,记叙文写作课件 教学过程:

1、课程导入,介绍记叙文。

在以往的语文课中,作文一直是同学们比较头疼的事情,但是作文又是考试中占分最多的一个板块,所以作文是绝对不能抛弃的,初中阶段的主打文体是记叙文,所谓记叙文就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方式表现实际生活的一种文体形式。随后的写作课程也会围绕记叙文来开展,但这次只是同学们上初中以来的第一次写作课,不要求大家一开始就写出很精致的文章,先从细节方面开始我们的写作。

2、学会在生活中取材。

我们的生活在自然界,它的变化无时无刻都影响着人类的生活,也给我们带来一个多彩的世界。无论是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等气候变化;还是春耕秋收等节气变化;或是鸟兽虫鱼、花草树木等动植物变化,还有数不清名山大川,草原、沙漠、海洋等地理,自然界为我们带来了无限的色彩和景象。我们去感受、去接触,再用文字记下,就是通常所说的景物描写。

前面我们说到,记叙文有记人、叙事的方式写作,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常常会有景物的描写,一般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写景状物本身也是记叙文的一个大类,今天主要学习的就是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感受一下自然界的魅力。

[播放一个“雨”的三分钟视频]

下雨,是我们常见的一个天气状况。刚才播放的`视频记录了很多场雨,那这些雨有着什么特点呢?(请学生回答视频中雨的特点并在黑板中列出 例如:毛毛细雨 倾盆大雨等)

光是从雨水的特点,我们就能总结出来这么多,下面再看一次视频,仔细观察,视频中除了雨以外,有哪些事物是被雨所影响的,发生了什么变化?(再次播放视频,请学生回答被下雨影响的事物,并列在黑板上。 例如:花朵被倾盆大雨打蔫了,荷叶被细雨蒙上了一层水珠等)

3、如何正确把握景物描写方法

写景状物的记叙文,重点在于要抓住景物的特征,对事物的声、光、色、态、貌、形等多角度进行精细的描摹。刚才我们视频中的雨就有着千差万别,各有特点,我们描写的时候就要抓住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里的景物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方面的特征,例如说下面这段:秋天到了,树上的叶子黄了,黄黄的叶子像一只小鸟在树上休息;叶子落在空中像飞鸟,叶子稀疏落在地上像睡觉;还有那些成片成片落在地上的,就像给大地重新穿上金黄色的新装。 (课件展示选段,把形容叶子的词句标注出来)

这段描写秋天叶子的文字,首先是描写了在树上的叶子,结合它黄色的特征,将它幻想成有着黄色羽毛的小鸟,正站在树上休息,这里就写出了叶子的颜色、形态。当叶子落下,就像飞鸟一样,这里是叶子的变化。在地上的叶子也是不同的,稀疏分布的像把地面当床了在睡觉,成片成片的就像布料一样给大地穿衣裳。同样都是树叶,树上树下空中的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当然要想在作文中抓住景物特征,就要在平时的生活中多观察体会,与同类的事物进行比较,加上适当的幻想。也要结合实际,不能把一些作文中好的文字硬是生搬过来,“春天”就是春光明媚的,“秋天”就是满地黄叶的景象,像在我们南方,春天很多时候都是阴雨连绵,秋天也许一点黄叶都看不见。

同样是前面的选段,第二个重点就在描写景物的时候还要注重表达的顺序,像选段中的,先描写的是树上的叶子,然后叶子飘落下来,最后飘落到地面。如果我们把这些语句换一换位置,先写地面的,突然又跳到树上,后来又掉落,就会显得很奇怪了。一般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有几个顺序,请同学们也记下来。

1、空间方位顺序。

上下、左右、前后、远近等等。

2、时间顺序。

可按季节变化和一天的时间变化 。

3、地点转换顺序。

即参观、游览顺序。先看、再看(把3个顺序展示在课件上)除了顺序,写景的文章还要动静结合 ,不仅要写出景色的静态,而且要写出它的动态,只有这样笔下的景色才能使读者的印象深刻。像选段中写了树叶飘落时候的动景,也写了落叶之后的静态。(课件列出 动态静态及作用)

下面我们来做一个课堂练习,刚才看了雨的视频嘛,我们就用一小段文字,描述一下雨滴这个景物特征,记住前面所说的颜色、形态、声响、变化等等特征,现在开始五分钟时间,无论是写毛毛细雨、中雨、倾盆大雨都可以。(五分钟后请同学展示,并对景物特点进行简单分析。例如: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带着滴答滴答的声音)

除了前面提到的抓住特征之外,还应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使所绘之景具体、真实、生动、形象。 运用适当的修辞手法可以为作文添彩,但在修辞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得恰不恰当,例如我们刚才描述的雨滴,描写的场景是毛毛细雨,但如果用上了“黄豆般大小的雨点”就谓之修辞不合理了。(课件列出一般的修辞手法)

4、总结及课后作业

今天给同学们大概介绍了记叙文这个文体,还介绍了如何从生活中学写作,重点在于观察体会,以及关于景物描写的一些方法,希望大家能学以致用。布置一个课后作业,在春、夏、秋、冬四季中任选一季进行300字左右的景物描写片段,要求是描写的景物不少于两个,注意运用今天所教的景物描写方法,结合实际进行描写。

设计作文 篇4

一、教学目标

1.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

2.通过回忆、表达,感受父母的爱,及我对父母的爱。

二、教学过程

1.同学们,谁能告诉我上个星期天是什么日子吗?(母亲节)

(师:你能记住这个特殊的日子,真是孝顺的孩子。从大家一脸茫然的表情看出你们不知道,那老师告诉你们,是上星期母亲节,每年的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

2.你为没能记住母亲节并献上自己对妈妈的祝福感到遗憾吗?

(师:那反你的这种遗憾深埋心底,来年一定补上,不过父亲节还没有错过,是在每年六月的第三个星期天,今天正好六月日。到时一定要向你的爸爸问好哦。因为父母的爱是天地间最伟大的爱)

教师板书:父母的爱

二、激情拓思。

1.同学们拿来了几张自己和爸爸妈妈在一起的温馨照片。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欣赏?(课件出示温馨照片。学生自己简单描述画面内容。)

2.再出示<校门口接着孩子>图,一边让学生看,师一边描述画面内容。

3.其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很多。打开你的记忆大门,搜索一下,选一件印象最深的事来说说吧!

出示句式:

当我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生病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爬山爬不动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不想学习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我______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顺学而导

1.同学们,你们看,父母的爱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要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这份爱,那我们是不是应该把这件事原原本本地说出来呢?我们就来说说喂饭这件事。谁来说说当时是在什么情况下妈妈是怎么说的?

指名交流,教师从两个方面加以引导:

(1)清楚。

当发言的学生能把这件事原原本本说出来时,引导其他学生体会怎样说清楚一件事:一步一步说出来,让人听了觉得清楚。

(2)感人。

1)当发言的学生已经能清楚地说一件事时,教师站在一个倾听者的角度,在询问中让学生自己发掘这件事的细微感人之处。

2)如果发言的学生在说一件事时,已经把一些细微感人之处表达出来了,那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谈听后感受,再顺势点出细微感人之处并板书。

师:妈妈说时是什么表情?妈妈又是怎样做的?你听了妈妈的话心理是怎么想的?(随机板书)

语言 神态 动作 心理

(有一次我生病人,没胃口不想吃饭。妈妈在一旁很关键,很我想能多吃一口饭,拼命地劝我:“孩子,你就再吃一口,看,这有你喜欢吃的菜。来,张嘴,再吃这一口。”在妈妈不住的劝说下,看着妈妈一直举着筷子要喂饭给我的情况下,我只好再吃了那么一小口。我心想:妈妈实在太烦人了。后来妈妈把我吃的剩饭都拿去吃了。)

师:瞧,我们只要通过写出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等方面,就可以写好一段话啦。刚才我们谈到的一些事,如旅游时、生病时、学习上、生活上等方面父母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中都能体会这种伟大的、无私的爱。我想:此时此刻有一首诗最能代表我们共同的心声。(课件出示《游子吟》,学生齐声朗诵这首诗。)

四、激励习作。

同学读得美,表达的情感更美!小作家们,还等什么!赶紧拿起我们手中的笔把刚才说的事写下来吧!在写的时候,把事情写清楚,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来写,尽量把感人的地方都写出来。如果能用上这首诗或词语,你的文章会增色不少。

出示词语:

生动笔写

师生共同点评

3.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懂得感受爱,也要懂得回报爱。请看一段录像。(课件: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

(1)学生观看后,师引导:你为爸爸妈妈做过什么事,送过什么礼物吗?

(2)你们看,爸爸妈妈真是太爱我们了!我们为他们做一点点事儿,都会让他们那么感动,那么高兴!

板书:

父母的爱

生病 语言

学习 神态

饮食 动作

《父母的爱》教后反思

我教的《父母的爱》是单元写话训练,遵循三年级新课标要求,力求指导好学生能从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心理等方面写好一段话,并能从中感受到父母的爱以及我对父母的爱。

本课我从谈话导入,激起学生说话的欲望,然后从照片入手,拉近学生与话题的距离,为了达到学生有话可说,随之出示句式“当_____时,妈妈(爸爸)____________”学生最多谈到的都是生病时,胃口不好不想吃饭时,爬山爬不动时,基本做到有话说。于是我加大难度,由说一句话变成会说一段话,这其间举手不够活跃,看出学生被难住了,不过很高兴的是,有3位学生站起来说得具体通顺,这部分铺垫好了,写话时大家表现还不错。

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如出示句式及范文,学生好像束缚很多,自己在环节过渡中,教师语言还不够简练、富有语文味。

设计作文 篇5

【摘 要】在高三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用最科学、最有效、最快捷、最易于学生接受的训练方法,巧妙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加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紧密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创新作文积累训练讲评,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高三作文 训练设计 教学资源

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作文的分值占的比重非常之大,提高作文能力是教师和考生必须高度重视的一个环节,作文能力的提高,不仅仅意味着考生在考场上能否拿到一个漂亮的分数,更重要的是作文的能力与水平的高低。实质上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与能力的体现,它关系到学生的今天与未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学生作文能力的训练,除了平时的渗透之外,笔者认为高三语文教师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与训练方面智足谋多,用最科学、最有效、最快捷、最易于学生接受的训练方法,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高学生作文综合素养。

一、巧妙合理利用已有资源,加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

1抓住教材中每一个可生成资源,以读带写,一举多得

在教学韩愈的《师说》时,笔者写下了“韩潮”这个在当时很时尚流行的词,它形象地概括了当时在韩愈的文风影响和带动下,所形成的一股“文道统一”、“文以载道”的写文章的风尚与潮流。根据这种现象,笔者就设计了一个作文训练题目《“寒流”与“韩潮”》,当堂专门训练学生的立意与构思,启发学生在主题立意上要学会这类题目的审题技巧,引导学生要特别注意:当今流行文化我们要关注,而经典的传统文化我们更要重视,这是高三学生在读写方面要切实关注的一个话题。这样的资源利用与生成既巩固了学习的新课文,又在写作素材及其立意方面有了新的拓展,一举两得。

教学《陈情表》时,在同学们都惊叹李密感人的真情和严密的说理的同时,针对高三学生考场作文存在的一些情况,以及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一直强调要注重的真情实感等问题,笔者在给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技巧的同时,根据本文作者的“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特点,给同学们归纳出考场议论文的“九字方针”,即“摆事实、讲道理、诉真情”,在初中议论文“摆事实讲道理”的基础上强调真情的重要,也针对现在的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缺乏真情实感的现状,详细分类介绍并强调“情”对议论文来说与“事”、“理”同样重要的道理,并且逐条讲析这九个字在作文中具体落实的情况,以学生的作文实例为例分析,收到很好的效果。然后乘势而上,再设计相关的作文训练,进行这方面的单项强化训练,目的性明确,可操作性强。

2利用学生已有资源生成新的可以为我所用的教学资源

在训练“海门元素”这个话题作文时,笔者着重强调拟题的训练技巧,并且让学生注意文与题的关系,自拟的题目除了具备明确、简练、新颖的特点之外,更重要的是一定要注意文与题的有机统一。并且要注意避免平时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毛病。笔者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训练,班级中一名学生的题目自拟为“吾哩”,笔者认为有创意,题目本身就包含了海门元素,可仔细阅读全文,发现他介绍的是海门的“一人、一山、一港、一品”(一人:清末状元张謇;一山:南黄海中的蛎岈山;一港:东灶港;一品:“叠石桥绣品)四个部分,就有了文章题目与内容不太吻合的感觉。于是笔者与他商讨如何改变一下题目,才能使得文与题统一,经过提示,这位学生思考片刻便在“吾哩”的后面加了两个字“海门”,题目因此变成了“吾哩海门”,改过之后感觉比以前的题目好多了。作者在写作中充满自豪地从海门的“一人、一山、一港、一品”四个部分介绍海门,文章主题突出,基本达到了训练要求。笔者忽然又想到了海门电台一档知名节目“吾哩海门人”,就建议他把作文题目改成《吾哩海门人》。如此一改,文章中的四个部分,就只保留一个部分,就是从介论文联盟www。LWlM。cOm绍清末状元张謇再到介绍现代海门人这一部分,这又可以避免出现修改之前作文中存在的面面俱到、蜻蜒点水的问题,可以分几个层次专门集中介绍海门人的方方面面。经过这样的修改,这篇作文的内容就显得明确集中,而且题目与内容紧紧相扣。文章最大的亮点,最有新意、最夺人眼球的是题目《吾哩海门人》,题目本身就充分凸显了海门元素这个话题,既巧妙新颖,简洁精炼,又鲜明地彰显了主题,拟题的的几个要素全部具备。

在这次拟题的训练中,这个题目的修改过程(吾哩——吾哩海门——吾哩海门人)让笔者非常清楚地给学生讲明白作文拟题的重要性,以及在修改过程中碰到的许多作文中常见的问题,这种灵活生成的教学资源,源于学生,经过教师的加工,又用于学生,易于被学生接受,笔者就把它作为教学材料和教学案例,不断研究推敲,反复修改、补充、完善,科学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效果颇佳。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笔者经常设计拟题训练,明确拟题的几个具体要求,请每位学生完成一个作业:在我们平时在学校阅览室阅读的杂志中,精心筛选出十个好题目,并且分析这些题目好在哪里、怎样才能为我所用。之后是同学交流,教师点评,有很多题目得到大家认可和好评。例如《最终,在泪水中明白》、《流泪》、《奉献并非三两天》、《有朋自远方来》、《我心目中幸福》、《爱心需要复制粘贴》等等。笔者还以近三年的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材料为例,要求学生练习拟题,同学们在前面讲解训练、积累材料的基础上,拟出了一些好的题目,例如《尊严》、《远望》、《感受都市》、《感受田野》、《一步与未来一生》、《守望心中的那盏灯》、《广告让生活绚丽多姿》、《一次的感悟》、《回首》等等。同学们经过这样的训练,拟题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

类似这样训练的方式很多,这种资源的形成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需要教师用心捕捉、精心修改提炼,这样才能形成非常好的即时课堂教学资源。因为是自然生成,又源于课堂、源于学生,因此针对性、适用性强,学生也喜欢和乐于接受。

二、紧密结合学生作文实际,创新作文积累训练讲评

要促使学生写出好的作文,高一高二的基础积累和有序训练非常重要,到高三作文材料的积累这一项更是必不可少。笔者每周都布置积累的作业,可以是配合教材内容专题积累的拓展补充,可以是最新的热点话题的搜集整理,可以是学生自己最喜欢的材料,可以是自己最需要、最欠缺的资料补充,可以是同龄人的高考范文,还可以是名家美文、专家点评等等。到高三,教师就必须用最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进入高三,笔者就把江苏高考作文的最新评分标准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作文的要求;然后每间隔一周让学生积累一篇自己喜欢的近几年江苏高考高分作文,找出一到两个优点并加以点评;每次作文训练后,笔者的批改都给每个学生提出一个比较明显的不足,提醒学生注意,让学生每次训练都有一个集中训练的目标,并且对照评分标准找出自己作文欠缺的部分,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更有效的办法是每次考试作文,笔者都细心挑选出所教两个班级不同层次的作文,并且把南通市统一批改的样卷一起打印好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分两次把自己的作文和南通市的作文对照评分标准排序,并说明排序的理由,并且在不同的对照中找出自己作文的不足,如此几次的训练,学生就非常清晰地明白自己作文努力的方向。这样的一系列积累练习评价之后,学生就可以掌握写好考场作文应该注意的问题,并且很有针对性,时效性也很强。

高三作文训练的方法很多,要凸显高效,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和学生的有效资源,不断吸收、整合,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有物有序,坚持长久,学生的作文水平必定会有很大的提升。

设计作文 篇6

从小我就有一个梦想,就是当一名非常出色的服装设计师。

假如我是一名服装设计师,我会设计出许许多多具有时代风貌的服装,把人们的生活装饰得五彩缤纷,使他们生活得更愉快。我要为中国女排设计一种运动服。他们穿上这种衣服,英姿飒爽,精神抖擞,不流汗,显示出中国女排的拼搏风姿。我好像看见我国运动员穿着我设计的运动服,神采奕奕地步入体育场参加亚运会。观众们掌声雷动,拍手叫好:“这种运动服真棒!”我高兴得蹦跳起来。因为,我设计的服装为祖国增添了光彩我还要为我们的老师设计一种教师服。这种服装,蓝灰相间,衣领又别具一格。他们穿上它,文质彬彬,和蔼可亲,显得更亲切了。我仿佛看见了我们的陈老师穿着它,亲切地对我说:”孔圳钏,你设计的衣服真帅,质朴又高雅。“我还要给小朋友设计几种学生装,不但色彩鲜艳,而且花样繁多,款式新颖。而且还可以防止细菌流入他们的身体。小朋友穿上它,朝气蓬勃,天真活泼。我仿佛看见了一群穿着白色上衣,天蓝色裤子的红领巾们,那么美丽可爱,像一朵朵盛开的鲜花。

我还要设计更多的服装,在国际市场展销,为国家创汇,为祖国增添荣誉。

设计作文 篇7

生:写。老师辛苦用事例写具体了

板书:内容具体把话说清楚

全班同学读板书。

其实无论写哪一类文章,要想把文章写好都必须做到:

内容 具体 把话说清楚

三、出发习作要求:

师:让学生读要求:

师:作文要求什么?是写什么的作文?

生:可写人、写事……

师:提示:人:亲人、朋友……

事:有趣、难忘、快乐……

景(物):一个地方、动物、水果、蔬菜……

师:让学生同桌交流

最向写的师什么?把你要写的填上去?

师:展示学生的作品(一块评)

四、小结:

师:今次习作师自由的作文:

一定抓住把写的内容写具体,把话说清楚

师:同学们今堂课表现挺好

标签: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