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投资

文化产业投资应注重文化的多样性

投资1.95W

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中,文化产品和文化产业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

文化产业投资应注重文化的多样性

在报告的指引下,全社会关于文化、文化产业和文化产业投资的关注空前升温,社会资本正源源不断地涌入文化产业,为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力量支持。

在社会自觉地把文化作为产业来发展,乃至作为社会经济支柱产业来发展时,有必要对文化的特性和产业投资本身的规律加以分析。因为文化创作本身含有感性、激情、浪漫的特征,而投资则多是要求理性、冷静和现实的,文化创作者多数不熟悉产业投资,而产业投资者又对文化存在隔膜,因而社会上很少有投资成功的文化人,也很少有具备高深文化素养的投资人。显然,文化创作与文化产业投资的性质是大不相同的。

与此同时,文化产业作为以“顶层设计”来推动发展的产业,在文化的教化作用和产业的赚钱作用两方面存在一定的冲突,在细节方面还需要深入探讨,以形成某种共识,否则文化产业的发展很可能在社会资本的大潮涌动中迷失方向,既不利于文化的繁荣,也不利于实现投资的目标。

文化的多样性是进行文化产业投资时必须认真对待的。20XX年10月第33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上通过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中,“文化多样性”被定义为各群体和社会借以表现其文化的多种不同形式。

文化是人创造的,文化应该是对自然而言,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留下的遗迹,它的存在形式是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文化的定义是抽象的,存在着的文化却是具体的。尽管“地理环境决定论”并不科学,但追溯到文化的起源,地理环境仍然是在文化起源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地域性及由此而产生的民族性是文化多样性的决定因素。文化的生成有其环境的制约,环境条件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文化也有各自的个性。正因为如此,人类既有共同的普遍性文化,也有地域性、民族性的特殊文化。文化的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在地域中的自然风物、地形地貌,自然环境主要是高山大河、原始森林。例如,我国的不同地域,文化就表现出显著的不同。文化的多样性体现为文化形态、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观的多样性,以文化为载体的文化产业也具有了上述多样性的性质。

正因为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与生俱来的性质,文化产业的发展就应当依托在这种多样性的基础上,文化产业投资也应当把文化多样性作为基本的前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就成为一个基本原则。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群体,对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态度、不同的需求,文化产业投资必须以地域为前提,以受众为前提。比如,在传统文化的故里,重拾传统文化的形式,并对文化内容进行一定程度的与时俱进的改造,就容易为受众接受;而在现代文化较为发展的区域,较多地发展现代文化产业就更容易取得成功。

倘若是反过来做,兴许对地域文化本身的发展有所贡献,但文化产业本身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都是有先例的。举个最极端的例子,如果我们在大西北地区投资发展西洋歌剧院,在大东南投资发展东北二人转,可能会让文化形态在不同地区的流播起到促进作用,但投资本身则要面临极大的风险。

此外,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不同文化受众的分散性,以及文化形态和文化产业大小共存的局面,刻意追求做大某种形式的文化产业是存在风险的。比较理性的.做法是尊重文化和文化受众本身,让产业自然发展,自然淘汰,在竞争中留下的文化形态会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命力。挟资本之势力,强行做大某种文化形态,可能会弄巧成拙。当然,这也不是说资本无所作为,消极适应,一味等待产业自然发展,而是说,产业投资发挥主动性时要顺势作为,不要逆势而动。

因此,鉴于文化的多样性,从降低投资风险和追求投资成功的角度看,文化产业投资最好还是因地制宜。离开了本土,文化会成为一种符号,一种外在的时髦,一种漂浮的表象。文化产业在文化的本土进行开发,文化所蕴含的自然地理、人文信息、民族风情会在受众的潜意识里流淌、浸润、膨胀,会让文化落地生根,找到活水源头。

由于资本的泛滥,文化产业投资存在一窝蜂的趋势,不顾文化的多样性、受众的分散性进行文化投资的案例越来越多,投资主体存在剑走偏锋的倾向,这更加重了投资失败的风险。在资本加速流入文化领域的时代,在资本面前,弱小的文化能不能产业化,能不能承受资本的冲击,能不能满足资本对快速增值的渴求,还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