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文化

身边的文化作文

文化5.94K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身边的文化作文,欢迎大家分享。

身边的文化作文
身边的文化作文1

曾经,我听过这样的说法:一千年的中国看北京;三千年的中国看西安;五千年的中国看河南。如果再要往前看,那就应该是到我妈妈的家乡了——在古代名字叫做陈州,现在叫做淮阳的这个古老的城市。

悠久古老的淮阳县城被一大片湖水包围着,那片湖水就是每年夏天有荷花节的万亩龙湖,比著名的杭州西湖大好几倍呢。在碧波荡漾的龙湖边,有一个古老的陵墓——太昊陵。那可是“三皇之首”伏羲氏的的陵墓,是中华民族始祖的陵墓。所以人们说太昊陵是“天下第一陵”。

在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在太昊陵有一个很隆重的庙会,据说那是中国最大的朝祖庙会。从遥远的古代就开始了的这样的二月会,到现在更是规模宏大。整整一个月的二月会,每天都有从全国各地、四面八方来的朝圣者,来到伏羲墓前谒祖朝拜。熙熙攘攘的人群非常壮观!

在太昊陵的庙会上,有一种为了纪念女娲和伏羲抟土造人的活化石——泥泥狗,那是淮阳太昊陵所独有的,传说泥泥狗是女娲和伏羲那时候传下来的。泥泥狗用淤泥捏制,全涂黑底,然后用红、黄、绿、白、粉五色绘画。泥泥狗的造型浑厚朴实、艳而不俗。每个泥泥狗都可以吹,就像古代乐器“埙”一样。所以泥泥狗被人们称为:“真图腾、活化石”。

泥泥狗的造型很怪异很抽象:有人面猴、双头狗、九头鸟、猴头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造型呢?据说,在远古时代,是个人兽共存的时代,那时候凶猛的野兽出没,人却是很弱小的,总是被野兽伤害。所以他们把保护自己的愿望,寄托在一些想象中的有威慑力的猛兽身上,然后把它们神化。所以就产生了对这些神化了的猛兽的图腾的崇拜。所以,泥泥狗也是我们古代的图腾文化呀。

后来泥泥狗就一直流传下来,一直到现在,来太昊陵烧香朝拜的人们都会把泥泥狗当“神圣之物”购买,寄托了人们“避灾”、“求福”的美好愿望。

身边的文化作文2

“文化”一个神秘又深奥的词,望穿辽阔的`国土,放眼天下,何处没有它的气息?何处没有它的踪迹?它。貌似于无形,却把整个中国紧紧相连,处处充满"情"的味道,"文化",似一缕缕轻烟,在茫茫书海中穿行,又似文人墨客的象征,代表渊博……

文化,在我们身边,牵引了我们的心,连接着我们的情意,把我们这个大中国。

民俗文化,紧紧相连中华上下五千年传承下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民族文化的深渊……

元宵节,大家都应该想到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汤圆的场景吧!那和谐的欢声笑语,一家人幸福的模样应该是每一个人心中最期待的。这样一个好日子,一个红红火火,热闹的好日子,却在人们的心中逐渐变的黯淡,甚至无人问津。

以往的元宵,是那么的欢腾、热闹,手工制作的汤圆,是自己用心、用情一颗颗捏出来的。每一颗小小的汤圆都寄托着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令人向往的情意。比起在超市里买的,自己做的显得温馨,这无疑是一份送给人家最好的礼物、一份在嘴里,甜心里的礼物。元宵,汤圆。就是说团圆,一家人团团圆圆坐在一起,从记忆里吃着甜的汤圆消除旧一年里的不愉快的事。

可现在,又有多少人盼得到元宵节一家子坐在一起,团团圆圆呢?连那天吃的汤圆,都是从超市里买回来的,草草的煮了吃了、在草草的在电视前看电视。可见现在人们对这个传统节目有多么不重视了,说团圆,回乡探亲的人们每到初八,初九就应该外出打工了。等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大概也只是远在外地苦思亲人了。那牵肠肚挂的滋味,可实在不好受呀!

各种迹象表明,人们的生活习俗与以前早已大大不同,人们再不觉醒,这些充满文化气息的民俗迟早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否感到痛心呢?

身边的文化作文3

一年一度的除夕又到了,在外面工作的亲人,不管路途远近都要提前赶回来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准备辞旧迎新的丰盛的年饭。我们家的年饭有肉、鱼、鸡、鸭,丸子……十多道菜摆满了一桌子,令人眼花缭乱,香香喷喷的叫人垂涎三尺呢!吃饭前,必须敬奉祖先,要鸣炮、上香、烧纸钱、跪拜祷告,表示我们不忘记自己的祖先,然后开始开餐,叫做吃团年饭。我们一家三代团聚在桌子边上,大家互相敬酒祝福,一家人有说有笑,其乐融融。

吃完团年饭,中央电视台每年一度的“春节联欢晚会”开始了。妈妈端来了松子、瓜子、花生,还有各种纸包糖。我们坐在沙发上,边吃边看。

晚上十二点整,新年的钟声响过,时间又进入了新的一年,为了迎接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全城爆竹声此起彼伏,美丽的烟花照亮了整个城市,震耳欲聋的爆竹声压住了我们彼此的欢笑声,祝福声,场景十分壮观。我也拿出了小烟花,给天空抹上一缕灿烂的色彩,此情此景让我激动万分,我便问爷爷:“为什么过大年要放爆竹呢?”爷爷摸着我的头说:“从前,有一只大怪物。每一年都要到村庄里来闹事,甚至它还要吃人呢!每年有不少人被他吃掉了。人们十分害怕它,便把它称作“年”。

有一次,一个小孩正在放烟花爆竹。年想要吃他,可“砰”的一声,爆竹噼里啪啦地响了起来,五颜六色的烟花在天空中绽放开来,年吓得跑了。于是,人们每次过年,都要放烟花爆竹。”我听后,恍然大悟,原来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啊!

放完爆竹,我们又回到房里,长辈们给我们小孩子发压岁钱,意味着岁岁平安,健康成长。我把压岁钱压在枕头下,进入了美妙的梦乡。

就这样,我已经过了十二个除夕了,我爸妈和爷爷、奶奶他们也都是这样一年又一年度过除夕的,这样的习俗代代相传,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民俗文化。

身边的文化作文4

大家好,今天先给大家猜一个字谜:树旁的小溪没有水。猜一个字。——哈,对了就是梳。说到梳子,便会让人想起属于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梳篦。梳篦是理发用具。齿稀的称“梳”,齿密的称“篦”。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成。虽然是天然材料做的,但是它神态各异:有的像蝴蝶,翩翩起舞,有的像鹦鹉,回头望尾,有的像天鹅,展翅欲飞……它们可漂亮啦!我家就有一个蝴蝶形的梳篦,它全身呈蓝色,两个翅膀中间是梳齿,翅膀上端还有两只“眼睛”,比一般的梳子好看多了!梳篦不仅外形美丽,而且还有很多用途呢!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经常使用,有缓解头痛,治疗失眠,醒脑,聪耳,明目之保健功效。而且用梳篦梳头养生、古已有之。经常使用梳篦进行梳头能起到治病健身、健脑长寿的作用呢。

梳篦又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迄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了。听了这么多后,想必大家应该对梳篦有一定的了解了吧,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梳篦的起源吧:轩辕黄帝第二妻室名叫方雷氏。她所掌管黄帝宫20多位女子,她们经常蓬头垢面,一遇到重大节日,她总要把这些女子叫来,逐人用她自己的手指把每个女子头上蓬发一一捋顺。有时,连五个手指都捋破了。方雷氏为这些事经常发愁。后来,她受到鱼刺的启发,制作出了一把木质的梳子。这就是最初的梳子。制篦业的祖师是陈七子。春秋时期,陈七子为吏,因罪入狱。因狱中生活条件极差,陈七子头上生满虱子,奇痒无比。一次,陈七子被狱卒用毛竹板痛揍后,发现毛竹板裂成了一条条篦片。陈七子将其整理扎压后,用其清除头上的灰垢和虱子。这就是最初的篦箕。

瞧!这就是常州的梳篦、我身边的“非遗”。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