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重阳节

重阳节的民俗作文

重阳节3.02W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民俗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重阳节的民俗作文

  重阳节的民俗作文1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民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民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重阳节的民俗作文2

登高点,白天爬乌山,晚上登于山

早在3000年前的闽越古国,就有关于“福州登高”的记载。福州的《三山志》,记载了闽越王无诸登高的故事,他登高的地方当时叫“九日山”,就是现在的于山。

“福州登高的意义,是希望小孩快快长大,这点和外地也不同。”福州有句俗语:“白天爬乌山,晚上登于山。”这句俗语,说的就是“这两座山是福州人登高常去的地方”。城里的人登高的地点在乌山,台江那里的.人登高的地点在大庙山,而仓山区的登高地点在烟台山。

乌山上有两块很平滑的大石头,相倚而立,十分奇特,人家说这叫做“桃瓣李片”,当时大人带着孩子登高,让孩子在上面跳一跳,意思就是很快长高了。

放风筝,重阳还没到,已开始做风筝

“纸鸢”音同“灾殃”(福州话),纸鸢断线飞走就等于“灾殃”随风而去。于是,福州重阳放纸鸢从此又有了一层和气驱灾的含义。

重阳节还没到,大家就开始做风筝了。大家做的风筝形状各异,有的画龙头,有的画蝴蝶,还有的画八卦鹞。风筝做好了,就要到乌山上去放。而乌山放风筝的地点,郑子端还记得就在石天景区附近。

九层?,一年只卖一天,边吃边登高

九月九登高,“高”和“糕”是谐音,因此节日期间,福州还有一种特制的糕点——九层?,寓意节节高和登高消灾之意。

乌山大洋晶典对面的聚福园是一家几十年的老字号糕点店,一年中他们只有重阳节当天卖九层?。九层?制作工序繁琐,要先蒸熟一层,再铺上一层,再蒸熟,再铺,直到九层。现在都是用煤气灶,不比以前的煤炉,制作难度加大了。现在的一些年轻人都不知道重阳节要吃九层?,只有一些老福州才会记得这个民俗。

“以前卖九层?的时候,还要插上彩色的小旗,主要是吸引小孩子的注意。”老福州登高前,都会买点九层?,边吃边登高。

  重阳节的民俗作文3

茱萸是一种茴香科植物,因为出产于吴地的茱萸最好,所以又叫吴茱萸,也叫越椒或艾子,它是一种常绿小乔木,叶为羽状复叶,初夏开绿白色的小花,结实似椒子,秋后成熟。

果实嫩时呈黄色,成熟后变成紫红色,有温中、止痛、理气等功效。《本草纲目》认为它气味辛辣芳香,性温热,可以治寒驱毒。古人认为佩带茱萸,可以辟邪去灾。《风土记》:“九月九日折茱萸以插头上,辟除恶气而御初寒。”重阳日,采摘它的枝叶.连果实用布缝成一小囊,佩带身上,可用来辟除邪恶之气。

重阳节佩茱萸的民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或佩带于臂,或作茱萸香囊,或插戴于发,以避疫消灾。茱萸是重阳节特有的辟邪物品,佩茱萸成为重阳民俗的主要标志,因此登高会也称“茱萸会”,重阳节被称为“茱萸节”。

有人分析认为,从民俗的原始意义看,茱萸与登高的结合应该是最早的。但是在宋元之后,佩茱萸的民俗逐渐稀见了。其变化的因由大概要从重阳民俗的重心的迁移中去理解。

重阳在早期民众的时间生活中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人们生活状态的改善,人们不仅关注目前的现实生活,而且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祈求长生与延寿。所以“延寿客”(菊花)的地位最终盖过了“避邪翁”。

标签:重阳节 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