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元宵节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汇编7篇

元宵节5.76K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经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元宵节的作文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选元宵节的作文汇编7篇

元宵节的作文 篇1

今日是元宵节。吃过晚饭,我和老爸、老妈一起兴高采烈地去街上看花灯。

夜景真美呀!节日的城市被华丽的街灯装扮得无比美丽。

一串串车灯象一条条奔流不息闪光的长河。放眼望去,一盏盏路灯好似一条长长的银龙,一直伸向天边。高楼大厦上各式各样的霓红灯不停地闪烁着。天桥上五颜六色的扫射灯在不停地扫射着。仿佛我们来到了灯的海洋中。我抬起头来,咦,今日天上的星星、月亮怎么都不见了?噢,原来,华丽的街灯实在太美了,星星、月亮都吓得不敢出来,躲起来了。

大街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卖灯的摊位都挤得水泄不通。今年的花灯品种还真多,有各式各样的鸡灯,因为今年是鸡年,所以鸡灯特别多,蜻蜓灯,花猫灯……特别是孙悟空火眼金睛灯,那两只眼睛一闪一闪的。真神气!小朋友手中都各自提着自己喜欢的花灯,一蹦一跳地,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的喜悦。

傍晚,我做了一个好梦,梦见自已变成了一盏兔子灯,我身上的毛色可鲜艳了,黄毛中夹杂着些白毛。两只圆圆的大红眼睛不时地闪动着,真可爱!我手上还抱着一只大萝卜。我被小朋友得意地提在手上,真神气!

元宵节的作文 篇2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我们早早地吃完晚餐,就出门了,妈妈要带外公外婆去海上世界玩。

我们坐着出租车来到了海上世界,我去过海上世界,为什么还要去呢?因为我的外公外婆要回四川了,妈妈要赶紧带他们去玩一下。

我们来到海上世界的下面,糟糕的是:海上世界正在装修,我们非常失望,只好扫兴的离开了海上世界。妈妈决定去花园城逛逛,我们等公共汽车,等了好久等得我的尿都快憋不住了。

车终于来了,我们赶紧上了车到了花园城。外公又说:“我们还是不逛花园城吧,回家看元宵节晚会。”听了外公的话,我们又坐上了另一班回家的公交车。看来我的尿又得要憋回家去了。

车终于到了鼎太风华,我们经过一期草坪,草坪里正在燃放着五颜六色的烟花,非常的热闹,可是我顾不了这么多了,我和妈妈飞奔着跑回家,我第一个冲进了厕所,终于放心了,没尿裤子!

这就是我们元宵节尴尬的遭遇!

元宵节的作文 篇3

我非常怀念小时候闹元宵的时光。家乡有句俗话,“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元宵节就是要很热闹的。

元宵节闹花灯。孩童最高兴的事就是吃过晚饭后提着花灯找自己的小伙伴。二十年前经济条件都不好,所谓的花灯,大多不过是自己用酒盒子制作的,挖成各种形状的空洞,用透明的带有图案的塑料纸贴上,再用泡沫凿个洞安装蜡烛,当做底座,用一根绳子穿上,找根木棍做把手,就是一盏灯笼,能够玩上一个晚上。那时候也有塑料的成品灯笼,但是我觉得暗淡,不喜欢。最豪华的就是装电池的现代花灯,有的还带有音乐,比较流行的是《渴望》的主题曲。那会儿电视剧《渴望》热播,贤惠善良的刘慧芳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如果有谁提着这样的花灯在村里谝,其他人都会投以羡慕的目光。这可是最高级的玩意儿啦!

对于元宵节吃元宵的记忆我倒是很模糊,因为我向来不爱吃那东西,甜的腻人,我不喜甜食。但是元宵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干菜包子,有干荠菜,有干豆角,用肉和馅,出锅后特别香。干菜本身蕴含的菜香和肉的腻人的香正好中和,相得益彰。那天的包子也不是圆形,而是半月形的.,就像是大号的饺子,家乡叫“角子”。这种习俗从何而起,有何寓意,我倒从来不得而知,老年人也说不出为什么,只说是老辈儿传下来的。

在蒸包子的同时会蒸面灯。十二个或者六个,分别象征一年和半年。面灯必须用没有发酵的面制作,否则无法成型。面团抟成品茗杯的形状,边缘还捏一圈花边儿。出锅后,老人会看看灯的情况,如果哪盏面灯有水,说明哪个月会有降水。用火柴或者牙签做灯芯,一头缠上棉花,栽在灯里,倒上油,就可以点啦。如果家里有人属龙或者属蛇,还要蒸相应数目的龙灯。家乡人认为蛇是“小龙”。这个习俗我也不知其寓意。点着的面灯要拿到每个房间去照照,犄角旮旯都要晃一遍,说是这样家里不闹蚰蜒。等到面灯油尽灯枯,看看灯芯爆裂的形状,家乡人据此会得出今年丰收的是大豆高粱,还是小麦。我那时便不以为然,直呼迷信。是迷信吗?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是庄稼人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期待。

今年,我家元宵节也蒸啦六个面灯,奶奶去世后,时隔多年,再次见到面灯。家乡有个风俗,家里有人去世,三年内不能蒸面灯,但是别人送的可以点。今年有些新奇,却没有啦点灯的童心,更没有兴趣看油尽灯枯后灯芯的形状。村民多是如此。如今没有多少人种庄稼啦,村里的田地也都被承包啦,还有的被开发成啦小区和公园以及广场。城镇化的速度非常惊人,每年回家都会感到一丝陌生。小孩子倒是还有提花灯的,但是绝对看不到一个孩子提着自制灯笼,都是电子的。现在的孩子,保不齐都不会自己做。一零后这一代完全是在电子产品的陪同下成长的,他们没有体会过乡村生活的童趣,也没有机会。

元宵节那晚,烟花灿烂,一盏盏孔明灯,载满人的愿望,慢慢悠悠飞向辽阔久远的夜空。那一晚,很多人都在观赏绚丽的烟花。我在房顶,仰望夜空,一轮明月照天心。

元宵节的作文 篇4

张灯结彩

自从元宵张灯之俗形成以后,历朝历代都以正月十五张灯观灯为一大盛事。梁简文帝曾写过一篇《列灯赋》:“南油俱满,西漆争燃。苏征安息,蜡出龙川。斜晖交映,倒影澄鲜。”描绘了当时宫廷在元宵张灯的盛况。隋炀帝时,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盛大的晚会,以招待万国来宾和使节。据《隋书·音乐志》记载:元宵庆典甚为隆重,处处张灯结彩,日夜歌舞奏乐,表演者达三万余众,奏乐者达一万八千多人,戏台有八里之长,游玩观灯的百姓更是不计其数,通宵达旦,尽情欢乐,热闹非常。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唐代是实行宵禁的,夜晚禁鼓一响就禁止出行,犯夜要受处罚;唯独在上元节,皇帝特许开禁三天,称为“放夜”。沿至宋朝,张灯由三夜延长至五夜,灯彩以外还放焰火,表演各种杂耍,情景更加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每逢灯节,开封御街上,万盏彩灯垒成灯山,花灯焰火,金碧相射,锦绣交辉。京都少女载歌载舞,万众围观。"游人集御街两廊下,奇术异能,歌舞百戏,鳞鳞相切,乐音喧杂十余里。"大街小巷,茶坊酒肆灯烛齐燃,锣鼓声声,鞭炮齐鸣,百里灯火不绝。

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耍龙灯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见于文字记载的龙舞,是汉代张衡的《西京赋》,作者在百戏的铺叙中对龙舞作了生动的描绘。而据《隋书·音乐志》记载,隋炀帝时类似百戏中龙舞表演的《黄龙变》也非常精彩,龙舞流行于中国很多地方。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

吃元宵

“元宵”作为食品,在中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浮元子”后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古时“元宵”价格比较贵,有一首诗说:“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路行,不得金钱不得回。”

元宵的做法,是以馅为基础。大致过程是先是拌馅料,和匀后摊成大圆薄片,晾凉后再切成比乒乓球小的立方块。然后把馅块放入像大筛子似的机器里,倒上江米粉,“筛”起来了。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

北方“滚”元宵,南方“包”汤圆,这是两种做法和口感都不同的食品。

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逐鼠

这项活动主要是对养蚕人家所说的。因为老鼠常在夜里把蚕大片大片地吃掉,人们听说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蚕了。于是,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

《荆楚岁时记》中说,正月十五的时候,有一个神仙下凡到一个姓陈的人家,对他们说:如果你们能祭祀我,就让你们的桑蚕丰收。后来就形成了风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元宵节“走百病”求安康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日,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元宵节的作文 篇5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

元宵节那天,我们一家早早来到大统华广场。广场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大家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快乐的互相恭喜着,美美地憧憬着,和着悠扬的音乐,希望新的一年能够更加幸福快乐……

“?服华妆着处逢 ,六街灯火闹儿童 ”。儿童不玩灯,不是元宵节。你看,小贩和儿童手中琳琅满目的花灯使人眼花缭乱,看都看不过来。看那兔灯,圆嘟嘟的肚子,长长的耳朵,窄窄的三瓣嘴好像在找胡萝卜;再看那金猪灯,制作好框架后,用闪闪发亮的金纸糊住框架,这样一个金猪就立刻展现在了眼前;最好看的要算那马灯了,马儿昂首嘶鸣,脚踏祥云,背上背着金元宝,不是寓意着我们的生活正在幸福的大道上大步向前吗?……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远处的烟火此起彼伏。有的从天而炸,仿佛把天空炸开一个洞,满天的星星从天空一下撒了下来,多壮观的烟花雨啊;有的拖曳着长长的尾巴,一边盘旋、一边发出快乐的口哨声;有地烟花一个接着一个,仿佛来不及似的接着绽放,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好看的要数“大礼花”,朵朵犹如火山爆发,嫣红、翠绿、金黄,“一座山”连“一座山”爆发出来!如流星般四散,衬着漆黑的夜幕,艳丽夺目!把漆黑的夜晚照成了明亮的白天!……

在这繁夜似锦的广场上,在这幸福流淌的广场上,两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风雨夜深人散尽,孤灯犹唤卖汤元。”元宵节不吃元宵,那就不叫过元宵。这不,老爸从超市里买了几包元宵,和我们一起回家煮元宵。我默默的希望我们家的生活、全中国的老百姓的生活,也像元宵一样,圆圆满满、香香甜甜……

元宵节的作文 篇6

今天放学,我和妈妈去了津乐园买了各种口味的汤圆,我好奇的问妈妈:“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呢?”

妈妈微笑着说:“从古时候起人们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吃汤圆是为了庆祝一年有一个好的开始。”

到了晚上,妈妈准备了饭菜和许多香甜可口的汤圆,有巧克力味的、有山楂味的、还有红枣味的都很好吃。首先我先品尝了巧克力味,感觉到了甜甜的味道,我再尝了山楂味的,感觉酸酸的,最后尝了红枣味的,虽然好吃,但这种味道我不是很喜欢,感觉就像吃了没有洗过的枣,比山楂味的还要酸,所以我不敢再吃枣味的汤圆了。

我们吃着吃着,最后汤圆只剩一个了,我舍不得吃,我把它留给了妈妈,妈妈却说还是留给我,可我已经吃的够饱的了,我们让来让去,最终还是被妈妈一口吞下了肚子。

吃完元宵,我和全家人一起去看了灯展,一进大门,映入我眼里的真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啊!

每个地方都挂满了各种五颜六色的灯笼,我都看这些灯都入了迷,有的一闪一闪的,像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有的在水里蠕动,像海浪一样卷起一翻波纹,还有的挂在了树上,微风吹过,像花朵摇曳着在跳舞,真是美丽极了。

不知不觉我在这美好的夜晚过完了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元宵节的作文 篇7

尔的故乡在天台,在那儿,许多风气习惯都和别的处所不一样。比方正月十四过元宵、八月十六过中秋……

这就说正月十四的元宵节吧!对于天台元宵的来历良多。有的说:果替农夫惧怕敌己趁元宵节去偷袭提前了一天功元宵;还有的说:由于在台州作战了屡次所以把元宵节提前一天……

天台的灯会,从正月十三到正月十八。其中正月十四的夜晚最热烈了!家家户户、男父老多皆纷纭没门赏灯。灯会上,彩灯的品种形形色色,形状各异,目不暇接。有的干成兔子形状的,有的做成荷花外形的,还有的作成各种动物、动物的形状。有的灯上有字谜,有的灯上有各种传说故事。

地台有句俗话——“十四夜,间间明,赶隧道,吃碗糊辣沸”。糊辣沸是天台的一种特点食物,它是用“山粉”调成羹,面点抬上精肉、冬笋等菜肴。“糊辣沸”据说是“糊勤废”的意念吃了它应当把糊涂跟怠惰往掉,开端新的农息。

还有很多风俗和特色小吃就不逐一先容了欢送大野来天台旅行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