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读后感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21篇)

读后感3.11W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21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通用21篇)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

从成为一名教师开始,“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些话语已经伴随我走过很多个春秋。翻开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前言中朱老师这样告诉我们“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其实,教师和孩子一样,是需要注入新鲜生命活水的花儿,是花儿与花儿相互吸引、相互映衬、相互推动的过程。同时,阅读前言,也让我感受到教师职业不再过于神圣化。教师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不再是蜡烛,以燃烧自己化为灰烬、照亮别人作为代价。同时教师也能从这份职业这个使命中,让生命幸福完整。看完整篇前言,感觉颠覆了以前所有对教师的形象比喻,但却更具人性,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让我有了阅读全书的冲动。

我们小学老师尽管工作的琐碎繁重和各种压力,有时让我觉得很累,但是只要看到一张张天真可爱的笑脸,依然会从心底感觉快乐和幸福。朱永新老师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来源:一是来自物质生活的满足,二是来自人际关系的满足,三是与自己的关系。作为一个小学教师,幸福感莫过于孩子从心里喜欢你。每天孩子亲热的挤在跟前跟我说这说那;每次双休日后来学校,孩子们踏进教室就扑过来抱住我的时候;每天回家前,孩子一定要听到我跟他说再见,祝他快乐的时候;每次我身体不好,孩子主动过来关心,给我捶捶背的时候;偶尔请个假回来,那么多孩子围着我问去哪里了,为什么不来的时候……心里总是很温暖。看着孩子们游戏活动时的专注劲儿;看着他们饭吃得香香的;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越来越能干……特别开心和满足。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平凡中彰显伟大,普通中蕴藏幸福。

书中提到,教室就是幸福的源泉。关注每一个孩子,帮助落后的孩子得到最大的发展,让教育和孩子们的生活紧紧相连,给予他们最需要的东西,让他们成为主人。在一个班级里,孩子千差万别,当面对他们的时候,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在班级里的快乐。特别是对待一些落后和有问题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更多的关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是天使。

教师这份职业,让我们收获着快乐与幸福,但同时“教师”也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一个独特的生命。在《致教师》中,提出教师也要正确的关爱自己。像废寝忘食之类,一味地奉献和牺牲,可以作为拼搏的状态,却绝对不能成为常态,要学会科学、合理、从容的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教师不是神仙,教师生活在真实的土地上而不是虚无缥缈的精神领域,有着寻找幸福的权利。相信,让生命幸福完整,是每一个教师的心声。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2

谈到教师,人们会说教师这个工作好,轻松、待遇也高;朋友们会说:教师是个光辉的职业……很多时候,大家对教师职业的评价都是过于神圣化。

暑假里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书中第一辑中这样写到:"教师归结为神圣,会过于强调教师的奉献与牺牲,容易导致神化和苛求,动摇了扎根于现实的坚实基础。"读完这句话,我的心里充满了被人理解的美好,老师也是人,是人就会有七情六欲。

记得自己刚走上教育岗位的时侯,我们有同学做了销售行业,在商城与人侃侃而谈、唯利必争,我是自卑的;有同学在服务行业混的风声水起,职位攀升,我是自卑的。但在我的阵地上,在那三尺讲台上,我是自信的。面对台下三四十个孩子,我侃侃而谈,娓娓道、轻松自如的把知识传授给孩子们,我很骄傲,我是开心的。迄今为止,我在教育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年了,但我仍然保有当初教学的热情。朱永新先生在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幸福从哪里,他提到人的幸福大概有三个重要的:一是人与外部物质世界的关系。二是人与人的关系。三是与自己的关系。我的幸福感大多是自教育,于我的学生。当一个学习不积极的孩子,在我的教育下,在堂上能认真听讲,积极参与堂活动时,我的内心是幸福的,当一个调皮不听话的孩子,在我的关心、教导下能懂礼、感恩时那种成就感和满足感无法用言语表达的。

满库同学是我们班较腼腆的一个孩子,爸妈在北京做生意,平时和爷爷在家,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我对他会格外关注一些,这个孩子的脾胃不是太好,有时常会胃疼。记的有一次他胃疼,在征求了他家长的意见下,我带他去医院看了看,开了药吃了之后,还用热毛巾给他敷敷了肚子,直到他睡着,我才离开宿舍。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就注意在平时吃饭时会经常提醒他,先喝汤,要细嚼慢咽,平时注意不吃生冷的食物。这孩子胃疼的毛病很少出现,人也胖了些。每次给家长沟通都是满满的感激。腼腆的小男孩也开始主动和我说话,我打扫卫时会主动帮我,我改作业时会凑到跟前和我聊天,甚会至心疼我不愿给我添麻烦。被学生信任,被学生亲近,被学生感恩。作为老师这是我的幸福。

还有一个已经毕业六年的学生,每年的教师节他都会记得给我打电话或发短信,祝我节日快乐。我是感动的,幸福的。我的幸福自于孩子们健康的成长,自于孩子们优异的成绩,自于孩子们纯真的笑脸、自于孩子们偶尔给我带的小惊喜,记的我生日那一天,同学们秘密布置黑板,每人一句祝福的话,同学们的贺卡,同学们的画,使我感动满满,我想我感受到了作为教师的幸福感了。

教师这个职业,既平凡又圣神。我们的幸福很简单——也许是今天哪个学生堂上表现出色;也许是哪个学生有了进步,也许是哪个学生改正了错误,也许是自己取得了进步,也许是她们离梦想更近了一步。做一名教师不易,做一名优秀教师更不易,也许前路上仍然有很多困难和磨练,但我相信,我的努力和坚持,会让我收获很多。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3

我们面对的对象是一群孩子,有时候会缴尽脑汁,想方设法证明自己是可以很快转变他的,可是在尝试了多次之后却常常有心急的感觉,于是焦躁、恼怒跟随而来。朱老师的在书中多次提到、渗透的"不要急"、"慢"或许做事的关键,潜移默化往往比拔苗助长带来更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耐心等待,我将收获每一个孩子都会开出一朵美丽的花。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每一个细节,都渗透着朱老师对孩子们深深的爱。我们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这句话来自于《像抬眼一样升起的白旗》。"那旗帜不是蛊惑人心的红色,不是时髦的绿色,也不是空灵的蔚蓝,而是一尘不染的白色。在我的心中,一面洁白的旗,正在像太阳一样缓缓升起。"当我读完这句话,似乎就沉浸在之中了,这里的白旗是善良,友情,仁慈,负责,勇敢,坚强,自信,珍爱生命,纯真爱情......我们为师的,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的做好我们自己,用我们的人格影响我们的学生。你今天种下什么样的种子,明天就会开什么样的花,结什么样的果。读完这里面的信件,在融入心里的同时,我也被朱老师那份教育的理想而深深感动,他说,理想是必要的,乌托邦式必要的。那么没有成功实现理想的是少了坚持!我们走上教育一线的道路,充满着理想和希望。我们需要做的,是坚守!他的经验为我们青年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做了很好的引导,他的故事是我们青年在成长道路上的宝贵财富。对自己的职业负责,对教师这一职业多一份热爱,追求一种做教师的幸福感,在工作中勇于创新,上出一节节精彩的课,让学生徜徉于课堂的幸福中。我憧憬这样的画面:"在早晨的阳光中,孩子们哼着歌向学校走去,有时能停下来看看太阳;学生能经常地向教师提出有意思的问题,课堂上经常能有愉快的笑声;中午,他们能吃上一份由政府提供的、全国城乡同一标准的营养餐;学生能保有自己的爱好,下午4点起,他们在球场上奔跑叫喊,或者在图书馆查阅资料,在实验室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晚上,做完作业后,捧起一本诗集,轻声地读给妈妈听。

苏霍姆林斯基在许多条建议中都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教师应该要不断培养自己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下心来,善于对书本中的内容深入地思考。确实,我们教师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只是沧海一粟,教师要想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在教学时游刃有余,这就需要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的储备能量,使自己的知识海洋变得越来越宽广,让自己的"一桶水"永远取之不不尽、用之不竭。

一个人只有不停地读书,读好书,读有意义的书,才能从知识的海洋里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不断地充实我们的头脑,提升我们的思想,才能让我们摆脱"坐吃山空"、"无物可教"的尴尬境地!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真正的人应当在灵魂深处有一份精神宝藏,这就是他通宵达旦地读过一二百本书。"而《致教师》这本书,绝不仅仅是读一次就够了,是一定要多读几遍,精读几遍的。"知识就是力量",确实,读《致教师》这本书,给了我指引和方向,更增添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我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4

《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均由一个一个具体的问题开启,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

与其说那是某一个教师的问题,不如说是某一类教师的问题,甚至是所有教师的问题。我特别注意到《致教师》里那些提问者。他们中有的是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有的是遭遇职业倦怠的老教师;有的奔波于城市,有的坚守于乡村;有的教语文,有的教数学……每一个提问者,都意味着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命叙事。因为他们的存在,《致教师》中的“教师”不再是空泛的职业人群,而是一个一个鲜活的“人”。

我也特别注意到所提的问题。有的叩问价值,关于信念、关于理想、关于幸福;有的探讨幸福,关于读书、关于研究,关于备课、关于班级建设;有的问道人生,关于职业境界,关于生活情趣,关于处事为人;有的讨论教育生活,关于仪式与细节,关于读书与写作,关于教室缔造与期末庆典……

朱老师对于每一个“问题”的回应,不是简单的方法破解,而是思维方式的照亮。我们把朱老师的这种精神带到我们的班级,耐心的回应每一位提出问题的幼儿。

我觉得,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学习。任何一个教育家都不可能离开前代人的教育财富。事实上,很多的教育家,只不过是把别人的财富应用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提出很多理论上的共鸣而已。你要自己去摸索,找到理论上的支柱和共鸣,现在不少教师找不到感觉,找不着“北”。作为一个教师,你跟其他专家不一样,需要各方面的知识,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力。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就越是把教师当作百科全书。在他们眼里,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他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师应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其次,理想教师还应该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成人世界和孩子世界是不一样的,孩子们的世界有独特的色彩、旋律和内涵。教师要和他们一起喜怒哀乐,要和他们共同成长,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分子。教师需要有一颗非常年轻的心,才能与他们沟通,才能理解他们,才能够得到他们的爱。可是我们一直主张师道尊严,鼓励师生之间有距离感。中国教育传统有很多好东西,也有很多不好的东西,过于强调师道尊严就不好。

教师还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这三历是一个有机的联系,不一定将名山大川都走遍,行万里路和读万本书,其价值是一样的。我们要鼓励教师成为一个探索自然、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人类的人,要培养这样一种心境,才能教育好孩子们。

总之,朱永新教授的《致教师》一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去追求的理想,我们一定要努力把这些理想化为前进的动力,才能使教育步入科学的轨道,才能使教育在中华大地上结出更加文明灿烂的硕果。它也将时刻警醒着我们去做一个新时代的“理想教师”,培育一群新时代的“理想学生”,教育的未来充满阳光。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5

朱永新,一个纯粹的教育人,一个对教育理想不懈的追寻者,一个将阅读和写作视为生命的人。由他倡导发起的新教育实验,潮涌神州,风靡全国,引领师生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最近拜读了朱老师的《致教师》,深为其教育情怀折服,大受其教育智慧之启迪。朱永新老师在文中用书信的方式,向我们娓娓叙来,就像一位熟悉多年的朋友和兄长,慢慢帮你解开心结,让你喜欢教育爱上教育。

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以来,我一直走在乡村教育路上,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和壮举,但我一直珍惜和善待,一直勤勉努力着,就是不想辜负自己和学生,就是想在时光中慢慢遇见更好的自己。朱永新老师在文中的许多观点,深深地吸引了我,引起我内心的共鸣。我们还需要教育理想吗?如何做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如何在坚守理想中寻找的教育的本质和幸福的真谛?朱老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了坚守理想的重要性。教师有了自己的理想,那么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都是诗意的、都是幸福的。“作为教师,我们不仅应该具有教育理想,还应该把理想的种子播在学生的心中。只有我们的孩子心怀理想,我们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是呀!作为教师,我们手里紧紧握着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将孩子们带向哪里,是影响他们一生的。如果我们自己都没有清晰的方向,而是随波逐流,那是可怕的、危险的、不负责任的。教育情怀源于对教育理想的追求,我们要有矢志不渝的理想,才会有持久的情怀与激情。

教师成长是自己的事情,也是学校的事情,说得大一点,也是国家和民族的事情。没有教师的成长就不会有好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不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而是小溪与河流的关系,生命都是一条流动的河,不断地交融前行,不断地汇合出发,生命因此而丰盈灵动。对于教师的成长,朱老在文中指出“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外在的培训,更需要自我的培训。自己有选择地去阅读,品读经典,解读名师大家,我们就在仰视中提升了自己的境界,就会不自觉地向往和模仿,比如魏书生的科学民主管理法,比如李镇西的爱心教育,“见贤思齐”是人心所向,我们有了教育的偶像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写作是自我成长的需要,每个人都有自我倾诉的渴望,重要的是用文字的方式记下来,持之以恒地写下去,在慢雕细凿的岁月里遇见更好的自己。写作源于思考,写作是思维的表达,我们在写作的过程中就是一个不断重新认识世界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教育完善自己的过程。写写我们工作的计划、总结、论文和调查报告,写写自己的家信、日记、心得和反思笔记,所有的原创作就是我们的原动力。朱永新老师说:“原我们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是的,我们每个生命都是唯一的、不可复制的,如果你愿意写、一直写,就一定会写出一部属于自己的传奇。

诚然,教育是要扎根于现实的泥土之中,在城镇化加速的今天,乡村教育已难以跟上时代的脚步,但我们依然需要坚守、要努力。朱永新老师说得好:“中国教育有弊端,但怒目金刚式的斥责和鞭挞,虽痛快却无济于事。对于中国教育而言,最需要的是行动与建设,只有行动与建设,才是真正深刻而富有颠覆性的批判与重构。”用爱行动,就会改变,就有收获。

爱教育,就是爱自己的最好方式,就是爱世界的最佳方法。惟有热爱,我们才能过上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6

寒假中收到了学校的教师共读一本书——《致教师》。翻开这本书,才理解到本书中书名中的“致”字的与众不同。这本书是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老师写给一线教师的一封封书信。在书信中他分享了自己多年关于教育教学,以及教师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语重心长地解答很多教师在教育教学及个人发展中遇到的各种苦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在读过这本书后,也解答了我的很多困惑,更被前辈自身对教育的热爱所感动,更从中体会到一个教育前辈对后来教育者的殷切期盼,也让我对教师这份工作更加珍视。

作为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落实基础训练是平时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我特别关注这一篇文章——《让语文回归生活——如何做好听说读写?》。

多角度培养“听”的能力。就像文章中说的那样,“在人际交往中,、听非常重要。听的时间远远超过说的时间。听意味着眼睛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意味着能够对说者予以及时的反馈,意味着对人的尊重。”那么在日常的教学生活中,如何落实这一点呢,其实不仅仅是我们从还给孩子们听的内容上进行丰富,并从听的方法上与同学们进行指导,更重要的是告诉学生如何认真倾听,有效的沟通,把这种最基本的能力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辈子都受用。如告诉学生,在听的时候要抓住关键字词的意思来进行理解,而且不能忽略语调、身体姿势、手势、脸部表情和眼神所表达的意思。在听的时候也要及时通过点头等动作来表示自己正在倾听等等。也就是说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听也应该作为我们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多渠道的培养“说”的能力,除了平时在语文教学中循序渐进的教学,书中更提醒我们注意引导学生的表现欲,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因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着说话的能力。书中提到的新教育实验的读写绘项目和口头作文项目引起了我的注意。它将阅读、情感、思维、表达整合为一体。让学生在写绘的过程中,通过绘画语言、口头语言和文字性语言,让学生更加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可以说“读写绘”是一种适合低龄段儿童的全新的阅读,并解决了低龄段学生受知识所限无法完整的表达阅读后的感悟的困难,为老师及家长提供一扇让我们观察、理解儿童的窗,更为孩子终身阅读打基础。

提升阅读兴趣,促进语言积累。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都能够学得好、记得牢。新教育提出的师生共读正是为了培养真正的阅读兴趣与能力。如每天中午全班同学一起读,假期里师生共读一本书,都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学生们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积极阅读,也建立了老师与同学们有了共同的话题,让老师了解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能够恰当地引导学生去读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师生共读成为学生一向喜爱的活动。

多鼓励学生以说促写、说写结合,鼓励学生写出自己真实的感受。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对课文进行复述、改写、续写或写缩写等等很多的训练方式,全方位、多渠道的让学生进行有效的书写训练。我们更要鼓励学生多留心身边的人和事,写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事。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去年下大暴雪的那一天,孩子们写的日记就写得非常的精彩,思维也特别活跃,是写命题作文所达不到的效果。因此,在生活中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多观察,写作能力也就渐渐以提高了。

其实,由于我们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家庭环境不同,因此,我们训练的内容形式上也应当不同。在提高学生听些读写能力方面并没有一定之规,上面提到的方法也只是冰山一角,在教学中需要我们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才能将听说读写落到实处。读了这篇文章,让我对新教育又有了些许新的认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努力将课内课外的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对听说读写合理组织,和谐操作,让学生学得快乐,学得扎实,学有成效。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7

印第安人有句谚语:脚步若走得太快,灵魂就会跟不上。中国的教育亦是如此,当身为教育者的老师也沉迷于效率上的优先而变得急于求成,那孩子们弱小的灵魂又怎么跟得上这速成的教育?

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感悟颇深。犹记得毕业之后,自己多么毅然决然的走上了教师的岗位。但当初得到亲友一众支持的原因,是他们都认为教师这个职业好,工作稳定、待遇高又假期多。但我的心里始终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不仅仅是这样,我选择当老师,更多的是因为孩子,喜欢和孩子相处,喜欢看他们的天真烂漫,喜欢感受他们身上的朝气与活力。但还不止这些,还有些其他的什么让我愿一生追求呢?

带着这一丝丝的疑问,我在踏上岗位数年之后,翻开了这本书。书的'前言部分就已颠覆了以往我对教师的认知。俗话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但朱先生则说,教师不该是春蚕、蜡烛,或是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不该被神化或者苛求,或拿错误的考核标准和行为模式来固化他们的教育,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忙碌中穿行。教师的生命在于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教师的价值就如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说,“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读罢,我醍醐灌顶,终于,我找到了那个心心念念的答案,当老师,是因为看到了学生身上无穷的可能性,想尽自己所能去观照孩子的内心并缓慢地、耐心地引导他们的人性向着真善美的方向发展,如是,我的生命也就得到了幸福的意义。

朱永新先生接着解释了幸福在哪里以及老师如何享受自己的教育生涯的问题。那就是:幸福在创造中,在服务中,在研究中,在分享中,在记录中……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教师的幸福感从哪里来?从孩子们的笑脸中,从孩子知行合一的行动中,从家长感激的目光中,那时,所有的教师都能发自肺腑的感受到自己的工作是能够帮助他人、改善社会的。这些耳目一新的说法,都打开了我贫乏而狭窄的世界,引发了我很多的思考。

我想起了自己刚站上讲台时的情景。那时的自己可真是手忙脚乱,一段话都说得磕磕碰碰,但望着讲台下一双双渴望求知的眼睛,他们的安静、乖巧和对老师天然的一种信赖,让我很快克服了紧张,调整好了心态,并很快的熟悉了自己带的班级。后来,有一天的早晨,大概入学一个月有余,我走在离班级很远的走廊,听到阵阵的读书声,我惊讶极了,快步走过去,悄悄的躲在一旁观察,七八个同学正端正的坐在座位上,认真的朗读着我昨日教的课文,那童稚清脆的声音在那一刹那击中了我,让我觉得幸福、温暖,我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自己带的这群小家伙,也真的发自内心的感恩这个职业带给我的一切幸福。正如朱老师在书中写道:如果能够并认可每天平凡工作的价值与意义,坚持不懈地在工作中实现自我,那么,无论是用心地研究学生成长的案例,及时的记录生活,还是和同事们共读共写,都能感受到成长的快乐。每一个普通的时刻,都会焕发不一样的光彩,每一个平凡的日子,我们都能与幸福相伴。

我相信,正如朱先生所言: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为;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后的道路上,我会去寻找在教师这个行业最大的价值感和幸福感。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8

《致教师》书名就很吸引人,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当下最困惑的问题,并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来加以分析、深究、解答。全书共有四辑,第一辑·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第二辑?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第三辑?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第四辑?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教师》的每一篇文章,都传递着普通基层教师的境遇与困惑,苦恼与疼痛。接下来,我结合自己所读内容谈谈自己的感受。

  进行专业阅读

教师为什么读书?教师的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也是为了人生。教师不要以为人生境界与教书关系不大,你在教室里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眼中的教科书。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也许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

朱永新老师曾经说过,教师应该有三历:学历、经历和阅历。学历,是经过证实的学习历程取得的文凭。经历,是我们人生的履历,是我们走过的路程。而阅历我更多的理解为阅读的过程。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教师的人生境界也由此提升。教师的人生境界与教书息息相关,所以在方方面面,无论我们再忙也要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最重要的事情总有时间去做。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边教边学认真读书。

  对学生一视同仁

朱老师说过,我们之所以对孩子有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因此,一位老师所要面对的孩子,是差异巨大的不同生命,难以做到一视同仁可以说十分正常。但是,作为一位老师正是得知这一点,我们才更应该记住:孩子的不同,不能够成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我们一定要相信,每一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只是有待于教育来发掘唤醒。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一视同仁的对待每一个学生呢?第一,要一视同仁证实差异。第二,要公正合理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第三,要公正合理的给予学生评价。第四,要多鼓励少批评。所以亲爱的老师们请记住,只要你不放弃,孩子才不会自弃。只要你还相信,孩子就会自信。所以一视同仁,平等相待,这才能真正赢得学生的尊重与爱戴。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9

《致教师》这本书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所著,朱老师围绕教师提出的教师关心的重问题和教师成长的关键问题,如“成为教师的理由”“样具备好教师的慧眼”“如何书写教师的生命奇”“怎样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四大方面,为教师一一解惑。当作为新手教师的我阅读了这本书之后,许多原来萦绕于心的困惑在书中得以解答,感觉像是一位良师益友在对我谆谆引导,让我拨开迷雾,看清前路。

在书中朱老师提到新教育教师有三宝,分别是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这种三专模式来源于国外的三大学派,一是以阅读为基“专业引领”模式,二是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三是以同伴互助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通过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教师可以来自我培训以实现专业发展。

首先,专业阅读就是站在了大师的肩膀上前进。读一本好书就是在与智慧对话,是在向伟大的人请教学习。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各方面的知识,孩子年龄越小,他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他会将老师当成百科全书来寻求十万个为什么。在他们看来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老师的知识面不广就无法及时回应孩子,就会丢失自己的人格魅力所以我们要注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那么我们应该读什么书呢?主要有两大类:提高教师职业认同的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读物和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书。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与学习是不可分割的。怎样才是善于思考呢?主要表现在思维有一定的深度、速度、变通性和创造性。做为教师应该主动锻炼自己的思维,如思维导图法。但最主要的是师生共写随笔,即教师通过教育日记、故事、案例分析等形式记录、反思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使自己更自觉地成长。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能够走得很远。在我们完善自我时,也要看到其他人的闪光点。无论是在哪里,寻找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读书学习、讨论交流、取长补短是非常有益的。而在学校里,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捷径。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若能将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教育生活中去反教育自己,利用教育完善自身,成就自我,那么相信大家都能有所收获!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0

翻开朱永新老师的作品《致教师》,前言一篇《我是教师》映入眼帘,仔细品读,觉得文字清新自然,写出了一线老师的心声。瞬间感觉朱老师离我们那么近,那么真实,一下子吸引我,让我无形走进教育专家的精神世界。读完《致教师》,掩卷深思。这本书就是为一线教师而写,文字的焦点离我们很近,令人振奋、感动和沉思。

本书共四辑。第一辑到第三辑是朱老师为一线教师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困惑真诚解答。第四辑饱含对一线教师的希望和寄托。全书以一位新教育见证人的身份,用回信的方式回答老师们最关注的核心问题。可以说《致教师》是朱老师对新教育一路历程的回顾和思考,让我们深刻感知“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的含义。每一位一线教育工作者,都能从字里行间读到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的挣扎与困惑、执着与智慧,引起我深深的共鸣。

首先朱永新老师相信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从优秀走向卓越。《致教师》以教师对自身的认知程度为出发点,与一线教师探讨如何寻找为人师表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如何享受教育生涯,如何学会思考、阅读、坚守,如何关注窗外世界以及如何抵达教师职业的四重境界。教师对职业的认知程度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幸福程度也与学生的幸福密切相关。朱老师相信每个教师都会在职业生涯中找到生活的快乐和成长的办法,都会以身为教师为荣,进而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他说“为了幸福,我们乐于做教师”。相信现实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热爱自己的职业的,当我们工作出现倦怠时,把《致教师》这本书作为镜子对照一下,就会发现我们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特别是改进思想和行动。

我觉得我们先要信任和理解自己的职业。因为我们的发展决定了学生的发展,我们的温度决定了教室的温度。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是怎样一个人,就会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如果我们自己对自己的职业失去信心,学生也会变得没有自信和朝气。最后,我们要相信未来之路的美好,一路凯歌一路前行。朱永新老师强调:“坚持才有奇迹。”他强烈建议一线教师要进行阅读和写作。经过阅读和写作洗礼后的教育工作者是一个精神生活丰富的人,才会离幸福更近。

读完《致教师》,让我生出一种渴望和信心,尽管我的生存状态依然处于最底层,但我相信,我的教育生活将来会随着朱老师的建议趋向幸福和完整。这就是《致教师》的力量!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1

最近的空余时间,都是在读《致教师》这本书。

翻开这本书,一下子就被书的前言所吸引。“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应该是一朵花儿,教育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已化为灰烬作代价,一次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故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教师就是教师,与学生是相互依赖的生命,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神圣与平凡中穿行;我是教师,伟人与罪人,都可能在我这里形成,让人如履薄冰;我是教师,心底里喜怒哀乐翻滚,黑板上天高地远开阔,脚板下三尺讲台扎根;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志业;我是教师,这是一份职责,更是一种使命;我是教师,缓缓显形,终见此生天命;我是教师,以现在求证未来,让生命幸福完整。”

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一下子就被他的内容所吸引,好像这短小的诗句把我多年对教师这一个词的困惑全都剖析的淋漓尽致。这本书,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教师的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身边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喜欢不起来。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2

快放寒假的时候,学校给我们每位老师发了一本寒假共读书《致教师》。对于这本书我并不陌生,在去年暑假的时候我自己在网上也买了这本书,利用暑假的时间我读了一遍。虽说第一遍粗略,但一边读、一边记、一边划,读完后内心得了安慰。今年寒假,当我再次读,读完后,我的心灵得到了释然。

这本书的作者是新教育发起人朱永新教授写的。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信件的方式给一线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疑问而作的一一阐释。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针对性的加以剖析、深究。书中的教师问题、疑惑、故事等都是我们教师在教育工作生涯中的所遇到的,所思考的,所疑惑的,所发生的踏上工作岗位将近7年了,内心存在的困惑与和疑问在这本书里不仅找到了答案,还明确了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应具有的理想和素养。读了之后,收获很大。接下来,我结合我对部分印象深的内容谈谈我的感受。

  一、教师要进行专业阅读

当我读到教师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其实这也是我平时的困惑,做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班主任老师,每天学校事物多,除了上课下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学校大事小事都是你,下班回家还要带孩子…忙里偷闲怎样进行专业阅读呢,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其实时间是挤出来的,比如完成早十分起床,晚上少看会电视,少玩一会,翻几页书可以做到。读书可以让我们拥有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每天坚持阅读30分钟,时间是挤出来的。一个知识面不广的老师,很难真正给学生人格上的感召力,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每天孩子们的年龄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高,往往把教师当做一部百科全书。认为老师是无所不知的,如果教师是一问三不知,孩子们就会非常失望,所以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提高的知识结构。

教师读书不仅仅是为了工作,其实也是为了人生。人生非常短暂,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为什么而来?陶行知先生说,人生有两种风景,自然的的风景和精神的风景。行万里路是看自然的风景;读万卷书,是为了看精神的风景。腿不能到达的地方,眼可以到达。自然的风景事有限的,精神的风景是没有边际的,最后达到无限风光的顶峰。人生真正财富是精神的财富。不管我们所处怎样的生活状态,我们的精神世界一定不能空虚,自己在忙也要读书,让书香浸润心灵。

  二、教师要学会思考

作为一名老师每天面临的是复杂的对象,因为我们在教学生学习新知识,孩子们每天都在成长。作为一名老师,要学会思考,也要有成长的速度。做一名善于思考的老师,思维的深刻性告诉我们,做一名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不要敷衍了事,一定要把问题搞得水落石出。思维的敏捷性告诉我们,教育需要教育机智,在遇到复杂的教育问题时,要学会敏捷而妥善的处理问题。作为一名老师,如果想超越自我,就应该记录每天的教育生活,用精彩的文字记录每天精彩的岁月。学会写教育随笔,记录教育生活中的点掉滴滴,只有不断的反思生活,从而才能创造生命的价值。同时也要不断的思考,每一节课课前备课思考,怎样设计教学,怎样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每一节课后的教学反思,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教育孩子也要学会思考,只有思考才会不断的进步!

  三、做一名胸怀宽广的老师学会自我调适

选择了老师这份职业,就相当于选择平凡生活。教师职业和其他职业不一样,一天天守着一间间教室,一道道题讲了好多遍了,还要不断重复。甚至有的老师产生职业倦怠,提不起精神。之前网上有一个河南郑州的老师,她的的辞职信引起了大家的议论和转发。一封信只有简单的几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或许这位老师的辞职是有原因的,或许他有了更好的工作在等待着它。不管怎样,既然选择了老师就认真坚守这份职业,对的起自己的良心。说句实在话,老师干的工作是良心活,努力是一个样,不努力又是一样。所以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

无论在工作上和生活上有不开心的事,都要有宽大的胸怀,遇到事情不钻牛角尖,你的胸怀大了,这个世界就小了,任何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如果心小了,所有的事情就大了。你用怎样的眼光看世界,世界就有多大。你看到的世界取决于你的视野,你的视野取决于你的心胸。遇到问题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立场去思考问题,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与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事,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找对人做对事!多多培养自己兴趣爱好,让生活增添色彩,找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做幸福的事。工作上认真一点,多看一点书不断充实自己,丰富自己。让每天都进步一点点。

  四、多关注问题生把爱给孩子

当我打开《致教师》第123页时,如何对待问题学生?这也是我也令我十分头疼的事。班级一共61名孩子,但是个别问题学生让我十分无奈。经过我的调查、家访沟通,我真正感觉到:所有问题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家庭。所有问题行为的背后,都有深刻的家庭原因。

班级里有个男生,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平时手、脸都不怎么洗。上课老是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过对孩子的家庭背景调查,才知道孩子挺可怜的,经常跟着奶奶生活…孩子的家庭教班级里有个男生,个子不高,皮肤黑黑的,眼睛大大的,平时手、脸都不怎么洗。上课老是迟到,作业不能按时完成,经过对孩子的家庭背景调查,才知道孩子挺可怜的,经常跟着奶奶生活…孩子的家庭教育不完善,作业肯定不用说了。平时我也是想过很多办法,怎样让他改善这种状态,我采用鼓励的方法,发现优点立刻表扬。虽说他学习不是特别好,但是我感觉他是一名十分有礼貌的小学生,每次走在校园里主动向老师问好。我也面向全班同学在教室里表扬了他,我发现表扬后这个男生特别高兴,感觉特别开心,一点也不像不懂事的孩子。

去年暑假,大概是八月15号,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号码十分熟悉…师:“你开学还教我们吗?”我说:“教啊!暑假快乐,在家听奶奶的话,多帮助奶奶干家务活,多看看书。”我接着问他打电话有什么事,他说:“老师我想你了!”一句简单的话让我久久不忘…这也是暑假我接到孩子们的唯一一个电话,同样也是班级里学习极差的孩子给我打的电话。我在思考,这个孩子其实很懂事,只是平时太缺少爱了,他渴望得到老师的关注,渴望得到老师的爱,虽说自觉性差一点,学习习惯不好,但是他身上也是有优点的。前几天,我看到手机微信一个留言:“吴老师,对不起,期末考试让你失望了,我的目标没有实现。”我知道期末考试前到期末考试进入考场的那段时间,我也十分担心他。因为他不能经常按时到校,甚至还旷课。旷课原因也很明确,一次她妈妈回来看她,他太想妈妈,不想让妈妈离开他,平时经常跟着年迈的奶奶,他的爸爸常年在病床上。

一次家访让我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当我走到孩子家门口时,发现门口、院子里到处都是捡来的垃圾,是他奶奶平时捡的。家庭环境极差……。其实还是家庭原因导致孩子成这样子的。我想孩子在家庭上受到了委屈,这是家庭原因。但是到了在学校,作为班主任老师一定要多鼓励他,帮他走出自卑…

那段时间我真的很费脑筋,直到考试进入考场我也惦记着他到学校没。考试不好,原因在哪里,很明确,不能按时到校,多次迟到、旷课,但是好的是他每次都能意识到了自己不对,向我道歉,这一点我觉得孩子还是挺懂事的。

不管孩子成绩如何,不能把他所有一切都否定,不能看不起孩子。总之,要把爱给孩子,无论他的家庭条件多么不好,无论他长得是否漂亮,都应该给予孩子关心和爱。问题孩子,更要特别关注。每次对他的鼓励,我都会看到他的笑容,笑容背后我看到他的自信和阳光。其实作为一名老师,当你把爱给孩子时,其实孩子们已经感受到了爱。最后,祝福班级里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成长。

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给了我指引和方向,更增添了我教育好学生的信心和力量,让我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解开了我心中的疑惑。但是我认为这是远远不够的,是一定要多读几遍,精读几遍的。“知识就是力量”,确实,也会让我的学生们从知识的海洋中获得力量,帮助他们扬起未来理想风帆。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3

“一支粉笔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季晴雨,加上五脏六腑七嘴八舌九思十想,教必有方滴滴汗水诚滋桃李芳天下”,寒假期间学校精心挑选送给老师的一本书——《致教师》,其中分享了关于教学、学生、教育、教师等问题。对于一名刚参加工作进入教师角色的新教师来说如获至宝,它以一位朋友的口吻谆谆教导,用信件的方式循循善诱,与我们进行心灵的交流与?撞,读起来亲切又不乏高度,须细细品味,方知其教育的深思、用心之良苦、教学的方法以及成长的秘籍。

选择做教师就要义无反顾,抓住这个积累宝贵经验的重要时期,对待工作认真、敬业爱岗,做最好的老师。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因为学习经验获得经验,学习办法获得办法。

  一、读书

《致教师》中一个非常关键的词语就是读书,书中多次提到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养就必须读书,培养读书兴趣,深入思考,补充自己的知识储备,在新教师的“吉祥三宝——如何尽快成长为名师中强调专业阅读,以阅读为基础是实现转变的关键,没有教师的阅读,教师就不可能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长与发展。读书是人第一精神需要,一个人的精神发展史,就是他的阅读史,通过读书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让自己的教学更顺利,成长更迅速,可以学习教育智慧,并且运用到自己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管理策略的学习与实践。

知识就是力量,阅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在明确阅读重中之重的位置的基础上,在站在大师的肩膀之上——如何进行专业阅读又进一步提出解答了老师们应该读什么书,怎样提高阅读效率。广泛而深刻的阅读是创新思维的源泉,能够让自己的心真正冷静下来的就是阅读,让我们看到无限风景。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势、积极的状态,读书让我们有一个宁静的心态,从容的心情,理智的头脑,开放的胸怀。择书有益,读最好的书,做有根的人,与最好的书对话,就是与最好的人为伍,要做学生的先生,先做学生的学生,要做一个好学生,就要边教边学,认真教书。

  二、教学

作为新入职的年轻教师又一大困惑就是如何使自己的课堂更加充实,在这本书中朱老师也进行了充分的解答,对任何教师来说备课实际上没有止境的,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则尤其如此。从某种意义而言,课堂是教师精神的窗口,备课本身就是精神的体操,具有丰富的内涵,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是教学环境的关键所在,备课是课堂教学准备和设计,是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教师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备课一方面是备教材,对知识进行大量的储备,大量阅读教学大纲、教材、其他与专业有关,与所教学科有关的书籍、经典名著、心理教育、优秀的文学作品等。另一重大方面是备“学生”,了解和分析学生的实际,知识需要与生命发生共鸣才能真正精彩,才能成长为智慧,所以要想课上得精彩,就要了解每个孩子,通过课余时间和孩子的交流和谈话,通过各种途径走进每个孩子的心灵,帮助每个孩子建立属于他们的档案,深入了解后再回到课堂,所有的知识都会变得“有的放矢”。

《致教师》给予我的不仅是教育教学方法与经验共识,更是教师心灵的鼓舞与力量,明确了我的前进方向。它是一本好书,更是我的良师益友。从精神发育来看,很大程度人的精神世界是由他阅读的图书塑造的,读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读《致教师》,我希望成长像朱永新老师一样有情怀、有思想、有学问、有修养、有高尚道德情操的好老师。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4

致教师是由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朱永新老师全新力作,该书引导我们如何通过生活中和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引领我们新教育人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读过这本书我深有感触,以下是我的感悟。人人都在渴望幸福,人人都在感受幸福。幸福是什么?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动态的追求,反应了人当下的一种心态。而教师的幸福就是:心中有盼头,手中有事做,身边有亲友,家中有积蓄,如果仅仅把教师当做一种职业,一种养家糊口的营生,那么在当下,它可能使你感到郁闷,烦,有种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感觉,很无奈,没有幸福可言,因为我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和学生打交道。

如果没有理想,任何一种职业都是无趣的,更何况是教育。教育不能没有理想,有理想的教育注定精彩纷呈。教师职业毕竟比其他职业有更多的憧憬,因为我们面对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我们当下看到学生废气,无奈,有些生气,但是当他们毕业后来学校看你时,你的那些付出会感到值得。

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又要富有激情。热爱生活吧!热爱课堂吧!热爱学生吧!追寻属于自己的梦想,努力做一个充满激情和诗意的教师。用自己的犹如岩浆般滚烫的心,让每一个孩子心底里沉淀的情发酵、释放。为了教育理想,让我们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这不是教师的自我鼓励和慰藉,而是教育本质要求。因为离开了教师的幸福,就没有学生的幸福!没有学生的幸福,也没有社会的幸福!

因此,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的社会,我们应该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借用朱永新老师的一句话“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期待着,并为之不懈努力!因为幸福完整,教育不再仅仅是一种行业,而是融入生活,成为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幸福完整,教师不再仅仅是一种职业,而是激发潜能,在不断成长中绽放自我的光芒。”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5

《致教师》是新教育实验之发起人、总负责人,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先生的一部最新力作。

全书共分四辑,即“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生命的传奇”“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前三辑共收录先生与一线教师对话的46封问答式书信,最后一辑收录自2010年以来先生为寄语新教育同仁的5篇年度致辞。16万字的篇幅里,看见真实,也看见真诚;遇见理性,也遇见理想;见证深度,也见证温度。那是普通教师的“问题之困”,更是平等对话的“智者之声”。因此,“致教师”,与其说是一个书名,不如说是一个意象。在文字与心灵相遇的地方,亮着心灵晤对的古典灯光。

看过朱永新教授的多部著作,读这本书就像在听故事,就像在同朱教授面对面相互聊天谈心,一位慈祥的长者正施慧于民。细细咀嚼品味,又总能获得许多思想的哲学的和诗意的享受。

作为一名教师,第一项修炼就是做读书人。对一个教师而言,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就是一种真正的备课。如朱教授所说:“你的阅读生活,绝不仅仅是帮助你获得知识,获得教育的智慧,更重要的是帮助你拥有宁静的心态,儒雅的姿态,积极的状态。”难道不是吗?在阅读中获得教养,获得心灵和精神地完善,勤者因书而富,富者因书而贵。

作为一名教师,要经得起繁华,更要耐得住寂寞,在读书中,把自己修炼成如一座图书馆的人。

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师以工作繁忙为借口懒于读书。为此,朱教授直言不讳地指出:“就人的生物性而言,是很容易懈怠、很容易满足、很容易停滞的。”同时,又不无风趣幽默地为教师们支招:“自来水是压出来的,时间是挤出来的。时间抓起来就是黄金,抓不起来就是流水。”是啊!当我们把读书当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看作像呼吸一样自然时,还会挤不出时间读书吗?在这种须臾不可或缺的阅读状态中,我们就获得了幸福。要是读不完一本书,至少可以开始读第一页,慢慢地,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行走姿态。

是啊,教师就应该不断地充实自己,才能武装自己,适应社会、适应工作需要、适应孩子们。在朱教授前言中的《我是教师》中提到的,“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教师,不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没有谁的灵魂是机器,能用某种工艺任意修理完成。”说的好有深意,让我们以此来共勉吧!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6

孩子,天使的翅膀,我还你!

漫步在光阴里,伴我枕边的书换了一本又一本。近期,我枕边的书是《致教师》。

工作10年了,新踏入岗位时的新鲜感已慢慢淡去,扑面而来的一些教育困惑让我绞尽脑汁,如何保持教育热情?作为语文老师如何让学生爱上阅读?怎样挖掘后进生的潜能……太多困惑我的问题,竟然在《致教师》中找到了答案。

《致教师》这本书,内容以书信的形式呈现,解答了老师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的难题与困惑,读这本书,就如和作者朱永新面对面对话,娓娓到来,言有尽而意无穷,令我深思,也令我忍不住将书中的理论付诸实践。

作为一线老师的我,面对班上性格各异、智力不同的孩子时,难免会厚此薄彼。朱老师在《致教师》一书中说:“每个孩子都是天使”。他解释道:我们之所以会对孩子不同的态度,往往是由于我们给孩子贴上了不同的标签。但孩子是“借”学校这块地方成长的,教师的职责,是要让学校成为每个孩子的乐园,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

每个孩子真的都是天使吗?是我把天使的翅膀折断了,他们不能飞翔了吗?所以,我决定还他们一对飞翔的翅膀。

我们班上有个小男生,患有先天性癫痫,每天靠药物控制病情,在学校里的前两节课,他都是在睡觉中度过的。从一年级起,家长和老师都没对他的学习有太高的要求,所以到现在三年级,我接班后发现他的拼音都没学好。他也是上天派给我的天使吗?但我决定尝试改变。

于是,每次课间,我都留在教室里,一个字母一个字母地为他补习汉语拼音,每天坚持。他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我怕他在家没法复习,于是给他买了一套“拼音有声挂图”,让家长在家根据挂图配合辅导。现在,他不仅会读拼音了,而且一年级下册的生字也能在本上工工整整地书写出来了。一次早读,他悄悄塞给我一张纸,我展开一看,是一张画《我最喜欢的孙老师》,惟妙惟肖。从那以后,只要有绘画比赛,我必推荐他参加,结果不负众望,他屡屡获奖。这个案例让我充分体会到教师一旦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信,挖掘他的潜能,学生就会带给老师意想不到的奇迹,显示出天使的真面目。

新教育实验的五大理念其中之一就是“无限相信师生的潜力”,这就是告诉我们,每个孩子身上都有着我们没有发现的潜在力量,无论他是迟钝的还是智睿的,无论他是健全的还是残疾的,他们都是上天派来的使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这与朱老师的教育理论不谋而合,协助无力的孩子挖掘潜力,协助迷失的孩子发现自我,正是教育的价值所在,也是教师的意义所在。

朱老师说:“教育要关注一切的人,要关注教师,帮助校长,帮助家长,帮助社会上所有的人去发展,每一个老师、每一个学生都要成功,每个学生都要找到成功的感觉,相当部分的老师和学生都能够成材,最后有大的成就。”我们作为教师常常会面对几十甚至上百个学生,他们的成绩有优有劣,性格有好有坏,家境有高有低,但他们都是“借”学校这块地方来成长的。我们不能因为家庭造成的千差万别作为我们厚此薄彼的理由,而是要发现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地成为自己,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书写自己的精彩。不惟成绩论素质,不惟喜好论好恶,用爱去对待身边的每一位学生,特别是曾被我们忽略的。

《致教师》整本书是朱老师对我们一线教师的关心,它给了我们做教师的理由,借给了我们一双做教师的慧眼,也教会了我们如何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致教师》更是以朱老师为首的新教育人的教育宣言: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热爱,在每一孩子的瞳孔里,有一颗母亲的心;教育是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未来,在传承文明的长河里,有一条破浪的船。带着使命,带着爱,新教育人正在向没被污染的远方重新出发。

读了《致教师》一书,我的教育思想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礼。这本书不仅让我明白: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是有的翅膀折了,需要老师来还他们一对飞翔的翅膀。作为新教育人的我,心情更是渐渐沉重,因为我渐渐心怀一种为重建心灵凤凰涅??的使命。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7

打开书,前言处的《我是教师》这首小诗,如同一杯espresso,香气扑鼻、口感醇厚,让人回味不止。细细品读《致教师》一书时,发现其更像一杯latte,没有过多的华丽外表,没有过多的酸涩咸苦,却多了一份真诚与感动。朱永新老师把自己对教师、对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与每一位教师分享,把自己对教师、对教育的热诚与挚爱向每一位读者传达。于我而言,除了收获满满之外,更多了一份思考与坚定。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力量。”“如果我们发现孩子还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孩子天生性格迥异,拥有着无限潜力,谁也无法预料明天的他会带给你怎样的惊喜。有时不妨退出教师职业的框架,静静地呆在一个角落观察,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身上都有太多的闪光点,是你从未知晓、未曾想过的。

有的孩子善于表达,总是迫不及待地告诉你有关他的一切,让你对他印象深刻;有的孩子善于表现,总是按照你的意思做好一切事务,让你肯定他的能力,然后委以重任;有的孩子善于沟通,总能与班上每一个孩子愉快地相处,让你放心地把班级管理的事情交给他。每每谈到这些孩子,总让你赞不绝口,引以为傲。但也有这样一些孩子,不爱围在你身边,问你这样、那样;不愿有事没事地凑在你身边,说要帮你干这干那;也不喜欢和大家聚在一块打打闹闹、说说笑笑,总是那么不起眼,不能引起你太多的关注。可当你静下心来,细细观察时,你会发现那些善于表现的孩子,总会要求去承担太多事情,从未考虑到自己的能力与特点,往往许多事情表面看起来不错,其实内里却一团糟,甚至毫无意义。而那些安静内敛的孩子,虽不会太多言语,却会细细思考,用心去做每一件他觉得有意义且是他能力范围内所能承受的事情。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他们带着纯真与真诚来到你的身边,把世间最好的爱给了你,千万不要因为学习成绩不够优异,而去否定他的一切;千万不要因为同一个问题讲了多遍,他还不理解,而去质疑他会故意和你作对;千万不要因为他偶尔犯得一个错误而对他失去信心,不再信任……多给他些自由、时间、空间,他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他会创造出令你惊讶的辉煌。

朱永新老师在书中提到“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的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人只能是自己,因为只有自己才是命运主人。”我想我能做的,无非就是尽我所能陪伴孩子,静待种子发芽、花朵盛开、果实成熟,坚守这片未被污染过的圣洁之地,做孩子童年世界的守望者。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8

很有幸拜读了朱永新先生的《致教师》一书,其中的每一句话都发人深省,在他眼里,教师不是春蚕,不是蜡烛;不是一个隐喻与一个标本,更不是灵魂工程师,教师就是教师,每天都在平凡与神圣中穿行,一味将教师归结为平凡或者神圣,都是片面的。作为教师,我们要视教育为天命,认为最骄傲的身份就是教师。

教师是一个能够把人的创造力、想象力等全部能量与智慧发挥到极限的、永远没有止境的职业。教师面对的是最深的世界——人的心灵。他们存在着无限的可能性。说“信仰”:信仰造就的乐观,是生命中的太阳,任何境况下的人生都会因此温暖明亮,并指引着生命中的明亮那方。说“理想”:当理想遭遇现实,总会有碰撞,总会有较量,否则,理想如何能够称之为理想?教育与理想是一对孪生兄弟。教育,是必要的乌托邦。说“教师的专业成长”,将以阅读为基础的“专业引领模式”,以写作为基础的“研究反思模式”与“以同伴互动为基础的教育生态模式”喻之为教师成长之“吉祥三宝”。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生命的叙事,在时光中创造那个更好的自己。教师是教室的国王,教师的胸怀决定着一间教室的大小。因为,凡能发光的人,必定在内心燃烧了自己。读书是寻求心灵的自由,备课就是精神的体操,交友就是与“未来的自己为伍”;打开《致教师》,随处都是这种美妙的文字,回应着每一个平凡而碎细的教育命题。

希望这些人生教育哲理伴我同行,支持我成长进步。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19

最近,我读了《致教师》这本书,书名很吸引人。当我翻开这本书后,书的前言就让我很感动。在前言中否定了人们对教师的普遍的形象比喻,让我感觉和作者的心一下子就融合在一起,有了把这本书读下去的欲望,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华丽的词汇,没有教师的过多的酸涩咸苦,全诗是那么的真诚,让人感动,他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感悟让我们觉得是真正的被人理解了。书的内容都是解答一线教师工作、生活中的困惑,读了之后,收获很大。

我很喜欢书中这几句话:“教育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相信孩子与学生,相信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书写自己的精彩;就是要发现孩子与学生,发现他们的潜能与个性,让他们真正的成为自己。”“如果不能对学生一视同仁,那么教师最需要关注的,恰恰是那些缺乏关注、不惹人怜爱的孩子。” “做学问,一定要先学“问”,自己能提问题,在经过自己的思考想问题,自己求得答案。这才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掌握学问,增长学问。”

作为老师的我们,遇见的孩子实在是太多了。聪明漂亮,乖巧懂事的,往往是我们最喜欢的;成绩不好或纪律不好、特别是品行不好的那些问题学生,往往是让人头疼,喜欢不起来的。其实,这些孩子的背后有着无数的潜能和优点,如果我们整天看到的全是他们的缺点,永远是无休止的批评,只会让他们变得越来越糟糕。如果换个角度,细细观察,却能发现再后进的学生也有他自身的优点,假如能够把优点加以放大,给予他们自信,给予他们希望,定能让他们收获一个更美丽的童年。

书中说得不错,“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作为教师,就一定要相信每个生命都有与生俱来的力量。”“如果我们发现孩子没有‘开窍’,一定是时机还没有成熟,或者是你还没有找到打开他心扉之门的钥匙。”“其实最好的教育是不教之教,是帮助每一个人认识他自己,成为他自己。在人生旅途中,最后成就人生的是自己,因为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孩子们都是带着纯真与真诚来到我们的身边,把世间最好的爱给了我们,我们老师不要因为他们的成绩不够好而去否定他的一切;不要因为一个知识点讲了多次,他不理解而以为他们是在和我们作对,而放弃他们;不要因为他们一时的冲动犯了错而对他不再信任,没有信心……要多给他一些时间,空间,让他们去发展,等他们最后爆发出他们的潜能,创造出让我们难以置信的辉煌,我们能做到的是,作为他们人生的守望者之一,尽我的所能陪伴好他们,教会他们如何做人,静待他们成长,结出丰硕的果实。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班里的每个学生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你给他一个舞台,他就能还你一个精彩;你给他一点空间,他就能为你创造无数辉煌。作为教师,就是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特别之处,一旦孩子发现了自己,找到了自我,他就会爆发出我们难以想象的能量。“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这些新教育的理念,我会一路学习下去。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20

期末教职工会议时,学校给每一位教师发了4本书,对于喜欢阅读的我,这是一个大大的福利。

其中一本是朱永新老师的《致教师》,朱永新老师因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博文和著作中多次提起,李镇西老师的博导,新教育实验发起人,文中李老师的尊敬之情溢于言表。

文中经典:

1、教师职业大致有四种境界:第一,是让学生瞧得起的老师;第二,是让自己心安的老师;第三,是让学校骄傲的老师;第四,是让历史铭记的老师。

2、真正可怕的是,作为老师,我们失去了学习的激情,失去了学习的习惯。

3、在同样的环境下,别人往前走,你也往前走,你只能看见和大家同样的风景,取得与大家一样的成绩。当别人停下来时,你仍然在走,你才可能超越别人,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功。

4、教师的使命,就是伴随学生走过一段人生。

5、教育工作中,你越是相信他,他越是能够给你展示他的美好的一面,如果你怀疑他,对他没有信心,他给你展示的就是阴暗消极的一面,就是你最不希望结出的教育之果。

扑实真诚的言语,受用的教育教学道理,很快就读完了本书。

书中提到的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示良多,作为教师的我们要多读多总结成文,用十年磨一剑的坚持,一定会产生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刘丽萍校长曾讲所教一个学生,开始作文提不起笔,每日一篇,日积月累,最终语文学科取得优异的成绩。

近年来我们组撰写博文,认真反思,所以大家写论文课题研究能迅速而得。

  朱永新《致教师》读后感21

人生是一场无法彩排的演出,教育是一场现场直播的实况,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老师就像导演,学生就像演员,教室里有多少个孩子,就有多少双眼睛在注视着导演,这些伟大的观察家,在拿着最精密的显微镜,观察着导演的一举一动。这场现场直播的效果好坏,将会给学生的成长、生活带来直接的影响。作为老师,这是一种压力,另一方面也是最大的动力。

看完《致教师》我的心乱了,我在思考自己的人生。选择了教师这一个行业,是把它当作谋生的工具,做个教书匠,平平庸庸过完这一生呢?有可能走到半道就被淘汰。还是成为一名出色的导演,不仅导演好自己的人生,还要为我的学生演员们指导出一幕幕精彩的人生。

回顾自己从教的这五年,根本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自己将要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曾经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早已忘到了九霄云外。目标没了怎么还谈得上行动,谈得上努力?浪费了大好的青春。《致教师》一书中, 朱永新老师写到的最多的就是“新教育”,书中也透露了很多“新教育”的精髓,如新教育教师的“吉祥三宝”: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集体的肩膀上飞翔。这“三专”给教师的成长、发展指明了道路。我应该行动了,不能再浑浑噩噩的走自己的教育路了,不能再过教书匠的生活。

在过去的日子里,听了很多名师、专家的讲座,这些讲座,内容都不一样,但都传递着同样的信息:多读书。这时自己就会想工作那么繁锁,每天过着“两头黑”的日子,哪有时间读书,总是给自己找很多理由。读了《致教师》后,不仅有一种很想阅读的冲动,而且还激起了我成长的渴望。打算把“新教育”文库和“大教育”书系的书依依捧读。我也想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没有人会找任何理由来拒绝幸福,为了幸福将所有“没时间”的理由扼杀。拾起书本,让阅读成为呼吸一样自然的事情。开始行动吧,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是最困难的,但是,只有坚持,并且长期坚持,才会有奇迹的出现。

曾经也有过那么一次次的冲动,一次次的渴望,一次次定下的美好愿望和目标,但都输给了时间,输给了自己,输给了各种各样的借口。读完《致教师》,我明白了任何人都是一个奇迹,任何人都能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要想成功,必须努力,且要坚持,只有坚持不懈,才有奇迹发生。每个人都是人生故事的作者和主人公,这个故事,由自己编剧和出演,由时光定格。

行动就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教育的舞台很大,演出的早间很长,一幕没有演好还有机会,只要不断努力,就会一幕比一幕更精彩,到谢幕的那天,即使没有雷鸣般的掌声,也会心安无悔。等到自己银丝满头时,回顾自己的一生才无愧于自己,无愧于在我教师故事里出现的那些可爱并茁壮成长的“生命”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