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教育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教育2.39W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1

捧读《新教育》,书中清新的文风诗意的文字澎湃的激情向我描绘了一个个教育梦想。每个梦想都源于作者对现今教育的深思与追问,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它就象灯塔一样引领我走近新教育。

朱教授提出了新教育实验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运用双语、创建数码校园、构筑理想课堂,这些行动,使我眼睛一亮。在提出新教育四大基本观点时,他引用米卢的一句话说:态度决定一切,并将以改版为“只要行动,就有收获。”他说,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面对太多的理想,一路走过,我们总是实现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碍着自我的超越。因此,我们不要太多的口号,我们需要的是行动,他让我明白了,只要行动,就有收获。所以,我们要在书香萦绕中,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写作,教会学生提高,教会学生做人。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要用心地去爱学生。朱老师在书中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用心的前提是什么?无非就是爱,爱这一职业,爱自己的岗位。我明白了老师的严厉慑服不了学生,这种震慑只会加深和加宽我和学生之间的鸿沟,永远使它无法复平。正如书中所说的,理想的教师应该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教师,深得学生喜爱的教师,能放下教师的架子,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所以,多点时间和学生交流,一定能让学生真正认识我,了解我,喜欢我。

捧读《新教育》,它教会我做一个锲而不舍的追梦人,用自已的生命去擦亮新教育的火花。朱老师说一个理想的教师,他应该是个天生不安分会做梦的教师。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具有远大的理想,不断地给自己提出追求的目标,同时有要有激情。人要会做梦,优秀的教师要永远伴随着自己的梦想。当生活没有梦时,生命的意义也就完结了,教育就没有了意义。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多学习,多思考,重方法,重实践,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努力中圆梦想,并帮助学生插上梦想的彩翼。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2

期中考完试后,学校给我们每人发了一本书——朱永新的《新教育》。一直以来,我总以工作忙、没时间为理由,把它放在一边,其间也偶尔翻动过几次,但是很快就不再理它了。可是寒假前,学校布置了一项任务,要每位老师在假期中认真研读《新教育》,做好读书笔记,并完成一篇读后感。迫于形势,我又重新拿起了这本书。

我用心读完后,掩卷遐思,不禁心潮澎湃,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位教育大师知识的渊博,对教育至真的感悟与至纯的挚爱,他对新教育理想追求的高瞻远瞩,令我油然而生敬意。我强烈的感觉到,这新教育之梦,并不遥远,就在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中,这梦定能成真!

书中朱永新先生提到“新教育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一直在思索怎样做一位合格的教师。读完这本书,我领悟到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以下几方面素质:

一、富有“激情”。

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时,无时你不感觉到愉悦与冲动,让你感觉到你不是在读书,而是在聆听一位充满激情富有诗意的大师在演讲,大师用他诗一般的语言和激情感染着每一位读者。作为教师,我们用肢体与语言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文明,如果我们没有激情,我们就无法感染学生,我们就无法调动学生,生动课堂,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主客体的角色就得不到很好转换,课堂教学就很难成效。

二、富有“爱心”。

有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句话很实在,在我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爱心是唤醒学生和谐美妙的音乐,是激发学生动听悦耳的语言,是照亮学生黑暗中的明灯。教师富有爱心可以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教师理解信任学生,学生尊重依恋教师。教师富有爱心,可以给学生创造宽松愉悦的心理感受,便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三、富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

要胜任新课改需要,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扎实的专业技能和良好的知识结构,使我们很容易驾驭课堂,采用多渠道的教育手段和教学技巧来丰富课堂,调动和感染学生;另外,扎实的基础,使我们很容易接受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

书中有这样一段:“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教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了一辈子的,他们的成绩是不一样的。”这段话给了我警示和启迪。年轻的我应该好好把握每一天,思考每一天教学中的得与失,做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书的人。我希望自己也能如本书中说的那样“当我们的学生离开校园的时候,带走的不应该只有知识,更重要的是对理想的追求。”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3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初始阶段的理念尚未形成,但他相信实践出真知,也出理论。事实上,他一刻也没有放松过新教育实验的理论构建。现在,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已经形成。这些理论不但来自实践又指导实践,而且呈现出思辨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核心理念之一: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朱教授认为,教育目的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文精神的核心是关注人的生存状态,关注人的发展空间。要关注学生和教师、校长、家长以及社会上所有人的发展。新教育实验的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他认为,参加新教育实验的所有学校的教师都应该有自己的梦,都应该给自己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新教育实验的价值取向是“行动”,只要行动,就有收获。

核心理念之二: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朱教授说,目前以成败论英雄、以金牌论英雄、以升学多少论英雄的观点是错误的。新教育实验行动方案的关键是,教一些学生一辈子真正有用的东西。朱永新说自己是苏州大学毕业的,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比北大、清华的学生差。他说,他甚至可以到北大、清华去做教师、做教授。关键是怎么样让学生有一个真正辉煌的明天,而不仅仅是辉煌的今天。

核心理念之三:重视精神状态,倡导成功体验。朱永新对精神的作用高度重视,甚至有点儿夸大。他认为,死人与活人的最大区别就是死人的精神不再存在了。他说,有的.人虽然活着,但精神不行,生不如死,与死人没有什么两样。这正应了诗人臧克家的一句诗:“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诗人虽然另有寓意,但朱永新却借此说明精神的重要性。重视精神,就要让人们不断地感受成功,从而不断地相信自我,不断地挑战自我,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

核心理念之四:强调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朱永新说,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去年美国的.《时代周刊》评选了世界上九大新兴科技城市,苏州是唯一入选的亚洲城市。那么,能说苏州就是亚洲最好的城市吗?当然不能。但苏州有它的特色,它是一个把传统和现代结合得非常完美的城市,它有一体两翼的城市格局,又有2500多年的文化底蕴,是外商投资的聚集地。学校也是这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是谈不上辉煌的。

核心理念之五: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朱永新认为,如果说当今的教育对人的问题已经开始关注的话,那么,真正对于人类的问题,对于人类的命运,对于人类文化的发展延续,对于文明的进程,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文明有可能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或者说在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手里走向衰落。我们经常说文化的发展是人类发展和延续的根基。要想让我们的孩子、教师能够真正地融入社会,真正地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正义感,就要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他认为,阅读中外名著是对话的最好途径之一。

在潜能开发中体验“高峰”。朱永新说,长久的社会暗示,自然形成一种评价定势。你想激励一个学生,就不断地对他说“你行你行你真行”,这样,再差的学生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行;你想毁灭一个学生,就不断地说他“不行不行你真笨”,这样,再行的学生也会变得越来越笨。可见,只有自信,才能使学生的潜能充分开发,才华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获取“高峰体验”。所以,教师非常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启动学生的心理自信系统,让学生在自信中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撞击成功。一个停止撞击成功的学生,就意味着对自己失去了自信。

朱教授非常重视学生潜能的开发,认为这是学生生命价值的体认。但有的并不是都如苏静老师一样是在师生共同发展,而是以牺牲教师的生命价值为代价。所以,他反对所谓的“蜡烛精神”,不是将教师的精神与身体透支殆尽,而是应当与学生一样得到呵护。甚至,教师的发展比学生的发展更为重要。因为没有教师的快乐,哪来学生的快乐?没有教师潜力的开发,哪来学生潜力的开发?所以,要对老师说:“说你行你就行”,而且不是一次两次地说,而是千万遍地说;不是一天两天地说,而是天天讲。让这一信息根植于教师的心里。而教师一旦拥有了这份自信,就有了无穷无尽的创造力。

朱教授说,新教育实验的目的不单单是让人拥有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人拥有智慧。他说,知识并不等于智慧。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知识是理念的外化,智慧是人生的反观;知识只能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一粒沙子就是一粒沙子,智慧却能在一块石头里看到风景,在一粒沙子里发现灵魂。

阅读时的心潮澎湃让我用“感动”来形容已是不够,我应该用“拜服”来抒发我的理解和领悟。作为一名半路出家的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一直在坚守着挚爱职业教育的信念,我一定会结合我的工作情况,去学习,去传播新教育的至高精神,那就是爱与责任!

亲爱的新教育同仁们,当下我们面对更多的“涨声”的时候,当我们面对更多的指责声的时候,当我们内心的天平发出倾斜的声音的时候,请你读读这本书,去寻找一种新的力量,一种新的感悟,你就会以一种幸福的心态来享受你的工作,就会有一种永远都使不完的劲。

  朱永新《新教育》读后感4

阅读朱永新老师的《新教育》,内心时时激起波澜。我一边读,一边对照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小小表扬一下自己;有做的不足的,一定暗自惭愧。不论是表扬还是惭愧,都成为无穷的力量,促我奋进,引我成长。

我喜欢“新教育”这份激励的力量: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

在我看来,新教育的口号中两个“才”字,是一剂清醒剂,唤醒了曾经陶醉在过往中略有进步就自喜的我!我提醒自己,这是“才”,而不是“就”!行动,才有收获;坚持,才有奇迹。从“才”字往前推,我看到的是“行动”和“坚持”。

自责一下:“行动”的太晚,坚持的不够持久,所以很多事情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般美好。我一直在深深地自责,那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都做了些什么?除了每天疲于各类教育教学工作,领到手一沓证书和奖状,我还留下了什么?专业的成长有多少?属于自己的深入研究能拿得出手的又有什么?真正在语文教学领域和班主任工作领域,自己的影响力有多大?如果让我做一下汇总,我可以非常自豪地说我哪一方面做的非常优秀吗?

这几年,我才开始大量阅读、反思、实践、修正。每天,我都在与时间赛跑,希望自己能追上太阳的脚步。我提醒自己,不要只满足于做一名虚度日月的教书匠,而要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成为一名因事业而快乐成长的教师。

每天的熬夜阅读成了常态,凌晨爬起来写作成了必修课,在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中,经常反思为我搭建了成长的必须台阶。我把工作所思、所获,及时变成了文字,它们成了一部小马达,“嘟嘟嘟嘟”地响着,告诉我:加油!加油!虽然我还在缓慢地成长,但是我已经有了“累并快乐着”的感受,那种职业的幸福感已经渐渐升腾在我的心里。曾经的茫然,曾经的不自信,曾经的恍惚度日,都已渐渐地消失在我的生活中,我慢慢变得有力量了!我拥有了充实过好每一天的力量,提升自己工作幸福感的力量,带动身边人共同成长的力量。内心的强大使我觉得自己工作的状态提升上来了。

可是,在种种原因之下,人的思想是会动摇的。疲惫的时候,我甚至问自己:你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有意义吗?别人不这么拼不照样活得挺好?在坚持的路上,我无数次地打过退堂鼓,也摇摆不定过。所以,也有间断的时候,有些事情就不那么perfect了!

欣喜的是,我在书中看到了榜样陈晓华老师的坚持和优秀。

在这本书第四章“新教育的四大改变”第65页,我看到了对陈晓华老师大半页的描述和肯定。陈老师是在新教育实验中健康成长的一位优秀教师。他接手了年级里特别差的班,开始在网上写主题帖“守望高三的日子”,每天在网上写自己的故事,写孩子们的成长。一年耕耘,孩子们变得特别优秀,他出版了《守望高三的日子》一书。后来,陈老师又接手更差的班,开了主题帖“怀揣着希望上路”,继续书写。一年以后,奇迹再次发生,学生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他的《怀揣着希望上路》被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他差不多每一年都有一本书出版,每一年都在成长。他的《班主任突围》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我之所以这么详尽地复述,并且一个字一个字地敲下陈晓华老师的优秀,是因为我曾经被他鼓励过。在跟随肖盛怀老师撰写班主任每周教育叙事的过程中,我发到微信群里一篇文章,被陈晓华老师夸赞了。后面紧跟着有一位老师询问他是不是写了《班主任突围》一书的作者,回答是肯定的。我在网上搜索了一下这位老师,这本书。好佩服他,出版了一本得到特别高评价的书!他这么优秀还这么平和,能够为一名正在成长的老师点赞。这份感动,无以言表,唯有化作一份力量,促我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