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教材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课件

教材2.32W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课件

数学说课标说教材课件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说课标、说教材活动。我今天所说的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材。数学蕴含在生活中的每一处,为社会、人类创造丰厚的价值,引导学生学好数学,用好数学,创造数学的价值,就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灵活驾驭教材。

我的说课标、说教材流程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一是说课标(1、课程标准,2、课程内容),

二是说教材(1、内容结构,2、编写体例,3、编写特点),

三是说建议(1、教学建议,2、评价建议,3、课程开发与利用建议)。

一、说课标

(一)课程目标

二年级属于第一学段,依据第一学段课程标准制订课程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让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综合运用解决问题。

●数学思考:使学生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发展形象和抽象思维,会分析能推理在数学活动中独立思考清晰表达。

●解决问题:学生能提出和发现问题,运用所学解决问题,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会合作交流有评价和反思意识。

●情感态度: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

(二)第一学段的课程内容包括:1、统计与概率:统计、概率2、数与代数: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探索规律3、图形与几何: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与位置。

二、说教材

(一)内容结构

全册教材安排: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观察物体(一)、表内乘法(二)、量一量,比一比、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总复习。其中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观察物体(一)属于图形与几何;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二)、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属于数与代数;量一量,比一比属于综合与实践。

(二)教材的编写体例

新教材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无论是内容的选择还是呈现方式上都很好的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它不仅结合了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强调了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每单元都分几个小节进行教学,每小节由标题、例题、做一做和练习组成,最后进行整理和复习。

本册教材在每一单元开始,都为我们安排有主题图,既能突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能充分展示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教材在每一小节的例题里都设有人物的对话,增加了问题的开放性和探索性。例题之后的“做一做”练习,针对例题,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每小节安排的练习题具有层次性,既注意教材的普遍适应性,又为学生提供了有差异发展的可能性。教材里还安排有阅读材料,既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扩展学生视野。

(三)教材编写特点:

特点一:笔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

100以内加、减法笔算教材的编排,突出的变化是不同旧教材那样孤立地教学笔算,而是将笔算放置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现实背景中,使学习笔算与学习用笔算解决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提出有关计算问题,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

特点二:提供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本册教材对于空间与图形内容的编排,提供了丰富的关于空间与图形内容和素材。安排了“长度单位”“角的初步认识”和“观察物体”三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每一单元中又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动手实践活动,如观察、拼摆、折纸、测量、作图、制作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对长度单位米和厘米、角的概念进行感知、体验和理解,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得图形、以及对所获图形间关系进行体验和理解等,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感性经验,并受到操作空间形式的训练。

特点三: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表内乘、除是第一学段的学生需要掌握和形成的最基础的知识与技能。在本册教材里集中安排表内乘法的教学,“表内乘法(一)”教学乘法的意义和2~6的乘法口诀;“表内乘法(二)”教学7~9的乘法口诀和“倍”的概念。在关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加强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体现了知识形成的过程。例1~例3,在让学生进行开放性操作活动的基础上,从直观到抽象,引导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和读、写法。

特点四: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册教材的编排,注意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意识。

三、说建议

(一)教学建议

1、《长度单位》这一单元,建议让学生通过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设置多种活动,切身感知不同长度单位。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可能使数学学习活动与他们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要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形成厘米和米的正确表象。

2、《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这一单元以口算为基础,要让学生理解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使学生能联系旧知以旧促新,结合具体情境,帮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混合运算的顺序。学生能联系生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口算笔算估算相结合。

3、在《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里,用学生最熟悉的教室内的活动为情境,通过主题图“校园里的角”,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角,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引导学生学习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教学时,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找一找、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进行观察生活合作探究。

4、在教学《表内乘法一和二》时,我们应通过创设情境体会乘法意义、进行多种形式激发兴趣、熟记口诀、结合实际解决问题。这两个单元是乘法的起始学习部分,是学习较复杂乘法计算及其应用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册的教学重点,我们一定要通过反复练习,逐步让学生真正理解乘法的意义。

5、《观察物体》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现实的学习情境。通过分组观察建立表象、情景模拟、角色扮演、语言描述、闭眼想象、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在《认识时间》这一单元里,让学生前后联系、贴近生活,进行钟表模型的动态展示、设计多种活动的练习加强新知巩固。

7、《数学广角》的知识点是简单的排列与组合和简单的推理。在教学时,要求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采用方法多样的思考进行总结。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的、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本册还设计了一个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就在身边,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在这一部分学习中要注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注重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

最后的总复习,对整册教材内容全面回顾和整理,在回顾整理知识时,要加强方法指导,引导学生自主整理,合作交流,重视查漏补缺。

(二)评价建议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1、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师还应重视了解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说一说他的思考过程。

2、恰当评价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本学段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评价,应遵循《标准》的基本理念,以本学段的知识与技能目标为基准,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重视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否愿意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评价方式要多样化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就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肯定他们知道了什么、掌握了什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应把教师评价与同伴互评和家长评价相结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应注意多种评价形式相结合,采用课堂观察、课后访谈、作业分析、操作、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每种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评价时应结合评价内容与学生学习的特点加以选择。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下面就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出几点建议:

1、从学生的认知需求中发掘课程资源

根据学生的认知需求,通过学生说、学生听、学生改、教师评,再通过同桌讨论、小组讨论、师生共议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正确答案。例如,学习“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这个问题时,学生马上开始争论,许多学生拿不定主意,期待教师给出答案,这时,教师及时表扬提出问题的学生,但不给出答案,而是要求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热情,这样教学激励了学生敢于提问,爱提问、乐于探索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2、从学生的动手操作中探求学习资源

思维始于动手,动手操作既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又为学生思维提供支柱,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有助于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走入数学课堂,学习数学知识。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效开发校内资源,合理运用校外资源。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插图,教具,多媒体教学光盘,网上有助教学的图片、视频,都会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更清楚地理解和掌握有关时间的知识。还可以开发和引进多媒体课件,用于课堂教学,并通过多媒体课堂与学生交流,以加深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之,教师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就是立体的、多样的、综合的,任何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的因素都应进入数学课程资源研究的视野,并对之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最终实现教学目标。

以上便是我对本册教材说课标、说教材的具体阐述,可以说这次说课标、说教材给我们搭建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让我们学到很多在工作中学习不到的东西。如有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给予指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