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教育

(精)智慧教育

教育2.24W

智慧教育 篇1

本周末,我们来到郑州市九十六中聆听了北京市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全国万名班主任培训特聘辅导教师韩玲老师的精彩讲座,我真是受益匪浅。韩玲老师毫无保留的倾情传授自己一生的教育心得,很对话语都让我感触颇多,现将印象深刻的内容总结如下:

(精)智慧教育

1、要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听懂自己内心真实的回答。

韩老师从自己初为人师时的想法说起,告诉我们清楚的知道了自己的`想法,才能明确目标,目标明确了,总会想出对应的办法的。她明确了自己想要的课堂是什么样子的,就想出办法营造使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氛围;她明确的知道了自己调到重点中学的目标是站稳脚跟,就为之而努力;她用自己踏踏实实的成绩赢得了家长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2、要把心态要放平和。

我们的心态会直接影响我们所要采取的教育行为,老师的一些过激言行也许是不经意的,但对学生的内心伤害是很深的,或许一生都难以抹去。“学生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在孩子面前我们应当保持一颗童心,应当以孩子的心态看待孩子的做法。对每个孩子都怀着一颗宽厚、博爱之心,用春风化雨般的绿色语言,来滋润学生的心田。

智慧教育 篇2

在一所施行正确教育的学校里,它所有教职员工中的核心层是具有奉献精神和充满活力的,它就会吸引其他有着同样志向的人聚集到它这里,而那些不感兴趣的人不久就会发现自己不适合那里了。如果核心层是目标明确和警觉的,那么外围那些冷淡的人就会感到羞愧并且离开了;但如果核心层是漠不关心的态度,那么整个团队就会不稳定和缺乏生气。

核心层不能只由校长组成。依赖于某个人而存在的热情或兴趣必然会衰退和消亡。这种兴趣是表面的、轻浮的、毫无价值的,因为它可以被转移,然后屈从于另一个人的心血来潮与幻想。如果校长支配着一切,那么显然就不可能会有自由与合作的精神了。一个强势的人物也许能建立一所一流的学校,然而恐惧和奉承也会悄然进入,而通常发生的情况就是,其他员工就变得无足轻重了。

这样的团队无益于个体的自由和了解。员工不应该处于校长的支配下,而校长也不应该承担起所有的责任;相反,每个老师都应该感到自己需要对整个学校负责。如果感兴趣的人没几个,那么其他人的冷漠或反对就会阻碍大家的努力或者让努力白费。

我们也许会怀疑,没有一个核心权威,一所学校能否运作?但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其实也不知道答案,因为我们从未尝试过它。毫无疑问,在一群真正的教育者中,权威的问题永远不会出现。当所有人都努力变得自由和智慧时,人与人之间各个层面上的合作就有可能了。对那些还没有深刻而持久地投身于正确的教育这项任务的人而言,缺少一个核心权威似乎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理论;然而如果一个人完全献身于正确的教育,他就不需要别人来督促、指挥或控制了。智慧的老师在施展他们能力的过程中是很灵活的,因为他们在努力达到个体的自由,所以他们会遵守规则,然后去做一些有利于整个学校的必要的工作。认真的兴趣是能力的开始,兴趣和能力都会在实践中得到加强。

如果一个人不了解服从在心理上暗含的意义,那么仅仅决定不去跟从权威将只会导致混乱。这种混乱的产生并不是由于缺少权威,而是因为缺乏对正确教育深刻的、共同的兴趣。如果有了真正的兴趣,每个老师这边都会进行持续不断和深思熟虑的调整,来满足运作一所学校的种种需要和必需品。任何一种关系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有摩擦和误解,然而如果没有了由共同兴趣所带来的紧密感情,这些摩擦和误解就会被放大。

在一所施行正确教育的学校里,所有老师之间必须要有不受限制的合作。全体教员应该经常碰头,详细讨论学校的各种问题,当他们就某种做法达成一致以后,很显然执行这种已经决定下来的东西就不会遇到阻碍了。如果多数人采纳的某个决定不能获得某个老师的认可,可以把它放到下次教员会议上再进行讨论。

任何老师都不应该惧怕校长,而校长也不应该对那些年纪大的老师心存畏惧。只有当感觉到所有人都是完全平等时,才可能达成愉快的共识。让一所施行正确教育的学校中充盈着这种平等感是很重要的,因为只有当优越感和它的反面都不复存在时,才会有真正的合作。如果有了彼此间的信任,任何困难或误解都不会只是被束之高阁,我们将会去面对它,然后信任就会恢复。

如果教师不能确信自己的天职和兴趣,他们之间就必然会有妒忌和敌对,他们会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能量都消耗在琐碎的细节以及浪费时间和精力的争吵上;反之,如果有了那种想要带来正确教育的强烈兴趣,生气和表面的分歧就会很快过去。然后那些被过度夸大的细节就会呈现出它们正常的比重,摩擦与个人的敌意将被我们视为徒劳无益的和破坏性的,所有的.对话与讨论都会帮助我们去发现“什么才是对的”,而不是“谁才是对的”。

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在一起工作的人,应该时常讨论各种困难和误解,因为这可以帮助澄清也许存在于我们自身思维中的任何混乱。当有了目的一致的兴趣,老师之间同样也会有坦诚和友谊,他们之间永远不会产生敌意;可是如果没有了兴趣,那么尽管表面上他们也许会为了彼此的利益而合作,但却总是会存在着冲突和敌意。

当然了,也许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会导致团体成员间的摩擦。某个老师也许劳累过度,另一个也许有一些个人或家庭的烦恼,还有一些人或许对他们在做的事并没有很大的兴趣。显然,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在教师会议上研究解决,因为共同的兴趣可以促成合作。很显然,如果少数人包揽了一切,而其他人袖手旁观,就不可能创造出充满活力的事物。

工作的平等分配可以让所有人都有空闲时间,很显然,每个人都必须要有一定的闲暇。一个劳累过度的老师,对他自己和其他人而言,都会成为一个问题。如果一个人的压力过重,他容易变得缺乏生气和懒惰——特别是当他在做着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如果身体或脑子不停地工作,就不可能恢复元气;而关于空闲时间的问题,可以用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友好方式去解决。

每个人闲暇时光的构成也是不同的。对于某些对自己的工作有着极大兴趣的人来说,工作本身就是一种闲暇;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比如做研究——这本身就是一种放松。而对另一些人来说,闲暇或许是躲到与世隔绝的地方去。

如果教育者想要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他就必须只负责他能轻松应对的、适当数量的学生。当老师被一大群管不过来的学生压得喘不过气时,师生之间就几乎不可能会有直接和充满活力的关系了。

保持学校的小型化还有另一个原因。限制班级学生人数很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教育者就可以充分注意到每一个学生。当学生太多时,他就很难做到这点了,于是,惩罚和奖励就成了一种强制执行纪律的简便方法。

正确的教育不可能一大群人同时进行。研究每个孩子需要耐心、警觉和智慧。观察孩子的兴趣、才能、性情,了解他的困难之处,考虑到他的遗传和父母的影响,而不是仅仅把他加以归类——这一切都需要一颗敏捷和柔韧的心,不受任何体系或偏见的束缚。它需要技巧和强烈的兴趣,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关爱之情;而培养具备这些品质的教育者是我们当前的主要难题之一。

智慧以及个体自由的精神,应该始终弥漫在整个学校里。这一点绝不能疏忽,偶尔随便地提一下“自由”和“智慧”这些字眼,是没多大意义的。

学生和老师应定期碰面,然后讨论与整个团体利益相关的所有事宜,这一点尤为重要。应当成立一个学生会,老师的声音也能在其中得以呈现,学生会负责商讨解决关于纪律、卫生、食物等所有问题,它同样可以帮助去引导那些有点任性、冷漠或顽固的学生。

学生应该从他们身边选举出负责执行决策、帮助进行常规监管的同学。毕竟,学校里的自我管理是为今后生活中的自我管理做准备的。如果孩子在学校的时候学会了在任何与他日常生活问题相关的讨论中去体谅他人、保持客观和智慧,那么当他长大以后,他就能有效而冷静地去面对生活中更大、更复杂的考验。学校应当鼓励孩子去理解彼此的困难、独特性、情绪和脾气,因为这样的话,当他们长大以后,他们就会对其他人更加体贴和耐心。

同样的自由精神和智慧也应该明确地体现在孩子的学习中。要孩子变得具有创造性,而不仅仅是一个机器人,就不应该鼓励学生接受各种公式和结论。即使在科学研究中,我们也应该和他一起去推理论证,帮助他看清问题的全貌,然后让他自己去作出判断。

那么如何处理“指导”的问题?难道就不需要任何“指导”了吗?这个问题的答案取决于“指导”是什么意思。如果老师已经抛弃了内心所有的恐惧和想要支配的欲望,他们就可以帮助学生走向创造性的了解和自由;但如果老师有意或无意地想要指引学生朝着某个特定目标前进,很显然他们就妨碍了学生的成长。指导学生朝向某个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学生自己制定的,还是别人强加的——都损害了创造性。

智慧教育 篇3

作为一名理科思维根深蒂固的人,初读书名,说实在的,这本书并不太吸引我,秉承着“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准则,对于纯理论的教育书籍,本人确实不太感冒。不过在后面工作之余翻看这本书以后,才发现它的独特之处,也让我从中获益良多。

犹记得以前读到过这么一句话:“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诚然,教师是很具有挑战性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对品德要求较高的职业。回想自己当初上学的时候,也曾一度讨厌某些师德欠缺的老师,甚至不愿听他的课,而如今自己走上讲台,角色转换之间,自己会不会也成为了“他”?让我在授业的同时,更加明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师德,才能向其他人传递正能量。

但具备良好的师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同样是一个长期积累成长的过程。就像本书讲的,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学会做无愧于良知的教育,就是要做真教育,然而现实教育中“假”却屡见不鲜。如在我们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对于实验教学这一块往往敷衍了事。通常以讲实验代替做实验,将实验操作用教师讲解+学生记录操作步骤的形式来代替,忽视了实验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弃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有阵子,由于实验器材的不足,为了节约时间,我将分组实验变为教师的演示实验,忽视了学生实践操作、探索求证能力培养和关注,当课前学生期盼地问我是不是去实验室上课时,想起整理实验室的麻烦,我几次“狠心”地让他们回教室上课,让他们上科学课的兴趣受到了打压。现在想想,为了自己的方便,而忽视学生们的感受,这何曾不是一种负能量。而当我放开手让他们准备材料,同时自己从中协助指导,原来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也并不是我想的那么难,他们一样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很好,这也让我从中反省了自己。

作为老师,更应该是孩子们的榜样和标杆。像书中所讲“身教重于言教,心教重于身教”。作为新教师,我们现在还处在“言教”的阶段,往往靠着自己的“大嗓门”,费时费力的摸索着。想要达到“心教——有情、有义、有度”,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从现在开始改变自己,正确面对自己的不足,养成好习惯。一名优秀的老师,他的优秀已不是一种行为,而是内化成自己的习惯。正如教育家叶圣陶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学生如此,老师亦是如此。培养习惯,贵在坚持,以前上完课,总是一副完成任务的心态,没有及时去反思这节课的不足和问题,反而让问题扩大化,在期末才去恶补也为时已晚。正如老教师讲的“课上的认真,课后辅导才会轻松”。所以我提醒自己一堂新课上完后,给自己几分钟时间及时反思,完善课程,避免给下一个班级产生同样的问题。长此以往,养成新习惯,既是考验自己,也在磨砺自身的意志。

读完这本书简单,但读透这本书却不容易。反复去读,反复地去回味、去实践,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因为我觉得只有当自己磨炼、成长为一个正能量的人,才能将它更好地传递给他人。就像酒一样,酝酿的时间越长,拍开封泥后酒香才会更加沉郁绵长……

智慧教育 篇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下午好!

下面我就XX县第一小学申请“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学校的有关情况做简要汇报,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单位概况

XX县第一小学始建于1934年,随着办学规模逐年扩大,20xx年学校分设为两个校区。校园总占地面积59835.12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5731.7平方米,现有教学班96个,在校学生5755人,教职工282人。目前有高级职称教师30人,小学特级教师2人,自治区级骨干教师18人,市级骨干教师11人,县级骨干教师70人。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自治区文明单位、全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固原市“示范学校”等多项殊荣。

(一)建设基础

1.学校实现网络资源班班通,无线网基本覆盖办公区,学校建成数学化监控系统,数学化广播系统,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覆盖所有班级。

2.“人人通”平台教师、学生、家长帐号开通性均达100%,60%的老师已经能够使用“教学助手”进行教学,“云校家”APP已在实验班级开展实用,下一步将在全校进行推广。

3.学校定期进行“互联网+教育”模式下的观摩、培训、研讨活动,派出骨干教师进行信息素养培训,“国培”计划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全覆盖,在区市组织的各类信息应用能力竞赛中,数十名教师、学生荣获区市县一、二等奖。

(二)需求分析

1.现有网速不能满足教学需求,把现有100M提升到500M以上;为满足移动端教学,学校无线网做到全覆盖。

2.部分电子白板老化,不能满足教学使用,将电子白板升级为教学一体机。

3.为探索教育模式的改革,建设24间智慧教室。

4.为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有考勤、展示功能的电子班牌。

5.为满足XX学校的教师、学生交流,引入移动直播设备,建设校园电视台。

6.智慧阅卷系统和排课系统。

二、创建目标与思路

(一)创建目标

通过智慧校园示范性建设,通过“软件服务”与“硬件设备”的云端整合,协助教学模式的.多元发展与设计,创造对老师与学生负担更轻、学习成效更好、发展能力更多元的学习模式,推动教育精准管理,让“互联网+教育”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

2、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透过云端的服务,让以往教室内的单向式教学在课外完成;让多元丰富的数字教材能够无限地传播,让老师能够辅助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多元能力。

(二)工作思路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征集、自建等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3.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加强“互联网+教育”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开展教师“互联网+教育”教学竞赛与优质资源评比活动,引导教师参与数字教育资源建设、应用和推广。

6.重视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竞赛。

三、建设方案

(一)重点任务

实现“互联网+教育”示范校的建设,在教育资源共享、创新素养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现代教育治理等几个方面引领示范,形成一批可推广的新时代“互联网+教育”模式,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不断增强广大师生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深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二)建设内容

1.进一步完善硬件,充实软件,逐步构建能够满足我校师生教育教学需求的信息化平台。

2.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通过征集、自建等方式汇聚优质教育资源,建立相关制度,形成学校教育、教学资源的收集、开发和运用机制,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普及和应用。

3.加强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继续培训,建立具有能够高效应用信息技术的教师队伍,具有研发能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4.加强“互联网+教育”创新素养教育深度融合的课题研究,以研究促进应用。

5.把现有100M提升到500M以上;学校无线网做到全覆盖。

6.升级更新班级电子白板系统。

7.建设智慧教室。

8.实现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引入人脸识别系统,有考勤、展示功能的电子班牌。

9.引入移动直播设备,建设校园电视台。

10.智慧阅卷系统和排课系统。

11.在线课堂。

四、项目实施进度

(一)准备阶段(20xx年3月-6月)

学校成立本项工作领导机构,研究整体工作目标及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布置工作目标和要求;开展项目设备普查;开展教学应用培训,初级应用,布置作业转移至云校家平台。教师考班级评比、设备报修、资料印刷等工作全部转入“智慧校园”应用;聘请专家进行项目设备考察,规划上报设备采购;确定资金来源和采购清单。

(二)应用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7月)

1.开展网络集体备课,集体布置作业,在线检测等,50%以上教师完成线上备课,推送作业等应用。

2.各教研组开展学科研讨活动。

3.“应用研究”课堂实践。

4.自查信息化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实施方案。

5.所有教师掌握在线备课,推送课件、制作微课等,每周至少完成一节课的备课、推送及在线检测等,所有家长、学生掌握线上学习及检测等方法,学会在线上与教师同学交流,网络自测,学会网上学习。

(三)自查推优阶段(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

1.实施目标建设推进

2.探索学校信息化管理、教研、教学模式

3.全校推广教育教学模式。

4.成果验收。

五、资金需求和来源

(一)资金需求

1.网络升级需求约100万元。

2.教学一体机更新约500万元。

3.智慧教室建设约260万元。

4.物联设备约50万元。

5.移动直播系统,校园电视台约30万元。

6.智能阅卷系统和排课系统20万元。

共计约960万元。

(二)资金来源

1.争取上级建设支持。

2.学校整合建设资金。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校的“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学校项目正在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困惑,希望宁夏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在今后我校的“互联网+教育”智慧校园应用示范学校项目给予大力的支持。

谢谢大家!

智慧教育 篇5

这两天从学校拿回了一本书《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的作者是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研究所的王晓春老师,王老师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积累了四十余年的教学经验,是一位研究型的老师,他对教师观念更新、语文教学改革、家庭教育三个方面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在本书中王老师对小学教育中的100个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编排为“教师问题”、“学生问题”、“师生关系”、“教师与家长关系”、“管理问题”等五大部分。书中记录了一个个教育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并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透彻的解答,为广大一线教师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提供了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

看了王晓春老师的案例1“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让我想起了另一本书《爱的教育》,可能是因为它们有同一个内容,现在我们的教育一直在提倡赏识教育,用爱心来教育每一个学生,我们都曾感受到过爱的力量,对一个学生老师倾注了爱,哪怕只是不经意的一点点,一句表扬的话语,一个赏识的眼神,一个温柔的微笑,一下轻轻的抚摸,再恶劣的学生都会被感化,积极上进,但教育是不是有爱就行了呢,不是的,在我们身边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不做作业,学生在课堂上捣乱,学生在课间戳事……,老师认真地指导改正,但收到的效果却不像我们所想那样,他们还是一如既往。是不是我们的“爱”出了问题了呢,从这本书中我找到了答案,收到效果不明显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智慧还不够,教育除了需要爱心还需要智慧,“智慧与爱心同等重要”告诉了我这些。

读了《教育智慧从哪里来》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也为我提供了好多教育的好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好好实践一下,并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教育之路来。

智慧教育 篇6

《教育智慧与学校创新》作者是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中心小学张云鹰校长。智慧和创新是全书的关键所在。张校长头脑中有十分清晰、具体、明确的目标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城市气息的文明的学生。这个目标促使张校不断思考、探索,运用创新的手段,彰显智慧的管理模式,带领一所学校完成梦想。成绩超然。她的魄力和毅力是惊人的。这本书详细阐述了张校培养城市人的原因、过程和效果。全书以培养现代城市人为主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第一战略,对城市化进程中的乡村小学教育转型问题进行了深入系统的探索,提出了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如何发展基础教育的新问题。

读了这本书后,给我最深的是张校长提出的“三个三”模式。即三格层次、三环道路和三维空间。这个模式给老师指明了道路,让老师知道“要做什么”“该怎样做”。特别是三格即入格、升格和风格。给不同层次的老师于不同的指导。教师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自己定位。树立明确的目标后努力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还提出了“读书的.女人最美”,组建“学习型师生小家庭”等创新的活动,让人既感到有趣又得到了提高。

这本书所谈的有大道理的理论指导也有具体的事例和具体的实施办法。是张校把自己所做过的事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是不断思考和总结的心血结晶。“27个春夏秋冬,那一本本教学日记和人生杂感都凝聚着我对小语教改和对教育探索的心血。”这是令我非常感动和佩服的。写教学日志是有的,但由于种种原因,要及时地,坚持天天写下来就未必能做到。是需要很大的恒心和毅力的。她那种兢兢业业,锲而不舍,不屈不挠的精神很值得我学习。

的确,外表是很重要的,当老师是应该光鲜整洁一点的。别人看了也觉得赏心悦目,心情舒畅一些。应该给学生这样的感觉。邋邋遢遢的老师也许是不受欢迎的。形象很重要。衣着端庄,举止大方,言行得体,张校长对这方面十分注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看了它是获益良多的,很多地方值得学习。我还要继续深入钻研,更好地体会张校长的思想。为自己教学所用,改正不足,提高自己水平。

智慧教育 篇7

和儿子一起读完《火鞋与风鞋》,站在不同的角度,彼此都有截然不同的受益。作为家长,我深切地体会到了文中的“风鞋”爸爸,在引导教育孩子中值得我们学习的诸多智慧。

一个自认为不幸的小主人公迪姆:又胖又矮,处处被人嘲笑,自卑郁闷。一个靠修鞋为生的鞋匠父亲:家境窘迫。他是如何引领自己的孩子走出心灵的阴霾,其中暗藏的教育智慧又是什么呢?

一.发自内心的赏识,让孩子找到了心灵的支撑。当同学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嘲笑迪姆时,风鞋爸爸始终用赏识的眼光来肯定自己的孩子。告诉迪姆父母是如何爱他,他是世界上最让父母称心如意的孩子。正是这种无形的支撑和赏识,给一度迷途无助的幼小心灵带来了无限的安慰和依靠。

二.带着孩子在大自然中流浪,让孩子在磨砺中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最好的自己。面对孩子的自卑郁闷,鞋匠爸爸没有斥责,没有放弃,没有抱怨,没有唠叨。而是在孩子满七岁时,亲手缝制一双火鞋送给他,背上行囊,带着孩子走进大山开始了漫游流浪。睿智之极的他选择了陪伴,和孩子同甘共苦,在磨砺中帮助孩子树立自信。

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给孩子的身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你具有狮子般的勇气和骏马般的力气吗?火鞋?”“哪怕森林幽深黑暗,哪怕路途崎岖遥远,湍急的溪流无法把我们阻拦”“只有在极其孤独,极其悲伤的情况下,才可以叫‘黑暗’……亲爱的上帝与我们同在,他在紧握着你的另一只手。”诸如此类鼓舞人心的话语,不时从风鞋爸爸的言行举止中流露出来,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法,难道不是充满着无穷的力量和智慧吗?

四.因势利导的'小故事,让孩子从中悟出了诸多道理。《星星兔》让迪姆学会战胜黑暗和孤独;《伤心的小黑羊》让孩子知道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无所谓外表的美丑,每个生命都是独特的唯一的;《长鼻婆娘》让他远离生气,重新快乐开心……风鞋爸爸抓住教育孩子的契机,用这些妙不可言的小故事,为孩子指点迷津,帮助他度过一个又一个“风波”,最终找到处理事情的最好方法。

五.适时的“狠心”,给孩子独自尝试冒险的机会。

面对没有栏杆的溪流,“狠心”的风鞋爸爸径自往前,对迪姆的求救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让孩子不得不独自面对,经过一番激烈地思想斗争之后,决定冒险尝试,虽掉入小溪,却培养了孩子勇于挑战的胆识。迪姆之所以能独自闯进漆黑的森林,有惊无险,平安归来,与父亲一次次悉心引导是分不开的。

六.适时变换自己的角色,做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文中的风鞋父亲,有时是儿子亲密无间的小玩伴,风风火火地闯荡,幽默逗趣地调侃;有时又是孩子成长路上睿智的领路人,在轻松的氛围中为孩子讲述一个个生动且又蕴含哲理的故事。他自如地掌控着火候,变换着自己的角色,成了孩子真正的良师益友。

正是风鞋爸爸一次次耐心地引导,发自内心地赏识,潜移默化地言传身教,适时的“狠心”放手,才让陷入低谷,自卑郁闷的迪姆,最终找到了自信,敢于面对自己,接纳自己,勇敢做自己。

如若作为家长的我们,都能如此对待我们的孩子,差等生,问题少年,完全可以销声匿迹,幸福和谐也将盈满我们的家园。

智慧教育 篇8

【摘要】:教学无痕,贵在得法,花开无声,贵在引领。在充满智慧挑战的语文课堂中,我们要把握好动态的课堂生成资源,通过争辩交流、放飞想象、思想对话等方式,充分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观能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用智慧创造充满灵性的语文课堂,真正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关键词】:争辩交流想象飞翔思想对话

如果说语文园地是一个五彩缤纷的大花园,那学生就是一朵朵绽开的花朵。人无静地,花开有声,每一个学生对于新时期的语文也有着一颗灵动的心。如何让学生的灵气在语文中轻舞飞扬?我们认为只要能恰当地捕捉住课堂生成的资源,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为他们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会成功成为学生智慧灵感的渲泄口,其中的收益是不言而喻的。

一、大珠小珠落玉盘——争辩交流中显个性

争辩交流是我们语文学习中重要的一环,但很多时候,我们为了完成课堂任务,常常如蜻蜓点水般,实际效果不大。但是近日,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遇到一个饶有趣味的话题,细细斟酌,则令人回味无穷。

口语交际课上,师生正兴致勃勃地交流着校园的春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校园花圃里紫红色的小花开得格外烂漫,引来数只彩蝶在花间留连飞舞,那情景煞是好看!同学们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生动的语言犹如一个个音符在我们的心中激起了阵阵涟漪,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就在这时,一个意外的小插曲发生了。一个好奇的声音响起来:“你们说,这些蝴蝶在花间干什么呢?”一石激起千层浪,于是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开始了:

生1:这些蝴蝶在花丛中玩耍,也可能在采蜜呢!

生2:我觉得这些蝴蝶是见异思迁的家伙,你们看,它们从这朵飞到那朵,眼睛看到的总是前面新鲜的美好的,就像下山的小猴子一样,没有主见。

生3:不,我觉得这些蝴蝶是勇敢的先行者,它们从这朵飞到那朵,是在进行探路,为后来的同伴扫清障碍,就像扫雷兵一样。

听着这一段段绘声绘色的描述,看着这一张张激情四溢的小脸,简直不敢相信这些话语是出自学生之口。惊讶、感动、愉悦种种情感交织心头。蝴蝶在花间飞舞,不是采蜜,就是玩耍,谁人不知?可出乎意料的是,在孩子们的心目中,竟然涌现出这么多的“蝴蝶人生”!而这份精彩,正来源于学生个性的张扬。案例正好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启示,教师的解读无法替代学生独特的感悟,倾听真实的声音,倾听争辩的声音,语文课堂才更美。教师如果能适时地点拨引导,学生就会如两个黄鹂鸣翠柳,抒发独特的才思,个性张扬,灵性流淌,真正实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二、无边光景一时新——想象飞翔中见精彩

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古诗——这朵文学长河中历久弥香的清水芙

蓉,语言凝炼,意境悠远,教师如果只把教参上的解释捧到学生的眼前,映入学生眼帘的依旧是不变的文字,何来诗意?让我们留下足够的时间让孩子们想象吧!相信你会有别样的惊喜。 请看古诗《游园不值》教学片段:师:诗人看到“一枝红杏出墙来”时的心情时怎样?

生1:我觉得诗人这时会感到很扫兴,我们从“不值”和“久不开”中就可以感受到,诗人没有遇到要访的人,多扫兴啊!

生2:我觉得诗人是很高兴的,尽管他没遇到要访的人,但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师:诗人仅仅看到的是“一枝红杏”吗?

生3:诗人尽管只看到了“一枝红杏”,但是他能想象到园子里“万紫千红总是春”,能想象到里面“光景一时新”,他的心情一定很高兴。

短短二三十个字,却能变成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就是学生想象所创造的奇迹。教学中只有充分施展想象的魅力,静静倾听孩子们想象飞翔的声音,我们才会和孩子们一起感受到“红杏枝头春意闹”的生机,“杨柳烟外晓寒轻”的'诗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宁静。静默地倾听孩子们的声音,我们就会收获无法预约的精彩,达到“不说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

三、无声之处听欢歌——思想对话中悟真情

珍惜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是新时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大飞跃。语文学习是一种思想对话的过程,它有别于学生热烈喧哗的讨论,有别于学生抑扬顿挫的诵读。如果我们还学生一个清静,采取默读品味的方式,给学生一个性飞扬的空间,和文本一起呼吸,一起慨叹、一起喜怒哀乐,使情感与作者与故事主人翁产生共鸣,使心灵如雨后的青山般澄澈、清明和舒朗。这种思想对话的默读方式其实是快乐的心灵之旅!

例如:教学《二泉映月》时,在充分领略阿炳悲惨的人生境遇,认真聆听《二泉映月》的乐曲,引导学生进行人生品味,用批注的方式及时记载下自己的感悟。此时无声胜有声,他们挥动的笔尖流淌的不仅仅是自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更是阿炳的心声啊!十分钟后,一场精彩的交流开始了——

师:起初,琴声委婉连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1:我仿佛看到了二泉优美的景色,那一泓清泉缓缓流淌,犹如一条长长的绸带飘向远方。

生2:我听到了阿炳对美好未来的向往,那是一个没有欺压,没有忧愁,没有痛

苦的年代,阿炳和一家人快乐地生活着。

生3:我听到了阿炳对美丽富饶的家乡最诚挚的爱,他爱家乡的山水,他爱家乡的一草一木,他更爱家乡的亲人

师:随着旋律的步步高昂,你听到了什么?又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阿炳在和各种困难做斗争,生活的坎坷没能的打倒他。

生2:我仿佛听到了阿炳对光明的无限渴望,虽然我双目失明了,但是我能感受到阳光的味道,黑暗并不能阻挡我对光明的向往。

从上面所列举的案例我们不难看出,交流、想象、默读是我们平时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但我们更多的是注重怎样来体现这一环节,而忽略了这些方式所带来的实际效果。如果我们真正把学生当成语文学习的主人,真正将这些看似普通的过程搭建成学生展现才华的舞台,让他们说个够、想得广、读得清,那么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将是一个生机勃勃的课堂!

智慧教育 篇9

肖川教授的教育随笔《教育智慧与真情》,“文字优美、自然、含蓄、丰厚、耐人寻味。”(引自该书的《内容简介》)读它,你将会懂得很多教育方面的智慧,也感受到教育中的真情。

我认真地品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我们的教育的的确确需要很多很得真情。这种真情是隐藏在校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他的学生之间。它具有隐蔽性,看不到,摸不着;相反,只有双方用心去感受才能品味到它的滋味,共享其中的亲情。

校长与教师之间需要更多的真情。校长的真情将会使教师支持校长的各项工作,从而使学校的一切工作运行的更好。因为由于校长与教师之间有着真正的真情在,所以校长就能够“依靠教师、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将教师吸引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是教育取得成功的不二法门。”(肖川《写给校长:成为卓越的领导者》)也就是说校长那种对待教师真正的真情,感动与鼓舞着每一位教师,让每位教师在学校里头,找到自己的个人坐标与准确的位置,知道自己的真正人生价值,明白自己的'奋斗与拼搏的真正意义。因此教师将全力以赴地与全体员工一起创造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从而共创生机勃勃的校园。

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他的学生之间,以及教师的本身也需要许许多多的真情。教师之间如果有着真正的真情,那么不管是对于教师之间的合作,宽容,理解,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师双方都有着深厚的真情,那么将会在合作,宽容,理解上,是默契的;也是和谐的。正如肖川教授在该书的《同事之间》中说“多一点充分的、真诚的沟通,多一点对人的尊重、理解和宽容;单位主要领导多一点精神的追求,不搞小集团、小宗派;不把机会和荣誉过分地集中在少数人的身上,从制度建设上铲除人身依附的土囊;少一点‘扶持一小撮,打击一大片’的政策与措施,努力创造一种宽松、宽厚、宽容的心理氛围,营造一种不同风格、不同个性的人都能取得成功的环境。”这些观点是值得各位教师思考、揣摩、斟酌的。

而教师本身也要有了丰富的真情,其作用就更加重大了,不管是对于自己本身,对于他的教学,对于管理学生,都是不可缺少的。从教师的本身来说,一个教师拥有丰富的真情实意,不管是对于他的教学或教育学生,都有着很大裨益。正如肖川教授在《成为有理想的教师》中说:“有思想的教师,会对学生的心灵丰满和精神充实有着一种自觉而又自然的引领。”而又对于教师的教学来说,也是很重要的。又如“从对课程内容的发掘,到教学策略的选择,从对问题的设计,到课堂氛围的营造,甚至用一套什么样的语言,背后都有思想底蕴。”(同上)由此可见一个教师的丰富思想与他的真情,对于他的教育与教学,是多么重要啊。

教师的真情还表现在他与学生之间的无可缺少的作用。有时教师的真正的教育真情会感动学生努力学习,甚至更加努力学习。比如就拿考试来说吧。经常有学生这样问教师:“考试怎么考”或“你这样讲,我们考试怎么办”。而肖川教授是如何回答学生呢?他在《说三道四》里说:“你们考得不好没有关系,你们可以用一生去学习和探索;考得不好我还有方法帮助你,如果你考试作弊,我就没有办法帮你了,那是你一生抹不去的污点。”这就是一种真情,一种教育学生如何对待学习、前途、未来的真情,相信学生将会被老师的真情所感动,而更加努力学习,刻苦地塑造自我,成为一个突出的尖端人才。

在我们的教育中,如果广大教师都能拥有这样的真情,那么我们今天的教育将是非常成功的教育。

智慧教育 篇10

读一本好书,收获百味人生。通过对《释放你的教育智慧》这本书的学习,最强烈的让我感受到人生的过程就是一个用心学习的过程。

阅读《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你能从作者旁征博引的教育案例、教育名言、教育经典中感受到作为教育者的文化积累是多么的重要。要做一个教育的智者,首先你应该是个学者。只有孜孜的学习,积累了丰厚的自己,才可以谈智慧的问题。

新的教育理念提醒我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引领者、组织者,是学习中的首席。如果不学习,我们将首先失去“首席者”的资质,没有深邃的教育思想,没有充满激情的教育情怀,没有理性的教育智慧,怎样做一个成功的“首席者”呢?教师不仅需要知识的积淀,更需要思想的修炼。在修炼中提升教育的自觉,在修炼中提升教育的情怀,在修炼中提升教育的智慧。

一、要做有思想的教师

做有思想的教师,要乐于接受思想。而接受思想最简单的方法是阅读别人的书籍,尤其是名师的书籍,让阅读成为每位教师的习惯,成为与别人进行心灵碰撞的自由领地,成为自己不断进步的阶梯。

二、要做有爱的教师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释放你的教育智慧》一书中,字里行间,我们参透悟到的都是徐建平老师不甘平庸,用心学习而厚积薄发的智慧。有人曾说,能把自己的兴趣与工作结合起来的人是幸福的。热爱教育、热爱学校,树立坚定的教育事业心,对教育事业心存敬重,甚至可以以苦为乐,以苦为趣,才能产生巨大的奋斗的动力。只有心中有爱,热爱教师这一职业,热爱学生,才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平凡工作中充满底气,热情不减。

三、要做有责任感的教师

责任心是班主任工作的源动力,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关键。责任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能促使人追求工作尽善尽美,因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出类拔萃地完成任务。高度的责任心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和必备条件。“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能仅仅停留于口头上,而应该落实到行动中去。

(一)深入学生的生活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要想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实践证明,孩子们希望老师和他们打成一片,参与他们的各种活动,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爱护和关心。

(二)留心观察学生的表现

教师要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处处观察学生的表现。比如,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状况、情绪表现、答题的.正误和角度、作业的质量和速度,在课外活动中观察学生的活动能力、意志品质、个性倾向、人际关系和集体观念,在家访中观察学生的家庭表现、家长对子女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等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而复杂的个体,在不同时间、不同场合、不同事情上的表现不尽相同,班主任只有经常地、有目的地反复观察学生相同与不同的方面,才能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从外部的种种表象中洞悉学生内心世界的本质,也才能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进行“长善救失”的教育。

人的精神境界层次有三:一是随遇而安,二是尽力而为,三是全力以赴!什么样的精神境界成就什么样的人生状态。随遇而安的没有什么远大的志向,注定一生波澜不惊,与世无争,难有成就;尽力而为的应该是比前者要好些,但比起全力以赴的来说,又要略逊一筹了。人生苦短,在各自的岗位上全力以赴,努力一搏,既是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又可以因此而推动事业的发展!

在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社会中,在我们的学生越来越智慧的今天,做教育光靠认真是不够的,更需要的是智慧。认真只能让你正确地做事,智慧才能让你做正确的事。我们只有不断学习,学理念,学技术,学习育人的艺术,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看徐建平的《释放你的智慧》,我也想用心释放我的智慧,我也希望大家,用心释放我们的智慧。因为,在教育的路上,我们都任重而道远!

智慧教育 篇11

从毕业到现在,在三尺讲台整整十个年头了,要问“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人”,不管是讲道理很是摆事实,或多或少能说上一番吧。

人民教师,这是一个多么神圣的称呼,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在书中林教授用了很多手笔来阐述,从师德、师魂到知识结构(文化知识文理交融)、实践知识展知识、教与学的知识、学生成绩评价知识),从教育观念(我的学生一定能成才;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到教师才华的顶点(自我监控能力),从教师的外部行为表现(技术+艺术)到课堂教学基本功(备课、上课等),非常全面、透彻地谈了怎样当21世纪的高素质教师,让人读来启示很多。

读到这里,也让人不由得发出感叹——当个老师不容易!

于是,林教授在书中引用的赵朴初先生的`《金缕曲——献给人民教师》一诗时,就特别有感受,十年时光飞逝而去,留下的是万千感慨。于是,在这里,我也转载全诗:“不用天边觅英雄,教师队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险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患与安,无论比。幼苗茁长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湿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任务越来越重,对于教师的要求会越来越高,但是,我们必须努力,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智慧教育 篇12

暑假里我认真读了《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书,启发感动颇多。这本书告诉我们:教育是以人的发展和培养为目的,必须以人化的方式进行,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是一种基于人性和人的理解的科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是一种发展和提升人性、人格及人品的重大实践。也就是说,教育离不开人,以人为本的教育才是良好的教育。

尊重的需要:引导学生前提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学生,这种尊重不仅要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重要的是还要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做错了事,不要首先批评他,应该循循善诱给他讲道理,要把他们当成一个生命的主体来看待,这样的话你的教育工作才可能取得成功。所以这就要求我们把学生当成朋友,尊重他,教育他,发展他。由是观之,尊重学生是教育他们的前提和基础。尊重学生也是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码应该具备的一个基本素质。也是新课程所追寻的基本理念。

认可的需要: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现在正接受初等教育的小学生、中学生更需要家长、老师、朋友给予赞许和认可,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优化他们正在成长的心理素质,从而实现他们人格的完善和健全。因为他们认为家长、老师或者朋友对他们的认可是对他们自身努力的一种最好肯定。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才会得到最大的满足。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起码要求。

求知的需要:学生的主业当然是增长知识与才干,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传道授惑是他们的主要责任,但对于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老师来说,未必能在知识的传授方面给予多大帮助,但在获取知识的态度和方法方面,却能够提出合理的建议,帮助学生录求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完成学习期间的求知任务。

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尊重人发展规律,注重个性多样化,关注人性的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也是教育的本义,这个暑假无数教育家引领着我重温和回归教育的本义,让我们一起《在教育家的智慧里呼吸》,一起实践以人为本的人性教育,一起为了快乐自由的理想教育而努力。

智慧教育 篇13

读这本书时我给我自己的卷首语是“只有先学会做家长,才能更好的做老师”,这里面有一点换位思考的意思。读了一段以后真是感慨万千,一个教育家以教育自己的女儿为个案,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这里记录的不仅仅是他和女儿一起成长的本身,而是提供给我们教师的一本必要的参照和范本。

他在书中提到往往有这样的家长,第一天领着孩子入学,便对老师说“我这孩子交给您就放心了!孩子犯了错要打要骂随你,我决不袒护!”家长在说这些话时,表情绝对是真诚的。还有的家长,常常到学校向老师告孩子的状,“控诉”孩子在家的种种“罪行”,末了往往加上一句:您帮帮我吧,我的孩子就听老师的话!”

我想我们当老师的.在平时的工作中这样的情况也见的很多,也许你会被他们的真诚信任而感动,但李老师却说他感到不安,为什么呢?因为他认为如果家长仅仅用“托付”与“告状”与我“配合”,我的教育能成功吗?他不怀疑这些家长对老师对学校教育的厚望,但这种“厚望”背后隐藏着一种令人忧虑的东西。这就是——同样作为教育者的家长的失职。

因为,家长也是教育者!

所以每次在家长会上李老师总要给他们朗读教育家马卡连柯给家长的一句话:“你们自身的行为在教育上具有决定意义。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同儿童谈话,或教导儿童,吩咐儿童的时候,才教育着儿童。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甚至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你们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所有这一切对儿童都有很大的意义,都会影响你的孩子。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的一举一动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基本的教育方法。

就现在的教育者身上存在的浮躁,我不以为然,有的老师就爱标榜自己的卓越成就,实际上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对于学生来讲,他的真正成才,教师或者说学校教育的功劳最多占三分之一,还有两个三分之一是家长的教育培养和孩子自身的天资以及勤奋。在我看来,一个孩子以后成就了一番事业,这首先要归功于他的父母。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伴随其终身的老师。

用李老师的一句话:“教育子女的过程也是家长自身成长的过程,成功的家庭教育总是孩子和家长共同成长的教育和自我教育”。再看看我们周围有多少年轻父母,把孩子生下来就交给了自己的父母,高兴了回来看看逗逗玩,在发现孩子在性格中出现问题了,就只会抱怨自己的父母太娇惯,从没想过自己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应该承担的是什么,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孩子真可怜,他没有一对可以和他一起成长,分享成长中快乐和痛苦的父母,虽然物质很富足,但精神却空虚。我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老师都会觉得现在孩子难教的一个主要原因。从学校的角度看,家长的教育者的身份也是至关重要的。

所以,我呼吁所有的家长一定要做个懂教育的教育者,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与他们一起成长,是责任,是幸福,也是一门艺术。

标签:教育 智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