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教育

教育的文章合集15篇

教育1.93W

教育的文章1

我的孩子是大大班的谢辰东,他今年5岁半,已经是活泼的一个小男子汉了。他能认识汉字和词汇有3000多个,能从1数到100,会计算10以内的加减,能认识26个英文字母,会唱20多首英文歌曲。他制作了自我的小画册(里面有30多幅主题画)。他兴趣爱好广泛,已经是跆拳道的黄绿带了。他会滑冰、会游泳、会打乒乓球、会骑自行车、会讲故事、会玩电脑。

教育的文章合集15篇

我为自我有一个这么健康活泼、好学明理的儿子而感到满足和幸福。同时也很感激一切给予我们帮忙的人。东东的出生给我们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初为人母的我激动、开心后,又有些忐忑不安,不停的思考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有时也会因为遇到育儿困惑而苦恼,但是我会经常反思自我的教育方式,坚持看书学习最新的育儿理念,向有经验的家长、老师请教育儿方法。以下是我这五年多和儿子相处时的一些心得,我愿意和大家一齐交流分享。

一、为孩子选取适宜的幼儿园,让他喜欢上学。

我认为选取适宜的幼儿园真的十分重要。常常看见有些孩子是恐惧上学,害怕学习的。东东在上幼儿园之前对上学也是有相同的感觉。我透过对幼儿园的比较考察,最终选定聚隆双语幼儿园。此刻看来是十分正确的。东东自从上了聚隆双语幼儿园后,每一天他上学时,看到的都是他开心的笑脸。国庆放假快结束时,他对妈妈说悄悄话:妈妈我告诉你,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明天能够上学了。随着与幼儿园交流活动的越密切,我越来越感受到自我对东东的教育充满期望。对此,我真心感激大大班的全体老师。

二、帮孩子培养兴趣爱好,让他热爱生活。

若孩子有自我的爱好,孩子的人生会变得丰富多彩。在兴趣爱好方面,我的态度是合理引导,尊重孩子。东东小时候经常感冒,我看到其他小朋友跑跑跳跳就很羡慕,于是我决心引导他喜欢跆拳道。他还未到达学跆拳道年龄时,我就带他去看大哥哥们练拳。他玩电脑里的拳击游戏时,我就趁机说,那个打得很棒的就是学了跆拳道的。经过我的耐心引导,他最后主动缠着我,说“妈妈,我想学跆拳道,带我去学跆拳道好吗?”。经过学习以后,他身体一天天健壮,几乎很少感冒发烧,偶有感冒喝多点开水就好了。有健康的体魄做基础,东东的兴趣爱好很广泛,他喜欢学习跆拳道、画画、滑冰、游泳等等。

三、教孩子早点学会认字,让他热爱学习。

我在东东1岁多的时候,发现他对字很感兴趣,就买了一套识字的书回来,让他自我随意翻看,有空就教一两个字。他记忆力很好,几乎教过几遍就记熟了。出门看见路标上、广告牌上认识的字都会指出来读给我听。此刻东东认识的汉字和词汇有3000多个,他读起小人书来,毫不费力,能够给妈妈讲故事了,讲到精彩之处也会让人感动。东东认识字的好处,此刻慢慢能够体会到了,他变得很爱看书学习。甚至玩电脑游戏时,也会找出游戏攻略来学习。

四、给孩子自我动手做事,让他独立自主。

我很注意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性格,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常常告诉东东:自我的事情自我做。早晨起床,东东自已刷牙、洗脸、穿鞋袜、穿衣服裤子,自我收拾书包文具。给他固定的'桌椅和位置,让他自已吃饭、自已完成作业。在做完自我的事情后,还要适当帮忙分担家务,如帮忙擦桌子、倒垃圾。当东东发现一些现象很好奇时,我会鼓励他自我动手去做试验,如用肥皂制作吹泡泡液。若是买东东的相关用品,如衣服鞋子等,我们都会征求他的意见,看他是否喜欢,让他自我选取决定。

五、对孩子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让他品质优良

我认为,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有可能成为孩子效仿对象。一向以来,我们家就努力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给孩子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比教给他知识还重要。东东才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教他:玩具从哪里拿的,玩过了就要放回哪里去。平时我自我也是这么做,不管什么物品都要物归原位。东东从小就养成爱整洁的好习惯,并且他还很爱惜他的玩具。我们经常当着东东的面互相表达家人之间的关心。此刻东东已经很会体贴关心家人了,每次爸爸妈妈要去上班的时候,不管在干什么,都会跑过来跟爸爸妈妈说再见,叮嘱爸爸妈妈路上留意!有好东西就想要和家人分享。

六、做孩子的知心好朋友,让他心理健康。

我和东东相处时,更多是当他的知心好朋友。我常常和孩子聊天,听他说话唱歌表演,当他最忠实的观众。每一天放学回来我都会问问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学习状况。东东就会很开心的讲述他在幼儿园所发生的一切,有他的小同学、他的老师、有他学到的东西、有他的想法。这能让我更好地了解孩子的思想,有助于配合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面,也锻炼了东东的语言表达潜力。我和每位父母一样都很疼爱自我的孩子,但疼爱绝不是溺爱,对于孩子不合理的要求我必须拒绝,并且告诉他拒绝的理由。当孩子表现不好时,我的做法是多鼓励,少训斥,帮孩子建立良好的自信心,相信孩子能做到并且能够做的很好!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成长的见证,我觉得自我是和东东在共同成长,他是一天一天在长大,我是一天一天在学着做家长,他的每一天成长都会给我带来新的课题。以上就是我这几年的育儿心得了,要写的资料太多了,这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期望下次有机会再同大家分享我的育儿乐趣和经验,感谢东东给我带来的骄傲和快乐。最后祝愿孩子们都健康、平安、快乐!我愿与老师配合共同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教育的文章2

靠英语培训打出一片天的新东方教育科技团体2006年在美上市,董事长兼总裁俞敏洪由此身价猛涨,高达数亿美元,显示了挣钱的才能。现在,他再次展示了花钱的智慧。

“办一所非盈利性的私立大学,让农村孩子也能接收一流的大学教育,这是我今后最想做的事。”俞敏洪委员在政协会议期间接受采访时,频频提到这个他称为人生幻想的打算。

这个梦想正在实现中。俞敏洪流露,学校地点在北京,已经开端征地,占地约500亩,估量硬件投入8亿元,还要设立一个20亿元的'基金会,“这件事情是我的毕生大事,我会尽力把它做好。”

按老俞的设法,这是一个最多可招收5000名本科生,以经济、法律、商学、哲学、宗教等专业为主的小型大学,招生主要面向农村孩子。

“我不盘算怎么收膏火,主要靠赞助、捐款和勤工俭学辅助学生实现学业,”俞敏洪说,“这个大学重要靠企业家捐钱,他们的名字会被刻在墙上,当然,经典语句,我首先要把钱捐出来。”

前北大英语老师俞敏洪15年前“下海”开办新东方,赞助数以万计怀着出国梦的年青人逾越英语测验关,自己也借助资本市场发明了财产神话。但俞敏洪表示,对出生农家、曾睡在猪圈旁的他来说,早有办一所学校转变田舍郎弟运气的主意。由于,教育不公正的景象之一,是近年来乡村孩子上大学的比例降落。

对办大学,俞敏洪绝不自谦地说自己有得天独厚的上风,“在中国,个别是搞教育的没钱,有钱的不搞教育,我恰好既有钱又有教育的思惟”;而且,还有丰盛的人脉,“我能够招集中国一流的教学、思维家来学校。”

今年45岁的俞敏洪坦承多少年前曾遭受“中年危机”,但当初已经从前,因为晓得人生的后半段有件主要事情在等着做——非盈利性的私破大学,“你的性命会因而变得很空虚,而一旦充实,危机就消散了。”

他表现,有钱之后自己的心态没变,依然“忠贞不渝地做着始终想做的事件,而且坚韧不拔地保持自己的生涯方法”。看到不少新东方员工买了别墅,俞敏洪很愉快,但本人仍住一个小三居室,一间书房,一间卧室,还有一间是客厅,“挺舒畅的”。

俞敏洪说:“做教导是我毕生的欲望跟兴致。”

俞敏洪还不为他的大学想好校名,但可能不会用“新东方大学”,为的是与新东方的贸易运作模式区隔开。“这个大学不在新东方的产品线内,它完整是我的个人妄想,盼望不急不躁缓缓地做下去。”

教育的文章3

爱因斯坦说:“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知识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烈的情感,他必须获得美和道德上的鲜明的辨别力。”从某种意义上说,美育也是一种情感教育。美育对于培养学生的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强化对学生的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影响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意志,还可以指导他们整个人格的发展。

就数学而言,教材中的美学因素俯拾皆是,有概念之美、公式之美、体系之美、简约之美、类比之美、抽象之美、无限之美、对称之美、和谐之美、奇异之美等等。这些数学图形、数字、数学问题作为美的载体,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说,教师自身也要具备审美感知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所谓的审美感知力是指对美的诸要素能直接把握和领悟,即要求对色彩、形状、结构等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更要求以丰富的想象力,把那些静止的图文转变为鲜明可知的形象,引导学生感知结构、意境、风格的美,让美像春风细雨渗入学生心田,从而培养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

所谓的审美鉴赏力是指能根据作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指向挖掘数学知识的审美情感,缩短与数学知识的距离,沟通情感,同时具有一定的审美判断力,强化积极的审美刺激,从而将审美活动推向高潮。

审美创造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还原性创造,即借助想象还原美的图形、式子、问题等;二是全新性创造,将前人积累下来的审美经验、成果迁移,按照自己的理想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审美能力的深化与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不能光用教师对数学知识的感知、鉴赏来代替学生的领悟和体会。教师应舍去死板的记忆,激发学生的主动想象;舍去频频的说教,以吸引人、鼓舞人、使人心悦诚服的形象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一种美的享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精心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用理性、悟性和高技巧去勾勒学校教育的言语美、自然美。

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应越来越多地激励学生思考,应成为一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学生发现矛盾点而不是给出真理的人。课堂教学应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以探究—研讨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师生共同探讨、研究,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学生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

综上所述,教师作为整个课堂审美活动中的促进者,要用富有思辨色彩的问题开启学生思维活动的闸门,以小组讨论、组间辩论等多种形式引导他们思考,并根据学生对知识接受程度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活动。

教育的文章4

就算没有天分,只要你愿意每天花一点时间,做同样一件事情,不知不觉间,你就会走得很远。

在许多的犹豫中,你做对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勇敢地上路,不要徘徊在许多假设性的框框里。那是一个人生的大关卡,你做了一个正确的选择,那就是:尝试,再尝试,不害怕所有的新鲜事。

习惯于求生,慢慢的,就会拥有阳光性格。这是饱经磨难后最好的礼物,虽然,不是每个饱经世事的人都能获得。如果只是消极地等待转机,没有尝试为自己坚持一些什么,受到再大的折腾,终究只会越来越虚无。

镇静一些,有耐性一点,且看看命运怎么盘旋。活得久,才能站在小山头上,欣赏自己走过的崎岖路线。一个人,可以没有未来目标,不描绘生涯规划蓝图,只要记得当阴暗降临时,一有机会,就要往阳光多处走,还是可以走出一条灿烂温暖的人生道路!励志的文章摘抄:行动创造火花如果你希望这辈子可以过得平淡无奇,那么就让自己的行动越少越好,因为只要你不做某件事,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不会发生可能会令你讨厌的事情,但同样地,那些原本可能会发生的好事也不会发生了。

回想一下,自己是否曾经在做了某一件事之后,然后再去做另外一件事,最后才发现先前做的`那件事原来对自己后来做的那件事有点帮助。

人生就是这样无法预期,很多原本你觉得没什么用的事情,在某个关键时刻,居然成了你救命的良药,如果当初没有行动,或许就无法造成这样的火花。

当你人生的某几件事,前后产生关联、连结的时候,就替你的人生产生了火花,所以,产生火花的关键就是不断行动,因为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所做过得哪些事会在未来拉你一把、救你一命。

人生要多学一点

同样的火花也发生在阅读上,人生要多学一点,因为你永远无法知道今天学得东西,可能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成为指引你明灯的知识。

知识跟知识之间也可以产生火花,当管理碰上创业就变成一件好玩的事情,一个创业家在周末的时候选择去报名一个管理课程,他所学到的管理知识就有机会在他创业的路上替他制造火花。

他可以将管理技巧、工具、知识等等落实在他创业的路上所碰到的问题。

一个养成阅读习惯的人,容易时时替自己制造火花,因为他脑中有很多知识可以让他发挥,还可以有些加减乘除的作用,一个人的知识越多,就越知道什么事情行得通,什么事情行不通,当你替自己制造越多火花,就越容易克服难关,替自己创造火花,创新就是这么来的。

人际关系也可以创造火花

你永远不知道谁会在未来某个时间点帮上你一个忙,别吝啬多主动一点去认识你想认识的人,因为对方有可能在未来某个时候成为帮助你的贵人。

行动是创造火花的关键

不管是做事也好、阅读也好、吸收新知也好、主动认识别人也好,都出自于行动,因为行动才能创造火花,没有行动什么都不会发生,人生也会变得平淡无奇。

因此,告诉自己,不断行动、不动行动。每个人每天都有二十四小时,但是真正你把握住的时间只有你充分利用的那几个小时而已。

有些人一天可以充分利用十二个小时,而有些人却只有充分利用2~3个小时,这在未来便造成很大的差距。

只有不断行动,才能更快创造火花、不断创造火花,当你创造越多火花,就有可能产生某个人生转折点,将你带到下一个人生更好的地方。

教育的文章5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也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传统上认为体育教学与礼仪教育无关,但事实上体育本身是与对手、裁判、教练员、拉拉队、观众、队友等在竞争与合作中完成的,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是培养高素质体育参与者、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手段。

一. 大学体育教学中强化礼仪教育的作用

二. 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的内容

礼仪内容本身繁多,在体育教学中进行的礼仪教育涵盖与体育比赛和活动相关的方方面面,这主要有三个方面:参与体育活动的人员(包括观赛者)应有的服饰、语言、行为举止以及礼貌礼节等规范;在体育仪式上的一些礼仪活动如开闭幕式、颁奖仪式、火炬接力与点火仪式等;各类体育标志。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大学体育教学大纲,笔者以为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应具有知识性、社会性、趣味性,同时又具有可实践性和系统性,否则体育教学中的礼仪教育会成为说教方式,教学效果必然不好。因此大学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内容应包含体育礼仪基本理论、个人形象礼仪、观赛礼仪。其中的基本理论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不适合室外教学时进行。体育教学中礼仪教育根本上就是让学生认识到体育礼仪的重要性以及体育礼仪不仅仅用在体育活动中,而是会影响到每一个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礼仪表现。系统理论知识能从根本上塑造学生的品德,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大学生都懂得“礼仪”的含义,但未必懂得体育中存在哪些礼仪,以及体育礼仪与个人修养的关系因此在礼仪教育中药重点阐述礼仪的社会性与个人性。

至于“个人形象礼仪”,这属于系列课程。由于体育活动中不同时刻学生会扮演不同角色,如篮球比赛中,有的当拉拉队员,有的当裁判,还有场上队员、计时员、记分员等等。显然不同角色的体育参与者在礼仪上可能有一定的'不同,如场上双边队员和裁判的礼貌沟通属于正常现象,但观众对裁判判罚的起哄显然就超越的有道德礼仪的范畴。作为观众大声呼喊有助于鼓舞士气,但模仿裁判吹口哨则只会扰乱比赛者的心态。因此个人形象礼仪教学中需要结合不同的角色来对他们的仪容、仪表、仪态进行讲解。大学课程时间有限,可以结合最常见的几个角色如观赛者、队员、裁判等应掌握的礼仪进行分析。

“运动会礼仪”主要是让学生明了运动会中各种规范,如入场、饮料管制、服装、鼓掌节奏、肃静起立时间、闪光灯与手机的使用、赛场卫生、禁止吸烟、尊敬国旗、婴儿入场准则等。

教育的文章6

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归根到底是为了给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那么,对这样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未成年人有什么要求,有什么企盼,有什么意见,关乎这一项工作能不能做到对症下药、能不能真正取得实效。因此,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我们有必要“放下架子”、“弯下身子”,听一听孩子们的心声。

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平和淡定的心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与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由于从身体的发育到人格的完整,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长期以来,世俗社会、家庭长者,对未成年人持有的,往往是一种居高临下式的对待与教育。这种对待与教育,由于年龄差异、形体差异而表现得十分的不对称,社会、家长是主动的,未成年人是被动的;社会、家庭是强势的,未成年人是弱势的。在这样一种状态下,未成年人的表达就显得那样的无力,未成年人的表达就显得那样的被动。放下架子才能获得真情,换位思考才能加深了解,板着面孔只会招来白眼。要了解孩子们的心愿,就必须改变这样一种现实状态,使“居高临下”的大人们,和孩子的成长密切相关的社会各个环节,放下“架子”,弯下“身子”,持着平等平和的心情,建立平等的语境,去和孩子们交流,倾听孩子们的表达,了解他们的意愿,触摸他们的感受。进而根据他们的.要求建立一种适宜、有利于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社会文化环境。

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求真务实的精神。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一千个孩子有一千个甚至更多不同的意愿。这些意愿,有大的有小的,有短期的有长远的,有物质的有精神的,有合理的有不合理的。对于一个未成年人,我们社会、家庭不能苛求他的每一个诉求都是冠冕堂皇的,每一个愿望都是合情合理的。关键是我们要秉承一种求真务实的态度,在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以后,认真梳理、科学分析,看这些诉求是不是合理,需不需满足,能不能实现,再去和孩子沟通,尽量满足他们积极向上的要求,引导他们剔除诉求中的不合理成分。

倾听孩子的心声,要有孜孜不倦的情怀。孩子们的意愿,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日新月异;成长的烦恼,也只会随着成长而与时俱增。“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孩子的心愿,是一个长期的复杂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与孩子的成长“如影随形”的社会和家庭,要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做到诲人不倦。关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动态,及时作出应对:或支持鼓励,或耐心开导,或坚决制止。这样,孩子才不会误入歧途,才会走上人间正道。

认真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孩子们的真情实感,我们进一步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就有了目标,建设积极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才有了方向。因此,弯下您的身子,把耳朵贴近孩子的小嘴,把心贴近孩子的心灵吧。

教育的文章7

有一些爸妈在教育孩子的时候, 都不知道如何拒绝孩子,加上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其实三种拒绝孩子的方式,学会后,孩子将会来感谢你!

相信每一个宝爸宝妈在带孩子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拒绝孩子的时候,虽然很多时候只是拒绝一件小事,对孩子也造成不了多大的影响,但如果长期这样不在意的话,多多少少是肯定会对孩子的教育和心理造成一定的影响和创伤的!那么到底该怎么拒绝孩子呢?启蒙小哥教各位宝妈四个妙招吧!

第一: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

让孩子学会自己做主的目的,并不是让还学会自立,而是要让孩子学会自己承担责任!到点不愿意吃饭,没问题啊,你要承担因为不吃饭所带来的饿肚子的后果!举个简单例子各位宝妈就知道了。当孩子想要看电视,但又到了睡觉时间的时候,你可以试试这么说,你现在要睡觉了,你现在睡觉还能听得到闹钟叫你起床,我但是如果你继续看电视,你明天上学就要迟到了!你自己决定吧!妈妈也很累,也没时间教你起床哦!就算孩子看了电视,那么他第二天迟到了,也会遭到老师的责骂,自然就会吸取教训以后不再敢那么晚看电视了!

第二: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

孩子多多少少都会喜欢闹,喜欢闹着要买东西!这个时候最好的`回答是先委婉拒绝,如果孩子还继续闹,那就直接说:这个话题结束了!我已经回答了你的问题了!如果孩子还继续纠缠,那么也不要心软!事后更要跟孩子说清楚,这闹脾气买东西是非常不正确的,是很糟糕的!

第三:妈妈不喜欢你这么做

不管孩子多么顽皮,在她的心理都是爱妈妈的!所有善用这一点,就可以更好的教育好孩子,当孩子闹脾气的时候,你可以说,虽然妈妈爱你,但并不喜欢你这么做!这么说话可是有大好处的,不但可以让孩子停止他的行为,也会让他知道妈妈爱他,妈妈并不会因为他的行为而觉得他很糟糕!

教育的文章8

《幼儿教育》这本杂志,我正好也订阅了,看了几期受益不少。

对于老师推荐的几篇文章,感触很深,特别是“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这其中的案例很有特点,让我想起前不久一个朋友的qq空间里的文章,说得是日本国家对小孩的教育方式。

他们的父母说送小孩到幼儿园就是要让小孩生病的;在幼儿园小朋友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的;要求每个小孩的父母都准备各种环保袋子,让小孩分门别类的装东西;每个幼儿园都有很多沙子,就让小孩玩;备有很多套衣服,脏了就换,要求小孩自己换衣服;幼儿园基本上没有知识课程,但经常组织到户外接确大自然;更没有所谓的兴趣课程……

我们的教育体制,就我个人来说真的不能认同,自己读书也是经历了“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样一个过程,出现了不少高分低能儿。

我真心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个健康的成长过程,不仅仅是指她的身体,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和生理方面。女儿在家,我会暗示她捣点小乱,甚至我自己和她一起捣乱,把被子全都推到地板上,把床当作蹦蹦床;在地上乱画;鼓励女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女儿指着洁白的墙问:妈妈,我可不可以在这里画?我的回答是肯定的,你想画就画……女儿会跑到爸爸面前笑着说:爸爸,我造反了……

在家总是给女儿一个轻松的环境,平时上班忙,没有什么时间陪她,到了休息的'日子,我的时间就全部由女儿支配了。有时我会把自己的身份和年龄都降下来,和女儿一般大小,和她计较一些她比较喜欢吃的零食;有时也会把女儿提到大人的程度,让她学着照顾小玩具、洋娃娃,让她懂得接受爱、懂得爱。现阶段,女儿唯一应该做得就是玩,每次回家,见到女儿,我就会问:妹妹今天在学校开不开心?有没有做游戏?我不会问老师教了什么之类的问题,更不会在现阶段就让女儿去参加什么英语之类的兴趣班。记得家长会的时候,就有家长提出可以去学英语了,还有搞个什么拍录像让家长了解小孩在学校的生活情况……对于这些观点,我是不赞成的。没错小孩这么点小就离开家长,到了一个新环境,会哭会不适应,但是家长总不可能每件事都替小孩安排好吧。也许有些家长会认为自己的小孩就输在起跑线上了,但在美国的小学里,一二年级基本上没有什么文化课的,可对于小孩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对社会的认知、礼貌道德等素质教育却是很重视,试问是否整个美国都输在起跑线上了?

教育的文章9

周五收到刘老师的信息,请家长周末利用空余时光写一篇育儿经验。呵呵,说实在的,收到这个信息,我还是很头疼的,育儿经验实在不明白有还是没有,也不明白自我这些年对待孩子的教育是否正确。孩子刚出生时,自我是信心满满的,觉得自我肯定能够教育好孩子,让孩子向自我想象的那样去发展,也买了很多育儿的书籍。但是,有时候会发觉,实际要按照书中所教那样去教育孩子,还是有必须的难度的,毕竟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而且育儿也要家庭成员都要配合这个举动,相信这个理念,家中如果有人不配合,那必须是难上加难。

茜茜在家里是很活泼,好动的孩子,喜欢唱歌,跳舞,但是比较胆小,是个慢热型的孩子,所以我提倡尽量带孩子多去和外面的人接触,多带她接触大自然。

在她两岁前时,根本就是害怕见到陌生人,见到陌生人就是死死的抱着妈妈不会松手的,正好我们住的附近新开了一个早教中心――真宝贝,这个早教中心周二到周日每一天早上10:00都有一个小时的亲子游戏,由于当时住得近,也能够叫奶奶每一天都带她去参加这个亲自游戏,刚开始一个月到二个月,茜茜都是不会和任何人互动的,看到老师也会不好意思,会躲起来,但是她还是很喜欢那里的氛围,能够玩游戏,还有滑滑梯和波波池能够玩,到了二个多月,茜茜开始有了变化,老师能够带她单独去玩,而且会有勇气敢坐到老师的'旁边和老师一齐跳舞,虽然还是比较敏感,但是我觉得这对她来说是心理上的一次挑战,妈妈觉得她已经做得很好了。

今年过年前,我们从布吉搬家到宝安,过完年,就让茜茜直接读了创业二村幼儿园,孩子刚上幼儿园,作为妈妈是最担心的,因为她是个性胆小,敏感的孩子,就个性怕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离开了家人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会哭闹,能够让我吃惊的是,第一天送茜茜上幼儿园,看着那么多的新生都围着老师在哭,她竟然没有哭,当然我们之前也有和她做过思想工作的,我和她说,到了幼儿园,就是自我和老师,小朋友一齐玩,妈妈去上班,下午会来接她回家,她答应了,到了幼儿园她真的没有哭。这个状况对于妈妈来讲,真的是很吃惊的,同时也明白孩子其实自我的内心调节功能是挺强大的。

一天和爸爸带她在新安公园玩,那天公园里正好搭了个舞台,我和茜茜说:“茜宝你去那个舞台上表演一个节目好吗?”茜茜在家里也是经常给大家表演节目的,本来以为她会别扭,会不要去,没有想到,她竟然一口就答应了,但是有个条件是,妈妈和爸爸也要上去表演一个节目,呵呵!她站在舞台上方,下方也有一些在游玩的人正坐在那休息,她竟然很大声的说“大家好,我叫童麟茜,我今年3岁,我此刻给大家表演一个节目,名字叫青蛙呱呱呱”然后就开始大声的唱了,这又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惊喜!(那天妈妈把这段给录了下来了哦)

当然这些只是生活中的点滴,茜茜大部分的时光还是表现得内向,胆小,害羞,但是妈妈感觉得到她的一点点的改变,我明白茜茜是需要鼓励的,是需要透过慢慢的熟悉周围的环境,在她感觉熟悉的环境下来表现自我的,所以只要给她必须的时光,她必须能够做到的!

教育的文章10

那一年,我又接了一个毕业班。不久便发现小岩是一个“问题学生”:性格外向,头脑灵活,特长很多,尤其喜欢旅游。因此他见多识广,上知天文,下晓地理,常令人叫绝。但他胆大,脾气大,纪律散漫,常惹事生非,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学习习惯也不好,态度不端正,所以成绩平平。 一面是见多识广的聪明表现,一面是平平无奇的学习成绩;一面是开朗外向的性格,一面是没有朋友的寂寞。长期的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使得小小年纪的小岩出现了严重的心理失衡,他不是与人唇枪舌剑,便是幸灾乐祸。他认为与别人对抗越激烈,越能享受到快乐。在日记里他记下了自己如何让同学把风油精弄到眼里从而疼得又哭又喊的惨景,他觉得那是他最得意的时候。他像一只刺猬,时时张开尖锐的硬刺,不断伤害别人,保护自己。

我首先和家长取得联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小岩父母工作很忙,只有双休日才有机会与儿子见面、交谈。平日里小岩一直由外公外婆照管、教育。外公外婆对外孙过于溺爱、放任,凡事都依他,于是小岩在家一直处于以“我”为中心的氛围中,来到学校后,也认为凡事都要依他,谁都得听他的,稍有不如意,就肆意指责对方,因此经常与同学发生冲突。前任老师刚毕业,她看到小岩常惹事,很着急,想马上制服他。老师的操之过急使小岩造成了错觉:老师仇视他,对他有成见。只有自己不断反抗,才有机会“胜利”。于是他常常故意惹老师生气,老师越生气他越开心。

我了解了这些情况后,同其父母商量,希望小岩暂时离开“宠境”,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小岩的父母很支持我的观点,当即决定自己照管、教育孩子。可是小岩怎么也不答应,理由是父母经常不在家,自己太孤单,没有伙伴。于是我找了许多有关“父母带孩子的好处”的资料给他看,并在放学后对他倍加关心,还暗中指定几位学生去他家,同他下棋、打球,以减少他的孤独感。

“问题学生”的转化是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它要求教师要有耐心,因此,我接班后就努力去发现他的闪光点,看到他值日做好了及时表扬,见他作文写得不错就在班上读一读。但看到他有问题时,我则要求自己忍耐些,做到不揭他的短,不当众批评他。而是通过各种体态语言给予暗示,等到课后进行个别谈话。谈话时多以朋友的身份、以商量的口气,采用角色换位的方法,引导他自我检讨,找出自己错在哪里,该怎么处理,同时也让他学会宽容和体谅别人。

后来,我又了解到他很乐意当小干部,也为了较好地约束他的行动,我有意让他多当值日班长,负责一日的纪律、卫生等,并设计一堂班会课。在我的帮助下,他的工作完成得很出色,不仅夺得了纪律、卫生红旗,还设计并主持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班会课。

小岩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他感到自己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重视,从此他的行为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规范,脾气有了明显好转,在同学中的威信也增加了,学习成绩不断提高,最后考入区重点中学,我感到无比欣慰。教育学生真是要因人而异呀!

德育工作在各个学科中都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以前我对老师的认识只停留在老师上好课,学生学会知识。以为这样老师就能做到尽心尽责了。但当我步入教师这个行业以后才明白,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征、个性、爱好、优点、缺点等。这些都是我们做教师应该去研究的。因为这些要比逼着孩子多背一个单词,多会做一道题更有长远的意义。只有真正解决孩子的心结,这才是老师的成功。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例子去教育孩子,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开学初的`一天上午,课代表和一名学习较差的学生抱着昨天留的作业和练习册来到我的办公室。课代表告诉我还有5个人没有交作业,我当时还是象往常一样,表现出很生气的样子对她说“让那几个人快点交作业,要不我就要罚他们了。”话音刚落,忽然听到旁边有个孩子说:“老师,我帮你催他们作业去吧!”原来是那个也不爱交作业的孩子。当时我有点迟疑,怕他不能完成任务反而把事情搞砸。可是又一想,为什么不给他一次机会呢,而且他这次交作业了,这样也能促使他完成以后的作业。最后我带着怀疑的目光对他说:“好吧,我把任务交给你,你上午之前把没交作业的都收上来。”那孩子当时很是兴奋,一口就答应了,兴高采烈地跑出办公室。之后,快到中午的时候,我几乎快忘掉了这件事,那个学生拿着4本作业来到我办公室说:“老师,我已经收了四本了,还有一本我一会儿就给您拿来。”我很是吃惊,没想到比我的课代表还有威信!我觉得以后应该多给他机会,于是就说:“恩,这次不错,以后你就帮助课代表收作业吧!但前提是你要完成自己的作业。”那孩子眯着眼乐呵呵的就答应了。果然,这名学生再没有出现不完成作业的情况了

通过这件事,我突然内疚起来,想想平时,我为什么总把机会分给个别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了那么多普普通通的学生?为什么我们要拉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做为教师,我们应该把机会分给每个学生才对啊!所以以后我要多关注那些中差等学生,我想他们更迫切的需要老师的关注和关怀。这样他们才有动力认真的完成老师规定的任务,才能快乐,健康的成长。

没有人认为一个孩子会一夜之间从1岁长到10岁,于是人们用自己的大脑为人类划分了成长的阶段,人类为这些阶段起名为“岁”,后来人们又将这个 “岁”划分为几个大的阶段,这几个大的阶段代表着人类生长的节律。人类也像世间万物一样,有着发展的节律,这个发展节律是不可以人为加以改变的,而人类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改变自然,典型事例就是愚公移山。我们有的人已经把这个用在了孩子身上。

在这个问题上,其实无论成人怎么努力,都不能改变儿童自然的发展节律,如果强行使孩子跨越了这个发展节律,一定会给儿童带来非常大的伤害,会使他的一生都遭受到某种损失。实际上,凡是人类破坏自然,使孩子超越自然节律的,都会遭到自然的报应。千万不要试图使孩子超越了自然发展的节律,否则孩子不但感受不到愉快,将来在某一个时刻还有可能会崩溃,那时,已经没有机会重新走这段超越的路程,这有点像高楼大厦盖在了沙滩上,无法为高楼大厦打好深厚的地基。

目前,人们对快速成熟的动植物都表现出担忧和不满,对快速建成的建筑物也表示出不信任;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也已经醒悟不可以拔苗助长,但这并不代表人们的行为不是在拔苗助长。世界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节律,人也一样,所以作为成人的我们一定要像尊重大自然那样尊重孩子的发展。

教育的文章11

一、在游戏中对幼儿园儿童进行礼仪教育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就是游戏教学。游戏教学是孩子们都比较喜欢的活动之一,而且也是教师传授知识最有效的教学方式之一。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为了把游戏玩好,在与同伴进行互动交往时,与材料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他们更乐意抑制自己的行为,特别是角色游戏。孩子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要实现角色的有效转换,进入到他人的角色当中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与经验,这样能够帮助孩子更容易习得该角色的行为。基于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多为学生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来开展角色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分析问题的意识。例如,为了强化孩子们的礼貌教育意识,引导孩子学习说不同的礼貌用语,教师可以开设诸如“娃娃逛超市”的游戏,要求是要让营业员面带微笑,热情的接待每一位客人;要会说“你好,请问想买些什么呢?”顾客也会说:“谢谢!”。在“来娃娃家做客”开展“做客”游戏,让孩子们也学着说:“请进,请坐,请喝茶”,这个时候,客人也会说“谢谢”之类的'礼貌用语。孩子们也会在这种你来我往的互动中,掌握一些礼貌用语。设置这类游戏教学,将一些礼仪知识穿插在其中进行渗透,能够使幼儿得到较好的礼仪习惯的练习,促使孩子们的良好的礼仪习惯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巩固。为了让一些礼貌用语真正的产生行为效应,让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将游戏贯穿在教育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可以将游戏中对角色的礼貌要求转移到晨间入园、课间交往或者是家庭生活上,也可以是社会活动当中。让孩子的礼貌用语在这些途径中得到锻炼,让孩子逐渐的习得良好的行为规范。

二、幼儿园实践中践行礼仪规范

礼仪教育具有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基于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每一个幼儿的特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将模拟训练与幼儿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文明小天使”的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在幼儿园中轮流上岗担任“文明小天使”的任务,让孩子们以饱满热情的态度、有礼貌的问候去迎接每一位小朋友和教师。此外,在升国旗的活动当中,鼓励学生把自己行注目礼展示给大家看等等。让孩子们的这些好的行为习惯通过反复的实践练习,让幼儿在实践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人与人之间要以礼相待,要学会尊重他人,要懂文明、懂礼貌、而且还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的伟大情感。

三、引导家庭参与,紧密配合共同进行礼仪教育

培养孩子们良好的礼仪习惯,除了在有限的幼儿园时间内进行引导和教育外,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的。因此,要想提高礼仪教育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需要家庭的积极配合与响应。孩子们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另一部分时间基本上都是和家长在一起的。开展礼仪教育,如果只靠幼儿园一方面开展的话,如果家长不能积极的配合的话,收到的效果则会很低。因此,为了让孩子们的礼仪教育更好的进行并且保持其持续性,就需要家长积极的配合幼儿园教师的礼仪教育工作。比如,教师可以通过举办“幼儿礼仪讲座,和家长进行当面交流”的形式等,及时的向孩子们的家长宣传幼儿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此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和重视,然后再积极的配合幼儿园的礼仪教育工作。家长还要树立好榜样的作用。例如,当孩子们学习完待人接物的相关礼仪之后,家长可以向孩子们提出一些小要求,检验他们是否完全正确的掌握待人接物的能力,当孩子们出现不正确或者不好的习惯时,家长要及时的向老师反应情况,及时的沟通,并且还要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的发挥出榜样的力量。

因此,只有让孩子们从小就将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融入到日常生活当中,并且逐渐的将这些好的行为习惯成为自己的标志,只有做到这些,才能让学生为以后构建自己完美的人格,更好的学习、成长、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对孩子进行礼仪教育也有利于弘扬我国传统的文明礼仪的美德,因此,在幼儿阶段开展礼仪教育要引起社会和其他各界的足够重视和关注,只有这样,礼仪教育才会取得成效。

教育的文章12

千万别把教育的所有责任都寄托在老师身上

我们不是刻意拿“妈妈”和“老师”进行比较,而是更强调好妈妈的重要性。男孩从呱呱坠地到上幼儿园,“老师”这个名词对他来说是空白的。但是,“妈妈”却时时刻刻伴随着他,妈妈的言行举止一直影响着他,感染着他。等他开始走进学校,跟着老师进行学习的时候,他已经在妈妈的影响下,养成了固定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从这个角度来讲,妈妈就是男孩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如果我们懂得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男孩,他一定能打下良好的做人与做事的根基。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教育孩子的希望寄托在老师身上。但是,老师的精力是很有限的,老师要管理几十个人组成的班级,他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很难达到非常细微的程度。所以,我们与其希望孩子遇到10位好老师,还不如让自己成为不吼不叫的好妈妈。因为,孩子能遇到什么样的老师,我们做不了主,但是我们能成为什么样的母亲,我们自己完全可以做主。

男孩入学后,他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庭,如果他在学校被老师刚训斥完,回到家又被妈妈吼叫一通,他心里会多难受啊!如果老师柔声细语地给他讲道理,而我们却总是大吼大叫地斥责他,我们在他心中的威信自然会越来越低,他也会越来越不听话。所以,男孩遇到什么样的`老师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受到好妈妈的正确引导。

妈妈要用柔和的态度化解男孩在学校的坏“遭遇”

浩浩因为在学校和同学打架,被老师狠狠地训斥了一顿,他心里很难受。一回到家,妈妈就发现他脸色不对,在妈妈的询问下,浩浩把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原来,他和同学闹着玩,不小心弄疼了同学,一来二去就“升级”为打架了。

妈妈听了浩浩的描述,不急不慢地说:“妈妈理解你的心情,以后和同学玩耍要注意分寸,不要最后弄得大家都不高兴。下次注意就好了,别多想了,老师批评两句也是很正常的。行了,洗洗手,吃点儿水果吧!”

男孩被老师批评了,他回到家最需要的就是我们的安慰。如果此时我们因男孩做错了事,就大声斥责他,他一定会感到很无助,会因不被理解而更加难受。所以,我们一定要用柔和的态度帮男孩化解他在学校的“遭遇”。

大吼大叫只会让妈妈变得没有威信

一天,吴刚兴高采烈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们学校今天组织募捐,昨天您不是给我10元钱嘛,我当时就准备把10元钱捐出去……”

妈妈刚听到这,就大吼道:“你把10元钱都捐了?咱们家的情况,你不是不知道,你把零花钱都捐了,那这个星期你就别问我再要零花钱了!”

吴刚听妈妈这样一说,也大吼道:“没有,我是想捐10元,可是老师只让我捐2元,还告诉我2元钱也足够代表我的心意。”说完,吴刚转身跑开了。

吴刚的老师是位好老师,他能从学生的家庭情况出发,作出正确引导。可是妈妈的教育方式和老师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这不得不让吴刚更喜欢老师,而远离妈妈。

话说回来,即使吴刚捐了10元钱,如果我们能慢慢地把“量力而为”的道理讲给他听,他不但能听懂道理,而且会敬仰我们。如果我们用吼叫的方式给他讲道理,他不但听不进去,还会因为我们恶劣的态度而生气,结果,我们的教育目的没达到,还弄得两败俱伤。

所以,男孩对我们产生了依赖感还是排斥感,完全取决于我们的态度,也就是说我们是否用不吼不叫的方式教育孩子。

教育的文章13

115家高校、37个地方政府、28个企业,近300名课题组成员,历时半年多,完成了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委托的重点研究课题——"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研究",并顺利通过了鉴定。

8月6日,承担这项课题研究的"在沪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研究生就业工作协作组"向媒体公布了课题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有65。88%的受访大学生支持在校期间参与创业,但是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真正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选择的还不是很多,在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创业经历(开办企业)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94%。

课题组副组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邵松林介绍,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的结果反映,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创业绝对人数比例小,创业项目高科技含量少,集中在社会服务业等门槛较低的行业,较难体现大学生在专业技术上的优势;二是能力有薄弱环节,特别是缺乏实践经验,这也反映出高校在创业教育过程中重知识轻实践的缺陷;三是融资渠道不畅,缺乏创业资金。

创业人数比例小,高科技含量较少

在所有接受问卷调查的大学生中,有创业经历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1.94%,说明真正投入创业实践的大学生绝对人数还是很少的。考虑到可能有学生把模拟创业、创业计划大赛等具有创业性质的活动也理解为创业经历,实际参与开创企业的人可能比例更小。

课题组问卷调查的309位创业者分布在不同的行业领域内,其中从事社会服务业的最多,其次是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报告还显示,虽然的行业不少,但其中真正参与高科技创业(指创业项目中拥有专利权、商标权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的创业者并不多,仅占创业人数的17。11%。

针对已创业大学生的调查中,96。44%已创业者的公司规模在20人以下,反映出公司规模较小的现实。课题组指出,由于创业过程的漫长和艰辛,受制于资金不足的困境,加之规模小的公司具备的优势,大学生尝试创业之初选择规模较小的公司也是一种明智之举。

从对没有创业经历的大学生的调查来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比较高涨,约75。22%被调查者选择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和"如果有机会就创业",说明多数大学生在校期间考虑过创业,有创业的意愿。

但"一定要自己创立事业"的被调查者只占全部人数的.14。37%,则表明在当代大学生群体里,真正将创业作为未来人生的选择、想通过创业实现人生理想的大学生还不是很多,创业仍受制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导致大学生信心不足。60。85%的被调查者"如果有机会就创业",说明大部分大学生虽有创业意愿,但由于自身准备不足,只能寄希望于未来的创业机遇。

获取利润和自我实现是主要动机

在有计划创业或已经创业的受访者中,44。13%的人创业是为了赚钱,赚钱成为的主要动机。还有31。79%的被调查者选择"挑战自我,实现梦想",表明已有不少大学生希望通过创业来体现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展现自己的才华和素质,并以此为契机挑战自我,实现自己的价值。选择"缓解就业压力"的被调查者占全部人数的10%,这说明绝大部分大学生并非因为就业压力过大和竞争激烈而被迫选择自主创业。

报告显示,创业者选择各自行业领域的首要原因中,被考虑最多的有三方面:一是"扬长",创业者掌握该行业需要的相关技术,比例为27。83%;二是"避短",因为行业进入门槛不高才加以选择,比例为23。95%;三是自己的兴趣所在,选择比例为21。68%。

门槛不高的行业多属于非高科技创业,但它有投入少、风险低、容易入门等优势,所以也得到创业者的青睐;而且这些门槛较低的行业在完成创业带动就业任务的方面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课题组认为,者一方面要对自己的兴趣、能力有准确的把握,合理选择创业方向;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创业的路可以走得更宽阔。

报告显示,在"影响创业成败因素"的调研中,自身能力、资金条件、市场环境3个选项的选择比例超过三成,而经验、资金和社会关系的缺乏也正是高校毕业生创业的主要障碍。

课题组指出,针对这三条障碍,社会、学校除了能提供一些资金和创业实践机会的帮助外无法做到更多的扶持,必须靠创业者本人在创业实践中不断摸索,增长阅历和经验;创业归根到底要靠自己奋斗才能成功,外部力量不可能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

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出,家人的反对成为创业障碍的很少,一方面体现了随着对创业的认识不断加深,创业行为逐渐得到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也说明大学生群体更相信自己的想法,以自身条件为依据做出判断。

创业教育仍属"业余教育",学生满意度不高

报告显示,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总体而言水平和层次参差不齐,缺乏系统科学的创业教育理念和体系,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创业方面的课程,但还是基本属于"业余教育",不管是创业大赛,还是创业讲座,大多是学生自愿参加的课外活动,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发展空间,其功利化色彩往往大于活动本身的意义;创业课程也多是引进自国外的教育体系,针对中国文化、学校特色进行系统研究和修订得不够;尤其是很多高校没有专门从事创业教育的师资,从事的教师也往往缺乏实战的经验,达不到实施创业教育的目的。

调查显示,有12。54%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几乎没有任何的创业教育;有8.07%的大学生不了解自己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情况;有高达39。56%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学校的创业教育"很一般";认为自己学校创业教育搞得好的比例仅有12。23%。

课题组指出,政府、高校、企业应该三者联动,协同作用,共同构建并运行高校毕业生创业扶持体系。

教育的文章14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对其概念、理论、方法等,并不是无动于衷,而是常常抱有各种不同的态度,会有各种复杂的内心体验。如果顺利完成学习任务,会感到满意、愉快和欢乐;学习失败时,则会感到痛苦、恐惧和憎恨;遇到新奇的问题、结论和方法时,会产生惊讶和欣慰。虽然这种情感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因此,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其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有益的。

首先,师生必须建立一种稳定的和谐的“情感场”。为此,教师必须树立威信,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人范”。要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教师必须尊重、爱护、体贴学生,能够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为人正直、诚实守信用和一颗乐于奉献的精神。由于受到学生的尊敬、爱戴与钦佩,学生将确信其教导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对于所传授的知识、认真领会;对于其谆谆教导,言听计从,师生的感情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产生共鸣。此时,教师的赞扬会引起学生的内心愉快和深深的满足。教师的忠告和批评会激起学生改正错误的决心和信心,使他们真正感觉到老师不是有意刁难,而是一种善意的批评和忠告(批评要适度,忠告有分寸)。

其次,在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基础上,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情感场”的作用。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试想: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没有清醒理智的人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陶醉观众首先得陶醉自己。学生的思维一旦和你协调,那么你讲上一句,他便知下一句。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喜、怒、哀、乐,同样,教师也会有顺心的时候和不顺心的时候,此时,教师必须将自己的烦恼留在教室门外,有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

因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影响学生的情绪、情感的产生。面带微笑的教师在站上讲台的那一瞬间,这种和蔼可亲的教态便可将部分精力尚未完全集中同学拉回到课堂中。这样的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师生已经有了心灵沟通,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便是顺理成章的事。例如:我们班上有一位同学的父母离婚,学生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精力不能集中,课堂上老师对她的一个微笑便可以化去她心灵的伤痛,用这颗爱心去鼓舞她。可想而知;情感(非智力因素)对教学有多大的作用。

课堂上难免有许多疑虑和困惑,这些难理解的概念、复杂的公式、抽象的符号、以及难懂的逻辑推理。教师除了以口、手、耳、目来相传、示范、模仿来传递信息;还须根据学生在认知过程中的困难,审时度势、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自己拥有的教学艺术,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情感必须有感染力。要具有感染力,教师必须要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正如有一位学者所指的:从血管里流出来的是血,从泉眼里流出来的是水,从一位充满爱心的教师的教学里,涌出来的是一股股极大的感染力。教师只有对教育事业有着执着追求,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并不是仅仅当作职业来从事。如果学生感觉到学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是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他(她)们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去。有一次,我在教数学归纳法时,同学们对数学归纳法的定义很难理解。于是,我讲了一个春节放鞭炮的例子。假设鞭炮无限长,点燃第一个炮竹响过,接下来炮竹便一接一个响起来。通过实例增加同学们学习的趣味性。在鞭炮声中,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拉得更近。课后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和测试,学生对数学归纳法的掌握程度是令人满意的!

在课下,一般说来,如果学生把数学学习取得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则会使他们感到兴奋、自豪、和充满信心。这些情绪反应将促使他们作出更大的努力,增强学习的动力。正是这种情感,学生才会有持之以恒的学习劲头。每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正是这种情感在支撑着他们。据参考消息报道:世界上许多杰出的科学工作者都承认情感对他们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因而,情感对学生今日的学习乃至明日的辉煌都将有重大作用。

因此,真正的情感教育会使学生在学习遇到困难的逆境中扬帆,而不是伤痕累累。

教育的文章15

针对北京市“小升初”的乱象,21世纪教育研究院负责人,北京理工大学著名教育专家杨东平认为,上世纪90年代末受整体性的“教育产业化”思潮的影响,致使择校收费合法化,对义务教育秩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所造成的价值混乱,至今尚未有效的清理,需要拨乱反正,正本清源。

他分析,导致北京市“小升初”乱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精英主义和名校情结的价值观,北京市特殊的社会结构等等,形成公众对优质教育和名校的强大需求。这一刚性需求与义务教育阶段巨大的校际差距,形成家长不得不择校的倒逼机制。名校竞争导致的不断提前掐尖、校外培训市场推波助澜,造成社会性的恐慌情绪和秩序混乱。政府失去监管,规则不公,开放以权择校、以钱择校、以优择校和默许“小升初”入学考试,未能有效地维持义务教育正常秩序,加剧了“小升初”的乱象。

杨东平表示,在“小升初”择校过程中,尽管存在家长的盲目性、非理性、从众心理和虚荣心,但在教育市场中家长是信息严重不对称、受制于重点学校的被动者和弱者。教育培训机构为经济利益驱使而推波助澜,是一种无可厚非的市场行为。所以在这一过程中地方政府应有作为,切实加强监管。

杨东平警告说,应试模式和功利化教育难以造就优秀人才。原本属于学生个人兴趣的.文体特长,却因与升学挂钩而蒙上功利色彩。许多孩子四处奔波考级考证,并不是出于对科学、艺术、体育的真正热爱。而牺牲儿童的睡眠、休息,透支儿童的体能、智力,忽略人格养成和个性发展的早期教育、智力开发、早培计划,是以牺牲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磨灭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创新能力为代价的,它导致了小学生的严重厌学。这种越来越提前的“起跑线上的竞争”,实际的结果往往是“赢在起点,输在终点”。

标签:文章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