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其他

春酒评课稿

其他5.55K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评课稿,所谓评课,是指对课堂教学成败得失及其原因做中肯的分析和评估,并且能够从教育理论的高度对课堂上的教育行为作出正确的解释。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酒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春酒评课稿

春酒评课稿1

聆听了丽老师和吴老师的两节课作文仿写课《观舞记》和《春酒》,对读写结合又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比较注重的都是课文内容及主题的讲解,而这两位老师却从作文仿写的角度来分析课文,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一个范本。张老师带着初一的学生一边品读《观舞记》,一边学习写作技巧。她没有把重点放在课文后半部分对卡拉玛姐妹优美舞姿的精彩描绘,而把课堂的'重点放在前十个小节的研读上。以“作家冰心写了十个小节才步入正题,为什么我们还是会耐着性子读下去?”为问题导入,拉开了这节课的序幕。

这堂课上,老师对课文中词句表达技巧方面的深入细致地挖掘,给了学生很多写作技巧的启发和指引。然后就进入写作训练,让学生以身边人为素材,用“我应当?”这样的句式来进行仿写,大部分学生都能立马上手,说出一些比较完整而成熟的句子来。在整堂课中,张老师总结了四种写作技巧,除“颇为作难的设问”外,还有“撇己言他的假设”、“难以言表的设喻”和“不吐不快的质问”,遵循着“课文实例——方法指导——写作训练”的规律,让学生在学中练,练中学。

《春酒》主要着力于动作性细节描写的仿写训练,主体部分分为三个板块进行,“读一读、说一说、写一写”,在整节课中,既有对于细节描写的经典语段的赏析,也有学生的课堂口头作文,还有学以致用的作文修改,切入点小而准确,指导明确有方法,学生的课堂反馈良好,教学目标基本达到。

在这些课堂上,我们都见证了阅读与写作的完美结合。

春酒评课稿2

赵老师执教的《春酒》,带给我们的是一堂“清澈、灵动、厚重、稳健”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

我们首先来看赵老师对《春酒》一文的主题定位——探寻作者的精神家园。在这一内容的统领下,我们先后看到了做事有分寸、细心、谦虚、为人豁达的母亲,看到了我的天真、快乐、活泼的童年,看到了乡亲们的善良与和睦,更有让我难以忘怀的春酒。而当这一切在多年以后都不复存在的时候,作者自然会发出内心的感慨——“可是我到那里去找真正的家醅呢”。而琦君在《髻》、《乡思》、琦君纪念馆中的文字介绍,则起到了拓展内容对文本内容的有机补充,加深了学生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从一名帮助者的角度去设计本文的教学内容,可能就会避免以小说的读法来设计内容,如“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乡亲们又上怎样的人”等问题。而赵老师的《春酒》一课上,对母亲的解读抓住了“分寸、留神”二词,引导学生认识到母亲不仅是这样要求自己的,而且“从大约摸差不多到总是一样一样地细心地告诉别人”中读到了母亲的谦虚与细心;从“一指甲缝与一点点”的比较中读出母亲对女儿爱的把握的适度;从“母亲为自己的丈夫与二太太做鞋”这一拓展资料中领悟了母亲的豁达,从“母亲是从不上会的”中读出了一个大家庭大太太为家人所做的榜样。对我的童年的把握则是从助读能力的建构出发,通过示范——归纳——运用的流程,给文中描写我的精之处做批注,并加以评点。既有胭脂斋评点《石头记》、朱熹集注《诗经》、金圣叹评点《水浒》的示例,也有课文句子的示范,让学生意识到评点句子可以从句子的词语、修辞、表达的`情感等方面来入手。“肚子吃得鼓鼓的跟蜜蜂似的”一句,学生体会到这三层的意思:形状上相似;动作上相似;精神感觉上相似。印象尤为深刻。

教师面对一篇课文该选取怎样的教学内容,如何把握这一个度,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以下的情况:

一、游离于教材表面,为教教材而教,一节课上,问题不断,但真正能把握整课的主问题却始终不见踪迹,整节课的教学内容平面化倾向比较严重。

二、拿来主义,在文本内容的理解上照搬人家的见解,更多的时候是照抄某类的教案集。

三、无度的拓展,对课文的本身挖掘不深,却学别人的花架子,用拓展来装点课堂,而拓展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目标相去甚远,无助于加深对作者意图的把握,也无法实现使课堂向纵深发展的任务。导致以上现象发生的根源还在于教师的教学观念上出现了问题,新课标中明确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我无法论证这中说法的正确与否,但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在对理念的理解上出现了误区。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课堂教学的组织实施也好,教师首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要从这一角度去设想自己的课堂教学,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观;

其次,教师应该尽可能多研读教材,弄清楚文章语言背后的含义,自己先要对教学内容做一番合理的读、悟、析,才能发现文本中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第三,教师要善于从学法指导的角度找到适宜教学内容,在语言教学上科学引导;

第四,找到适合于文本内容深化的拓展资料,研究其中有价值的信息,强化学生理解。故此,从课堂教学的呈现来看,对教材内容的适度解读更多地体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设计上。

春酒评课稿3

花甲琦君一杯酒,酒入愁肠化作思乡。

窈窕淑女一杯酒,酒入课堂酿成无限情。

古往今来,文学之于酒,比翼连枝,如影随形,琦君的《春酒》借酒思乡,以儿童的视角写出了对童年,对母亲,对故乡的思念,情深意长而文字却又简朴凝练,不露铅华,无益增大了文本阅读和语言品味的难度。

细酌慢品邓老师的课,她呈上的还是有道地的“语文味”的美酒,有着实实在在的功效。

功效之一:补

文本阅读之这精要在于形散而神聚,教师开篇的深情导入渲染了浓厚的氛围,视听共赏,大餐就此开篇,整体感知明确提出人、事、情,由此追问表达了什么情感,并且追问从文中哪句话读出来?教不离文,环环相扣,此时抓住一个“找”字引出作者简介,顺理成章,一下子就找到了文本的突破口,文章虽长却能大处着眼指点江山,落实文本又能激扬文字,既让学生熟悉了内容,走入文本,又能让学生初步领悟作者的情怀,浓妆淡抹,相得益彰,学生在这堂《春酒》里,实实在在地得到了“语文味”的滋养和补益。

功效之二:洌

这节课坦诚的呈现了常态下的原汁原味的课堂教学,何为“洌”?清澈简约,素净是也。

其一、文本解决简约素净,一品童趣,再品母爱,三品乡情,每个环节结束,语言凝练,深情款款,如“甜甜的一杯春酒,是母亲的骄傲,更是凝聚着母亲一生的勤劳善良、温柔慈爱、质朴贤淑这些优秀的品质,难怪作者在异国他乡酿的春酒怎么品,都觉得不是道地的家乡味,原来是因为没有了母亲的味道呀。”合琦君散文意蕴,整堂课没有如火如荼的繁花似锦,有的只是洗净铅华的素朴和本真。

其二、文本解读语言清晰,指令明确,如童趣中那些语言,“:

1、跳读课文,找出作者童年时期与喝春酒有关的句子,选一处你认为写的最有趣的语句品析。”“1、小组合作,找出春酒中与母亲有关的词句,选一处展示。推选一名代表品析,组内其他成员补充。”等等

老师用恰当的语文导引,动作传递,眼神激励,使芬芳的语文味弥散于课堂之上,如夏日清荷,如清风明月拂过学生的心灵。

其三、文本解读手法质朴敦厚,不花哨,不邀宠,从引领学生从文本中抓住富有情趣的细节,从细节中抓住关键词,辅以简洁明了的学法指导,如“抓关键字词、修辞手法、动词的巧妙运用、细节描写。

2、展示诵读的方式可齐读、可分角色读、可选代表读。”等,就像一个牧羊人,把学生引到肥沃的'草地,就放手学生自由的去品尝。

功效之三:醇

领,随机点拨,如饮芳醇。

于平常的文字间发现文字的不寻常处,是一个语文教师眼力的体现;在品味的过程中巧妙的牵引,是一个教师驾驭课堂的智慧表达;在课堂上不急不躁,静静的等待学生的领悟与成长,是一个优秀教师的襟怀。课堂,就是在师生静心的阅读、真诚的交流中逐步推进,学生的心通过与文字的亲密接触,慢慢品出春酒之味,走进琦君的内心世界,感受一份浓浓的乡情。

诚然,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本节课无论是文本解读,还是语言品析,在各位方家看来肯定还有一些值得商榷之处,作为一个年轻的语文老师,走向语文教学圣殿的道路也注定还有一段求索的路程。

愿邓老师在未来的征途上不愧三生三世的期许,一路盛开十里桃花。

春酒评课稿4

本节课是一节现代文的阅读教学课,阅读教学是课堂教学中的重头戏。建构高效的语文课堂,落实语文技能训练,发展学生的言语能力,这既是数代语文工作者的美好愿望,也是新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围绕这一目标,进行了扎实的探索,称得上是一节成功的阅读教学课。其成功之处在于:

一、注重了“双基”训练与“三维”发展的统一

语文的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学生的学习如果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他们的积累是远远不够的。但是如果教师能交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学生就能依靠这些“过程和方法”指导自己的语文学习;而“过程与方法”的获得不构建在一定量的“知识与能力”的训练上,也只能是毫无基础的空中楼阁。因此,实施语文新课标,教师并不需要回避“双基”训练。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不仅是我们评价一堂优质课的重要原则,更是我们日常教学所应该认真执行的标准。

在《春酒》的课堂教学中,张老师一开始就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注意朗读方法,注意课后注释以及老师多媒体上出示的字词,并且强调这都是一些比较容易读错的或很常用的字词,掌握了这些字词,对理解课文很有好处。现在的语文课堂特别是优质课竞赛,很少看见有人教生字词了,认为一教字词,就是老传统,就是落伍。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悲哀啊!张老师不仅做了,还注重了落实。接着,在品读语言、赏析课文的过程中,紧紧抓住重点字词,让学生品味它们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品读、赏析完之后,张老师还作出了如下归纳:《春酒》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作者巧妙地运用了下列写作方法:

1、精选动词,反复推敲。

2、善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4、选用符合人物年龄,身份的语言。

5、化抽象的思念之情为具体的事物形象。

这不仅是交给学生解读这类文章的一把钥匙,也是传授给他们写作此类文章的一个秘诀。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当堂练习,不仅巩固了知识,而且形成了技能。

从《春酒》实录来看,张老师认真落实了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并将“双基”训练与“三维”发展和谐统一,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注重了文本研习与拓展延伸的统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新的理念要求语文老师要用教材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阅读本身就是“你中发现我”的过程。也是“我思”的过程。这一切都离不开文本这个载体,而一味地标新立异游离于文本之外,是悖离语文教学初衷的。

在本节课中,张老师从粗读课文,理清大意,到品读语言,赏析课文,始终扣住文本。通过朗读技能的反复训练,不断感悟、体验作品的情感;通过研析优美的语句,不断挖掘、品味情感的内涵。同时,教者也适当地做了拓展延伸,将琦君的《春酒》与余光中的《乡愁》进行比较阅读,旨在突出同一主题、同一年龄层次的作者,但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选择的角度不同,因而语言的表达效果迥然不同。一个活泼、欢快,一个深沉、凝重。但它们在表达方法上却有许多相同之处,从而水到渠成地归纳出这类文章的写作方法。这样,就使文本研习与拓展延伸融为一体了。

语文阅读教学是不能急功近利的,更不能用浮躁的语文教学造就一批肤浅的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让他们能静下心来读文本,只有阅读好文本才可能让学生通过与文字亲近的过程获得新知,陶冶情趣,发展能力。那些淡化文本、游离文本的“拓展迁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真正有效的拓展迁移训练必须建立在充分研习文本的坚实的基础之上,以文本为核心进行有机的拓展。

三、注重了共性凸现与个性张扬的统一

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不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我们认为,语文的科学性,指的是学科目标的标准化和现代化,学科内容的规范化和体系化,教学程序的秩序化和模式化。而艺术性,则是指为实现上述目标而实行的最优化教学手段,即教学的技巧性、创造性。我们觉得,这个科学性强调的是教学上的共性,没有科学性,教学便没有具体的目标,没有统一的要求,质量便得不到保证。而这个艺术性,强调的则是教学上的个性、创造性,没有个性、创造性,便不存在艺术性。纵观那些有成就的语文教育专家,哪一个不是充满着艺术修养的?哪一个成功的教例不是显示出其独特的个人风格的?

张老师的这节课,无论是从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讲析,还是从教学程序的安排、教学步骤的`实施,都充满了共性。但在教学手段和教学技巧上,则更多的是充满了个性。且不说课堂气氛的有张有弛,也不说师生配合的入情入境,单是教师个人的教学语言,就充满极大的魅力。你听教学这篇课文的导言:“一曲望乡,一段思恋。思乡是一个永远也说不完、道不尽的话题。因为人都有感情,生命都有根。思乡是每一个游子共同的心愿,有亲人的地方才是家乡。漂泊在外几十年的游子们,乡愁永远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情愁,它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愁思,它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怅惘,它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眷恋,它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的情怀。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出生于浙江永嘉的琦君在美国回忆起她儿时品尝过的春酒,又会有怎样的一番滋味呢?”随着这样的导言,学生情趣油然而生,便带着强烈的求知欲阅读课文,收到了良好效果。再看中间过渡、讲析、点拨的语言:“台湾诗人余光中和琦君有着相似的经历,都是年轻时离开大陆去了台湾,都是“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啊!一首《乡愁》充分道出了诗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深切怀念。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这首《乡愁》。”说到这里,只见同学们一个个全神贯注,仔细聆听着《乡愁》的配乐范读。“光说不练可不行,咱们把我们刚刚学到的一点本领拿出来展示展示。也许有一天,我们也会背上行囊去远方寻找自己的世界,到那时,我们会发现清清的小河曾荡漾着儿时的梦;绿绿的山上,我们曾把梦想和风筝一起送上蓝天;在我们记忆深处,灿烂的紫薇开成一处绝美的风景;或许我们也会发现家乡的腊肉真是人间无上的美味。不如趁着现在,我们好好地把故乡来品尝,用我们的心,用我们的眼来感受故乡的味道吧。”话音未落,情绪高涨的同学们早已展纸握笔,开始写作了。最后,张老师说:“‘好书不厌百回读’,回顾这节课,我们不仅品味了甘醇的春酒,还获得了阅读的方法,知道了写作的窍门,真是受益匪浅啊!今天的课也是我一生中的珍宝,我会好好在心中珍藏它,我也希望今天的这节课能成为同学们儿时最美好的记忆!”课虽然结束了,但情却并未尽,意也犹未已,给学生留下了回忆和想象的艺术空间。

由此可见,个性化的语文教学艺术,教学上要“运其才智,相机诱导,体悟传神,发展个性”。要有个性化的语言艺术,语文教师的语言除了应该有一般教师的生动、准确、活泼的特点以外,还应该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或者词采丰美,富于感情;或者自然流畅,幽默生动;或者妙语连珠,意蕴深刻、耐人寻味;或者自然亲切、启人思维。借助个性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使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完成语言的享受。

当然,张老师的课也不是无懈可击,缺点在于未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操练还不足,真正的训练要让全班每个同学都动口动手,人人落实教学目标。其次,技能的掌握、能力的提高绝不是一蹴而就,只是课堂上的训练决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教师还应要求学生课外勤做训练。我深信,张老师能在广阔的语文天地里进一步展示自己的聪明才智,为课堂教学园地绽放更美更艳的鲜花!

标签:评课 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