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其他

孔子学琴的感悟

其他2.21W

导语:孔子学琴这个故事在《史记·孔子世家》(原文一段附后),《韩诗外传》、《孔子家语》、《列子》上都有记载,它不仅给后人树立了一个难得的学习音乐的榜样,也反映出身为万世师表的大教育家孔子自己的好学、善学的精神和品质。“孔子持文王之声知文王之为人”(《韩诗外传》 -卷五),也再次涉及前面提过的“知音”的问题。

孔子学琴的感悟

孔子学琴的感悟

小学四年级学生阅读《孔子学琴》,引导孩子们感悟孔子精益求精的精神,非常重要。孔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而且是音乐行家。孔子不满足自己仅仅是个行家,专门向音乐家师襄学习弹琴,追求琴艺的炉火纯青。这种炉火纯青不只是弹奏的技艺,而是包括了孔子对作者思想、情感、精神、胸怀在内的所有思考。

实现炉火纯青的四个层次。孔子对技艺的追求就是学生应该感悟的重点。孔子学琴不只图演奏曲谱。孔子学琴不只图追求技巧。孔子学琴不只图感悟精神。孔子学琴更思考作者胸怀。这四个层次恰好反映了学习艺术的四个不同阶段。如果中途停留在任何一个层次,都不可能使自己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

感悟炉火纯青的三个体会。成功要靠自己的坚持不懈。满足是学习最大的敌人。精益求精连启发你的老师都非常佩服。这三条感悟不是每一个阅读者都能体会到。需要仔细阅读,相互交流,认真思考。有的人读过了许多书,并没有多少收获,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缺少孔子学琴的执着精神。一步一个台阶的攀爬,才会到达定点。

达到炉火纯青的两条标准。对技艺高低的评价,不是自说自话,也不是外行人的吹捧,而是内行人的佩服。孔子的琴艺受到音乐家师襄老师的真情佩服和赞叹,可见其不一般。那么评价炉火纯青的标准是什么?一为惊奇,二为佩服。俗话说,艺无止境。能让老师感到惊奇和佩服的的技艺那才是“炉火纯青啊!”

达到炉火纯青的一条途径。孔子对知识从不满足的精神是学生感悟的基点。不满足会弹曲谱,追求技巧;不满足掌握技巧,追求思想;不满足理解思想,追求作者胸怀。这种永不满足的精神,成就了万世师表孔圣人。 当然在音乐建树方面,孔子学琴没有由行家变成专家,也启示人们学习是为培养兴趣,提高自身素养。

孔子学琴的'故事对人的启发是多方面的。其中音乐家师襄的育人方法也非常耐人寻味。他对学生孔子认真的关注,对学生孔子的悉心观察,对学生孔子的不断要求,对学生孔子的真情佩服,都堪称为师的榜样。名师高徒堪称佳话。全文以听琴者的视角衬托出弹琴者的技艺,也值得欣赏者细细品读。

孔子学琴,学得是情趣,学得是为人治学之道,学得是周文王体恤百姓,胸怀博大的治国方略。

孔子学琴的感悟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我们学习应如“孔子学琴”般深入。有些人看书总是看一半,这本读了几页,又翻翻那一本,那本掀了几章,又换另一本……这样一来,书桌上摊满了要读的书,可是一本也没有读完。曾国藩说:“桌上不可多书,心中不可无书。”否则,桌上放的书太多了,说明你心不专一,肯定学不好、学不精。

有人可能问:“既然读书要专一,那我们上学时,同时要学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等好几门功课,这是不是不合理呢?”也不是。刚开始学文化知识时,需要对各种学问广泛涉猎,以增加自己的见识。但到了最后,还是要专学,像现在的大学,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专业。

实际上,学佛也要如此。刚进入佛门时,对显宗、密宗,包括世间知识,都要广闻博学,以博采众家之长。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可以选择一门专修,要么念佛,要么参禅,要么修大圆满。就像一个人,从小学到高中的知识全部学完后,上大学时可以钻研自己的专业,因为他已经学过了语文、数学、物理等各种学科,故从中选出一门“专”学即可。但如果没有这些基础,他从未学过数理化,那即使让他去“专”,他也不一定“专”得进去。我们学佛也是同样,先要通过广泛闻思,遣除相续中的各种怀疑,然后闻思到量之后,就应像无垢光尊者所说,所知犹如天上繁星般学不尽,故应选择最具有实义的法,终身行持。因此,藏传佛教也提倡专修。

《庄子》中说:“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一个人若懂得太多了,有时会流于表面、博而不专,考虑问题时也特别复杂,给自己徒增困扰,如此一来,烦恼会越来越多,痛苦会越来越大,最后连自己都救不了,更何况他人了?这样的人好像什么都学过,但真要他去做件事,又什么都不行。诚如萨迦班智达所言:“智者学习诸知识,究竟一门通世间,愚者虽是见识广,不能照明如星光。”

对于这种“多才多艺”而又样样“稀松平常”的人,《荀子》中讲到了一个很好的比喻——鼯鼠。书中说:“鼯鼠五能,不能成一技。”它能飞,却飞不过屋顶;能攀,却爬不上树梢;能游,却渡不过小水沟;能跑,却赶不上人走;能藏,却盖不住身体。“鼯鼠有五种技能,但没有一样拿得出手,这是它的悲哀。有些道友背书也是如此。《亲友书》背了一点,《中观庄严论》背了一点……每部论典都只背了一点,没有一部是从头到尾背完的,最终自己一无所成。

因此,学习任何知识,应圆满以后再放下。《君规教言论》和《入菩萨行论》中都讲过,做事情要先做完一件,再做另一件,否则,如同走路时一只脚尚未站稳,另一只脚就抬起来,这样人会跌倒的。

学习不在多,而在于精。希望大家学有所专、修有所成,切莫像野牛吃草一样,贪多嚼不烂,好像什么都懂,但什么都不精通。

孔子学琴的感悟

今天上午,我读了《孔子学琴》这个故事,觉得非常好,就想把它写下来和伙伴们分享。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孔子学琴》告诉我:学习需要用心专一,深入其中。倘若停留,或是进入的不彻底,便难以领悟其中更深的道理。而且学习也不是为别人学,是为自己学,为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服务社会而学。因此,真正有志于学习的人,会用心投入,深入下去,不会轻易带过或是半途而废。

标签:学琴 感悟 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