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其他

嘎达梅林评课稿

其他1.87W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如何把评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嘎达梅林评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嘎达梅林评课稿

意见反馈:

交响音诗《嘎达梅林》选自人音版第15册第四单元。这是一部根据真实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在蒙古族同名民歌《嘎达梅林》旋律的基础上创编而成的单乐章交响乐作品,里面错综复杂的乐器编配、丰富多变的音乐创作手段的运用以及对整体故事情景的描绘,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欣赏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教师选择这一课题,本身就很具有挑战性。以前在市里组织的音乐教研活动中,也听过同一课题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可今天,陈老师对这一作品的全新诠释,可堪称为“经典”,让我们每个人都为之感叹。

总结一下,该课主要有以下的一些亮点是供我们每位老师学习的:

1、教学目标定位准确

她将欣赏的重心放在了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是如何运用各种音乐要素来表现嘎达梅林的英雄事迹上,虽然定位不高,但很切合八年级学生的欣赏实际,而且通过这一基础音乐创作手段的分析和学习,让学生掌握了鉴赏音乐的基本原则,“一通则百通”,实用性强,从课堂的实际教学效果来看,这一目标的达成度很令人满意。

2、导入部分注重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

本课是以欣赏两首蒙古族的音乐,让学生辨别其所属地区为导入,与一般的欣赏导入不同的是,陈老师在这里选择的.两首作品,是蒙古族非常有特色的“长调”和“短调”的音乐,加上教师适当地解析,很好地复习、回顾了六年级11册课本上关于蒙古族长短调音乐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学生对蒙古族音乐整体风格的把握。

3、作品欣赏始终围绕音乐本体展开

交响诗《嘎达梅林》的赏析是在学生基本了解了嘎达梅林的历史故事、学唱同名民歌之后展开的,采用由分到总的顺序,欣赏线条清晰明了。教师将这一大型的作品分成七个部分,并剪取了很有代表性的七段音乐,通过聆听、想象、比较、参与描绘、主题听辨、整体感受等多种欣赏手段,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结合相关故事情节展开想象,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作品。在每一片段赏析前,教师都会设置明确的聆听目标:(1)音乐使你想到了什么?(2)幽静的音乐突然被刺耳的音响打破了,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音乐在力度上是如何塑造这一恶势力形象的?(3)这段音乐象征着什么信号?它的旋律是上行的还是下行的?为什么?(4)听到号角的人们立刻采取了什么行动?音乐是用什么节奏来表现这一场景的?引导学生用弱——强——弱的力度变化来模拟骑马奔驰的场景;(5)音乐把你带到了什么样的场景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6)听辨民歌主题出现了几次?感受音乐在情绪上是如何发展变化的?(7)感受乐曲是怎么样结束的?最后,教师又设计了连线题的形式进行总结回顾,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作品整体情绪的理解和把握。学生很迅速地就能完成这项练习,整堂课,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师生互动良好,课堂氛围活跃。

4、课堂语言组织精炼

教师的教学很投入,很有激情,极具感染力,尤其是语言的组织,精炼到位,发音标准,而且情境创设很优美,另外,课堂中对于学生的赞扬语言的使用很有艺术性。

意见和建议:

1、可适当缩短教唱歌曲的时间,匀出时间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整地聆听一次作品。记得在一次市里组织的教研活动中,有一位老师提出:“欣赏课上,一定要给足学生完整欣赏作品的时间,因为错过了这个机会,或许,学生今后再也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个作品了。”我觉得这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2、教学设计首尾呼应,但最后歌曲的演唱是作为一种情感的提升,可是效果并不理想,提升度不够,一部分原因是出于教师对伴奏音乐的选择上,建议教师在整体欣赏完后,可先设计让学生自己来说此时我们该如何来演唱歌曲,再采用钢琴伴奏带领学生进行演绎,相信这样,情感能得到进一步的升华!

标签:评课 嘎达梅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