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诗歌

语文6.39K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观沧海》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诗歌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知识点归纳:

1、曹操的《观沧海》:这首诗是一首乐府诗。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本诗中最能反映作者博大襟怀的诗句,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本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是叙述,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知识点归纳:

1、本诗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写出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就是在天涯海角也还是近邻一样的亲近,说明知心朋友声息相通的两句诗;以全新角度阐明对离别的看法,饱含友情,让人胸襟豪迈爽朗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用来形容人们在世界各地都有知心朋友,虽然远隔重洋,却如近邻一样亲近的诗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3、写送别的地点和友人要去的地方的诗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4、拓展:高适《别董大》:“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与“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境相似。

5、第二句中“望”的表达作用:一个“望”字将相隔千里的京城和蜀地联系起来,望中含情,表达了对友人沿途劳顿的担忧之情。

6、简要分析颈联的内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答:这两句以理性的议论展现了友情和别情的新意境:真正的友谊不受时空的阻隔。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和阔大的胸怀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千古名句,它告诉我们什么?

答:写出了友谊的哲理,真正的友谊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既是永恒的,也是无所不在的。

8、这首诗与其他送别诗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这首诗不同于其它送别诗,开辟了送别诗的新意境。一改以往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字里行间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高远的志趣和旷达的胸怀。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知识点归纳:

1、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着时光的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写岁末年初江边景色用来感叹岁月无情,徒增游子无限乡愁;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表达乡愁之情的句子: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首联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4、颔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阔”与“失”哪个更好?“风正一帆悬”能否改为“风正数帆悬”?为什么?

答:①“阔”字更好,它给人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也更响亮。或“失”更好。它生动描摹了江岸因春潮高涨而与水面平齐,似乎消失了的主观视觉形象。②不能改,诗人意在以“一帆悬”之小景衬“两岸阔”之大景,改了就没有这种效果了。

5、颈联历来为人们所欣赏,请选择一个角度作简要分析:

A.“生”“入”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富有生机。

B.反映了时序的交替,蕴涵自然理趣。

C.“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透露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感情。

6、本诗表达了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你认为诗中的'哪一处句子最能突出地表达这种思想感情?为什么?最后两句,诗人由归雁想起鸿雁传书的故事,心中涌起对故乡洛阳的思念。

7、从这首诗看,诗人处在怎样的境况之中?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远离家乡,漂泊江南水上。表达了漂泊中的孤独情怀和思乡之情。(可从“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等句看出)

8、前人评价“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两句诗是“形容景物,妙绝千古”。你认为它“妙”在何处?

答: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现出春天的消息。写景逼真,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给人以乐观向上的鼓舞力量。

语文中考复习重点:《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知识点归纳:

1、借花鸟表达忧国忧民之情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作者思念家乡的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言明春望所见的诗句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4、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诗人忧国思家的诗句是: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5、“破”、“深”写出了怎样凄惨的景象?

答:“破”描绘了国都被占,城池破败,残墙断壁的景象:“深”描绘出了草木繁密而又荒芜,人民离散无人整治的景象,刻画了诗人痛苦的心情。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破败、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人烟稀少的冷寂荒芜的景象。

6、杜甫诗有诗史之称,本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事件?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安史之乱,表现了忧国思家、感时伤坏之情。

7、情景交融在颔联中得到了完美的体现,试加以赏析。

答:花鸟本是怡人之景,而诗人见之而泣,闻之愈悲,可见时局的不幸,这里诗人将悲情融于乐景,更加重了悲的抒情色彩。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知道为什么吗?

答:这两句真切地表现了战乱中人们思念亲人、盼望得到亲人消息的心情,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连三月”写战祸之长:“抵万金”言家书难的。

9、末句“不胜簪”这一细节有怎样的作用?

答:强烈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亲之情。

本诗的前四句写景,所写内容均统在一个“恨”字中;后四句抒怀,一个“搔”的动作(细节)将一位白发稀疏、孤立于长安城头的老诗人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