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

语文2.4W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反思过往之事,活在当下之时。那要怎么写好反思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1

小学五年级《找规律》一课是学生在四年级已经初步认识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四年级的找规律着重是学生初步感知规律,并能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来找一定的规律。而本课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能根据规律确定某个序号所代表的是什么物体或图形。并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画图、列举、计算等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优化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本课时,我能结合数学学习必需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思想来组织教学,这具体表现在:

一、导入新颖、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课一开始,我就以学生熟识的拍手打节奏和观察两组排列不同的图形(A组图形排列看起来比较凌乱;B组看起来比较有规律)引入,让学生初步感知“规律”。然后告诉学生生活中也有很多事物的排列是有规律的,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找规律,这样很自然地引出课题,学生的兴趣得到激发,探索新知的欲望强烈,课堂气氛活跃,为新授部分作了很好的铺垫。

二、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所以我们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把枯燥的书本知识变得具体、生动。

所以本课一开始,我就以接下来的元旦节日的情境作为导入,出示了盆花、彩旗、彩灯等物体,使学生倍感亲切,学习数学的兴趣马上就高涨起来。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等能力,体会多样化策略。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来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数学知识。为此,在教学找规律的开始时,在学生感知规律的基础上,我让学生先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通过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然后在解决彩灯问题时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最后在学生方法优化的基础上,对彩旗的问题就直接要求学生通过计算的方法去解决,最后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回顾,总结出周期问题的特点及解题的一般方法。三个问题的处理从具体到抽象、从多种方法共存到方法优化,借助层层递进的要求,帮助学生一步步理解、接纳并掌握除法计算的解题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让学生摆一摆围棋,自己去摆出不同的规律,并能求出第N颗围棋是什么颜色的;还让学生理解第N颗围棋子颜色相同但摆放规律不同的道理。通过这一系列的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练习,学生对于规律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教学效果也更加明显。

四、注重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给足时间让学生大胆表达。

表达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凡是学生自己会表达的都应让学生自己表达,如果学生单独表达有困难时,可以在教师启发、点拨下试着表达,或者设计一些提问,降低难度后再请学生表达。整堂课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表达能力,学生能说、会说的地方让学生充分表达,新授部分教师也只起到点拨作用,基本上都是由学生分析、学生表达、学生归纳的,整堂课学生发言积极,气氛活跃,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当然,教学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不足之处,如时间较紧,最后一道有关12生肖的题没有时间去探索;教师的语言方面还要求再精辟、再简练;对学生的归纳、总结、点拨等方面还要求精练;整个教学过程设计的一些问题还可以再改进等等。

《找规律》课后反思集锦2

昨天上了四年级下册《找规律》的第一课时,课后反思如下:

刚出示“木偶与帽子的搭配”情景图时,大部分的学生张口就能回答正确的答案。我想,可能是孩子们对于搭配的图式在脑海里有了比较成熟的思考。于是我让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表示木偶和帽子,在图形上直接连线。展示学生作业后问“你是怎样连线?”“怎样选配才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引导学生说出解决此类问题的思想“按一定的顺序进行选配”。考虑“木偶的个数和帽子的顶数,与有多少选配方法有什么关系?”理解“3×2”是什么意思?3和2各表示什么?这样一来,学生自然而然就明白“计算两种不同事物的选配方法应该用乘法计算”。

看到学生洋洋得意的样子,我趁机增加难度“给木偶配上4双鞋子,有多少选配方法?”班上一下安静下来,学生很聪明拿起笔继续连线,个别能力较强的孩子,就直接用乘法计算。我就借机拓展“多种事物间的简单搭配该怎样考虑”?在学生的思路优化与多样化的过程中,我抛弃了原先的预设,源于对于学生的现有思维水平估计过高(因为例题与拓展题孩子们没费什么事就解决了,我就没有过多考虑小部分学生),所以急于导直接给出了算式计算的方法,对于画图连线的方法有了弱化。其实两种方法之间必然有个内在的逻辑联系,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是教学的不足之处。

想想做做的第2题完成不是很好,原因是孩子没有把裤子和裙子并成下装。说明解决选配问题不仅要按一定顺序,还要理解题意。在实际的解决问题中,本题其实并不十分复杂,只要能够准确地列出所需的条件学生自己是能够解决的,认真审题也是关键。

比较而言本节课内容学生掌握得比较好,课后仍需要多做相关习题用来巩固。

这节课里面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是想借助于这些问题来进行一个深入的探讨。

标签:课后 集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