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语文1.4W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

  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1

  课堂情境一: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我先要考考大家,这些词语你都会念了吗?自己先读读吧!

混沌漆黑抡起缓缓

肌肤辽阔血液滋润

创造下降猛劈逐渐

(谁愿意读)指名读,齐读。

评1:声音响亮,普通话标准。

评2:哇,连你都会读了,真是了不起。

咱们一起来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你能不能用上屏幕上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甚至更多的词语,说说初读了课文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以前的宇宙是混沌一片。

师:你用上了一个词说出了以前的宇宙,不错。

生2:我知道盘古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

师:你更加不错,用上了两个词语。

生3:我知道是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你真爱学习,说得多好呀!盘古是怎样创造美丽的宇宙的?让我们继续走进这个美丽的神话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个叫盘古的巨人,在这混沌之中,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师播放课件,并旁白第一段。)

  【思考与分析】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有效手段,也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感。教学时,让学生积累词语,学以致用,巩固知识,教师应尽可能地让学生直接去感受语言、积累语言。复习导入,让学生对整篇课文再次了解,为整堂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课堂情境二:

师:有一天,盘古忽然醒了,醒来后他是怎么做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第二自然段,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生读。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师课件指出第二段)。

师:其他同学也是这句话吗?(师看看看学生)

哦!都是,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你的感受。

生读。

师:我听出来了,你把猛劈读得特别重,说说这是为什么?

生:因为天和地是混沌一片的,是很重很重的,如果不用劲就劈不开宇宙。

师:你读得好,说得更好!(掌声送给他)谁能学着他的样子来读读?

生读。

师: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开天地的情形,咱们一起来试试。

生齐读。

师:读得多投入呀!这一抡,这一劈,把天和地分开了,用一个成语说就叫做--开天劈地。(板书:开天劈地)

师:这时,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引读。请你再回到书上仔细读一读这段话,你发现了什么?用笔圈一圈。

生:我发现轻和重是反义词。

师:你是个善于观察的孩子,真不简单。

生:我发现上升和下降是反义词,天和地是反义词,清和浊也是反义词。

师:哇,你发现了这么多对反义词,真了不起。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近义词。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真会学习。再读一读,用上了这些近义词和反义词有什么好处?

生:用上了这些词,可以看出天地的分开是很慢很慢的。

生2: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天地的分开是很不容易的。

生3:用上了这些词,让我感受到盘古开创天地是很艰辛的。

师:你们真会感受。是啊!用上了这么多反义词,轻一点的东西,缓缓上升,重一点的东西,慢慢下降;清的东西缓缓上升,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天地的变化是多么的慢,多么的不容易啊!想看看天和地分开的情形吗?

生:想!

一起看天地分开的动画。

师: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感受?

生:我觉得到盘古开天地很不容易。

生:我觉得盘古很艰辛。

生:我觉得轻的东西是上升的,重的东西是下降的。

师:是呀!天和地的分开是不同的,天地的分开是太慢了,太不容易了!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示吗?读给同桌听。

生读。

师:你觉得他读得怎么样?

生:他读得很好,读出了轻和重的变化,读出了慢的感觉。

师:你评的真好,你能来读读吗?

生读。

师:好极了,你不仅评得好,读得更好!学着他的样子咱们一起读。

学生一起读。

  【思考与分析】

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充分参与,自主学习,设计上考虑到了学生的水平不同,以便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学习的可能。重点词的体会都是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从读中感悟,层次一级比一级深,学生学起来也感兴趣。

课堂情境三:

师:盘古劈开天地以后,他又沉睡了吗?

生:不是。

师:这时的他又是怎么做的?自己默读第三段,边读边想。

生:盘古用头顶着天,脚瞪着地。

师:你找得真准,哦!是这样吗?(出示画面出示字。)

师:哦!都是,那现在你就是盘古,伸出你的手,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盘古们,在你的头上顶着的是天呀!用力顶了,好重,快塌下来了,啊!用力;手快托不住了,用头顶住,顶啊!脚用力蹬了,使劲,蹬住地,用力,加油,使劲,顶住,蹬住,用力,加油!使劲、使劲、再使劲!

盘古就这样,使劲的用头顶着天,用脚蹬着地,一天过去了,他是头顶着天,脚蹬着地;两天过去了,他还是---(生),一年过去了,他又是---(生),一百年,一千年过去了,他仍然是---(生),一万年,十万年,几十万年过去了,他依然是---(生)。用一个成语说,这就是顶天立地。

(板书:顶天立地)

师和生一起感受盘古顶天立地的情形。

师: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吗?

生:我很累。我觉得盘古太累了。

师:看得出你确实很累了。

生:实在是太难顶了。

生:我觉得盘古太不容易了。

师:是啊!他太累了,太不容易了,但是他还是坚持不懈的顶着天,蹬着地,他就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同学们,请你把顶天立地这几个字端端正正的写在英雄-盘古的边上。

  【思考与分析】

让学生当盘古,感受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不容易,边想象边朗读,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是课堂的主人,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尽情展示自己,还孩子施展才能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学生的体验总是针对于文本发生的。学生在认识事物时,如果对事物感兴趣、有认知趋向──探究倾向、好奇心,客体具有一定的感染性,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认知意向,主动自觉地投入真个身心。这时的体验才会比较深刻。反之,主体──学生对认识的主体漠不关心,无所谓或反感,也就无所谓独特,不能进行积极地自我建构,因而不能出现预期的体验。

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重点创设了让学生当盘古感受顶天立地的情境,体验盘古这位英雄顶天立地的辛苦和不容易,学生随着教师语言的变化而变化,随着情节的起伏而起伏,学生的情感一次比一次强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一次比一次高大,既拉深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也加深了神话与现实的联系。盘古那顶天立地的形象就深深的印在了学生的心坎上,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也被激发了出来。

  课堂情境四:

师:盘古就这样站在天地间,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变得很亮很亮,终于有一天,盘古倒在了地上。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师配乐读。)

师:请你也用心地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学生读,谁来说。

生:我仿佛听见了隆隆的雷声。

师:听,这就是盘古发出的声音,你能把隆隆的雷声读出来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花草树木。

师:是呀,花草树木多美呀,想看看吗?(生看)

你能美美的读一读吗?咱们一起美美的来读读。(听了你的读,我仿佛看到了茂盛的花草树木,边上还有学多小鸟在哪里玩耍呢。)

生:我仿佛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他是盘古的血液变成的,瞧,这就是奔流不息的江河。你能用你的朗读表示吗?

指名读,咱们一起来读。

生:我仿佛看见了辽阔的大地。

师:是啊!看看我们这辽阔的大地,那就是盘古的肌肤呀!咱们一起来读读吧!

齐读。

师:刚才,我们读着文字想象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如果我们想象着画面来朗读肯定能读得更美。咱们一起来读读,好吗,自己读读吧!咱们一起来读。

师生配乐一起读第四自然断。

师:同学们,盘古把自己的肌肤变成了大地,把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就这样他把自己的全身都奉献出来,化作了万物。(板书:化作万物)他身体的其他部分还会变成什么?展开你想象的翅膀,学着课文中的句式说给你的同桌听一听。

他的,变成了的。

生1:盘古的手指,变成了高高的山峰。(你是第一个来到宇宙的,祝贺你。)

生2:盘古的牙齿变成了一座座火山。(非常欣赏你的想象力。)

生3: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柳枝。

生4: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人的心。

生5: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

师:是啊!盘古就这样把自己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把自己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了出来。

  【思考与分析】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

盘古身上的其他部分还能变成什么?我有效的抓住省略号这一语言信息,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这时,有的同学说:盘古的手指变成了五指山;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头发变成了长长的刘丝;有的同学说:盘古的心变成了天下所有母亲的爱心……这些想象是多么的富有创造性,多么富有人文性啊!这些想象是学生自己创造的,并不是强加给他们的,是他们对生活的积累,因此才说出了这么多妙语连珠。学生的这些想象是我根本就预想不到的,这些东西都是真的,没有任何虚假的成分,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激发了以后,自然而然的把自己的情感在这里释放出来。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更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欲望。

  课堂情境五:

这就是开天辟地、顶天立地、化作万物的盘古,面对这么一位坚持不懈的盘古,你想对着他说点什么吗?(出示盘古的图片)

生:盘古,你真了不起。(评:你也很了不起。)

生:盘古,你真伟大。

生:盘古,谢谢您!(你真会表达自己。)

师:是啊!盘古,你确实伟大!盘古,你确实了不起!是你,用大斧头分开了天地;是你,用自己的身躯顶住了天地;又是你,把自己的全身都化作了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板书:创造宇宙)。如果没有你,就没有美丽的宇宙,没有你,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一起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吧!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师:盘古开天地是一个感人的神话故事,他蕴藏的是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他又是这些传统文化中的一块宝藏。在祖国灿烂的文化发展中,还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同学们,你还喜欢读哪些神话故事?

生:精卫填海。

生:宝莲灯,夸父逐日。

生:女娲补天。

生:后羿射日,七仙女。

有人把这些神话故事编成了一首《中华神话千文诗》,老是截取了其中的一段,想听听吗?

师生共同配乐朗诵。

七、布置作业

今天我要布置的课外作业是:

1、我能用自己的话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家人听。

2、我要找其他神话故事读一读。

存在的问题:

反思:整堂课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听说读写得到了扎实的训练。我对学生想象盘古的身体还变成了什么的评价不好,教师的语言很重要,但课上我只注重了学生想象的合理性,而忽略了用美的语言去引导他们,使他们不能领会到那么美的东西是盘古的身体变化的。

  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2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我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神州故事,盘古就是传说中的一位英雄,他开地劈地,创造了美丽的世界一起读课题:《盘古开天地》

生齐读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神话故事去看看盘古是怎样开天劈地的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生自读课文

师: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请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词语,自己来读读这些词语

生自读词语

师:你们觉得哪几个词语比较难读,需要给大家提个醒

生1:我要提醒大家注意三个后鼻音的字,猛,丈,宗请大跟我读,猛,猛劈,丈,一丈,宗,祖宗

师:还有要提醒的词语吗?

生2:我要提醒大家血液的血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请大家跟我读血液

生3:倒下的倒是个多音字,倒下(三声),倒(四声)水请大家跟我读倒下,倒水

师:你们真像一位位小老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刚才提醒的几个词语

齐读词语:猛劈,缓缓,一丈,逐渐,四肢,肌肤,辽阔,血液,祖宗,倒下

师:读得非常正确,那么同学们,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生1:我读懂了缓缓和逐渐的意思都差不多,都是慢慢的意思,

生2:我知道了一丈有3米多呢

生3:辽阔就是非常广阔,辽阔的大地还可以说是辽阔的草原

师:同学们真能干,下面就请同学们把课文读给同桌听听,看看是不是读正确了

同桌互读课文

师: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来读课文,谁愿意来读读

六人轮流读课文

师:读得真不错,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读完每一自然段,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些什么?读完整篇课文后,跟同桌说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默读课文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知道第一自然段写了盘古醒来之前,整个世界是一片混沌的

生2:我知道第二自然段是写盘古是用斧头把天和地分开的

生3:第三自然段写了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

生4:第四自然段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5:第五自然段写了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生6:老师,我觉得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可以连起来说,因为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你真会动脑筋,那么现在谁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生1:课文主要写了盘古开天劈地的故事

生2:这篇课文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下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去了解这个神话故事,还要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呢?

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第73页,看看课文中要求我们会写的生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我会写的生字

师:读得非常正确,那就和同桌讨论一下,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

生讨论

师: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生字的,

生1:我们组发现四肢的肢和肌肤都有月字旁,这些字都是表示身体的一部分,而且都是形声字呢

生2:我们组发现血液的液和滋润这些字都是三点水的字,这些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系,也都是形声字

生3:降字的右半部分写的时候要注意笔顺

生4:我要提醒大家,创字的左边是一个仓,不是仑请大家写的时候要注意

师:同学们都能够用学过的识记生字的方法来记住新的生字,真会学习,下面就请同学们认真地看老师写两个生字,也就是刚才同学们的到的两个字,降和创

师范写降字和创字要注意降是左窄右宽的,创是左宽右窄的

师:同学们,请你们打开生字本,每个生字写两遍,写字的时候,注意写字姿势

生写生字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生字新词,还把课文读正确了,知道了课文的三致内容,课后请同学们要复习巩固生字新词把课文读熟练,下节课我们进一步去研读课文同学们再见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好,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盘古开天地》,现在我们来听写由田字格的生字组成的词语,请同学们打一本字,准备听写

听写词语:肌肤,辽阔,血液,滋润,创造

师:请打开书73页,和田字格里的生字钉正一下

生自批生字

师:现在我们来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些什么呢?

生1:这篇课文先写宇宙是一片混沌的,接着写巨人盘古把天地分开,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使天地成形,最后,他还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说得真好,这节课让我们认真读课文,学会比较详细地把这个故事讲下来先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一二两个自然段,然后跟同桌说说很久很久以前,宇宙是怎么样的盘古醒来后,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自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可以交流了吗?谁来说说?

生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一天,沉睡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

师:沉睡这个词语用得特别好,你是从哪里读懂的,

生:我是从盘古一直睡了十万八千年这句话中读懂的,

师:能把读懂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下来,这一点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师:谁能够把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一点呢?

生2: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一片混沌,有一天,沉睡了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把天地分开了,抡和猛劈能够看出来盘古当时用了很大的劲,才把天地分开了,所以我觉得在讲的时候,应该用上这两个词

师:讲得真好,用上抡,猛劈这两个词,我们就可以知道盘古是怎样把天地分开的那第二自然段中还有哪些词可以帮助我们这一段话讲得更详细些呢?

生1:我认为缓缓,渐渐,慢慢这三个词非常重要,因为天和地不是一下子就被分开的,

生2:我觉得第二段中的反义词也非常重要,清和浊,轻和重,上升和下降,因为只有清而轻的东西才能缓缓上升,变成天,重而浊的东西才容易慢慢下降,变成地

师:很有道理,天和地是怎样分开的,谁能具体讲一讲

生1: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师:讲得不错,请同学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一二自然段

生读第一二自然段

师:读得很有感情,同学们,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读完后,和刚才一样,抓住一些关键词语和同桌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看着72页这幅插图,谁来复述这一段内容

同学们认真听,听完了还要评一评呢

生1: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就这样直挺挺地立在天和地之间,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

师:谁来评一评

生1:我学得这位同学用上了两个重点词语,顶和蹬,因为这两个词最能看出来盘古当时非常用劲,使出了自己的全部力量

生2:这位同学直挺挺个这词语用得特别好,插图上就是这样画的,看上去盘古非常高大,非常威武,他真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生3:天越升越高,地越沉越低,这句话是她自己读懂的,她真了不起

师:复术得好,评得也不错,是啊,盘古为了不让天和地合在一起,用自己的身体支撑着,十年过去了,百年过去了,千年万年,终于天和地固定住了,但是盘古也已经筋疲力尽,终于有一天,他轰地一声倒下,倒下去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多么精彩的一段话呀,同学们,请你们好好地读一读这一段话边读边想想,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生自读这一段话

师: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呢?

生1:读着读着,我仿佛看到了盘古呼出的气息,变成了

生2:我好像听到了隆隆的雷声,原来是盘古的声音变成的

生3:我仿佛看到了奔流的河水,原来这是盘古的血液变成的,盘古真是人类伟大的老祖宗

生4:我仿佛看到了太阳和月亮,原来这是盘古的双眼变成的呀

生5:我仿佛看到了茂盛的花草汗毛和汗水变成的

生6:我从省略号中读懂了盘古的每个部位都变成了宇宙的万物,我仿佛看到了群鸟的飞舞,听到了群鸟的争鸣,这些都是盘古的身体变的

师:你们真会读书,是啊,盘古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人类,间我们拥有了这么美丽的世界,盘古真了不起,同学们,请你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第四自然段吧

生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读得真不错,那你们自己能不能把整个神话故事比较详细地说下来吗?自己先试一试吧

生试说

师:谁能够比较详细地讲一讲

生1:很久很久以前,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有一天,沉睡了多年的盘古忽然醒了,他的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只听一声巨响,清而轻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天和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下沉一丈,盘古也了随着越长越高,就这样,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逐渐成形了,可巨子盘古也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奇迹发生了,

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那金灿灿的矿石可能是盘古的牙齿变成的,盘古的一切都变成了大自然中的万物,创造了美丽的宇宙,这就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

师:说得真精彩,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住了,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非常好,能够详细地把这个神话故事讲下来了,课后,你要吧把这个神话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听吗,

师:这课中还有好多写得好的.词语呢,请打开书,把它画下来,抄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积累起来,

生画词语

师:你们都摘抄了哪些词语呢?

生1:我摘了许多对反义词:清浊,轻重,上升下降,天地,

生2:我摘抄了盘古用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着地,因为这句话最能年出盘古顶天立地,

生3:飘动的云,隆隆的雷声,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因为这每一个词组都是一幅幅美丽的画面

师:说得真好,同学们,学了课文,还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呢,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神话《盘古开天地》教学实录3

一、导入——直奔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师:你们认识他们吗?

(播放孩子们熟悉的动画:《西游记》《小哪吒》《葫芦娃》)(我的思考:通过学生熟悉的动画片中的人物角色,引领学生走进神话故事。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上课产生的兴趣,有为下文的学习创造了神话的氛围。)

师:他们都有着神奇的本领,是神话故事里的人物。在古代中国神话中,还有一位巨人被称为人类的老祖宗,他就是——

生:盘古。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盘古开天地的故事。伸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我的思考:看到了这里,不禁想到了一位老师在大赛后对大赛一些现象的批判:很多的老师都让学生看自己板书课题,是否都有必要?在视频中我看到,这位老师也在板书课题,但是高大的身躯挡住了孩子们的目光;教师也在解说,但是因为板书时左手扶住了黑板,话筒比较远,声音没有传出来;她让孩子们伸手和自己一起写,但是镜头里的孩子有的在认真的书写,有的则嬉笑。不知道这些老师让孩子们一起写的目的是什么?是否因为学生从低年级升上来,觉得学生的识字和写字的基础都是薄弱的,需要教师带着书写?或者,教师觉得,自己书写,让学生一起写,师生一起活动?我想,即使需要看教师板书课题,即使需要学生书空,那么,是否课题中所有的字都需要这样呢?)

(师板书课题。指名读课题。)(我的思考:在这个环节,教师让学生仅仅读“响亮”,我不禁想到了很多的课堂教师都是让学生读出感觉,读出个性,读出味道的。那么,我是应该认为教师这个环节很简洁呢,还是认为缺少语文味呢?)

二、初读——整体感知,培养问题意识。

(教师出示一组词语:肌肤、四肢、滋润、辽阔、逐渐、缓缓、一丈、血液。请学生来读。)

师:大家注意,“肌肤”和“肢”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生:都是身体、月字旁。

师:多了,很多和身体有关的字都用了月字旁。

(其余略)

师:孩子们,知道“一丈”有多长吗?

生:一丈是…

生:一丈是一公里。

师:你猜的吧。一丈大约是三点三米,咱们上课的教室大约就是这个高度。谁来自信地读读课文?你第一个举手,奖励你来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指定其余段落)

师:其他的小朋友,咱们有更重要的认为,听一听他们读的对不对?还要边听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我的思考:教师的语言很简练,任务分的很明确,注意了让学生的倾听;在初读的时候,让学生注意读的是否正确;还布置了边听边想的任务。但是在课堂上,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出错时,教师打断学生的读,自己给学生纠正。那么,刚才给学生分的任务——“听读的是否正确”的任务就是无效的。)

(生读略)

师:通过自己的预习,就能把课文读成这样,陈老师送给大家一个字(教师伸出大拇指)

生:棒。

师:那么,其他的同学们想了吗?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最后依据,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

师:这一句话概括了整篇文章的内容,叫做这篇文章的中心句。一起读读这句话。(生齐读中心句)(我的思考:教师的“能不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文本,在学生说出书本上的这句话之后,教师随之告诉学生“这样的叫中心句”。如果再加上一句:“以后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可以找找文章中有没有中心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学习课文。那么,就发展到了“学法的指导”,而不是“就课说课”了。)“创造”是要求会写的字,跟着陈老师,我们边写边记。

(板书:创造。教师提示写法,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及时表扬写得好的同学,指出好在哪里。)(我的思考:在这里,有一个写字环节安排的问题。有的老师认为写字应该安排在识字之后,有的老师认为应该放在第二课时的阅读之后。我想,这应该结合教师的教学习惯来设计。有的老师习惯于把写字安排在第一课时,认为如果安排在第二课时的话,那么,写字就与阅读有所分开,妨碍了阅读教学的整体性;有的教师则习惯于安排在第二课时的阅读之后,那么,教学过程就是识字、阅读、写字进行的。在这里,教师安排了“创造”写,因为是第一课时,第一课时主要为第二课时的阅读教学排除障碍,所以就没有写字与阅读的格格不入的问题。而且,这里的写,是在教学环节中出现“人类的老祖宗——盘古用它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之后,是教学环节的自然发展,那么,这里的写字与整个课时的教学也就算圆融。)

师:知道什么是创造吗?

生:创造就是做。

师:创造有这么点意思,但是不够准确。我相信随着深入学习课文,我们对这个词会有更深的理解。(我的思考:佩服教师的教育机智,佩服教师的语文素养。教师如果告诉学生,可能有一些牵强,学生的理解也可能不够透彻。在这里,教师抛出了一个包袱,“随着深入学文会有更深的理解”,既引发了学生的阅读期待,又告诉了学生解读问题的途径——深入学文。而且,这一个“创造”是文章的关键词,进行牵出关键问题,)深入学习课文的一个好办法,就是带着问题来读书。围绕着盘古创造了美丽的宇宙,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生:盘古是怎么创造宇宙的?(教师随着板书问题。)

生(教师帮助梳理):盘古创造之前,宇宙什么样?

生:为什么有盘古这个人呢?

生:盘古创造的宇宙之后,什么样的?

生:盘古是从哪里出来的?……(对问题进行梳理)

三、品读——顺学而导,品味语言文字

师: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走近盘古。盘古创造宇宙之前,宇宙到底什么样啊?赶紧在树上找一找。(我的思考: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课文,引向了语言文字,让学生通过读文,通过语言文字解决问题。)

生:宇宙混沌一片。

师:什么是混沌?

生:混沌就是非常乱。

生:乱七八糟。

师:我们都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你呢?

生:什么都看不清。

师:遇到不懂的词语,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查理解。(投影出示混沌的词语解释,生自由读字典上的意思。)(我的思考:在这里,教师有一个引导“”,教师出示之后,让学生选择就结束了,我想,是不是强调一个“模糊一团的景象”。)

师:根据课文的内容,应该选择哪个解释?

生:第一个解释:天地分开之前,宇宙模糊一团的样子。

师:知道什么是混沌了吗?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继续关注这个词。(相机擦去黑板上解决的问题)

师:盘古在混沌汇总,一睡就是十万八千年,如今,他醒了,他是怎样创造宇宙的呢?默读课文,找一找这个问题的答案藏在哪些自然段里?

生:2——4自然段。

师: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干什么。

生:盘古让天和地分开了。

师:他是怎么做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朝眼前的黑暗猛劈过去。

师:知道什么叫抡起吗?

生:抡起就是拿起。

师:课文中为什么不用拿,而用抡?读读课文,做做动作,感受一下。(学生读课文,做拿动作,)在读读书上的语句,做做盘古的动作(学生做动作)你发现了什么?(我的思考:我想,这个环节是有效的,教师的引导是有效的。面对这学生对“抡”的不理解,说成“拿”,这本身就是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教师让学生自己做动作来体会,而且是“读读书上的语句”,这里有一个前提,立足课本,立足语言文字,立足于词语的特点,体会盘古的动作。)

生:我觉得那把大斧头是很重的,所以用抡。

生:我发现了抡起大斧头跟拿起大斧头不同。抡起是这样子的(生做动作),拿起是这样(生做动作)。

师:他做出了抡的动作,(教师做动作)这就是——

生:抡。

生:拿起来是直接拿,抡是为了更使劲地把硬的东西分开。

生:抡字让我们感受到盘古很有劲,很用力。

师:“抡”字用得多准确呀。让我们带着劈开天地的力量,读读这句话。

(生自由读,提名读)(我的思考:教师注意了,学生感受到之后,还让学生朗读出来。)

师:他在读书的时候,眼睛瞪得圆圆的,仿佛自己就是盘古。盘古抡斧猛劈时,他会想?

生:我一定要把这混沌一片的东西劈开。

师:盘古多有决心哪!就带着这份力量和决心,一起来读这句话。

(学生声情并茂地齐读。)

师:只听一声巨响,混沌一片的东西渐渐分开了——读(教师出示: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生: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沉,变成了地。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qing,意思一样吗?

生:轻是重量轻,第二个“清”是……(一时想不起合适的词语)

师:能用第二个“清”组个词吗?

生:清淡。

师:清淡是指吃的东西

生:清水、清澈。

师:对,用组词的方法也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我的思考:在这里,“轻和清”是同音字,但意思不同,是需要学生区别,理解的,教师关注了;教师在这里注意了第二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组词。但是好像学生在组词后,教师没有给予判断。)陈老师读上半句,你们读下半句,看看你还能发现什么。

(师生对读)(我的思考:这句里的词语的特点,就是反义词的对比,同义词的运用,所以教师用对比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这样的方法是有效的。)

生:这句话中有反义词。轻和重是反义词,清和浊是反义词,上升和下降是反义词,天和地也是反义词。

生:我发现缓缓和慢慢是一组近义词,告诉我们天地分开的过程很慢。

师:这些反义词和近义词把天和地分开的过程写得清清楚楚。在读时候要关注这些词语,这次女同学来读上半句,男同学来读下半句,通过你们的读,让我们看出来,哦,天地就是这样分开的呀!也可以加上动作。(男女生对读,教师相机指导:地是重而浊的,(教师的声音很大),是那样的厚重,再来比比,教师用动作、范读引导)(我的思考:在这里,教师的指导朗读是有效的,没有呈现枯燥的方法,而是立足于学生理解文本,教师用动作、泛读引领。)

师:这轻而清,重而浊的东西全都——

生:混在一起。

师:用书上的一个词来表示,这就叫——

生:混沌。(我的思考:在刚才理解“混沌”的时候,我就觉得混沌的理解有一些浅,应该和文章的内容结合起来,现在看到,教师在这里联系了下文理解。又一个理解词语的方法产生了——联系上下文。)

师:今后再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用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来理解。

师:盘古一把斧头就分开了天地,这个过程可以用哪一个成语来概括?

生:开天辟地。

师: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壮举,把这个词写在第二自然段旁边,做个批注。(我的思考:教师在教学生读文的方法——写批注。在这节课里,教师不禁注意引导学生阅读,读明白,读懂了,而且还逐渐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方法的渗透,不是枯燥地记进行,而是结合课堂的学习进行的,是课堂教学中的“实例”自然牵引出来的。这也是有效的。)

师:在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也藏着一个成语,请大家自由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根据课文的内容来概括。自己先读读这个自然段。

(生自由朗读)

生:顶天立地。

师:盘古顶天立地的形象,已经矗立在你的心间。我们也可以把这个词语积累下来。(教师板书。)

师:盘古顶天立地,直到天地成形他才累得倒了下去。盘古倒下后,他的创造之路停止了吗?

师:他又做了什么呢?默读第四个自然段,用书上一句话回答。

生: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师:这句话叫这个自然段的——

生:中心句。

师:你们已经会用抓中心句的方法来概括自然段的意思了。盘古的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同桌合作,一位读盘古身体的部分,另一位读它变成了什么。(学生读)

师:通过读,你们有哪些感受?

生:觉得这些变化很神奇。

生:变化后的宇宙很美丽。

师:一个变化就是一幅美妙的画。听老师读一个变化。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看看你的眼前能出现怎样的画面。(我的思考:教师这里的读,目的是引领学生入境,帮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化成形象。是前面学生自读的基础上,那么,这个环节教师的读就是必要的,应该的,而不是取代,不是替代,不是自我的炫耀。)眼前看到了什么?

生:看见了云,雪白的云。

生:他看见了云的颜色。你们呢?

生:我看到了风,风在这里刮,把云吹得在空中飘荡。

师:他看到了一幅流动的画面,

生:我看到风吹的越来越大,结果就变成了龙卷风。

师:那可能是盘古生气的时候。

生:我想象到的云是神奇的,像孙悟空的筋斗云。

师:就把我们的感受带进这句话里,通过你的读让这洁白的轻盈的云呈现在我们面前。自己试着读读。

(指名读,)

师;我看到了,风一吹,这云就越飘越远了。看老师用什么样的语气让云飘远的。你能让云飘远吗?(学生读)有的云飘起来了,有的云还在地面沉着。(教师示范)女同学读的很好,女同学来读读这句话吧。(女同学读)

师:读书就要这样,边读边想像,要能把你看到的景象通过你的读展现在大家面前。能不能用这种方法读读其他句子?(生练读)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了辽阔的大地。

生:我看到滋润万物的雨露。(带着这样的感受对这句话。)

师:你们见过露珠没有?

师:伸出你的小手,这就是一片绿绿的叶子,上面滚动着一颗露珠,什么样啊?像什么啊?

生:圆圆的,像洁白的珍珠。像晶莹的宝石。

师:那我们带着什么样的感情来读雨露呢?

生:喜欢。爱惜。(生读)

师:再轻一点,别把露水震落了。(生读)

师: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了太阳。

师:什么样的太阳?

生:红火的太阳。

师;什么样的月亮?

生:皎洁的月亮。

师:能够通过读,让这太阳和月亮呈现在我们眼前吗?(生读)

生:我看到了奔流不息的江河。

师:什么样?能用动作演示,什么是奔流不息?水流地怎样?

生:很急。

生:很快。

生:带着这种感受读。(指导读,齐读)

师:现在,你们知道盘古创造的宇宙是什么样吗?(擦去黑板上的相关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美丽的宇宙,仔细地看,认真的读。再来感受这变化的神奇和宇宙的美丽,(出示课件,师生配乐接读。)(我的思考:思路多清晰呀,找到句子,读出句子,想象情景,读出感受。在前面单个处理的基础上,再集中读。)

师:盘古身上是不是只有这些变化,你从哪里知道的?(省略号)想象一下,他的身体还会发生哪些变化?

生:他的眉毛变成了美丽的彩虹。

生:他的鼻孔变成了深深的山洞。(我的思考:引领学生体会省略号的作用,拓展延伸,补白文本。)

师:原来盘古就是这样,把自己整个身体——(生:奉献了出去。)化成这美丽的宇宙。

四、总结——回归整体,激发创造热情

师:回家之后。把这个故事将给爸爸妈妈听,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那就是自己的——(创造)

(我的思考:这就是一节有效的课,我十分认可这节课。那么,什么样的课才是有效的呢?首先,立足于文本,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中领悟、收获,在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想象、拓展与延伸;其次,立足于学生,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不仅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立足于文本的语言,把握文章的重难点,在课堂的学习中自然地呈现出学法的指导;符合语文的学习规律,研读语言文字,想象画面,读出自己的感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