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伤仲永教学案例

语文2.84W

伤仲永教学案例

《伤仲永》借事说理,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一个人有天分不足恃,唯有后天的教育学习,才能让人精益求精,真正成才。

之所以选择本文,是在于文章简练隽永的语言美,生动形象的叙事美和深刻透晰的说理美。

教学目标 :

知识:学习并掌握常见文言词的意思。

能力:能够顺畅朗读课文,提高准确翻译课文的能力。

德育: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文言知识。

2.理解方仲永由五岁能诗,到“泯然众人”这一变化的原因,认识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并能作出评价。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讨论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朗读课文,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二、导入

古人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这句千古名言,一语道破了“活到老,学到老”的真谛。它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不断的学习、终生学习,才能与时俱进,成为顺应时代的有用之才。反之,如果你不进行学习,不接受教育,哪怕你是一个神童、一个天才,也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最终沦为一个庸才、甚至蠢材。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伤仲永》里的主人公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典型的例证。

  三.作家作品简介

1.本文选用《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做官后,向朝廷上万言书,提出政治改革的主张。继而推行各项政治革新,取得一定成就。但由于保守派的强烈反对,他两次被害相。晚年封为荆国公,谥号“文”。著有《王临川集》、《王文公文集》,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题目解读:

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怜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的哀伤,惋惜之情。

  四、正课

1.朗读课文。

(1)根据注释,读准字音。

(2)注意读准句中的停顿。

(3)反复朗读,把课文读熟练。

2.指名读,根据情况板书纠正重点字的读音。

隶:lì 谒:yè 扳:pān 称:chèn 泯:mǐn

3.请学生翻译课文。(可一人一句,要讲清重点词语的意思)

重点词语、句子:

世隶耕 隶:属于。

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父异焉 异:以……为异。焉:语气代词,代这件事。

即书诗四句 书:动词,写。

并自为其名 自:自己。为:动词,题上。

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从。是:这。就:完成。

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名词用作动词,意思是以宾客之礼相待。

或以钱币丐之 或:有的人。

父利其然也 利:以动用法,以……为利。然:这样。

泯然众人矣 泯:完全。 然:……的样子。

从先人还家 从:跟从。

贤于材人远矣 贤:好,优秀。 于:比

卒之为众人 卒:最终。

且为众人 且:况且。

固众人 固:本来

还自扬州: 从扬州回家。

得为众人而已耶? 反问句。恐怕他连普通人还不如罢了。

4.思考问题:

(1)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幼年作诗的非凡天赋。如:“即书诗四句”,“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

第二阶段,写十二三岁的方仲永才能大不如先前,“不能称前时之闻”。

第三阶段,写方仲永完全变成一个平庸之人,“泯然众人矣”。

(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

(3)这三个发展阶段的叙述,有见有闻,有详有略,这样安排组织材料有何好处?

写仲永年少时天资聪慧,以“闻”的形式;写仲永十二三岁才思“不能称前时之闻”,

以“见”的形式;写方仲永最终平庸无奇,又以“闻”的形式。“见”和“闻”有机结合,叙述真切可信,课文详写第一个阶段,铺陈方仲永才能初露的情形,暗示其前途无量,而其父的趋利之举却导致他的才能衰退。后两个阶段略写,几笔就点出方仲永沦落平庸的情

形,引人深思。这种详略处理,有力地突出了文章主旨,鲜明地体现了“伤”的含义。

(4)你从作者最后一段的议论中明白了什么

标签:仲永 案例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