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中考语文散文语段阅读方法

语文2.95W

中考语文散文语段阅读方法

中考语文散文语段阅读方法

【知识导学】

新课标提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写人散文的阅读理解恰巧能较好地体现出对此要求的考查情况,所以在近年来各类试卷中写人散文成了一道亮丽的考查“风景线”,下面就讲解几种这类文章的阅读方法。

一、感知文章大意,概括文章主题。

任何文章都会有主题,领会文章的主题是我们阅读文章的一个重要目的。只有领会了文章主题之后,我们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感悟出更多生活道理来。因此准确把握文章主题是写人散文的重要考点之一。

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材料表现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只要我们读出了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我们就可以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领悟文章主题。答此类题目时我们可以参考这样的格式:本文通过记叙(描写)……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两点:①能利用原文词语,尽可能使用;②没有原文词语可利用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要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点。

二、理清文章层次,把握文章顺序。

这部分的知识点主要包括找出文章线索、过渡句,划分段落层次,分析文章的写作顺序、结构特点等。

具体说来,线索可从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换、事情的进展、人物的活动、感情的发展、一线穿珠的物件等方面入手分析;文章顺序可从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包括事物发展的变化或思想感情的变化)等方面分析;结构特点可从总——分——总、总——分、分——总等几种结构分析。

三、解析描写作用,分析人物形象。

写人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人物的活动都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所以这里的环境是展示人物性格的环境,它对人物形象起着衬托或烘托的作用,因而它是为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服务的;刻画人物形象是此类文章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所以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是阅读文章的重点。分析人物形象,要从对文章的整体感受出发,从描写人物的各种有关句子、关键词入手归纳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体会人物对揭示文章主旨所起的作用。

人物描写主要分为肖像(包括外貌、神态、衣着)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而最生动、最有表现力的细节描写我们一定要格外注意,它抓住了生活中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往往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它会用极精彩的笔墨将人物的真善美和假恶丑和盘托出。从描写角度分的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我们也要分辨出来。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主旨。

四、联系语言环境,品味文章语言。

品味语言是语文学习的重点,也是一大考点,考题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

1.字词含义:这类题题型主要是根据原文中的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根据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还要结合文章或段落的主题来解答词语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2.词语妙用:品评加点词语作用或加点词语能否删除。

做这类题①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分析表达作用,词语的表达作用有时要结合语境或主题思想来回答,有时要考虑词语对描写的景物意境起的作用或对人物性格等方面的作用;③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3.赏析重要句子的意义。

对于此类句子,我们要仔细体味和推敲,抓住中心词,有的句子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这时我们不仅要分析句子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分析该修辞手法的作用,可参考此种模式进行答题:运用了……(修辞手法)的方法,……(修辞的作用)写出了……(内容的特点)。至于含有哲理性的句子,我们要仔细体会关键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

五、开放测试题目,体验生活感悟。

开放性题目是近年来的热门考题,解答该类题关键是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答题时语言要流畅无语病,且有层次性。

此考点大体有如下几种类型: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一般情况下,这种题目要根据文章的主题来谈;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我们要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者是针对当代青少年的实际情况,从正面看待问题;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我们应先谈这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然后再说自己对他的看法;4.要求对文中的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谈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时我们不必面面俱到,可以从某一个方面进入,但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综上所述,我们阅读文章时可先快速地浏览一下文章,理清脉络,了解基本梗概,然后浏览一下短文后面的题目,带着这些问题仔细地进行第二遍阅读,以做到有的放矢。这时,要善于捕捉有用的信息,研究上下文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挖掘内涵,体会“弦外之音”,进行综合分析,推理判断,进而敲定答案。答题完毕时,我们应对照答案将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地再看一遍,以确保万无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