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课堂上的三个尴尬

语文2.68W

在落实新课标的过程中,音乐新课程也和其它学科一起走进了学校,步入课堂。很多音乐老师在音乐课堂上举行“小小音乐会”,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审美体验渠道,但是“小小音乐会”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教师如何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音乐知识、识谱还要不要了。教师对新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否则就会遭遇“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的尴尬。

课堂上的三个尴尬

尴尬一:做秀

音乐教育要唤起人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通过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有些教师在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追求课堂完美展现,事先为学生策划演出程序、节目编排、场地布置、选择节目服装等等,忙得焦头烂额。整节课,学生在教师预先安排的条条框框中表演所谓的“完美”,咋看好像气氛活跃,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像是教师手中的木偶。

新课标告诉我们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潜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学生全方位的、全身心的参与,亲自、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师只要择机恰当帮扶,

对个别小组,个别学生编演排练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例如:提供排练场地、修改乐谱、声乐训练、演奏技术指导、策划中提出的合理建议、必要的伴奏、及时的评价等。

尴尬二:忘本

音乐的本质是审美,其教育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并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最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课堂“音乐会”是一种综合艺术实践课,是新理念指导下的教育行为。如果教师对课堂“音乐会”的认识有所偏差。课堂“音乐会”就会盲目的、随意的、肤浅的局限于表面的活动,例如在教学《可爱的家》第一课时时,授课教师先简单的让学生欣赏跟唱了四遍,接着教师进行费劲心机设计的以家为主题的“音乐会”,整个环节以小品《家》为主线,从中穿插了配乐诗朗诵、歌伴舞、情景模拟等表面形式。却忽视了引导学生从本课歌曲《可爱的家》音乐要素入手,(节奏、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体会乐曲的魅力。

从以上的课例中我们能够理解,授课教师的本意是想把新的理念带进课堂,但却步入了另一个误区。新课程强调音乐审美体验,淡化双基教学,但不是不要双基,而是应该正确看待两者的关系。首先要确立以审美体验为主,音乐知识技能为审美体验服务的观点,音乐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应渗透在音乐审美体验中。

尴尬三:“烂”媒

多媒体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手段,能直观形象地展示教学过程,使教学过程立体化。它的合理使用,可以将悦耳的声音、优美的'画面完美地融为一体,使学生从音乐中欣赏到美、感受到美;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使学生的感受和理解,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美好情操和健全的人格。

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上公开课时,一种情况是将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做成动画,牵强附会地使用课件,变成了机械操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适得其反,既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忽略了人的个性化。还有一种就是花了大量的时间制作了多媒体动画,在上课时没有充分的利用,把它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致,像是风吹山头,收效甚微。

启示

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还课堂教学以真实面目。

标签:课堂 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