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卧薪尝胆评课

语文2.71W
卧薪尝胆评课1

《卧薪尝胆》这一课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中国历史故事。课文叙述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之间征战胜败的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吴王夫差非常骄傲,不听忠言,放虎归山,最终被越国灭掉。

卧薪尝胆评课

课文着重写勾践命运的变化,施老师确定了教学重点是在品词析句,感悟人物的内心世界,并通过有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难点是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深入理解勾践的“屈辱”,感悟勾践忍辱负重的精神。在课前预设和课堂生成中,带给了我颇多思考,下面就上课的几个环节进行评议:

一、由图导入,揭题质疑:

通过春秋列国图,向学生介绍了当时的历史背景,了解春秋时期各诸侯国间斗争的激烈与残酷,并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突出“征服”的内涵——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过渡到课题的板书,问学生: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说:“卧薪尝胆是什么意思?”有的说:“为什么要卧薪尝胆?”有的说:“卧薪尝胆的结果怎样?”等问题,学生带着问题进入文章的初读,为学习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文本,整体感知:

教学字音时针对学生读错的“夫差”“奴仆”及时带领学生读准,在去掉拼音开火车读的基础上分男女生读,进一步巩固字音。整体感知时本想自己精心设计出示的.词语顺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大概意思,学生应该会说。可学生面对那么多的词语总想把它说具体,反而成了简单复述了。换一个方式——出示文中的关键词语“兵败会稽万般无奈受尽屈辱卧薪尝胆灭掉吴国”效果应该会好些。

三.直奔画面,理解题意:

出示的是书上的插图,学生能说出图上的情景,在浏览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时,学生只画了“他还在屋子里挂了一只苦胆,每顿饭前,总要先尝尝它的苦味。”在施老师的启发下学生找到了描写“卧薪”的句子——“晚上,就睡在柴草上。”后来觉得问题不够明确,施老师直接让学生划出描写“卧薪尝胆”的句子就行了。因为插图的上勾践主要的姿势是在饭前。句子画好后,他采用了提问式导语:“勾践是越国的大王,他为什么放着华丽舒适的皇宫不睡,放着美味可口的饭菜不吃,而去睡柴草、尝苦胆,折磨自己呢?”努力做到“以情激情”的效果。

卧薪尝胆评课2

1、对《卧薪尝胆》这个历史故事钻研很深。《卧薪尝胆》是一篇寓含深刻道理的历史故事。越王勾践败不馁、忍辱负重、卧薪尝胆,最后转败为胜。编者把此文收入小学课本,意在让学生学习越王励志图强的精神。抓住文章的主旨,编者的意图,从解释《卧薪尝胆》入手,紧扣住越王忍辱负重,发奋图强来组织课堂教学。教学中突出重点,对越王的耻辱做了很厚的铺垫。越王复仇的原因讲解明确,那越王的成功也就理所当然。励志图强的编者意图在教学中凸现出来。

2、对本单元的教材钻研得很深,很透。在教学中不光抓住本课的主旨,而且对单元的编排意图领会到了,并且在教学中有所表现。学完了《卧薪尝胆》体会到了越王的励志图强,还能够把本单元中的几篇课文中体现的这种精神加以点播,然后读练习中的成语加以强记。做到了备课不孤立,放眼全单元。

3、通过拓展延伸彰显课文精神,这也是对教材钻研深透的表现。

在授课中,多次运用课外资料,阐释越王所受的耻辱,送给学生一段话,突出越王的忍辱,对联明示“有志者,事竟成”,这些都是对文章精神的进一步体现。

  二、课堂设计紧凑,主线分明,重点突出。

从卧薪尝胆的解释,到越王兵败求和后的忍辱负重,再到报仇雪恨的成功,始终围绕卧薪尝胆来进行设计,整个课堂感觉很通,很顺,没有零碎感,并且重点突出。主要表现在对越王忍辱负重的教学上。这一部分的教学中,先进行完成填空,然后分别从粗布衣、石头房子、养马架车、舂米推磨等方面加以讲解,让学生很好地体会到越王的屈辱。从而让学生领悟到越王报仇雪恨的必定成功,也就突出了励志的结果。

  三、板书设计巧妙。

板书中,蔡老师抛出了两条线。兵败求和——卧薪尝胆——转弱为强,这条经线突出历史故事,为学生的复述理出脉络;忍辱负重——发奋图强——坚持不懈,这条纬线突出人物精神,意在励志。

  四、不成熟的看法。

1、复述环节缺少练习的过程。

可能考虑到时间问题,在复述这一环节,直接让学生按照板书附属,没有能够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因而复述时出现了照本宣科的现象。如果能够让学生先自己试着复述一下,老师再巡视指导,有可能避免这种情况。

2、教学中还要注意细节。粗糙的糙字读音出现了错误,老师没有能够纠正,并且也随着学生读错了。

标签:评课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