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作文

【精华】传统文化的作文6篇

作文1.33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人们把记忆中所存储的有关知识、经验和思想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的记叙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文化的作文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精华】传统文化的作文6篇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据说,我生下来劲就经一般婴儿大,在我妈肚子里我就开始学习武术了,那天,我妈正在睡觉,突然肚子巨烈疼痛,原来呀!我正在我妈肚子里大闹天宫,一到医院,就有专医迎接我。

我一到人间就拳打脚踢,全病房的人都为我喝彩。

我刚会说话,就和爸爸妈妈强烈要求要去学武术,每天缠着他们叫嚷,终于他们满足了我的请求。在我三岁的时候上了昌盛少年宫的武术班。

我到了那里后,在最后面站着,看其他人怎么练,跟他们一起学习就这样,我不知不觉的就学会了。

我们每天要进行压腿、翻跟头、爬楼梯等大量体能训练,就翻跟头一项有单手翻、双手翻、正翻、侧翻,压腿都可以压到180度,渐渐的,我在各项基本功训练上都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可以说小有建树,呵呵有点老王卖瓜的味道了!经过刻苦训练确实练就了不省真本领,也强壮了身体,最重要的是磨练了我钢铁般的意志。

说这些都台下话,真正的比赛是我在五刚进坐近两小时的飞机到广州,为的就是参加全国青少年宫武术大赛,那时我的九根手指都受了伤,经过简易包扎就上场了。现在想起来,当时真是男子汉,中国的武术精神一直支撑着我,最后在比赛中取得了单项第二的骄人成绩,通过这几年的锻练学习,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中华魂——武术是不可磨灭的。它让我学会了坚强,铸就了坚忍不拔的意志,养成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促进了学习的进一步提高,心中的精神支柱。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遥望远山,暮霭沉沉楚天远阔;眺看江海,历史长河蜿蜒绵亘,有多少文明湮灭在那暗流中。

独我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中华文明何以博大精深?得益于中华儿女善于学习,善于创新的良好风尚。儒家孔孟为千古之圣,“仁德”“大同”奠基中华思想;苏秦师承鬼谷子,习纵横之术,观天下之局势,九州之内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韩非饱览百家之书,集法家之大成,以“重刑止刑”之异震惊四海;墨翟精通奇门遁甲,在冷兵器时代为自己“兼爱尚同”的思想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从察举到科举,从世卿世禄到以才任官,从百家争鸣到趋于融合,从彼此敌对到三教合流......中华文明就在这思想大碰撞中取其精华,去其槽粕,相互交融,包罗万象。

当今中华,博大精深也依旧是其代名词。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全盘西化论”到如今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情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承传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故宫系列掀起的时尚界“中国热”,中医药文化正凭借其深厚的底蕴悄然崛起,中华诗词刻录的一张张中国名片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中华文明正在世界之林中独树一帜,独领风骚l。

中华文明何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几千年来历久弥新,生生不息的中华民族精神。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的问世,是无与伦比的创造精神;面对自然,荀子提出“制天命而用之”,李冰主持修建都江堰,这是执着拼搏的奋斗精神;《周易》中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这是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伏羲画卦,夸父逐日,精卫填海,这是百折不挠的追梦精神。除此以外,还有高昂如星芒“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的爱国情怀,也有婉约似烟雨“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的儿女情长。

无论你身在何处,无论你去往何方,当那结构精巧的中国结出现的那一瞬间,也必然会思绪涌动,泪眼婆娑。仿佛漂泊浮萍落了根,天地沙鸥归了家,离家的雏燕飞回了故乡。割得断的是地图的距离,放不下的是中华的依恋。

中华民族精神早已深深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根植于中华文明风尚之中,根植于中华风骨之中,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不懈奋斗,于山河共勉,于日月争光。

再闻华夏,百转千年。望穿秋水,望不透博大精深;斗转星移,轮不回源远流长。《中华世纪坛序》言道,“前有古人,星光灿烂;后有来者,群英堂堂。”中华文明,必将“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今天,我和妈妈一起寻访了常州有名的运河五号,在这里我们见到了传统工业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陈旧建筑和时尚生活的完美融合。

听说运河五号就坐落在古运河旁。我们就从怀德桥下拐弯,沿着绿色葱茏的古运河大道一直向前走,一路发现了许多老的建筑物,低矮的居民楼、小小店铺。终于找到了标有运河五号的牌子入口,我们迫不及待地走进去了。原来运河五号里面有许多老房子,这些都是原来常州恒源畅染织厂的老厂房。一进去,首先投入眼帘的是一座高高的老塔,看了一下旁边的牌子,原来这是一座污水处理塔。从灰暗的色调和斑驳的墙壁可以看出它一定为这个常州恒源畅染织厂工作了很多很多年。塔的两边分布着整齐的建筑,黑砖红瓦,墙壁上爬满了绿茵茵的爬山虎,一条一条从地面延伸到房檐,好像在向我们述说着历史的痕迹。

细细打量着这些古老的厂房,你会发现它却有着另人耳目一新的内在。有些厂房虽然外表脏乱,但里面却重新装修过,改成了时尚的小店,有温馨的咖啡屋、还有精致的西餐店。还有的厂房现在已经变成了展览馆和博物馆。听里面的工作人员说说,这里还举办过画展、动漫作品展,甚至还举办过摇滚乐队的表演。我们走进一个摄影展览馆,墙上挂着巨幅黑白旧照片,有的清楚,有的模模糊糊;还陈列着一些解放时期的物品,虽然也是残缺不全,却让我们感受到了常州悠久的历史。

常州人用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将一个废弃的工厂改变成了一个传统和现代结合的文化交流胜地,它就是常州运河五号。现在正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热爱生活和艺术的人们在此相聚。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我的家乡是世界著名的的风筝之都潍坊,又称“鸢都”它坐落在山东半岛地区,南临沂蒙山,北靠渤海湾,是一个人杰地灵,风光秀丽,物华天宝的好地方。 潍坊国际风筝节与北京地坛庙会、哈尔滨冰灯节、自贡灯会并称为全国四大群众文化活动。

风筝,又称“纸鸢”,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每到四月下旬,锣鼓震天,鞭炮齐鸣,一年一度的国际风筝盛会就会如期而至,来自世界各地三十多个国家的风筝爱好者以及本地广大风筝爱好者都会汇集一堂,从五六岁的孩童到六七十岁的老者,每人手中都拿一个线轴,天空中形状各异,色彩缤纷的风筝争奇斗艳:“俏皮灵活的小燕子,高贵典雅的白天鹅,五颜六色的花蝴蝶,雄伟健壮的大老鹰,喜迎奥运的五环风筝,活灵活现的巨形蜈蚣”……可谓眼花缭乱,各式各样的风筝汇集,把潍坊市的天空装饰的绚丽多彩,带给我们一场前所未有的视觉盛宴,感受到风筝之都的魅力所在。可以说,每个风筝都是一件漂亮的艺术品。

潍坊风筝的起源地是杨家埠,那里可谓是藏龙卧虎,而杨家埠的年画与天津的杨柳青年画、江苏的桃花坞年画、四川绵竹年画并列称为中国四大年画,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

我们潍坊市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文化,更是好客之都,有着无数出名的小吃:“潍坊火烧”,“潍坊朝天锅”‘景芝金丝面’“潍坊杠子头”……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潍坊,潍坊欢迎你!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假日里,我们“鹿鸣小队”开展了一场有意义的活动,寻访身边的传统文化活动在万松书院进行,这里虽不及河坊街、吴山广场那样热闹,但它那独特的宁静与古朴,使人感觉处处洋溢着传统文化的深厚气息。

万松书院位于凤凰山北万松岭上,原是一座寺庙,叫做“投恩寺”建于唐贞观元年。在明弘治十一年时改建,因诗人白居易在《夜归》一诗中曾写下“万松皆在青山上,十里沙堤明月中”的句子而得“万松书院”之名,据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书院的主入口刻着三幅浮雕:正面是梁山伯与祝英台同窗三载的情景;左面是“拜师”图,体现了中国古代尊师重教的传统美德;右面是“日课”图,表现了先生不辞辛劳地教学,弟子们孜孜不倦学习的优秀素养。

走上台阶,便是三座古色古香的牌坊,因形似“品”字,所以称为“品”字牌坊,也有“做人要看人品,做官要看官品”的寓意。

再往前走,看到的是“仰圣门”。“圣”指的是堪称“万世师表”的孔夫子,那么“仰圣”就是人们对孔夫子的敬仰。走出这道门,就到了另一道门——毓粹门。“毓粹”表示要培养品学兼优的.人才。穿过了这道门后,就意味着你已经是个极有文化素养的人了。

怀着真诚的敬仰之心穿过两道门后,就看到了一座典雅的建筑“明道堂”它的左右分别是“由义斋”和“居仁斋”它们的名字出自于孟子的“居仁有义,体用己全”。这里原是学生们住宿和自习的场所。“明道堂”前大园柱上,刻着一幅对联:大德大功还凭仁义立言冠冕百家称极致;成王成圣最是精神传世华夷一例拜先师。这里原为教师授课之处,现则摆放着工艺巨著《中国科举大观》。每一个人物,每一座建筑都雕刻得栩栩如生。令人感觉自己被一种强烈的文化气息带进了古代。深深嗅到了古典文化的气息。

跨出“明道堂”,看到的是两座亭子:曾唯亭和颜乐亭。穿过亭子就来到了古人祭祀孔子的地方“大成殿”。殿内陈列着五尊雕塑,正中间端座着孔子像,其余分别是孟子、曾子、颜回和子思的塑像。从这之中就可以看出人们对这五位圣人的敬仰之心有多么的深厚了。在雕像左右的展板上,绘画书写着八幅“孔子行教图”。

从“大成殿”的后门出去有一块方方正正的极大的石碑上面刻着“万世师表”四个大字,不禁让人起了肃穆之心。

离开万松书院,大家互相讨论着自己所感受到的传统文化。有的说:“这里的对联对仗工整”;有的说“这里的石雕雕刻精致,特别是那幅‘孔子线刻像’,连一个石匠都如此的敬业,既有道又有德,可见人们有多崇拜孔子了”;还有的说“连这里的灯笼都勾勒着古代名人像,这也是传统文化哪!”。是啊,“万松书院”真是一座埋藏着中国文明的宝地,一块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圣地。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上,三道文明的长河从悠远的历史向我们奔腾而来,三道水痕渐渐淡没,只剩一汪江水,涌向更远的未来。

然而,我们作为这条河孕育出的子孙,是否还坚守着她名为“文化”的江水,是否还保持着我们作为“龙的传人”的骄傲?

伴随着传统文化的复兴,汉服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度成为流行。然而人们对于汉服却知之甚少,不仅对于“汉服”这个概念本身不理解,而且对于汉服结构的名称也缺乏了解,更不用说它背后的文化内涵了。

所谓的“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总的来说就是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它不是指汉代的服饰,而是指汉族传统服饰。因为汉代的前身是华夏族,故而整个汉族的传统服饰可以溯源至周代,经过秦朝的发展,到了汉代逐渐臻于成熟。

如蔡邕在《独断》中便说道:“天子常服,汉服受之秦。”

在传统中国,服饰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其所代表的文化、政治含义。我们知道中国古称“华夏”,华夏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文明的含义。如《尚书正义》注:“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

而在现在的这个时代,有的人会误把汉服当朝鲜服,和服。放眼来看,汉服有这一种独特的美,是和和服不一样的美,它是独一无二的文化,古人更是制造出了众多款式,汉服的形制有交领右衽、中缝、绳系等,汉服有很多款式:曲裾、齐胸襦裙、圆领袍等,根据朝代有不同的款式,如唐制圆领袍、宋制圆领袍、明制圆领袍等。

我愿重回汉唐,再奏角徵宫商,着我汉家衣裳,兴我礼仪之邦。

标签: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