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作文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集锦4篇)

作文1.67W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集锦4篇)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 篇1

2月24日 星期三 晴

今天下午,我们开展“元宵节”活动。第一个活动是张老师带小朋友一起朗读诗歌《过年了》。

第二个活动是徐嘉宏妈妈的同事来上“零花钱怎么花”的课。她是建设银行的`人,她说:“你们把1000元钱存到银行,一年以后就会变多。”

第三个活动是张艺桓妈妈教我们唱《卖汤圆》,“卖汤圆,卖汤圆,小二哥的汤圆是圆又圆……”这个歌很好玩,大家唱得很带劲。

第四个活动是发奖。,有奖状、书本、红包,红包里面有学具。我的了两张奖状,一张是寒假阅读小能手,另一张是寒假小达人。我很开心!最后张老师把星钻积木发给每一个同学。我把积木收好,晚上带回家玩。

今天的“元宵”活动让小朋友们真开心!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 篇2

盼望已久的元宵节终于到了,我们全家如期来到了豫园灯会。还在园外时,就已闻得凤箫声动,鼓乐喧天。小路两旁挂满了火红的灯笼;家家店门口张灯结彩。九曲桥附近更是花市灯如昼。

我们随着人流比肩接踵地向着“阳光”挤去。行不多久,只见玉壶光转,鱼龙舞动,下面的人们个个伸脖仰望: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捋着胡子;有的抓耳挠腮,若有所思;有的低头找度娘;还有的拍着大腿说“有了!”

看着大家如此兴致勃勃地猜着灯谜,我也跃跃欲试起来。我来到一个精致的“玉壶”下,上面写着:有洞不见虫,有巢不见蜂,有丝不见蚕,撑伞不见人。

哎?这……会是什么?怎么撑伞还没有人?苦思冥想了好久,然后我也变成了抓耳挠腮的一员。唉,算了,还是先找找其他感兴趣的灯谜吧!我转过头,又把周围的几个“鱼龙”看了一遍,似乎都挺难的。好吧,还是趁我的脑汁在被绞干之前,去找回我的“玉壶”吧。

我又把“玉壶”的谜面,仔仔细细地读了一边,愁眉莫展中,无意间瞥见了不远处“西湖藕粉”的广告牌。上面画着接天的`莲叶。“莲叶……藕……对呀!莲叶不就像是莲藕的伞吗?”带着这个灵感,我又琢磨了前面几句:莲藕,中通外直,切开看确实都是洞呀,而且很像马蜂窝!对,没错,就是莲藕!“我猜出来了,是莲藕!是莲藕!”我一边指着“玉壶”一边不禁大声叫了起来。周围的“丈二们”如醍醐灌顶一般“哦……”了起来,有的还为我竖起了大拇指。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在体验过这次猜灯谜后,于我,便有了新的解读——“她”是谜底,“那人”也是谜底,而蓦然回首望见的便是那“西湖藕粉”的广告牌了。

豁然开朗的感觉实在美妙。带着这份美妙的心情,我们离开了东风夜放花千树般的豫园灯会。但离不开的是我对元宵节的眷恋与期盼。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 篇3

盼星星,盼月亮,我终于盼来了元宵节。

早晨,我一起床,就随爸爸妈妈来到大街上。大街上锣鼓喧天,热闹极了,有踩高跷的,有唱歌的,有唱戏的。来观看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我们来到县政府门前,这里面正在表演“狮子抢绣球”。只见“狮子”张牙舞爪,猛地向绣球扑去,拿着绣球的人却忽然一闪,灵巧地躲开了。这时,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叫好生。接着,拿着绣球的人三步并作两步爬上了用梯子搭成的“高山”上面,“狮子”也不甘示弱,箭步如飞地爬了上去,上演了一出激烈的高空人狮大战。

晚上,吃完饭,我们全家来到大街上看烟火。七点半之后,随着此起彼伏“咚咚”声一个个烟火升上天空,“嘭”地炸开了,天空刹那间被染成了五颜六色的。只见那烟火,有的像是一只只调皮的`小蝌蚪,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有的是一个实心的红色大圆圈,有的是两个大小不一的扁圆,有的是一个等号。原来黑色的夜空,现在已成了火树银花的烟火的世界。

啊,这真是一个难忘的元宵节!

难忘的元宵节的作文 篇4

“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又是一年元宵节,一阵紧似一阵的鞭炮声响彻云霄,一簇一簇的烟花似流星般流窜,油城的夜晚已是火树银花不夜天。此时的我却在回味着儿时那难忘的元宵节。

生在豫东和山东交界的农村,童年的元宵节给我留下的印象大都是放鞭炮、看烟花、瞧新娘……最最有趣的当属小闺女们喜爱的游戏——七人扎。七人扎,顾名思义由七个20岁左右的小闺女组成,我在12岁本命年时破例参加过一次。记得刚过破五就由年龄稍大点的“招兵买马”,一旦确定人选,就马不停蹄地借道具——老太太的扎腿带。

等待批准加入后,我忙不迭地跑回家,拽着奶奶的腿就解奶奶那双新买的扎腿带,由拿出自己为数不多的压岁钱,交给组织的头儿,买些纸箔、香火,还从家偷偷拿来了包子、枣糕、花生、糖等做一部分做供品,一部分当夜宵。

晚饭后,七个人相约一起上街看烟花,那个年代的烟花不像现在这么时尚,都是些二踢脚、哑巴便、窜天猴什么的,记得那时五六岁的孩童都要等穿上哥哥、姐姐的裤子才敢上街瞧烟花,唯恐哪个哑巴便“滋溜”一下窜到裤裆里。瞧新娘,也是我们这帮小妮子的最爱,我们喜欢站在村口的路边上,等本村的新娘刚跳下自行车,我们就会蜂拥而上,揪着新娘的包袱看人家从娘家带来的枣糕盘,比划着、诉说着、分享着,那滋味完全不亚于自己吃枣糕的那份惊喜和甜蜜。

等夜深人静,众人散去后,我们七个小闺女会躲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由“头儿”请出找老人扎好的“灶王奶奶”,各自摆出自认为最好的东东做供品,一切准备就绪,七个人依次掏出自己借来的扎腿带,“头儿”第一个上阵,微闭眼睛,一边嘴里振振有词地念叨着“正月十五有灵圣,有福的系个大囤套小囤,没福的系个打水罐子单线绳”,一边将七副扎腿带依次打结。做完这一切,“头儿”由众姐妹陪同、双手虔诚地拖着系好的带子走进庭院用力甩出,根据地上的'图案推断此人是否有福气,将来嫁个什么样的婆家,还可根据图案密集的方向推断出婆家的大致方向。

轮到我系带子时,我紧闭双眼,嘴里念念有词,使劲地系着每一个结,然后虔诚地、一步一挪地来到庭院,只听“头儿”一声“甩”,我使出了吃奶得劲使劲往高、往外甩,“快来看,快来看,新英系的图案最方正,看来她还真的是‘粗夫人’(因皮肤粗糙而得此雅号),瞧!她一准得嫁个远地方……”这个游戏只给我留下了这些个印象。

80年中期,我技校毕业分配到油田工作,当时的同伴大都嫁到了附近的村庄相继生子育女,偶尔相聚也都羡慕我有个稳定的工作。

90年代,听说她们大都是两个、三个孩子的母亲,不过她们凭着自己有文化在家承包了稻田地、养起了鸡和猪,丈夫外出打工做积蓄,自己在家赚点零花销,小日子过的甜甜美美。春节遇到时,她们都催我赶快把自己嫁了吧,千万别嫁太远,还说小时的游戏不灵验。

二十世纪,她们有的当了婆婆、丈母娘,孩子大了,她们也不再满足于家里的二亩三分地了,她们有的承包了村里的饭店,有的做起了生意,还有的夫妻二人合开了化工厂,做的最大的当属当年的“头儿”,她跟着丈夫跑到了攀枝花做起了“选铁”的生意,前不久还送给弟弟一辆奥迪车,成了我们村里的首富。年前回来电话邀我们相聚,她们笑我面嫩,说我闲着没事弄出个13岁的孩子玩,当我说这是我的唯一的儿子时,她们都笑我“太笨了”,当初只会学习,笨到了嫁不出去,还调侃当年的“粗夫人”也没见享多少荣华富贵,反倒是她们经过这二三十年的摔打到了“啥也不想、享清福”的年龄了。

因都是姐妹,她们的取笑我也没往心里去,可细细琢磨还真是那个理:游戏总归是游戏,命运掌最终还是要握在自己手中。无论个人“基础”如何,只要你肯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即便是我们“头儿”的奥迪车也不是靠当年的“大囤套小囤”换来的。

望着街边的排排花灯,我仿佛又回到了儿时的那个元宵节,美丽的场景,年少的情怀,甜蜜的回忆……这些元素都与“难忘”紧紧相连,让我每每想起,便幸福如昨,陶醉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