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个人范文 > 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读后感

心理学1.69W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可能你现在毫无头绪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犯罪心理学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犯罪心理学读后感

犯罪心理学读后感1

犯罪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和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心理结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以及犯罪对策的心理依据的一门学科,是一门介于犯罪科学和心理科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既具有和前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它从心理学角度研究犯罪人形成犯罪心理和发生犯罪行为的原因过程和规律,为公安司法机关揭露和惩戒犯罪以及预防犯罪矫治犯罪提供心理科学依据和方法。

人的犯罪心理是不是可以认识的,这是犯罪心理学是否具有科学性的前提。如果犯罪心理不能认识,那么犯罪心理学就不是一门科学。反之,如果有充分的科学依据证明人的犯罪心理是能够为人们所认识的。犯罪本质上是危害社会的,触犯社会所制定的刑事法律的行为,实施了犯罪行为的人,要受到严厉的刑罚制裁。犯罪心理在本质上是人的心理活动,是一种运动方式。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普通属性,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运动的,运动不是虚无的,运动就会留下痕迹或印象,犯罪心理活动也是这样。犯罪人在犯罪动机的激励下,为追求一定的犯罪目的而实施犯罪行为,在具体的犯罪行为实施后,不仅会在犯罪现场遗留下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直观物质痕迹,也会在生理上留下犯罪心理印痕。例如,犯罪人对自己在犯罪中使用的工具、现场情况、接触过的人和物、行为过程等会有心理上的感知,犯罪的具体情况在犯罪行为实施后并不是消失得毫无踪迹,而会继续引起犯罪人大脑皮层的兴奋,与案件有关的记忆仍会在大脑皮层中重现,随之情绪波动,进而产生肌肉紧张,皮肤出汗,呼吸急促等生理反映。许多犯罪人在犯罪店都有担心犯罪暴露受到惩罚的恐惧感,不仅作案时紧张,作案后在与犯罪有关的因素刺激下还会有耳鸣心跳、口干舌燥、胸部郁闷、心惊肉跳、坐立不安、睡眠食欲异常等生理反映,有些心理和生理反映还可以通过外部观察或科学仪器的测试而感知,如犯罪人在说谎的时候,不论如何伪装,体电都会发生变化。

犯罪心理学具有科学的学科理论体系。

现代科学技术在犯罪心理学研究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同时也拓宽了人们的视野,人们更加认识到犯罪心理并不是纯主观的东西,而是诸多主观和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犯罪心理运动过程中,影响犯罪心理发展变化的因素很多,其中必然有主要因素和次要因素,如对一个性格暴躁、攻击性强的人来说,他暴躁的性格和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可能是遗传的原因,也可能是病理上的原因,也有可能是由于生活环境的影响或多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犯罪心理学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片面夸大社会因素而排斥自然生理因素,或过分强调自然生理因素而忽略社会因素都是和犯罪心理学研究的科学性原则相违背的。

实践是检验犯罪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

任何一门学科的产生都是社会实践需要的结果,并且只有经过实践的检验才能证明其价值,这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也同样适用于犯罪心理学。

犯罪心理学知识在打击、预防犯罪的实际工作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在侦查破案时,通过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对犯罪人的作案动机、作案方式和作案过程等做出假定、推理和判断,分析犯罪人的经验、知识、性格、兴趣等特征,可以帮助侦查破案。在审讯中,审讯人员和犯罪嫌疑人之间实际上是直接的心理对抗,审讯人员除要掌握证据外,还必须掌握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状态,并根据其心理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审讯策略,使用适当的审讯方法,促使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在起诉、审判过程中,司法工作人员要通过对案件情况的分析,明确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准确认定其犯罪性质。在监狱管理工作中,要促使罪犯认罪服法,服从管理,改恶从善,监狱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罪犯在服刑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并采取有效手段促使罪犯的心理向好的方向转化。

总之,人们同犯罪作斗争的实践活动需要犯罪心理学提供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而犯罪心理学的科学性则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得到检验,实践是检验犯罪心理学科学性的唯一标准。

犯罪心理学读后感2

犯罪心理学指的是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犯罪主体的心理和行为以及犯罪对策中心理学的一门学问。本书从犯罪心理结构,犯罪心理成因,犯罪心理预防及矫治等16章内容来丰富其主要内容,给受众详细地介绍了有关犯罪心理学的知识。

其中讲到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时,作者从少年、成年男性、老年以及女性犯罪心理进行分析。文中深入到年龄特征?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矛盾?个性特征?行为特征,这四大类型挖掘不同年龄与性别的犯罪心理。其中少年犯罪行为特征的突出特点是具有模仿性和易受暗示性。少年往往处在心理和生理发育不够成熟的阶段,少年极其容易模仿他人或者受他人暗示而发生违法犯罪行为。例如电影?电视?小说?游戏中的某些暴力?色情的情节,常常成为少年的模仿对象。

群体犯罪是文章中提出的又一关键词。当然群体犯罪心理自然也离不开个人的犯罪心理,它不是由几个简单相加的个体犯罪心理构成的,而是总体构成之间相互影响作用的结果。社会在逐渐地发展,伴随着和谐社会的到来,其中不免有动荡的时刻。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相互之间勾结在一起,策划并实施共同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构成了群体犯罪。群体犯罪心理既是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心理上互动的表现,又是社会动乱,社会压力负效应产生的结果。

变态犯罪心理在新闻里时不时的播出,给社会上带来了舆论的热议。在互联网信息时代里,我们的视野中充斥的变态犯罪事件也是有所增加。变态心理犯罪的类型主要分为:人格障碍与犯罪,精神发育迟滞与犯罪。精神病患者的犯罪是变态心理犯罪中比较常见的,也往往是最让人束手无策的犯罪,其手段十分残忍,造成的危害社会的后果也比较严重。

针对各式各样的犯罪心理,对于犯罪心理的矫治就显得尤为重要。犯罪心理的预防从外部因素讲要净化文化环境,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压力。从内部因素讲要培养积极?健康?正面的心态,养成好习惯,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发生了犯罪时,如何加以引导?运用亲情、友情或爱情去关爱犯罪者,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读了《犯罪心理学》这本书,增加了我对犯罪心理学相关知识的了解。我国目前青少年的犯罪率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如何抑制这种趋势是需要运用《犯罪心理学》的知识去实践的。所以读完这本书,我最深的一个感触是,我们应该想办法把书中的知识用来指导实践,真正的做到学以致用,才是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