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设计2.09W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雷雨》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雷雨》教学设计(14篇)

《雷雨》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图片。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2、是呀,炎炎夏日,骄阳似火,一场雷雨,送来凉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雷雨》。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

1、课文用精练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时、雷雨后的景色。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生字教学:

带拼音认生字。(读给同桌听、全会读的读、指名读)

去拼音读。(打电话游戏识字、抽查读)

句段中认字。

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些字?

3、指导写字“垂、蜘、越、逃”。

三、再读感知,理清条理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哪些自然段写雷雨?

2、指名分节读课文,读懂了什么?

3、还有哪些不懂?进入资料城:

《闪电的`形成》、《球形闪电》、《惊蛰至,春雷起》、《昆虫和惊蛰》、《彩虹的成因》、《为什么雷雨前天气闷热》、《为什么先刮风后下雨》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雷雨》一课,学习了生字词。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按什么顺序写的?

2、这节课,我们就要读好雨景,想象雨前、中、后的情景。

二、读中赏雨、读中想象

1、雷雨就要来了,是怎样的情景?自由读1、2、3节。

2、汇报。

3、小作者抓住哪些事物来写?把最能表现雷雨前特点的句子找出来,多读读:

“乌云”一句:

(指名汇报──再指名读──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乌云压顶,读出这种感觉来)

“大风”一句:

(用第2节过渡──出示图,请看大风一刮,树枝乱摇,大风一刮,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小作者还看到了什么“一只蜘蛛垂下来”品词品句,这句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个词读懂的?)

“闪电”一句:

(与此同时,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积累:“越来越”与此同时,天空越来越──,风越来越──,我的心也越来越──)

4、听(播雨声)终于下雨了,在小组内读出雨景的变化。

5、小组以读的形式汇报。

6、雨停了,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⑴ 引读。

⑵ 你喜欢哪些句子:

“空气”一句(读出清新、读出愉快)

“彩虹”一句(这美丽的彩虹像什么?理解“挂”)

“蜘蛛”一句(蜘蛛此时的心情怎样?体会“坐”)

⑶ 雨后,一切焕然一新,美美地读、背。

三、总体回顾,脱脂延伸

1、齐读全文。

2、总结写作特点。

(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3、拓展阅读:

写雨的段篇。(资源9篇)

四、读写结合,练笔

1、准备录象带。

2、写《春雨》儿童诗。

《雷雨》教学设计 篇2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走进作品,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2、了解戏剧的基础理论,学习欣赏戏剧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戏剧的审美情趣,增强生命意识,提高语文素质。

教学重点: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改变语文教学的传统习惯仅仅用阶级关系看待人物的观念,学习用人文的观点,多角度理解作品,从文本本身出发进行阅读,用自己的心感受,用自己的头脑思考。

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好。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有一期节目是:曹禺名剧的误解、曲解与理解。主讲人是辽宁师大文学院王卫平教授。那一期节目给与我一名语文老师太多的思考。和一切经典作品一样,《雷雨》拥有许多的导演、演员、读者、观众、批评家,人们喜爱《雷雨》,但又误解曲解着《雷雨》。今天让我们用生命视觉来理解《雷雨》。

我们的学习任务是: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二、提问:那么什么叫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指剧本中人物与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人物内心的各种动机之间的抵触、磨擦和撞击。人物与人物的冲突是构成戏剧冲突最基本的内容。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人物内心的冲突都是人物与人物的冲突在广度与深度上的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在本质上是性格冲突,是各种不同性格的人,在一个特定的时空环境中遭遇由于相互的差距而产生的抵触、摩擦和撞击。

三、合作探讨《雷雨》的戏剧冲突和人物形象。

1、我们研究探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戏剧冲突。

咱们分组探讨。每个人研究你感兴趣的一道题(注意在课文中寻找依据)。

(1)探讨:周朴园没有认出鲁侍萍,周朴园对埋藏在记忆中三十年前的侍萍的感情是什么?为什么他要抛弃侍萍?他深情的怀念侍萍,他爱着侍萍。他的心目中侍萍是一个很美好的人,他的爱是一种很原始、很单纯的、不理智的爱。这种爱超越了地位身份。他抛弃侍萍正是由于这份原始的美好的爱情与他所生活的环境是对抗的,他的性格是妥协。所以三十年前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在于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2)探讨:周朴园认出鲁侍萍之后,他对鲁侍萍的情感是什么?为什么他不想提旧事?他深爱着记忆中的侍萍,但饱经沧桑的鲁侍萍出现在现实中,他所处的环境不能够再提旧事,不提爱情。他变得很冷静,很理智。所以他不想提旧事。他是一个很现实的人。这依旧是爱情与环境的冲突。

(3)探讨:鲁侍萍为什么向周朴园说出真相?鲁侍萍对周朴园的情感是什么?

鲁侍萍经历了三十年的人生沧桑,但她依旧爱着周朴园,她不由自主的非理智的说出了真相。我总是觉得这份美好的爱情也是她坚韧地活着的理由。但是这份爱情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她的内心还有对周朴园的恨。

我们来看看曹禺是怎么谈《雷雨》。

《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这种自然的“冷酷”,可以用四凤与周萍的遭遇和他们的死亡来解释,因为他们自己并无过咎。)如若读者肯细心体会这番心意,这篇戏虽然有时为几段较紧张的场面或一两个性格吸引了注意,但连绵不断地、若有若无地闪示这一点隐秘,——这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管辖。这主宰,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因为它太大,太复杂。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字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我念起人类是怎么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自己来主宰自己的命运,而时常不能够自己主宰。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理解的捉弄,一种不可知的力量——机遇或者环境的捉弄。

2、开头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自然环境:郁热。暗示着人物的心理、个性、生命状态等。播放大屏幕。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这样说:文章多次出现蝉鸣,蛙噪,雷响,无不在渲染郁热的苦夏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以致生命的存在方式。在《雷雨》中,几乎每一个人都陷入一种情感的郁热中——欲望与追求中。但所有人物所有的情热(欲望与追求)都被人的残酷命运压抑着。

曹禺说:与这样原始或者野蛮情绪俱来的还有其他的方面,那就是我性情中的郁热的氛围,夏天是个烦躁多事的季节,苦热会逼走人的理智,在夏天,炎热高高升起,人们会时常身不由己的回归原始野蛮的路,不是爱便是恨,不是恨便是爱,一切走向极端,要如雷雨一样轰轰烈烈,中间不容许有一条折衷的路

3、下面让我们激情表演朗读一下文章的两个片断:

(1)我问过许多那个时候到过无锡的人——她叫侍萍。

(2)你来干什么——天哪,我觉得我像在做梦。

4、屏幕显示:曹禺自讲述写作《雷雨》的过程:我觉得这是我一生的道路,在我个人光怪陆离的境遇中,我看见过听到过多少使我思考的人物和世态,无法无天的魔鬼使我愤怒,满腹冤仇的不幸者使我同情。我才明白我正沉浮在无比惨痛的人海中,我要攀上高山之巅,仔细地望穿这些叫做人的东西是美是丑,究竟有怎么样复杂的个性和灵魂。

从人性的角度看,人性是复杂丰富的。列夫.托尔斯泰说:艺术作品要写得美,就要明确地把人的多样变化写出来。同一个人,有时是恶棍,在时是天使,有时聪明,有时是愚蠢。

分组讨论:(1)周朴园是怎么一个人呢?不幸者

(2)鲁侍萍是怎么样一个人?不幸者

5、学生讨论:你对作品中的人物产生了什么感情?

《雷雨.序》说:我用一种悲悯的心情来写剧中人物的争执。我诚意地祈望看戏的人们,也以一种悲悯的眼睛不俯视这群地上的人们。

屏幕:尹红(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曹禺研究专家)这样说:《雷雨》中充满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无可柰何的悲哀,同时又充满了一种对热情与激情的憧憬。当我阅读《雷雨》的时候,往往被互相对抗互相搏斗的力量所打动,一种是人的热情与追求,一种是人与命运不可放弃的对抗。生命的热情之力与命运的冷酷之网就构成了曹禺悲剧的核心,沉重浑厚但又光彩照人。可惜的是,曹禺戏剧的生命质感在那个阶级斗争的社会语境中慢慢被淹没、被扭曲了,他在《雷雨.序》中的回答是真实的:“我以为我不应该用欺骗来炫耀自己的见地,我并没有明显地意识到我要匡正什么、讽刺什么、攻击什么。然而在起初,逗起兴趣的只是一两段情节,几个人物,一种复杂而又原始的情绪。写作《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需要。”后来当曹禺在朦胧地追认自己的《雷雨》的主题是表现封建专制大家庭的罪恶的时候,他就开始自觉用社会的共同视觉来代替自己的.生命视觉,逐渐他的剧作开始与当时的多数作家的创作趋同了,以致于他后来的作品都没有达到《雷雨》。曹禺晚年也叹息:明白了,你却也残废了,这也是悲剧,很不是滋味的悲剧。

四:小结:《雷雨》启发我们重新思考生命,触动了我们最敏感的感情。让我们每个人用一名话总结自己的感受。我的感受是:爱情是一朵美丽的脆弱的花,青春是一个美丽的伤感的记忆。

五:自己欣作业赏阅读四幕剧,写一篇评论文章,分析能够让你感撼的一个人物。只要你立足作品本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体会,你的观点会更趋于正确。

《雷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曹禺和《雷雨》的相关知识以及戏剧的一般常识。

2、理清《雷雨》的人物关系,分析其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品味剧中周朴园鲁侍萍个性化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变化,把握人物的心理和性格。

3、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教学重点】

1、周朴园的性格特点和话剧的特点。

2、分析两场戏剧冲突,并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通过剧情对资产阶级虚伪、自私、冷酷、残忍的阶级本质的揭露。

2、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以及学生对戏剧主题的理解。

【教学策略】

1、指导学生分组编排表演《雷雨》中的两场戏。

2、本文将采取活动式(表演)、探讨式、启发式相结合的教学。通过表演课本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愉悦的课堂情境,在观剧、讨论中不断领略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

一、知识储备

A、作家简介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湖北潜江人。中国现当代剧作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等。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作者自己说:“那个时候,我是想反抗的,因陷于旧社会的昏暗腐朽,我不甘模棱地活下去,所以我才拿起笔。《雷雨》是我的第一声呻吟,或许是一声呼喊。”(《曹禺选集后记》)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两部作品,奠定了曹禺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曹禺擅长以现实主义的笔触,深入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示紧张、尖锐的戏剧冲突。戏剧氛围浓重,语言富有诗意。

B、时代背景

《雷雨》是曹禺的第一部戏剧作品,也是中国话剧史上的一部杰出剧作。此剧写于1933年。剧本所反映的时代,大约是从1894年至1924年这段时间。这个时代,正是中国社会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帝国主义侵略下,中国社会加速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过程。地主兼官僚资产阶级代表着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人民革命的浪潮前赴后继,无产阶级日益发展着、壮大着,最终成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但是,它毕竟还处在幼年时期,广大的劳动人民依然呻吟在豪绅统治下,暂时处在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之中。这个时代的低气压虽然是郁闷的,但却呼唤着、预示着大雷雨的到来。曹禺以其对时代的敏锐感受,把他的感受结晶为深刻的哲理,由此透出时代的精神。

C、文本要点

《雷雨》剧情。煤矿公司董事长周朴园出身封建世家,曾留学德国。三十年前作少爷的时候,为迎娶一位富家小姐,遗弃了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的婢女梅侍萍。长子周萍留在周家,而侍萍怀抱次子大海,投河遇救,后嫁与鲁贵,生下女儿四凤。周家后来从无锡迁居北方某大城市,周朴园又娶繁漪为妻,生下儿子周冲。他们与鲁家共居一地。鲁贵与四凤在周家帮佣,大海在其生父周朴园的煤矿上当工人,但两家各不相知。周朴园当年在包修哈尔滨江桥时,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了二千二百多名小工。从死者身上榨取了钱财,后来又不断地破坏工人的罢工运动,并指使警察开枪打死矿工。他独断专行,压制繁漪的个性,夫妻矛盾尖锐,视同仇人。繁漪苦闷抑郁,与周萍发生了乱lun关系。后周萍遗弃繁漪,又和四凤相爱,当繁漪获悉周萍、四凤要相偕出走,在绝望中当众宣布了她和周萍的乱lun关系,周朴园也公布了侍萍的真实身份。隐秘暴露,真相大白。四凤无法承受这突如其来的打击,冒雨冲入花园,触电身亡。周冲为救四凤,也触电而死。周萍开枪自杀。侍萍、繁漪在巨大打击下也先后疯癫。周朴园孤苦伶仃。剧作在一天之内集中写了周鲁两家历时三十年的生活史,表现了新旧两种思想斗争和阶级矛盾,揭示了悲剧的根源。结构严谨,矛盾集中,戏剧性强,形象鲜明,语言性格化。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D、基础知识

1、生字

涔(é):形容雨、汗、血、泪等不断流下或渗出。谛(dì):仔细。愕(è):惊讶;发愣

2、词语

拜望:原是敬辞,指探望。文中含讽刺的意味。谛听:仔细地听。谛:仔细。

恩怨:恩惠和仇恨。文中偏指仇恨。见地:见解。

交涉:跟对方商量解决有关的问题。文中含有办成事情的意思。

惊愕:吃惊而发愣。昧心:违背良心。昧:mèi昏,糊涂,不明白。

弥补:把不够的部分补足。伺候:在人身边供使唤,照料饮食起居。

无赖:①刁钻泼辣,不讲道理;②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

贤慧:指妇女心地善良,对人和蔼。也作“贤惠”。郁热:闷热。郁:积聚而不得发泄。

怨愤:怨恨愤怒。意气:文中指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

涔涔:形容汗水不断地向下流。沉吟:遇到复杂或疑难的事迟疑不决,低声自语。

门当户对:指结亲的男女双方家庭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相当。

规矩:(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或常理。拜望:探望长辈或领导(敬辞)。

恩怨:恩惠和仇恨。多偏指后者。痛不欲生:形容悲痛到了极点,不愿再活下去了。

二、问题探究

主问题:认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成功地表现了“周朴园”和“侍萍”个性特点的?

子问题1:《雷雨》这个标题可否换成《两个家庭的悲剧》?请谈谈理由。

子问题2:《雷雨》的故事情节是什么?请用简明的语言概括每一折故事的情节。

子问题3:周朴园和鲁侍萍的相认的场面,作者通过哪些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揭示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请细读原文后,填写下表。

人物:周朴园/鲁侍萍

个性化语言

动作

人物性格

矛盾冲突

子问题4:A、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怀念是真实的吗?你觉得周朴园是一个怎样的人?

B、鲁侍萍对周朴园及其三十年的情感纠葛持什么态度?你认为鲁侍萍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子问题5:周朴园和鲁大海见面的场景,作者通过哪些个性化语言和动作来揭示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的?请举例简要分析。

子问题6:周朴园和鲁侍萍的性格特点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三、课文小结

《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剧,是命运对人残忍的作弄。专制、伪善的家长,热情、单纯的青年,被情爱烧疯了心的魅惑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公子哥,还有家庭的秘密,身世的秘密,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

在戏剧艺术上,《雷雨》臻于完美之境。它的冲突设置在其自身的特色中起承转合达到极致。具有夏日雷雨的征候;它成功塑造了剧中人物,丰满而复杂;它具有一种诗意之美,不单单得自文辞的优美,也不仅是得自剧中人物诗意的性格,可以说,是所有这一切,包括舞台提示、角色分析,汇总一起发出的一种形而上的气质和品味。

课文所节选的是《雷雨》的第二幕,可分为两个场面,地点都是在周家客厅里。第一个场面写周朴园和侍萍三十年后意外重逢并相认,第二个场面写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激烈冲突。周朴园、侍萍相认的情节是剧情很重要的发展。因为他们的对话揭示出两人年轻时曾经有过婚恋纠葛并生有两个儿子这个秘密,而这个秘密是全剧的关键情节。周朴园和鲁大海之间的矛盾冲突则让周、鲁两家中的五个人之间初次发生联系。父子关系、母子关系、兄弟关系因为激烈的阶级利益冲突,被完全忽略、消解了。

《雷雨》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2、会认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初步认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景象变化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三、课前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本课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雷雨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你们平时注意过雷雨吗?雷雨天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雷雨》,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自由读,读准字音,找出生字词)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标出来(8)它是按前、时、后的顺序描写的,谁能来分一分。(1—3、4—6、7—8)

(三)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①结合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景象,说说雷雨前大自然怎么样?(天气昏暗,天气闷热,刮起大风,闪电,打雷)

②课文中是怎么样向我们介绍的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说说雷雨前有什么特点?(天气昏暗,天气闷热)

③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风大)你是从哪里体会到风大?(从忽然、吹起树枝乱摆、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④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雷雨前还有什么特点?(闪电亮、雷声响)指导朗读“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越来越说明闪电亮的程度和雷声响随着时间而加大。

⑤女生齐读(1—3)自然段,试着说雷雨前的景象。(雷雨前,天气昏暗,天气闷热,狂风大作,电闪雷鸣,预示着大雨即将来临)

2、“哗哗哗,雨下起来了”雷雨中的景象又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第二部分(4—6)

①看图1,说一说雨中的样子。

②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指名读)

(雨中,开始雨特别急,特别大,后来越来越大,窗外的一切都看不清了,最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

③指导朗读。

(“哗哗哗”读得要重,停顿短一点,表明雨下得急,下得大。“渐渐地”说明雷雨由大到小,由急到缓,有一段时间,要读得稍慢一些。

3、雷雨后的情景又是怎样的?我们一起学习第三部分(7—8)

(1)指导朗读,句号停顿,清晰读出雨过天晴景象的赞美之情。

(2)齐读课文,读出雷雨后的美。

(四)、总结

这是一篇写景的课文,生动形象地向我们介绍了雷雨前、中、后的不同自然景象,大自然中有许多美景,需要我们留心观察,希望同学们做个学习中的有心人,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随时将观察到的东西记录下来,学会写观察日记,为今后的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板书设计

雷雨前

18、雷雨 雷雨中美

雷雨后

18。 《雷雨》课后反思

王玉兰

一、说教材

《雷雨》是二年级下册第五组“走进大自然”中的一篇课文。《雷雨》这篇课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语言生动优美,内容条理清晰,插图形象生动,学生在看插图读文字的过程中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观察自然现象的欲望。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压”等4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3。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物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2。弄清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自然现象的变化顺序。

3。了解雷雨的特征。

四、说教法、学法

1、我运用“先学后教”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雷雨的不同景象,在学习过程中,启发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运用朗读教学法,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教学本文时,紧扣重点和难点,发挥学生的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感悟课文。享受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的乐趣。

五、说教学过程

我在教学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对字、词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的掌握了生字。在本课中利用问题来贯穿全文的教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课文。利用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变化过程。

总结

在组织教学上还欠缺,对于这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加以改进。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望各位老师给于宝贵的建议,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

《雷雨》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有关知识

2、通过鉴赏语言,熟悉剧情,揣摩主要人物周、鲁的内心情感,感知、评价“相逢”部分的戏剧冲突。

3、理解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教学重点:立足剧本,鉴赏语言;走近人物,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把握作品的时代意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在激烈的的戏剧冲突中认识了一个善良美丽而又不屈的灵魂,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部20世纪30年代名噪一时的话剧名作《雷雨》,这部戏是戏剧大师曹禺的成名之作,为世界文学长廊留下一位不朽的人物形象——周朴园,这又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进《雷雨》。

二、作者简介源: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生,湖北潜江人。他从小爱好戏剧,1929年进南开大学,后来又转清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进清华研究院,专攻欧美戏剧文学,并从文学中汲取营养。1933年,在即将结束大学生活时,完成处女作《雷雨》。经巴金、靳以的推荐,这个剧本在1934年出版的《文学季刊》上发表。继《雷雨》之后,又写出了《日出》《北京人》《原野》《蜕变》等剧本。《雷雨》《日出》成就最高,是他的代表作。在这两个剧本中,作者以卓越的艺术才能深刻地描绘了旧制度必然崩溃的图景,对于走向没落和死亡的阶级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抨击。剧作震动了当时的戏剧界。1942年,曹禺把巴金的《家》改编成话剧,解放后,写了《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

三、戏剧知识再介绍

戏剧是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故事情节的一种艺术。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世界各民族的戏剧都是在社会生产劳动和阶级斗争的基础上,由古代的'歌舞、伎艺演变而来。后逐渐发展为由文学、导演、表演、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成分组成的综合舞台艺术。按结构规模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语言表现形式可分为话剧、歌剧;按题材和年代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现代剧、历史剧等。

四、《雷雨》故事情节

雷雨反映的是一个封建资产阶级大家庭的矛盾。周朴园是个这个大家庭的统治者,其妻繁漪不堪他的专横,与周朴园的大儿子周萍发生了暧昧关系。怯懦、自私的周萍又勾引了婢女鲁四凤。出于嫉妒,繁漪通知鲁四凤的母亲鲁侍萍把她领走。鲁侍萍正是三十年前被周朴园引诱,而后又被遗弃的侍女,她是周萍的生身母亲,而被她带走的儿子鲁大海又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做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他和周朴园面对面地展开斗争……这些矛盾酝酿、激化,终于在一个“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的下午趋向高潮,又经过一番复杂的矛盾冲突,周萍、四凤知道他们之间原来是同母兄妹。于是一场悲剧发生了,鲁四凤触电而死,繁漪的儿子周冲为救鲁四凤不幸也送命,周萍也开枪自杀……这个罪恶的大家庭终于崩溃了。

五、互动探究

1、把握戏剧冲突

解说:戏剧冲突主要指剧中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是戏剧的灵魂,那么,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来自哪些人?矛盾的实质是什么?

明确:周鲁两家的冲突

第一场:周朴园同鲁侍萍的冲突

第一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经过(相遇述旧怨)

第二层:周朴园认出鲁侍萍的态度(相认生新恨)

第二场:周朴园同鲁大海的冲突

2、学生表演

现在让我们来欣赏一下几位同学对课文节选部分中的第一场的表演吧,有请他们(掌声响起)

明确:对学生的表演作出评价,鼓励并指正。

六、作业布置

用自己的话来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次试讲,我觉得本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课堂环节比较紧凑,有效地抓住了教学目标,通过动作与朗读、表演、想象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感受《雷雨》中矛盾冲突。本堂课也存在不足:

1、对学生的关注力不够,未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2、教学环节虽完整,却不能够与学生更好的联系在一起;

3、学生讨论的环节较少,思考的时间相对来说留的时间也比较少。

通过本次授课,我也认识到自己在教学方面的许多不足,在今后一定踏实钻研教学内容,同时也提升自身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 篇4

满天的乌云,黑压压的压下来。树上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哗,哗,哗,雨下起来了。

雨越下越大。往窗外望去,树哇,房子哇,都看不清了。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天亮了起来。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爬上了网。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了起来了。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一个生字“垂”。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3、联系生活,培养学生有观察天气变化的意识。

重点:

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难点:

联系生活感知,感情朗读雷雨前描写。

教学过程:

猜一猜,甲骨文“雨”字。(板书:雨)

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

1、给雨组词。顺势而导: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雨家族里最神奇的成员——板书完整:“雷雨”,齐读课题。

2、你们见过雷雨吗?你所见到的雷雨是怎样的?指名说。顺势引“雷雨”这两个字写法要点。

3、导入课文

二、初读“雷雨”,理清脉络

1、提出读书要求:打开课文到80页,放声朗读,争取把把生字读准确,课文读通顺。

2、学生自由读文。

3、检查朗读。

第一段:

压下来下起来亮起来叫起来

自由读——指名读——跟读

第二段:

这个词你会读吗?(课件:乱摆)指名读,组词

第一、二段:课件点红:蝉蜘蛛指名读。

你发现了什么?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虫字旁的小动物呢?

出示图片、文字(课件:蜜蜂蜻蜓蝴蝶蚂蚁)

第三段

第四、五、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课件:彩虹)指名读。出示:虹,看到虹字的部首,质疑、释疑,师讲述虹为什么是虫字旁

4、书写“蝉、蜘、蛛、虹”

当虫变成了偏旁以后,它有什么变化吗?

教师范写“虫”字旁。再范写词组:蜘蛛。学生接着书写:蜘蛛。

提醒:胸离桌一拳,眼离书一尺,手离笔尖一寸。写好的小朋友再去默读一下课文,在心里和自己说说,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

5、交流初读感受,看图理清层次。

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3幅图片)——(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②图片对应找段落

③交流并板书。

三、研读“雷雨前”。

读1—3自然段,想想雷雨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1、课件出示1——3自然段,自由读,指名读。交流,雷雨来临之前天气有了哪些变化?

2、品味词句,感受变化

句子一: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指名读。

①抓“满天”、“黑沉沉”,感受乌云的多。

②紧扣“压”,感受心情。

压向我们的是什么呀?你会有什么感觉?指名读。

总结:这样可怕的乌云,你想送给它一个什么词呢?——乌云密布

句子二: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①指名读

②说话训练

③齐读。

③这样的风,你想送给它什么词呢?——狂风大作。

句子三: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指名读。

①(课件: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你还能用上这样的形式自己也来说一说吗?课件:——越——越——。自由说,指名说。

②情境读

这越来越亮的.闪电和越来越响的雷声交织在一起,就叫做——电闪雷鸣

过渡:在这样的天气变化下,小动物们有哪些和平时不一样的表现呢?赶紧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句子四: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①感受闷热。

指名读。

句子五: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①指名读。

②辨析比较:在这里,垂下来可以换成哪些词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比较。

小结:

总结:采访蜘蛛,读!

垂、讲解字理:读得这么好,接下来让我们来写一写这个垂字吧!

交流提醒

师板书、生书空

除了蝉和小蜘蛛,看看前面的这些小动物,再联系一下生活中尼所知道的一些小动物,看看还有哪些小动物也会接到雷雨公公的通知单呢?你能用上这样的形式说说吗?自由说,指名说。随机采访。

小结:......齐读。

3、总结:孩子们,炎热的夏天里,天空中先是乌云密布,又闷又热,忽然间狂风大作,紧接着电闪雷鸣,多么可怕的气氛啊!这些变化都在告诉我们——要下雷雨了!

齐读第一——三自然段。

4、存疑结课:雷雨前是这样的神奇,雷雨中、雷雨后又会是怎样的情景呢?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雷雨》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的】

1、简介曹禺和他的《雷雨》。

2、了解戏剧的一般常识,理解舞台说明的作用。

3、分析《雷雨》(节选)的戏剧冲突,结构布局特点。

4、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和人物性格。

5、概括戏剧中揭示的思想主题。

【教学难点】

个性化的语言(人物思想性格)。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方法】

赏析法和练习思考法。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曹禺和《雷雨》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原籍为湖北潜江,现代著名剧作家。其作品有《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明朗的天》《胆剑篇》《王昭君》等。《雷雨》《日出》是他的代表作。

作者出生于天津一个没落的封建家庭,自幼曾广泛阅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尤其喜爱唐传奇、元代戏曲和明清小说,并有机会接触与欣赏中国民族传统戏曲,如京剧、昆曲、河北梆子、唐山落子等。1922年在南开中学读书时,阅读了大量“五四”以来国内的优秀作品和外国文学、戏剧作品,并参加了北方最早的业余戏剧团体之一的“南开新剧团”,演出过易卜生、莫里哀、丁西林等作家的作品。1928年秋入南开大学,二年级时又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在这期间认真研读了希腊悲剧家莎士比亚、契诃夫、易卜生等人的剧作,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四年级时,完成了他的处女作多幕话剧《雷雨》,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卓越的艺术技巧第一次显示了他的艺术才华,引起了戏剧界的震动。

二、复习戏剧常识

1、戏剧的概念: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她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2、戏剧的种类:从表现形式看,戏剧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哑剧等;从作品的容量看,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从时代来看,可以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从情节主题来看,戏剧又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从演出场合看,又分为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等。

3、戏剧的几大要素:包括舞台说明、戏剧冲突、人物台词等。(戏剧文学的特色有三:一是适合舞台表演、二是要有戏剧冲突;三是要有鲜明生动的人物对话。)

4、戏剧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语言有五个特色:一是动作性;二是个性表现力;三是抒情性;四是有潜台词;五是动听上口,浅显易懂。

三、赏析第一场第一层

1、分角色演读剧本:两个角色,一个扮演鲁侍萍,一个扮演周朴园。

2、第一场可以分为几个层次?

明确:

2个层次。第一层从开头到“半晌”,写鲁侍萍和周朴园追忆往事。第二层写鲁侍萍和周朴园现在的矛盾冲突。

3、“大概是的”中“大概”一词能不能换掉或删除?为什么?

明确:不能。这个词表示揣测语气,说明鲁侍萍并不知道,因为她不是周朴园的下人。

4、周朴园为什么要旧雨衣,不要新雨衣?

明确:出于处境艰难,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面临很大困难的时代背景。

5、周朴园为什么觉得鲁侍萍奇怪?

明确:因为鲁侍萍的一举一动是那样的自然,完全不像陌生人,另一方面周朴园又有些熟悉。

6、周朴园说梅家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而鲁侍萍说“她不是小姐,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这样写表达上有何效果?

明确:夸奖的话从周朴园嘴里说出,更可反衬出其内心的虚伪、灵魂的卑劣;而鲁侍萍的自贬恰恰表现了三十年前发生的事对她的打击之大,以及其内心的怨愤之重。

7、鲁侍萍为什么不直接告知自己的身份,而当周朴园说要为之修墓时,她何以又说出来了?

明确:先前是因为不愿提及那些于她并不光彩的事,后来说出来是为了揭露周朴园虚伪的本质。

四、分析第一场第二层

1、周朴园口口声声思念梅侍萍,而一旦她出现在眼前时,他又为何“忽然严厉”起来?

明确:因为这已不是从前那个让他日思夜悔的梅侍萍。而且那先前的思念只是一种虚伪的惺惺作态。

2、鲁侍萍说“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这句话表现了她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她虽然认识到自己的遭遇很不公平,但却缺乏觉悟,所以把一切都归结到命运上去。

3、“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可否不用反复?为什么?

明确:不可以。反复能充分表现她的怨愤之情。

4、周朴园大三十晚逼走梅侍萍为的是什么?这充分体现了马克思的一个什么论断?

明确:为的是娶有钱的门当户对的小姐;这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人与人之间的金钱关系。

5、周朴园说他当时是“于心不忍”,真是这样吗?

明确:不是。这只是他为自己的丑恶灵魂所找的一个安慰的借口,只是为自己的可耻行径做开脱。

6、鲁侍萍听周朴园的辩解之后,思想情绪有何变化?她还怨恨周朴园吗?

明确:她善良的本性使她丧失了抗争的斗志,内心也宽恕了周朴园的卑劣行径。

7、周朴园说“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这是怎样的心理?

明确:担心鲁贵来寻他报仇。

8、鲁侍萍说鲁大海跟周朴园“完完全全是两样的人”,那么鲁大海是怎样的人?周朴园又是怎样的人?

明确:鲁大海是工人代表,有责任心,有正义感;而周朴园是资本家,无责任心,靠欺压工人谋利。

9、周朴园知道鲁大海是他的儿子后,为什么要冷笑?

明确:周朴园以为一旦鲁大海知道自己就是她的父亲时,便会放弃与自己斗争的激。

【教学总结】

一、课件引路,激发兴趣

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性,巧妙运用用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环境,创 设生动、形象、有感染力的课文情境,达到融情入景,自我感悟,形成语感,陶冶情操,自主发展。在逼真的动画情景中,学生犹如身临其境,轻松了解到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边读边想,读中感悟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以便形成一定的阅读能力。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雷雨》一课的教学中体现了:

(1)自读感知内容。教学中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在头脑中初步勾画出雷雨的情景。

(2)表演读深化感知。在对课文内容、情感了解后,相信学生,指导他们从语气、表情、动作方面,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3)紧扣重点,读中感悟。让学生抓住文中重点句、关键词反复读,在读中感悟,在感悟中再读,悟出雷雨前特有的“静”与“动”,雷雨中的大而急,雷雨后的美丽与清新。

 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的设计体现了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学习思想。在识字、写字的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习惯。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现了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师生互动、学生互动,个人学习和集体学习互动,静心读书和活泼参与的互动中,把学生的学习引向深入,让学生体会语文学习的乐趣,把教材情感变成了孩子们的愉快情感。

总之,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获得了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师生都激情满怀,我们感到语文的精彩,生活的灿烂。

最后,谨以一学生的发言作为结语:“老师,读了这一课,我觉得真的要下雷雨了耶!”

《雷雨》教学设计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文以简练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一幅夏日雷雨图。全文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清晰地展开陈述,三部分特征鲜明,写景细致逼真,引人入胜。

 二、学情分析

雷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他们都有着一定的生活体验。另外教材又配有两幅直观的插图,利于图文对照,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感悟。教学中应牢牢抓住这两方面的优势,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观察图画,进行图文对照入手,沟通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引导学生在体验、观察、阅读中感悟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观察生活的兴趣,热爱自然的热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和书写四个生字,重点教学“垂”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景物的特点,并引导学生解决心中的疑难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边读边想象,具体感受并想象雷雨前的景象。

难点:识记和正确书写“垂”。

 五、教学过程

(一)了解“雨”,导入新课

1.小朋友,雨有很多种,你知道的有哪些?

生自由说。

今天我们要感受的是哪一种雨?

2.师板书课题,强调雨字头的写法。

(二)检查预习,重点突破“垂”

1.生认读生字并组词。

2.在认读和书写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个字比较难?你遇到了什么困难?

3.教学“垂”:字的创造;字的演变;字的笔顺;读记笔顺的顺口溜;书写、展示;字在文中的意思(图)。

(三)读课文,了解写作顺序

1. 指名三位学生读课文,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想,老师为什么把课文的段落这样分?

2. 师生交流,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四)感受雷雨前的情景

1.生自由读1~3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句子描写的景物名称圈出来。 生说,师出示。

2. 这些景物在雷雨前会有什么变化呢?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合作读课文。 1号读“乌云”的句子;2号读“叶子、蝉”的句子;3号读“大风、蜘蛛”的句子;4号读“闪电、雷声”的句子。

读完句子,四人一小组讨论同学们提出的疑问。

3.读句子,集体交流。

老师请一个小组来接读1~3段,其他小朋友认真倾听,全班交流,相机出示相关句子。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关键词:“黑沉沉”“压”

①出示词卡“黑沉沉”: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②你能说一个你积累的“ABB”式词语吗?绿油油、红艳艳、金灿灿??什么东西会沉到水里面?大石头、铁??那乌云就像这大石头一样快要从高空沉了下来。说明乌云很黑、很重、又很厚。

③认读生字卡“压”:点生读,开火车读。

④谁能用做动作帮我们记住这个字啊!生做动作。看来从上面加重力就是压,你能用压组词吗?压住、压碎,积压、压制、压岁钱??

⑤课件出示满天的乌云图片。你们瞧,这就是满天的乌云,看看你有什么感受?很闷、很难受、喘不过气。

⑥能把你的感悟通过读表现出来吗?指名读句子。读得怎样?乌云厚吗?多吗?重吗?请你来试试,大家一块来读。

(2)“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关键词:“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①认读词卡一动不动,一声不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个词语,“一动不动”“一声不叫”。

②为什么叶子“一动不动”呢?很闷热、一丝风也没有。

③那蝉为什么“一声也不叫”了呢?害怕、雷雨前的自然现象。(采访) 指导朗读:谁来读读这句话?

发挥想象,还有什么是一动不动,一声不响?

(3)忽然刮起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关键词:“乱”

①认读生字“乱”,强调注音,开火车读。

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被用到,仔细地想想,我们都在哪儿用到呢?生联系实际生活说说。

③这里的“乱摆”说明了什么?风大。课件出示狂风图──指名读。

这雷雨前的天气实在是变化莫测。刚刚树上的叶子还一动不动的,现在却忽然狂风大作,吹得树枝乱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4)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关键词:“垂”

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①认读生字“垂”,强调翘舌音,开火车读。

② 师出示字典中的意思:东西一头挂下来。在生活中,你看到的什么东西也是垂下来的?头发,垂柳。

③比较感受“垂”的妙处:课件出示两个句子。

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从网上爬下来,逃走了。

如果把这里的“垂”换成“爬”好不好?

垂字更能说明蜘蛛逃得快。追问:为什么要逃得这么快呢?──害怕。 ④谁来当当这只害怕的蜘蛛?指名读,齐读。

(5)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关键词:“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①指名读。你认为这里用得好的词语是?越来越??为什么呢?老师动手拍桌声音越来越大,学生来体会,闪电一次比一次更亮,雷声也一次比一次更响。

②大家同意吗?是的,小朋友们,这越来越亮的闪电,肯定吓得小动物们都??这越来越响的雷声也一定吓得小朋友们都??让我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③ 说话练习:想象一下,此时天上的乌云越来越(黑),天空越来越(暗),风刮得越来越(大)。填后全班齐读。

小结:雷雨前,首先是乌云密布,接着狂风大作,最后又是电闪雷鸣。这一切的一切都在告诉我们一个消息──要下雨了!对啊,要下雨了。

反思:

《雷雨》是一篇描写得非常优美的小散文,同时又是一篇很浅显的科普文。学生在生活中对雷雨这一现象已不陌生,所以课前我采用学习单的形式布置了学生自学,课堂中我直接以检查预习引入新课。

整堂课,我觉得自己的设计思路比较清晰,一环扣一环。每一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说,自己领悟。对于“垂”字的教学,我采用字的创造;字的`演变;字的笔顺;读记笔顺的顺口溜;书写、展示;字在文中的意思(图)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学生的记忆比较深刻,我自己也较为满意。

这堂课的缺点也比较多。首先,1---3自然段没有教学完,使课堂显得不完整,比较遗憾。其次,在“垂”的教学中,“垂”在句中的理解,本是放在书写后,因为紧张而把这一环节遗漏了,后在指名三位同学读课文时补上,就显得有些生硬。然后在小组合作时,因为多媒体的座位和班里有些微差别,我没有再次确认学生的号码,所以在合作时,有的孩子就不知道自己属于几号,该干什么。

我校这次的课堂改革,主题是“先学后导,当堂巩固”。我通过这次的公开课,与这样的模式有了一次亲密的接触,尽管没有很好地体现这一理念,但这是尝试的开始,同时也使我有了很大的收获。

《雷雨》教学设计 篇7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认读字词

2.分节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

1.比较课文插图,激发朗读兴趣

出示课文的两幅插图,比较两幅图有什么不一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图中的不同景象。

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空中狂风怒吼、大雨哗哗、树枝乱摆;小朋友关上窗户观赏雨景。

图2:蓝天白云、彩虹高挂、空气清新、树木新绿,小朋友惊喜若狂。

2.研读“雷雨前”

⑴默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有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样?

[a.乌云满天,天昏地暗 b.树不动,蝉不叫

c.狂风大作,蜘蛛逃走 d.电闪雷鸣]

⑵交流自读自悟情况;教师随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

①满天的乌云,黑沉沉的压下来。

黑沉沉”写出了什么?(云层厚)能把它去掉吗?为什么?“压”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云层很低)你人为该怎么读这句话?

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叶子一动不动”说明什么?(一点风也没有)“蝉一声也不叫”呢?(因为空气中湿度大,蝉难以发出声来,说明天气闷热。)

③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

“乱摆”说明什么?(风刮得猛)不下雨时风是怎样吹的?为什么要加一个“忽然”?(风来得很快)

④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蜘蛛为什么逃走?(因为它在网上坐不住了,这也说明风刮得猛烈。)哪个字写得好?为什么?读一读。

⑤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该怎么读才能体现天气骤然变化?

⑶有感情地朗读。

3.研读“雷雨中”

⑴默读课文,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考大家?

⑵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互动,教师相机点拨。

①为什么用3个“哗”?(这是象声叠词。通过雨的声音,形象地说明雨势很猛,一开始就下得很大。)该怎么读这3个“哗”?

②为什么“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因为树、房子被雨水笼罩着,人们隔着雨幕看它们,所以看不清。这也说明雨下得很大。)

③两个“渐渐地”说明了什么?(雷雨慢慢变小的。)

⑶有感情的朗读:自由读——女生读——指名读

3.研读“雷雨后”

⑴小组合作读一读,画一画文中的景色。[太阳出来;彩虹出现;蝉叫;蜘蛛回网;青蛙叫起来。]

⑵“天亮起来了”与前文中的那句话对应?(与雷雨前第一句对应,形成鲜明的对比。)

⑶理解:“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这一句讲人感觉空气清新,因为一阵大雨,冲刷了空气中的灰尘,带走了空气中的热量,使人感到清爽、凉快、舒服,这与雷雨前的'天气闷热又形成鲜明的对比。]

⑷美读这一段。

5.汇报交流,欣赏评价

小组表演读喜欢的那一部分,其余同学听读欣赏,品评读得好的词句。如:

⑴“压”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乌云来势很凶猛。

⑵“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彩虹像一条五颜六色的绸带挂在空中,它十分美丽。

⑶“垂”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感觉到风特别大,蜘蛛特别害怕。

⑷“坐”字用得好,读得也好,我能感觉到蜘蛛的悠闲和愉快。

6.再读课文:把你的体会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三、积累运用

1.词语积累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①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②池塘里的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③( )了,( )也( )了。

3.照样子写词语

黑沉沉 绿油油 红艳艳___________

4.读读说说。

闪电越来越亮。

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_______越_________越_______。

5.完成课后“读读抄抄”练习。

四、课后延伸

1.“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课文为什么先写闪电,后写雷声?

2.彩虹是怎么形成的?

3.课外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或观察日出或日落),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18 雷雨

雨前: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雨中:越下越大--→渐渐小了--→ 空气清新

雨后:太阳--→彩虹(雨过天晴的美丽景象)

《雷雨》教学设计 篇8

【教材分析】

炎热的夏日,骄阳似炎,一场雷雨,送来了一阵凉爽。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欣赏着美丽的彩虹,耳边传来声声蛙鸣,淘气的孩子光着小脚丫,在积满雨水的路上嬉戏。这就是夏天雷雨后的情景。雷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本文用精炼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如能把看图与读文有机结合起来去感受雨前、雨中和雨后的不同特点,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条件的话,可以组织孩子观察这一自然现象,相信同学们会有新的发现。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的写作顺序,朗读感悟,“垂”字的书写。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文《18雷雨》。(板书课题;齐读)

2.大家见过雷雨吗?雷雨有什么特点?

雷雨也叫雷阵雨,雷雨的时间不长,但天气变化大。雷雨时的天气是怎样的呢?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认识的字问问下面的小鱼。

2.自主识记

⑴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让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识字。如,用动作记“压”、“垂”;用联想法记“乱”。联系自己观察的情景,想象狂风中的小树乱摆的样子从而记住“乱”字;用换偏傍识字法记“虹”。

⑵巩固识字

①联系文中的词语、句子巩固识字。如:

压:压下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乱:乱摆。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垂:垂下来。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虹:彩虹。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②联系自己的生活和阅读实践巩固识字。

3.整体感知

⑴范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主要讲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自然景象。)

随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⑵找出相关的段落,初步介绍“段”的知识,让学生把课文划分成3段。

第一段(1—3):讲雷雨前的景象。

第二段(4—6):讲雷雨中的景象。

第三段(7、8):讲雷雨后的景象。

质疑:①为什么第3自然段还算雷雨前的景象,不算雷雨中的景象?(雨还没有下。)

②为什么第6自然段还算雷雨中的景象,不算雷雨后的景象?(雨还没有厅。)

三、写字指导

1.“我的发现”。

①读音:“垂、沉、阵、蝉、蜘、蛛”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②同偏旁:“虹、蝉、蜘、蛛”四个字都有虫字旁,“蜘”的虫字旁最瘦。

③“压、逃、”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逃”是走之旁,“越”是走字旁。

④“垂”字中间宽,上下两头窄。

2.“我能写好”。

请学生先把每个字临写一个,对照总结之后,再临写一个,争取第二个比第一个写得好。

3.示范讲解。

“彩”字右边的“三撇”是上下排列的,起笔处要在一条垂线上,第二撇起笔处在横中线上。虫字旁的“扁口”上宽下窄;“蜘”字中的虫字旁要写得瘦长。“垂”字上边的撇要写得短而平,下面的横逐渐加长,最后一横又要缩短。

《雷雨》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充分感受雷雨前、雷雨时的情景,初步感知雷雨后的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日记。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

2、难点:联系生活感知,有感情朗读雷雨前、雷雨时的`描写;在读中想象。

一、 猜谜语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这儿有一则谜语.:有位老兄脾气大,爱发怒的就数它.发起怒来大声吼,伴着成串泪珠下. (雷雨)板书课题.

二、复习巩固生字词。

黑沉沉乱摆压下来逃走彩虹垂下来蝉蜘蛛越来越响

三、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1.师示范读

2.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图(出示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

3请同学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板书: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4.现在请同学们看课文,边看课文边想课文哪些自然段是写雷雨前?哪些写雷雨中?哪些写雷雨后?

找同学回答投影展示,各种形式读。

5.同学们读得真响亮,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伙伴,看这是谁?(出示蜘蛛)

这是一只怎样的蜘蛛呀?你们觉得蜘蛛怎么样?

6这么可怕这么恐怖的蜘蛛在雷雨前却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谁知道雷雨前蜘蛛跑到哪里去了?

7课件出示: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蜘蛛知道雷雨要来了,怕得逃走了。那蜘蛛究竟是听到什么看到什么而逃走的?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3自然段,找找原因。

(乌云黑沉沉压下来、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大风吹得树枝乱摆、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拓展:------越来越---------

8电闪雷鸣,很快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片)

这场雨你觉得下得怎么样?从课文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呢?

自己在课文的4—6自然段找找,哪些地方写雨下得非常大?

投影出示:哗哗哗,雨越下越大。各种形式读

雨越下越大,大得怎么样呢?(树哇、房子…….)

9雨是一直这么大吗?(不是)课文哪个句子告诉我们雨变小了?

10那雷声、雨声是一下子就小的吗?不是一下子小的,哪个词语告诉我们了?

“渐渐地”是什么意思?

11雷雨来的快去得也快,很快雨停了,蜘蛛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蜘蛛又坐在网上”这蜘蛛雷雨前跑得比谁都快,雷雨后它又坐回来了。

老师把“坐”改为“爬”行不行?为什么呢?

蜘蛛坐在网上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12现在如果你是那个推开窗户往外望的小朋友,你的心情怎么样?

13雨后的景色真美呀!就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中从头到尾把这场雷雨再来感受一下,全班齐读。

四、课后练习

五、板书设计

雷雨

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忽然吹大风

闪电亮哗哗哗渐渐地

雷声响

课后反思:

这节课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板书不够完整,指导朗读不够到位,整节课教师的声音语调没有多大起伏,有些地方重点没有理解到位。鉴于这样的情况已深深反思及改措。

《雷雨》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四个生字,会写生字“垂、彩、虹”。

2.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3.拓展语用,会用“越…越…”等词语准确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抓住事物感受雷雨前后大自然的变化。

难点:联系生活感知,观察并描述事物的变化。

 【教学重难点】

课件、平板资源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感知雷雨

1.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都有哪些雨?(下雨的情景)

2、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的是雷雨和这些雨有什么不同?(雷雨一般出现在夏季,伴随着打雷)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进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积累生字,认识雷雨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添字,不漏字。(学生读)

2. 指名读,一个学生读一段,其他同学听,做标记反馈。(正音)

3. 要把课文读好,可要先认识生字宝宝,你想让老师教你写哪个字?

(出示四会字投票)

4、指导写“垂”字:我们看看这三个“垂”,哪个字正确?

垂字的三横长短不一,是锥型结构,从中可以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

1) 我们来看它的象形字像什么呢?(树枝因硕果累累而坠向地面)经过漫长的演变,“垂”字就成了今天横平竖直的模样,中国的汉字真神奇!我们一起来把它写好吧!

2.)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生字投票了解学情,在充分自读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使引导和讲解做到有的放矢,还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读中感悟,体验雷雨

1. 课文写了雷雨前后的哪些景物,用横线把它们画出来。

2. 学生汇报有哪些景物,全班读原文。(板书)

用不同的指导方式:彩虹(教字)、乌云、叶子、蜘蛛、树、蝉、青蛙等

板书:

动物:蝉、蜘蛛、青蛙 变:

天气:乌云、雷雨、风 越来越

景物:叶子、树、彩虹 渐渐

3. 蝉、蜘蛛:平板推送分类

雨前: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雨后:蝉叫了。

蜘蛛又坐在网上。

你为什么这么分?(雷雨前,蜘蛛….雷雨后,蜘蛛…..)为什么4、5、6段没有写蝉和蜘蛛呢?(雷雨中,动物们都躲起来了)

文章就是按照同学们说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结构来描写的。

3. 既然下一场雷雨会有这么多的变化,你从文中找一找有哪些描写变化的词?

渐渐、越来越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为品读课文作好铺垫。】

四、感受变化,回味雷雨

过渡:小朋友们,大自然很奇妙,每当雷雨来临,大自然会有很多变化。

1. 文中用“越来越”、“渐渐”这些词写了什么景物?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雨越下越大。

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

2. 把文中出现的其它事物用上“越来越”说一说。文中是怎么写的?读一读。再用“越来越”说一说。

3. 雷雨中还会有哪些人或者事物发生变化?和同桌说一说,汇报。

街上的行人越来越少。

撑伞的人越来越多。

4. 我们用了越来越、渐渐等词语表达了雨天的变化,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你们能不能用上越来越说说你遇到下雨时的.变化?

4. 把下雨时的变化打写在分组研讨上。

5. 你最欣赏谁的变化,为什么?

【设计意图:抓住变化,由点及面,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同时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推送阅读,元认知检测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了解了雷雨前后会有哪些变化,老师这里有还一篇文章写的是山间的雨,想读吗?推送给你们回去认真阅读,作者是怎样观察山间的雨的。

2、完成元认知的小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让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雷雨》教学设计 篇11

一、复习导入

1.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雷雨》这篇课文,这节课我们先来听写几个词语,请同学们注意听,认真书写。

① 垂下 ②逃跑 ③蝉鸣 ④彩虹 ⑤蜘蛛 ⑥黑沉沉

2. 师出示小黑板,同桌互改,师及时评议。

3.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课文讲了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这节课老师就要带领大家一起去看看这些景象。

二、研读文本

1.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一找描写雷雨前、雷雨中和雷雨后的景象分别在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

2.全班交流汇报。

(一)研读“雷雨前”

师:我们一起先来学习“雷雨前”这一部分,请同学们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划出雷雨前描写了哪些景色,你认为这些景色写得怎么样?

生: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这句话写的是雷雨前的乌云,那它有什么特点呢?

生:乌云很厚、很多而且很低。

师:连续用了三个“很”字,老师看得出你是真正读懂了这句话,你是从这句话中的哪几个词语感受到乌云的多、厚而且低呢?

生:这里用了“满天”、“黑沉沉”和“压”字。

师:不愧是我们班的阅读小能手呀!还有谁也是找到了这一句话?(指名)“压”字用在这里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生:很可怕,好像整个天空都要塌下来似的。

师:你认为应该怎么读这句话?(生读)让你们感到害怕了吗?

生:没有。

师:谁愿意也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生:丹丹也没有读出让人害怕的感觉。

师:那你认为读这句话的时候应该注意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

生:低沉、应读得慢一些。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示范读一读这句话?(生读)同学们也想读吗?(全班齐读)

生:我找到了这一句“忽然一阵大风吹来,吹得树枝乱摆”。写的是雷雨前的大风。

师:这里用了“乱摆”这个词,说明了什么?

生:风很大,连树枝也忍不住跟着疯狂起来。

师:说得真形象!树枝也开始不顾形象地开始乱摆了起来。

生:课文里还写了雷雨前的蜘蛛,“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师:这个句子中有个词用得特别好,看谁是火眼金睛,一下子就能发现它。

生:“逃”字用得好,可以看得出蜘蛛也很害怕这样的天气,所以逃走了。

师:你的理解很有个性,还有其它同学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垂”字用得很好,可是我想向老师请教的正是这个问题,它好在哪?

师:你提的问题很有价值,“垂”在这里形象地写出了蜘蛛随蜘蛛网往下落的情景,让人感觉到风特别大,连蜘蛛也害怕得四处逃窜。那你能不能读读这句话?(生读)

生:雷雨前还写到了闪电和雷声。

师:那你能不能把这句话读出来。

生: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师:从闷热到雷电交加,天气的变化之快让蜘蛛也吓得逃走了,请全班同学齐读这一部分,让我们再次感受雷雨来临之前那可怕的气氛。

(二)研读“雷雨中”

师:请同学们看看这两幅挂图,哪一幅画的是雷雨中的景象。

生:是第一幅图。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图中雷电交加,雨下得很大,小朋友都把窗户关得紧紧的。

师: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现在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边读边划出你不懂的地方,等下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生:“哗,哗,哗,雨下起来了”,这里为什么用了3个“哗”?该怎么读这三个“哗”?

生:“哗”是表示雨的声音,用3个“哗”字让我体会到雨下得又急又大。

师:说得真好!这里的3个“哗”字应由轻到重地读,读出当时雨下得大而且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句话。

生:为什么说“往窗外看去,树哇,房子啊,都看不清了”?

生:因为雨下得又大又猛,所以外面的风景都很难看清楚了。

生:我也有个不懂的问题,谁能帮我解答?“渐渐地,渐渐地,雷声小了,雨声也小了”,这里为什么用了两个“渐渐地”,能不能去掉一个?

生:不能删去,因为写出了雨是慢慢慢慢变小的过程,而不是突然就停下来的。

师: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善于提出问题,也能很巧妙地替他人解决疑难,真是难能可贵。希望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你们也能形成这种互帮互助的学习局面。请同学们再自由地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指名读。

(三)研读“雷雨后”

师:全班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并想一想这雷雨后又是一派怎样的景象。(师板书)

三、积累运用

师:相信同学们这节课一定收获不少,看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哪些知识套餐?

1.“词语串串烧”

越来越亮 越下越大 越( )越( ) 越( )越( )

一动不动 一声不响 一( )不( ) 一( )不( )

2.“你一言我一语”

⑴雷声小了,( )了。

⑵池塘里的水满了,( )了。

⑶( )了,()也()了。

⑷( )了,()也()了。

四、布置作业

师:今天的作业(1)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抄写下来。

(2)留心观察天气的变化,并写下来。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读出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

2、感悟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是怎样变化的,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揭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8雷雨(板书课题)生齐读。

2、上节课我们学习这课的生字词,老师检查一下,看谁读得准。(开火车认读词语:黑压压、乱摆、垂下来、越来越亮、越来越响、渐渐地、清新)

小朋友真棒!不愧为识字大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请小朋友回忆一下,作者按什么顺序描写雷雨的呢?

(板书:前、中、后)

(二)学习课文

这节课我们来仔细读读课文,研究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景象各有什么特点。

1、雷雨前

1)课文的哪部分描写了雷雨前的景象?(1-3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1-3自然段,想一想,雷雨前和平时有什么不一样?

2)学生交流

a、乌云(“满天”,“黑沉沉”,“压”)

课件出示描写乌云的句子: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压”给你什么感觉?(学生说感受,指导朗读)

这时候感觉非常沉闷,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b、大风(“乱摆”,“忽然”)

课件出示描写大风的句子: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你从哪里知道这是大风?(大风,树枝乱摆,蜘蛛吓得逃走了)

“垂”字可以用什么词替代?为什么作者用“垂”?(指导朗读)

c、闪电、雷声 (“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课件出示描写闪电、雷声的句子: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用“??越??越??”说一句话。

作者是先写闪电再写雷声的,你觉得它们的顺序能不能换一下,为什么?

(不能。通常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因为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的传播速度快,所以不能换顺序。)

指导朗读。

看着闪电越来越亮,听着雷声越来越响,你有什么预感?

(板书:乌云、大风、闪电、雷声)

2、雷雨中

作者通过乌云、大风、闪电和雷声的描写,让我们眼前仿佛电闪雷鸣,一场大雨顷刻将至,让我们一起去目睹这场大雨吧!(播放课件,雷雨中的动画)

1)你听到了什么?(雷声、雨声)

雨声是什么样子的?你能把它读出来吗?(指导朗读)

2)你看到了什么?(树弯了,雨越下越大)指导朗读

3)雨又有什么变化呢?(渐渐地小了)指导朗读

4)雷雨下得是有变化的,你能不能把它的变化读出来?(男女生比赛读)

(板书:下起来——越下越大——渐渐地小了)

3、雷雨后

夏天的雷雨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雨停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雨后的景色吧!(课件出示雨后动画景色)

1)(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刚才小男孩也欣赏了雨后的景色,为什么他那么高兴呢?(他看到雨后的景色真美丽)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开始!

3)雨后有哪些美丽景色?

4)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雷雨后的句子:

天亮起来了。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

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一条彩虹挂在天空。蝉叫了。蜘蛛又坐在网上。池塘里水满了,青蛙也叫起来了。)

a、太阳

b、蝉

c、彩虹(你能读读描写彩虹的句子吗?通过这个“挂”字,你眼前出现的彩虹是怎么样的?) d、蜘蛛(找一找,哪个字用的特别好?为什么?“坐”字,可以看出蜘蛛的悠闲、愉悦、可爱) e、青蛙

看到这样的景色,你有什么样的心情?(开心、愉快)那就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雨后的美丽景色吧!

(板书:太阳 彩虹蝉蜘蛛 青蛙)

(三)总结

1、作者按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顺序写出这场雷雨的全过程,在作者的描写中你最喜欢哪些地方?你可以读一个段落,一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你们可真会读书!现在让我们分大组一起合作读好这篇课文吧!第一大组读雷雨前的景象,第二大组读雷雨中的景象,第三大组读雷雨后的景象。

(四)课外拓展

1、小朋友们,天气是变化多端的,就是下雨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作者用细致的观察让我们看到了一场雷雨全过程。只要你留心观察,也可以带我们欣赏到不同的景象。

2、这里是老师收集到的有关描写雨的句子,请小朋友读一读,欣赏一下。

(课件出示关于描写雨的句子:

豆大的雨点落在了地上,溅起水花,那水花如同一个个小小的喷泉。

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窗外下着蒙蒙细雨,滴滴的小雨点,好像伴奏着一支小舞曲,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诱惑。 微风吹过,雨帘斜了,像一根根的细丝奔向草木、墙壁。

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3、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课后请小朋友课外留心观察天气变化,把你观察到的景象写一写。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猜谜语,激发兴趣。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非常喜欢猜谜语,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出一个谜语看看谁能猜出来? 千条线,万条线。数不清,剪不断。落到地里禾苗绿,落到水里看不见。(课件出示)

大家一起说是什么?(雨)

2、板书:雨。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什么样的雨呢?

联系生活实际,指名学生汇报。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看!(播放雷雨时的多媒体课件)

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雨呢?(指名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8课雷雨。(板书课题)

三、预习反馈,学习生字

1.汇报预习内容

小组内汇报

2.学习生字词

小朋友们说得多好啊!老师来检验一下大家生字词读得怎么样。谁愿意读。(示生字词)

a.找一位同学起立单独读。

b.谁愿意当小老师领读?(1人)谁还能像他这样当小老师?(1人)

c.读得可真不错,我们可以用什么好的识字方法记住这些字呢?

d.下面让我们进入“回声谷”。

e.再让我们一字开花读。第一个词谁来???

f.去掉拼音还会读吗?男生领读,女生跟读—全班一起读。(全班齐读)

3.读课文

逐段读

四、初读课文,了解内容:(默读课文)

1、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象?

2、学生默读,思考填空:

课文主要写了()、( )、( )的景象。

3、汇报。

4、写作顺序:

这篇课文也就是按照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的三部分来写的。

5、读文,思考。

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自然段描写雷雨后的景象?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出描写雨前、雨中、雨后的分别哪几自然段?

6、汇报,相机板书。

五、 读中感悟,理解想象:

(一)读中感悟“雷雨前”的景象。

1、自读自悟。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的1——3自然段,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

2、交流自读自悟情况。

师:谁来说一说,雷雨前是什么样的景象?你是从文中哪些语句知道的?

(1)理解第1自然段。

①指名学生汇报。

②创设情境,理解课文。

师:是啊,你看!(出示黑沉沉的乌云)云已经很厚、很低、很重了,就要掉下来了一样。

师:这时,你有什么感觉?(指名汇报)

③指导朗读。

出示: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句?(指名读)

师:刚才这位同学读,我没有感觉到这黑沉沉的乌云“压”下来。谁再来读一读。(指名读) 师:来!我们一起来读。(师引读:满天的乌云??)

师:读得多好啊!让老师感觉到有45块乌云一起压下来了!

(2)感悟理解第2自然段。

①过渡: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学生读,师动作演示)就在这时,你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②创设情境,理解“垂”。

师:哎,你看到了什么?(指名汇报)

③演示点拨:大风吹得树枝乱摆,蜘蛛害怕了,直直地滑下来逃走了。(出示闪电、雷声)

《雷雨》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戏剧人物的鉴赏方法;

2、通过揣摩戏剧人物语言来探测人物内心世界。

【教学重点】

在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中,通过周朴园的语言品读,把握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课型课时】

品读—鉴赏课。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933年,一位年仅23岁的清华大学学生怀着对旧中国封建家庭和社会的无比愤懑,奋笔完成了一部他曾痛苦酝酿了五年的剧本。一年后,当时任《文学季刊》编委的巴金在编辑部的故纸堆里发现了它,并感动得为它掉下了激动的眼泪。在巴金的热忱帮助下,这部剧本终于在1934年《文学季刊》第三期上发表了,它的发表立刻引起了中国剧坛的强烈震动,从1935年4月在日本东京第一次演出以来,我国许多重要剧团都竞相排演,并拍成电影,甚至前几年还有人把它拉长为一部二十集电视连续剧,这部经久不衰的剧本就是我国现代著名戏剧作家曹禺的处女作《雷雨》。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走近它了。(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简介剧情及课文

1、声、字、画(剪截于话剧表演中场景)多媒体课件活动展示,渲染课堂气氛。

(下底四行滚动字幕)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悲情故事。

三十年前,一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替周家少爷周朴园生下第二个孩子(这就是后来的鲁大海)才三天的鲁侍萍,竟被周朴园一家凶狠地逼着留下其长子(这就是后来的周萍),抱起奄奄一息的初生儿去投河……

三十年后,在畸性情爱中挣扎的周萍,自知罪孽深重,为摆脱后母繁漪的苦苦纠缠,狠命地引诱了使女四凤,而四凤就是周萍同母异父的妹妹。此刻“恨人像一把火,爱人像一把火”的繁漪妒心大发。恰好,鲁大海又正在周朴园的矿上做工,并作为罢工工人的代表,与周朴园进行着一场针锋相对的斗争……待一切真相大白之后,一场罪恶的悲剧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四凤羞愧难当,雷雨之夜仓惶出奔,不幸触电身亡,单纯、热情、充满着幻想的周冲(周朴园与繁漪之子)跑去救四凤,也遭不测,周萍开枪自杀,善良的侍萍痴呆了……

2、点击课文:

我们的课文就是从来接四风回去的鲁侍萍与周朴园的不期而遇开始的。

三、提示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我们刚刚学过小说,都知道鉴赏小说中人物可以从人物的外部特征,人物的经历际遇以及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等方面的描写中去分析,去品评。而受时空限制的戏剧,特别是像我们课文这样作为剧本的话剧,则只能从人物的语言、舞台说明以及由它们而展示出来的戏剧冲突等方面去鉴赏了。

戏剧人物鉴赏方法:

1、揣摩人物语言

2、探究舞台说明

3、把握戏剧冲突

四、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

现在,我们就拿着这些戏剧人物鉴赏的钥匙,去开启剧中主要人物周朴园的心灵之门吧!在此,我不禁想起鲁迅先生有关文学鉴赏的一句话“倘要论文,最好要顾及全篇”。或许只有这样大处着眼,才能少犯一叶障目、以偏概全的错误。那么,我们看,该先动用这些钥匙中的哪把呢?(明确:把握戏剧冲突)课文节选部分,周朴园的矛盾冲突主要是来自哪些人的?(明确:周朴园与鲁侍萍,周朴园与鲁大海)课文中这两组主要矛盾冲突是从课文的哪里断开的?(明确:“周朴园可是你──”)

这节课,我想和大家一道择取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这个点,去窥探周朴园的内心世界。哪位同学愿意把周朴园和鲁侍萍矛盾冲突的发展过程简要介绍一下呢?

(明确:周朴园由对自以为“死去”的侍萍的所谓“怀念”,到对已经知道还活着的侍萍的惊慌和站在眼前的离开了自己三十年的侍萍的冷酷等情感变化过程。)

五、从周朴园在与鲁侍萍矛盾冲突中的语言入手,评析周朴园的性格、心理

其实,戏剧的矛盾冲突最终还得依附于戏剧语言,特别是戏剧中人物的语言,那么,我们就可以把矛盾冲突中周朴园的语言作为鉴赏的突破口,去探寻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其实情感,从而获得揣摩人物语言的基本方法。

1、着重品一词,解读周朴园对自以为已“死去”的侍萍的“怀念”。

首先,我们来看看周朴园是如何对待他自以为“死去”了的鲁侍萍的。这部分对白中,周朴园在探询往事,语言较多,但我想独辟蹊径带领大家避繁就简,去着重品味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词。

⑴请同学们马上从开头跳读到“我们想把她的坟墓修一修”。找一找在这部分对话中,哪个词出现的频率最多(哦),一共有多少个(10个),周朴园的语言中出现过多少次。(6次)

⑵我们知道,戏剧的语言特别讲究个性化,每个人物的用语、语气都各有特色,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相同的“哦”呢?何况这一小部分,仅仅周朴园一人就“哦”了六次!它们都相同吗?大家再仔细读读,分别说说你对这六个“哦”的感觉。

(引导学生从上下文语境和舞台说明语言中去探讨)

(投影)周朴园用语“哦”字示例:

1、哦,三十年前你在无锡?

2、哦,很远了,提起来大家都忘了。

3、哦。

4、哦?你说说看。

5、(苦痛)哦!

6、(汗涔涔地)哦。

明确:

1、资本家对下人漫不经心的口吻,朗读停顿稍短;

2、勾起周朴园的回忆,停顿稍长;

3、一般应答词,停顿短;

4、表示惊奇,声调上扬重读;

5、谎言被当面揭穿时,不由自己发出的耻态语,可以短促重读;

6、受人指控般、作贼心虚的窘态,语气轻、短。

《雷雨》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2、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鉴赏场景在形象和情节发展方面的作用

难点:品读戏剧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语:歌德说:“优秀的作品,无论你怎样去探测它,都是探不到底的。”《雷雨》就是这样一部作品,它语言内涵丰富,主题多元深刻,构思非常巧妙。无论从从哪一方面解读,都会让我们惊叹它的美丽。今天我们主要从场景和语言的角度加以鉴赏。(写板书)

(先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家齐读:)(打开幻灯2,展示学习目标)

一、整体感知

戏剧主要靠矛盾冲突来推动情节的发展,展现人物的性格。可以说,没有矛盾就没有戏剧。本篇节选部分主要展现了几组矛盾?分别是谁与谁的冲突?(板书矛盾)如果从人物关系的角度来分析矛盾,那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就是情人之间的矛盾,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就是父子矛盾。根据矛盾的性质我们会把文本很自然的分为两部分。(打开幻灯片3,展示第一个教学板块)

二、鉴赏戏剧中的场景在形象和情节方面的作用

(一)周朴园的房间

1、如果你是一位作家,让你写一个邂逅三十年未见的恋人的戏,你会把他们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

如果是写一位父亲会见多年未见的儿子的戏呢?请说明理由。(你选择的地点很温馨)

我们看作家曹禺把他们的见面安排在哪里?(板书:卧室,客厅)

2、他把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在卧室,(打开幻灯4,展示周朴园的卧室)这个房间有什么特别之处吗?(展示幻灯4上的第一个问题)

家具还是以前的旧家具,摆放着一张侍萍的旧照片,房间还保留着侍萍因为生周萍而关窗的习惯,这个房间不准下人进来。(展示幻灯4第一个问题的答案)鲁侍萍走进这个房间一点都不感到陌生,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很自然地走到窗前,关上窗户,慢慢地走向中门。)这个举动说明这个卧室和三十年前梅侍萍的卧室一模一样。(展示幻灯4的概括语句。)

3、周朴园为什么要布置一个这样的房间呢?(怀念鲁侍萍)

教师引导:说明这个场景就有展示人物心理的作用。“卧室”是私人空间,不想让外人进来,它所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即周朴园的内心世界。

4、作者为什么要让鲁侍萍走进一个这样的房间呢?(让她回想起三十年前的往事,和周朴园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三十年前的这个房间是周朴园和梅侍萍的卧室,这里承载着他们人生当中最美好的一段回忆。当这个场景重新出现在鲁侍萍的面前,会让他们很自然地回想到过去。那这个场景就还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我们来总结一下:(展示周朴园)作者设计这个场景的作用是,能清晰地展现周朴园真实的内心世界,能很巧妙地推动情节的展开。这个场景的选择独具匠心。

快速浏览文本【你好像有点无锡口音——好,你先下去吧!】一部分,看看它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怎样周朴园?

(好,你说,按座位依次回答,词语不能重复。)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虚伪的……)

你们觉得哪三个词是不能少的?

(痴情的、歉疚的、紧张的,那就拿笔把我们思考的成果记下来。)

(二)周朴园的客厅

1、我们再来看,作家把周朴园和鲁大海相见的地点安排在哪?(客厅)

现在我们就在周朴园的客厅看一场别开生面的父子会见。)

2、他们是以父子的身份见面的吗?(不是,是以资本家和工人的身份来谈的)

(学生快速浏览文本思考:从这一部分中我们能读出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冷酷无情、圆滑世故、贪婪凶残的周朴园)(幻灯片)

3、客厅和卧室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

(客厅是一个开放的空间,是一个社交场所,他展现的就是一个人的外部形象。)

教师总结:与他人会见场所的不同会展现出他性格的不同方面。周朴园与鲁侍萍在卧室的相见,展现的是他的内心世界;周朴园与鲁大海在客厅的相见,展现的就是他作为一个资本家的社会形象。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完整地展现一个人的性格。同时,好的场景可以很自然地推动情节的发展,虽是精心设计,却让我们感觉不漏痕迹。曹禺这一点上,独具匠心。

品味戏剧语言,揣摩人物心理,把握人物形象

场景的选择不可小视,戏剧的语言更不敢怠慢。戏剧与小说不同的地方是它靠语言来展现人物形象,语言的精彩与否直接决定了作品的成败。《雷雨》潜台词很多,语句内涵丰富,对话十分精彩。你们最想品读的是哪一部分?

品味舞台说明:

1、“歉疚”的周朴园(从舞台说明的角度上讲)

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这部分的语言非常丰富,我们请同学分角色朗读一下,大家推荐周朴园和鲁侍萍。)(安排好演员)

教师创设情境:周朴园现在要向鲁妈打听三十年前梅侍萍的情况。

周朴园三十年前,在无锡有意见很出名的事情——

鲁侍萍哦。

周朴园你知道吗?

鲁侍萍也许记得,不知道老爷说的是哪一件?

周朴园哦,很远的,提起来大家都忘了。(回想往事,陈述语气)

周朴园三十年前有一家姓梅的。

鲁侍萍姓梅的?

周朴园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

后来,后来,——你知道吗?

鲁侍萍不敢说。

周朴园哦。【有点失望】

鲁侍萍我倒认识一个年轻的姑娘姓梅的。

周朴园哦?你说说看。【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

鲁侍萍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揭穿谎言】

周朴园也许,也许你弄错了,不过你不妨说说看。

鲁侍萍这个梅姑娘倒是有一天跳的河,可是不是一个,她手里抱着一个刚生下三

天的男孩。听人说她生前是不规矩的。 【先说结果,再展开原因】

周朴园(苦痛)哦!【说到自己的伤疤,十分苦痛,心生歉疚】

鲁侍萍她是个下等人,不很守本分的。听说她跟那时周公馆的少爷有点不清白,

生了两个儿子。生了第二个,才过三天,忽然【为什么不要我了,你心里

清楚】周少爷不要她了。大孩子就放在周公馆,刚生的孩子她抱在怀里,

在年三十夜里投河死的。【是你造成了这些悲剧的发生,你就是那个罪魁

祸首,你就是那个绝情的人。】

周朴园(汗涔涔地)哦。【侍萍最严厉地指责,他十分心虚】

鲁侍萍她不是小姐,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你从哪里读出了他对鲁侍萍的“歉疚”?

(两处舞台说明)

2、(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舞台说明:舞台说明是写在剧本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的文字,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它具有增强舞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展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展开等多种作用。

品味人物语言——丰富的潜台词

1、紧张的周朴园

抬起头来)你姓什么?

(忽然立起)你是谁?

什么?她就在这?此地?

我们来读读这些语句,感受一下周朴园的紧张。

教师创设背景:当鲁侍萍说到,她是无锡周公馆梅妈的女儿,她叫侍萍。

学生读:你姓什么?(言外之意是,你怎么知道的这么多?)

当鲁侍萍说到她没有死,儿子也活着的时候?

周朴园说:你是谁?(言外之意是,你不会是侍萍吧,你怎么知道得这么清楚。)

在知道鲁侍萍活着的时候,他为什么会非常紧张?是无法面对还是什么?

(害怕梅侍萍来找他。)

梅侍萍没身份没地位,他怕什么?

(怕梅侍萍来这里纠缠,让繁漪知道她原来的妻子还在,怕她来认周萍,影响到他

现在的家庭;害怕侍萍利用这一层关系来敲诈。)

教师小结:卧室这个场景,让他们回忆起了三十年前的往事,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也让我们读出了一个怀念侍萍,对往事心生愧疚,知道侍萍还活着会危及他的家庭、名誉和财产的紧张的周朴园,理解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

2、严厉的周朴园

重点研读的语段:(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哦,侍萍!(低声)是你?

鲁侍萍你自然想不到,侍萍的相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周朴园不觉地望望柜上的照片,又望侍萍。半晌。)

周朴园(忽然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冷冷地)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来了。

思考:周、鲁相认理应抱头痛哭,周朴园为什么突然变脸?

不敢相信眼前的鲁侍萍就是先前的梅侍萍,接着就会想,她来这干什么,肯定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她是受人指使前来敲诈的。从哪个地方读出来了?

(指使,还是找到这儿来了。)狡诈凶残的周朴园(人物语言)

贪婪凶残:

①花钱收买少数不要脸的败类。

②你的手段我早明白,只要你能弄到钱,你什么都做得出来。叫警察杀了矿上许多工人,你还——

③你故意淹死了两千二百个小工,每一个小工的的性命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的昧心财!你现在还——

3、绝情的周朴园

回忆往事的周朴园听到梅侍萍还活着的时候,就非常紧张,害怕侍萍威胁他的名誉、地位和家庭,而当她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心理的害怕就更别提了,他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再让学生分角色朗读。

周朴园很想用钱来结束这场恩怨,想赶快打发鲁侍萍一家走。你从哪看出了他的这些心思?

①好!痛痛快快地,你现在要多少钱吧!

②也好,我们暂且不提这一层。

③好得很,那么一切路费,用费,都归我担负。

④那么,我们就这样解决了。以后鲁家的人永远不许再到周家来。

⑤很好,这是一张五千块钱的支票,你可以先拿去用。

(语言)

(三)教师作最后总结:

戏剧不同于其他文体的地方就是语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即台词)和舞台说明。戏剧的潜台词语很多,能够非常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心理,舞台说明很少,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今天,我们学习《雷雨》,不仅要了解场景的选择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情节发展的作用,更要学会从潜台词和舞台说明中把握人物形象。

孔子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人,文质兼备,才符合君子的要求;《雷雨》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是戏剧中中名副其实的“真君子”,它让我们永远品味不尽。

(四)布置作业:(4分钟)(幻灯14)

1、课外阅读《雷雨》全剧。

2、设计一个亲密朋友邂逅的小剧,请选择三个不同的场景来展开。

3、比较两个相似的舞台说明蕴含的不同含义?

18页的舞台说明(望着朴园,泪要涌出)

21页的舞台说明(望着周朴园,一句话也不说。)

教学反思:

在市优质课比赛中,我抽定了《雷雨》作为自己讲课的篇目。《雷雨》是经典话剧,也讲过三遍,感觉比较熟悉。但是就是这种熟悉,这种经典,给自己讲课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一是大家都讲过,如果老生常谈,毫无新意,这个课就让人感觉很一般,创新难度很大;二是这部话剧潜台词太丰富,没有一定的阅历,有些地方读得不透彻,难以解读到位;三是篇幅长,可讲的点太多,很难梳理出一条非常清晰的带点创新意味的思路。所以,这次备课让我感觉难度很大。

教案写了三次,分别制定了不同的教学目标。第一次定在赏析语言,分析形象上,感觉太传统,毫无新意,被推翻;第二次从情节设计、场景选择等角度来解读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又感觉为了创新而丢掉了话剧的本色,被推翻;第三次从场景选择的匠心处来分析,有新意,品读语言感受形象,又体现了话剧的特点,二者结合在一起,才形成了最终的教案。而这时已经是周三了,时间很紧,任务很重,熟悉稿子的时间很短,好在没有因为这个乱了阵脚,认真准备,认真参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发挥自己的水平。

这次备课、讲课的过程虽然让人饱受煎熬,但让我收获很大。

一是从选课的角度来说,越是经典,越难讲,越是讲课的点多,越难讲,从选课上我有了一点经验。以前讲《湘夫人》时,也没选课的经验,就感觉这首诗歌讲的故事很感人,就选了。没想到正是这个大家都避开的篇目,让我开垦出了一片新的天地,解读出了大家平时没有注意到的内容,这是我的成功之处。所以,选课还是要遵循一定的原则的,能将常炒的白菜炒出新的花样新的口味,那技艺就高一筹了。

二是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可能是当班主任当的吧,现在总害怕学生没有听清要求,于是会反复言说,这样不仅使得自己的语言听起来不简练,还会严重干扰学生的思维。以后上课,要求在前,说过了之后就不再讲话,把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思考,再来回答。语文课堂的语言应力求优美、有文采,让学生能沉浸其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这一点也是今后我努力的方向。

三是读的书少,见到的优秀课例不多。这次讲课前我翻阅了语文的很多杂志,特别是《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等杂志,感觉上面的文章非常打动人心,在这一片土地上有很多真正热爱语文的人在这片田地里默默耕耘,他们的精神、他们的执着给我很大的心灵震撼。虽然平时的工作很累,也有诸多抱怨,我相信语文给我们的精神财富会让我们受益终生。这上面的优秀课例也很多,如果我们平时多加参考,多思多想,我们的观念不仅会得到提升,我们的课堂会有很大的改进。

第四是外出讲课的经验不多,接触到的不同类型的学生少。在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上,还需要我做出更多的努力。

课上完了,按照自己的预期讲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虽然还有种种的不足,但不管怎样,每一个比赛的环节我都认真准备了,虽历经磨难,但收获颇丰。这就是这一次参赛的感受和得到的经验教训。

《雷雨》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默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声音表现雷雨前后的不同景象。

3、有留心观察天气的兴趣,能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信息资料: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或插图及雷声录音。

2、有条件的可课布置学生观察雷雨这一自然现象。

3、收集描写雨景的文章或段落。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压、乱、垂、虹”,指导书写:垂

2.读通课文,清楚写作思路。

3.通过朗读体会雷雨前后的不同变化,随机推敲用词的准确性。

一、读通,理“序”

(一)导入

1.雨有很多种,你知道有哪些雨?(板书雨)(学生自由说)

2.今天我们将要迎接的'就是一场雷雨。(板书雷雨)小朋友们见过雷雨吗?你见过的雷雨是什么样的呢? 雷雨一般是在夏天午后下的。小朋友们不仅见过,还写过呢?

3.读周记,写得不错,如果认真学一学《雷雨》,林煜瀚会写得更好了。

(二)读通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前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中的景象?哪几个自然段是写雷雨后的景象?(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3、检查自学

(1)读句子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

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句子难不倒大家,一起来挑战老师刚才提的问题吧。)

(2)理思路

板书:雷雨前1-3;雷雨中4-6;雷雨后7-8。

二、敲词,研“序”

(一)雷雨前:

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树上的叶子一动不动,蝉一声也不叫。

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闪电越来越亮,雷声越来越响。

标签:雷雨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