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集合15篇

设计3.04W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集合15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学习讨论,运用知识的迁移类推,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动性。

4、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在计算机操作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具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电脑显示:给一个圆柱形罐盒加外包装纸,包装纸要裁多大,应依什么大小来判断?(配有一幅圆柱形罐头盒图)

2、点击鼠标,显示下一页: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计算(课题)

二、自由选择,自学新知。

1、电脑显示: 自学新知a 自学新知b

说明:在学习新的知识点中,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两个学习方案,自学新知a形象直观,容易理解,自学新知b相对理解较难,请大家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自由选择相应的学习方案。

2、学生选择好后,调整座位,把选择相同学习方案的学生分坐在一起后,进入自学。

(展开侧面)

自学新知a:

(1)

长方形

底面周长

长方形面积=

圆柱的侧面积=

(2)

底面

底面

侧面

圆柱表面

(动画)

圆柱的表面积=

(3)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自学新知b:

(1)思考: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宽等于圆柱的()。

长方形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 ×

(2)思考: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所以:圆柱的表面积= +

(3) 小组讨论:

(1)求圆柱的侧面必须具备什么条件?如果底面周长没有直接告诉,可以通过什么条件求底面周长?

(2)求圆柱的底面积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三、初步应用,尝试例题。

学生在学习完自学新知后,进入尝试例题:(注:每道例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电脑显示:

例1: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例2:一个圆柱的高是15厘米,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表面积是多少?

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提示学生在做完例3后,查阅知识点::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四、灵活选择,星级题库。

1、师说明:大家在做例题时,完成得都挺不错,下面就请大家把今天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练习当中,这里有三星题库,题目依次由易到难,请每位同学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选择一星、二星或三星。

2、生自由选择,有困难可以与老师、同学间交流。(注:每道练习题旁都设有计算器、帮助、重做按钮,学生可以进行计算、查阅正确答案、重新再做一遍,学生每做对一题,会出现一个卡通人物表示祝贺)

题库:

1、 一个圆柱,底面周长是94。2厘米,高是25厘米,求它的侧面积?

2、 一个圆柱,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求它的表面积?

题库:

1、 砌一个圆柱形的沼气池,底面直径是3米,深是2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上水泥的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 一个压路机的前轮是圆柱,轮宽1。5米,直径1。2米,前轮转动一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题库:

1、 一个圆柱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2、 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12分米,底面直径是高的3/4,做这个水桶大约用铁皮多少平方分米?(用进一法取近似值,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分米)

五、课外知识,开阔视野。

1、师:练习完成又快又好的同学,可以点击课外知识,查阅其它的数学知识。

2、学生点击课外知识:链接北京科教信息网

1、师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点击布置作业,查看作业内容:

给一个圆柱形罐头盒加外包装,在计算材料时,注意使用“进一法”。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2

教案背景:

冀教20xx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课题:

圆柱的侧面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所以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是本节课的难点,掌握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和思考的能力,以及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体验出探索、发现的快乐,激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圆柱侧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本节课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将直观和抽象、新授和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采取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圆柱体纸筒、圆柱体物体、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1、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柱,对圆柱体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来说说它的特征? (指明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展示同时师生小结)

二、课堂小结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灵活运用,选择合适的方法。

三、课后作业

应用本节课学到的知识,你会求圆柱的表面积吗?同学之间相互交流,试着推一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吧! 附:板书设计

圆柱的侧面积 =底面周长 ×高→S侧=ch

长方形面积=长×宽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深入钻研教材,引导学生合作探究,动手动脑,使学生学有所获。通过教学有如下感悟:

一、数学教学要注重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渗透。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给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化曲面为平面,让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操作等环节。课上我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探索、发现。

二、重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圆柱侧面积计算方法时,我没有拘泥于教材上把侧面转化为长方形这一思路,而是放手学生合作探究: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学过的平面图形?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和实验,把圆柱形纸筒剪开,结果学生根据纸筒的特点和剪法分别将曲面转化成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通过观察和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三、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侧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是本届的难点,在教学中,我适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直观形象的图片展示,不仅有利于学生审题,而且提高了课堂效率。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3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时一3(3)

学习

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学习

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一、基本练习

二、实际应用

求压路的面积是求什么?

三、实践活动

学生活动

说说计算方法。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说自己的想法,独立解答。

学生讨论后完成。

学生实际操作。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学生掌握了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但是个别学生计算的不准。

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时一4(4)

学习

目标1、进一步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2、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学习

重点掌握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中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教师活动

实际应用

1、

2、

3、

学生活动

指名读题,说出题意以及解题思路,然后指名做出。

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明确题意,以便做出。

学生互评互议。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教学反思

在实际应用中,简单的问题还能轻松完成。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4

教学内容:练习六第3~9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

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加深理解表面积计算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密切数学与生活中联系,能够初步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能根据实际生活情况解决有关圆柱表面积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与练习六中的练习相关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包括哪几个部分?怎么求圆柱的表面积?其中圆柱的底面积怎么算?侧面积呢?

2、揭示要求:这节课,我们要运用所学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加深对圆柱表面积的认识。

二、基本练习

1、出示练习六第3题,理解表格意思。

2、第一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3、第二行中,已知什么?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填写在书中表格里,再交流方法和得数。

4、如果已知一个圆柱的底面周长是6.28分米,高是3分米,怎么算出这个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

各自计算,算后交流方法和得数。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六第4题。

⑴讨论:求做这个通风管要多大的铁皮,实际上是算哪个面的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

2、完成练习六第5题。

⑴讨论:需要糊彩纸的面是什么?要求彩纸的面积就是算圆柱的哪几个面积?为什么?

⑵各自练习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3、讨论练习六第7题。

⑴出示“博士帽”问:认识它吗?什么样的人可以拥有博士帽?

⑵看看,这个博士帽是怎么做成的,包括哪几个部分?

⑶出示条件:这个博士帽上面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下面的底面直径16厘米,高为10厘米的圆柱。

你能算出,做一顶这样的博士帽需要多少平方分米的黑色卡纸?

⑷各自计算,算后交流算法和结果。

⑸如果要做10顶呢?怎么算?

3、讨论练习六第8题。

⑴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讨论:塑料花分布在这个花柱的哪几个面上?

要算这根花柱上有多少朵花,需要先算出哪几个面的面积?分别怎么算?

算出上面和侧面的面积后,怎么算?为什么?

4、讨论解答练习六第9题。

⑴出示题目,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⑵尝试列式。

⑶交流算法:

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怎么算一根柱子的侧面积的?为什么不要算底面积?

四、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交流

五、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圆柱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5~26页的例4、“试一试”、“练一练”。

教学目标:

使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操作、验证、交流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初步学会应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培养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和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呈现例4中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直观图。

2、提问:这几种立体的体积你都会求吗?你会求其中哪些立体的体积?

启发:大家想不想知道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猜想一下:圆柱的体积怎么算?

3、引入:我们的猜想对不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二、教学例4

1、观察比较

引导学生观察例4的三个立体,提问:

⑴这三个立体的底面积和高都相等,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⑵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定相等吗?为什么?

⑶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可能相等吗?为什么?

2、实验操作

⑴谈话:大家都认为圆柱的体积与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能是相等的,而且都等于底面积乘高。那用什么办法验证呢?让学生在小组中说说自己的想法。

提醒: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我们能不能将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呢?

⑵提出要求:你能想办法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吗?各小组说出自己的想法,有条件的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柱,操作一下。

⑶讨论交流:如果把圆柱的底面平均分成16份,切开后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

操作教具,让学生观察。

引导想像:如果把底面平均分的份数越来越多,结果会怎么样?

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拼成的`立体会越来越接近长方体。

3、推出公式

⑴提问:拼成的长方体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

指出:长方体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相等;长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等于圆柱的高。

⑵想一想:怎样求圆柱的体积?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小结并板书圆柱的体积公式: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⑶引导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公式:V=sh

三、教学“试一试”

⑴让学生列式解答后交流算法。

⑵讨论:知道什么条件就一定能算出圆柱的体积了?分别怎么算?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⑴说一说:这两个圆柱中都是已知什么?能算出圆柱的体积吗?

⑵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⑶对照板演,说说计算过程。

2、做“练一练”第2题。

说说为什么要从里面量?如果从外面量算出的是什么?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学生交流

六、作业

完成练习与测试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5

教学课题:

圆柱的表面积。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后,在充分理解了表面积的含义的基础上展开的。圆柱的表面积是它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面积的和,其中侧面积是新知识,底面积(即圆的面积)是学生学过的。教材选用了来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通过想象和操作活动,使学生知道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后可以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从而探索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研究展开后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关系时,通过让学生在侧面展开成长方形和长方形卷成侧面的活动中,发现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探索圆柱侧面积算法的过程中,学生把曲面转化成平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推理活动,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能够得到锻炼。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教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教法运用:

本节课我采用操作和演示、讲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直观演示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教学,发挥互联网搜索引擎功能,使新授和练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做到讲练结合,较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学法指导:

采取引导-放手-引导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运用化曲为平的方法推理发现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具准备:

圆柱体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

圆柱形纸筒、茶叶桶。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师:圆柱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学生回答后课件动画闪烁各部分名称)

1备材料时往往会比计算结果多一些,因为在具体操作时,尤其是在剪圆的时候会产生浪费现象,这是不可避免的。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圆柱表面积中的侧面积是学生学习的难点这一问题,通过四个层次的学习,有详有略,凸显本节课的重难点。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过程,通过小组交流讨论,推导出了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适时渗透“转化”思想,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三、解决问题,强化认知。

(一)(多媒体出示圆柱形的油漆桶,无盖水桶、烟筒实物图)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计算制作这些物体所用的铁皮的面积,各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通过回答让学生感知圆柱表面积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意义。

(二)根据要求练习。

1、一个圆柱形油桶,底面直径是8分米,高是12分米,它的占地面积有多大?(只列式不计算)

2、一台压路机的滚筒宽1、2米,直径为8分米。如果它滚动1周,压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只列式不计算)(课件呈现压路机压路情景)

3、做一个无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5分米。底面直径4分米,至少需要多大面积的铁皮?(结果保留整数)

根据学生的计算结果,教学用“进一法”取近似值。

小结: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合理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操作练习。

根据练习要求,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

讨论:要计算制作这个圆柱形物体用料的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测量这些数据?

测量:借助工具测量出需要的数据(取整厘米数),并做好记录。

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教师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一方面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回顾,总结提升

1、本节课你有何收获?

2、教师小结:在解答实际问题前一定要先进行分析,看它们求的是哪部分面积,再选择解答的方法。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近似值,以保证原

3思考,最终都探讨出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在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新课程提出:“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在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操作练习:小组合作测量计算制作所带的圆柱形实物的用料面积。根据练习要求,组织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测量,最后算出结果。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做到了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并且根据实物的特点想出了很多测量所需数据的方法,既合理又灵活。在合作学习中不仅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而且培养了实践能力,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五、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围绕课的重难点及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我适时利用了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教学圆柱表面积含义时动画闪烁圆柱各部分的名称,测量并计算圆柱底面积时动画闪烁圆内直径的测量方法,求圆柱茶叶罐侧面积时呈现茶叶罐侧面包装纸,利用圆柱表面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课件呈现圆柱应用的实物图等等,形象直观,加深了学生对表面积实际计算意义的直观认识和理解,也使学生感受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6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教材P33~P3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根据圆柱表面积和侧面积的关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媒体:

圆柱形物体、学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

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

教学过程:

一、猜测面积大小,激发情趣导入

1、用你们手上的A4纸做一个尽量大的圆柱?(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的圆柱,另一种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的圆柱。)

2、这两个圆柱谁的侧面积谁大?为什么?

3、复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刚才的环节中,用现成的练习纸,以动手操作的形式做一个圆柱体,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做、比、评”中唤起对圆柱侧面积知识的回忆。

二、组织动手实践,探究圆柱表面积

1、我们把做好的圆柱加上两个底面后,这时候圆柱的表面积由哪些部分组成呢?(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

2、你们觉得这两个圆柱谁的表面积大?为什么?

生:因为两个圆柱的侧面积一样大,只要看他们的底面积谁大那么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就大。

3、刚才我们是从直观的比较知道了谁的表面积大,如果要知道大多少,那怎么办呢?

生:计算的方法

师:怎么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

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板书)

4、那现在你们就算算这两个圆柱的表面积是多少?

生:(不知所措)没有数字怎么算啊?

师:哦!那你们想知道哪些数字呢?知道了这些数字后你打算怎么计算?

生1: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半径和高。

生2: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

生3:我想知道圆柱体的底面周长和高。

师:老师现在告诉你的数字是这张纸的长是31.4厘米。宽是18.84厘米。那你们会算吗?怎样算,如果独立思考有困难的话可以小组讨论来共同完成。

5、汇报展示:

情况一:半径:31.4÷3.14÷2=5(cm)

底面积:3.14×5×5=78.5(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78.5×2=748.576(平方厘米)

情况二:半径:18.84÷3.14÷2=3(cm)

底面积:3.14×3×3=28.26(平方厘米)

侧面积:31.4×18.84=591.576(平方厘米)

表面积:591.576+28.26×2=648.096(平方厘米)

师:通过我们计算验证了我们刚才的判断是正确的。

接下来我们打开书翻到33页自学例2,从这个例题中你学到什么?

生:分三步来算,先算侧面积再算底面积然后把侧面积和两个底面积加起来。

生2:这样做挺麻烦的有没有更简单一点的方法呢?

6、好!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没有更简单的方法。(补充第二种方法)

教具的演示:把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然后把圆柱体的两个底面通过剪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圆柱体的哪一部分?(底面周长,也就是圆柱体的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是圆柱体底面半径)

所以圆柱体表面积=长方形面积=底面周长×(高+半径)

用字母表示:S=C×(h+r)

我们用这个方法来验证一下我们的例2看是不是比原来简单?

汇报:大部分学生都认为比原来的方法简单。(说一说认为简单的原因)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了圆柱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出示课题),你们学会了吗?(会)那老师也得做几题验证一下你们掌握得怎么样。

本环节通过提出一个实际问题,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出:不同条件下用不同方法可以解决相同的问题。逐渐培养学生用多种途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 分组闯关练习

1、多媒体出示题目。

第一关(填空)

沿圆柱体的高剪开,侧面展开后会得到一个( )形,长是圆柱的( ),宽是圆柱的( ),因此圆柱的侧面积=( )×( )。

第二关

一个圆柱的底面直径是2分米,高是45分米,它的侧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它的表面积是( )平方分米。

第三关(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下面各题)

一个圆柱,它的底面半径是2厘米,它的高是15厘米,求它的表面积?

2、汇报结果,给予评价。

我本着“重基础、验能力、拓思维”的原则,设计了以上几个层次的练习题。整个习题,虽然题量不大,但却涵盖了本节课的所有知识点,而且练习题排列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层层深入。有效的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质疑(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五、反馈小结:

教学反思

1、 自主探究,体验学习乐趣

以解决问题为主线,打破了“例题――习题”的教学模式,给学生创设探究的舞台(也就是提出贯穿整节课的一个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认知冲突层层深入,思维碰撞时时激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乐趣。

2、合作交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给学生提供一个合作交流的平台,在相互的交流中大胆发表不同的见解,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共同归纳出计算圆柱表面积常用的三种形式,从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深度。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7

一、引入新课:

1.引入。

师:在上节课,老师布置同学们课后每人用纸板做一个圆柱体,你们带来了吗?这就是我们昨天刚刚认识的新的几何体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几何新朋友?(★ 生答时要利用手中的道具)

2.激发兴趣。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高 30 厘米 。想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师:“要求制作这样的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实际上,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求什么?”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探究新知。

1.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师:以前我们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你能说说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吗?和周围的同学研究一下。(学生分组讨论)

师:谁能用简炼的语言概括出:什么加什么就是圆柱的表面积?

(生:圆柱的侧面积 + 两个底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板书)

师:【课件演示这一过程】“你能用一个等式来概括这句话吗?”

师贴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

也就是说,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2。圆柱的侧面积。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的,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怎样计算侧面积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解决的一个难点。(板书:侧面积)

①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利用自己手中的圆柱体,小组研究一下——圆柱的侧面积该怎么求?

学生分组探究。

②汇报交流。★※★※★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一下你们组的做法和结果?要到前面来,边汇报边演示你们的推导过程。

③.【课件演示变化过程】★师解说。

(贴出: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

强化:“要求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3.学习例1。【课件出示】

一个圆柱,底面的直径是0.5米,高是1.8米,求它的侧面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一人板演,全班齐练。

板演者讲解题思路。集体订正。

小结:我们在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时,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底面周长和高。)可是有时候底面周长没有直接给出,我们可以根据底面直径或半径求出圆柱的底面周长。

4.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请同学们看屏幕——有这样几个圆柱体,你会求它们的侧面积吗?只列式,不计算。

【课件出示】

5.学习例2。

师出示手中的教具:这是老师用纸板制作的圆柱体。(高15厘米,底面半径15厘米)现在,老师想考考你:要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

①弄清几个面:要求“制作这样一个圆柱体,至少需要多少平方厘米的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圆柱的什么? 老师手中这个圆柱体一共有几个面? 三个什么面?

【课件出示例2图】

②独立试算:(一个板演,全班齐练。)

③指名讲解题思路。

④小结:圆柱的表面积包括侧面积和底面积,要求圆柱的表面积,就是要求出这几个面的面积的总和。

⑤扩展:

a.刚才这道题是“已知底面半径和高,求圆柱的表面积。”如果是“已知底面直径和高”,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b.师:如果是“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该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例2改后的题】

学生口算。

★ 师:如果“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半径,你会求这个圆柱的高吗?”

【课件出示】一个圆柱体的侧面积是188.4平方分米,底面半径是2分米。它的高是多少分米?

d.指名说解题思路。

三.实际应用。

【课件出示例3】一个没有盖的圆柱形铁皮水桶,高是24厘米,底面直径是20厘米,做这个水桶要用铁皮多少平方厘米?(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①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题,想想:题目让我们求什么?应该怎么求呢?

②强调“没盖”,“得数保留整百平方厘米。”

③独立计算。

④板演者讲解题思路。(讲清每步算的是什么)

⑤了解“进一法”。

★强调:“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在实际应用中,使用的材料都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 因此,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⑥举一反三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带来了几种不同物体的图片,它们都有一个部分是圆柱。怎样求它们的表面积呢?

【课件出示】

★小结:在实际生活中计算某些圆柱的表面积时,要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

四.巩固练习。

1.一顶厨师帽,高28厘米,帽顶直径20厘米,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需要多少面料?(得数保留整十平方厘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5米,深3米。在水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回到引入题。

【课件出示】罐头厂要制作一批圆柱形罐头盒,底面直径 10 厘米 ,高 30 厘米 。现在请你帮设计部算一算制作这样一个罐头盒至少需要多少铁皮?

如果要制作200个呢?制作1000个呢?

想一想:工人师傅在制作它时就按照我们刚才求出的数据准备料,行吗?为什么?

师:如果给罐头盒贴一圈商标纸,你能算出每张商标纸的面积吗?

五.实践应用。

师:拿出自己制作的圆柱体,老师看看,谁的做的漂亮?(选出可以欣赏的。)

“现在你能算出自己包装的圆柱体各用了多少平方厘米的彩纸吗?请同学们课后测量出你所需要的数据,然后算出来。”

六.全课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圆柱的表面积》,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师:你有没有想提醒同学们注意的地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⑵.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⑶.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能力目标: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学生每人用硬纸做一个圆柱体模型、另备圆柱体实物。

2.多媒体课件。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8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设计理念: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以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数学思考: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 长×宽 =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 侧 =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9

【教学内容】:

p13-14页例3-例4,完成“做一做”及练习二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

2.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教学重点】:

理解求表面积、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

1.圆柱体有()个面,分别是()、()、()。

2.圆柱体上底和下底之间的距离,叫做(),有()条。

3.长方形面积=()×()

圆的周长=()c=()

圆的面积=()s=()

二、新课

1.圆柱的侧面积。

(1)圆柱的侧面积,顾名思义,也就是圆柱侧面的面积。

(2)出示圆柱的展开图:这个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观察很容易看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

(3)那么,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计算呢?(引导学生根据展开后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可以知道: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侧面积练习:练习七第5题

(1)学生审题,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这两道题分别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

(2)指定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发现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并及时纠正。

(3)小结: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必须知道圆柱底面周长和高这两个条件,有时题里只给出直径或半径,底面周长这个条件可以通过计算得到,在解题前要注意看清题意再列式。

3.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1)让学生把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展开,观察一下,圆柱的表面由哪几个部分组成?(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由上下两个底面和侧面组成。)

(2)圆柱的表面积是指圆柱表面的面积,也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的面积。

公式: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4.教学例4

(1)出示例3。学生读题,明确已知条件(已知圆柱的高和底面直径,求表面积)

(2)求的是厨师帽所用的材料,需要注意些什么?(厨师帽没有下底面,说明它只有一个底面)

(3)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独立进行计算.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察看最后的得数是否计算正确。(做完后,集体订正。指名学生回答自己在计算时,最后的得数是怎样取得的。由此指出:这道题使用的材料要比计算得到的结果多一些。因此,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这道题要保留整百平方厘米,省略的十位上即使是4或比4小,都要向前一位进1。这种取近值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5.小结: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圆柱形物体的表面积,要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各部分的面积.如计算烟筒用铁皮只求一个侧面积;水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一个底面积;油桶用铁皮是侧面积加上两个底面积,求用料多少,一般采用进一法取值,以保证原材料够用.

三、巩固练习

1.做第14页“做一做”。(求表面积包括哪些部分?)

2.练习七第6题。

【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例4:①帽子的侧面积:3.14×20×28=1758.4(平方厘米)

②帽顶的面积:3.14×(20÷2)2=314(平方厘米)

③需要的面料:1758.4+314=20xx.4≈20xx(平方厘米)

答:需要用20xx平方厘米的面料。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0

一、设计理念

新一轮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有利于学生主动的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二、教学策略

1.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2.创建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3.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4.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三、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包括圆柱的侧面积和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例3是说明圆柱的表面积的意义,给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让学生了解圆柱表面积的组成部分。例4是让学生运用求圆柱表面积的方法求出做一个厨师帽的用料,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让学生了解进一法取近似值的方法。

四、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运用公式计算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五、教学难点:

理解和掌握求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六、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积展开模型电脑课件

学具准备:

易拉罐、白纸壳、剪子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生活情景,激励自主探索

在导入新课时,老师用孩子们喜欢喝饮料的爱好创建生活情景:“同学们爱喝饮料吗?”“爱喝。”“给你一个饮料罐,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提了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以后在研究,今天我们来解决用料问题。假如你是一个小小设计师,要设计一个饮料罐,至少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因此,用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去创设情景,很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活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使其自主地积极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二)创设探究空间,主动发现新知

1、认识圆柱的表面积

师:我们先来做一个“饮料罐”(出示模型)薄纸壳当铁皮,你们想怎么做?

生:要卷一个圆筒,要剪两个圆粘合在圆筒的两边就行了。

师:用什么形状的纸来做卷筒呢? (有的学生动手剪开模型)

生:我知道了,圆筒是用长方形纸卷成的!

师:各小组试试看,这位同学说的对吗?

(其他小组也剪开模型,有的得到了长方形,有的得到了平行四边形,有的得到了正方形。)

师:还有别的可能吗?如三角形、梯形。

生:不能。如果是的话,就不是这种圆柱形的饮料罐了。

(评析:学生能拆开纸盒看个究竟,说明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学生是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了对圆柱各部分组成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

2、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师:我们先研究把圆筒剪开展平是一个长方形的情况。“求这个饮料罐要用铁皮多少?”这一事件从数学角度看,是个怎样得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思考、议。

生A:它是圆柱体:两端是同样的两个圆,当中是长方形铁皮卷成的圆柱。

生B:求饮料罐铁皮用料面积就是求:

圆面积X 2 + 长方形面积

生C:必须知道圆的半径、长方形的长和宽才能求面积。

生D:我看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和高就可以求出用料面积。

师:我们让这位同学谈谈他的想法。

生D:长方形的长与圆的周长相等,长方形的宽与高相等。

所以只要知道圆的半径就可求出长方形的长,也可求出圆的面积。

师随着板书:长方形的面积 = 长 × 宽

圆柱的侧面积 = 底面周长 × 高

(三)自主总结规律,验证领悟新知

让学生就顺利地导出了圆柱的侧面积计算方法: S = 2 πr h

师:如果圆柱展开是平行四边形,是否也适用呢?

学生动手操作,动笔验证,得出了同样适用的结论。

(评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由学生得出结论,又让学生验证,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地展示自我,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四)解决生活问题,深化所学新知

师:大家谈得很好,现在小组合作,计算出“饮料罐”的铁皮面积。

生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有哪些收获?

生E:我知道了,圆柱的则面积等于地面周长乘以高,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底面积和的两倍。

生F:在得数保留时,我觉得应该用进一法取值,因为用料问题应比实际多一些,因为有损耗,所以要用进一法。

(评析:教师让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发现问题,交流解决。)

课件出示例四,读题明题意,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第16页第七题,学生试做,全班交流。

讨论:如果一段圆柱形的木头,截成两截,它的表面积会有什么变化呢?小结,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S表面积=S侧+2S底

=2πrh+2πr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1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以及利用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掌握圆柱体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引入新课。

1、检查:拿出自制的圆柱,分别指出它的底面、侧面和高。

2、复习:点名说说圆柱两底的关系,圆柱高的条数和关系以及侧面展开可能是什么样的图形。

3、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1、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⑴摸一摸自制圆柱体的侧面,谈一谈自己感觉到什么。

⑵想一想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能不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你能求出这个曲面的面积吗?)

小组讨论:有什么好办法求出圆柱的.侧积吗?

⑶剪一剪自制圆柱,汇报交流结果。

⑷说一说:圆柱体的侧面可转化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是什么?

它的侧面积正好等于底面周长乘高的乘积。

板书: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⑸算一算: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同学自己自作,交流结果。

小结: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的方法是什么?

⑹做一做:

课本76页例1及77页的第一题。

2、表面积的意义及计算方法

⑴自读课本:什么是圆柱的表面积?

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

⑵练一练:(小黑板出示)

⑶小结:

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积周长与高的乘积,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两个底面积与侧面积的和,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中,有许多问题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求出圆柱的表面积。

三、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自学课本,书77页例3。

⑴分小组讨论;

⑵学生反馈。

2、问:要知道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要求哪些面的总面积?

3、只列式不计算。

小黑板出示题目。

4、实践练习

⑴小组合作:测量并计算自制圆柱形实物的侧面积。

⑵讨论:要求出圆柱形的物体的侧面积,是求哪些面的总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数据?怎样能测量这些数据?

⑶测量:测量所需的数据。

⑷计算:根据量得的数据。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知识?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2

教材内容和在本册教材中的地位:

《圆柱的表面积》是在学生五年级学习了长正方体表面积面的旋转,了解了点、线、面之间的关系,和认识了圆柱的基本特征后,安排的一节课,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操作等活动,运用迁移规律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加以应用,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好这部分内容,为下节探究圆柱体积降低难度,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其它几个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柱体是有一定认识的,70%的学生知道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哪,但是全班只有10%的学生会求圆柱表面积,而且这些孩子都是在外面上过补习班或者进行预习记住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的。由此可见,学生对圆柱的表面积了解的比较少,存在一定的困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合理灵活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求知识的学习品质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以及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复习圆柱体的特征)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几何形体——圆柱。知道它是由平面和曲面围成的立体图形。

师:圆柱上下两个圆形的平面叫圆柱的什么?它们的关系怎样?两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什么?这个曲面叫什么?

引入:两个底面和侧面合在一起就是圆柱的表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柱的表面积。

二、目标定向

1、我能理解和掌握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运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2、我能通过对已有知识的迁移,探索新知识。

三、自主合作

(一)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设疑:1、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哪些面的总面积是圆柱体的表面积呢?

2、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首先应该计算它的底面积和侧面积。

(二)根据条件,计算圆柱的底面积。

圆柱的底面是圆形,同学们会求它的面积吗?

(三)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引导探究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

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计算圆柱体的`侧面积。

(四)求圆柱的表面积。

1、设疑:学会了计算圆柱的底面积和侧面积,怎样计算它的表面积?

2、学生根据数据进行计算?

四、交流展示

(一)汇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二)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

1、小组合作探究。(剪圆柱形纸筒)

2、汇报交流研究结果,各小组展示。

3、小结:同学们会动脑,会思考,巧妙地运用了把曲面转化为平面的方法,探讨发现了圆柱体侧面积正好等于它的底面周长与高的乘积。

(三)以小组为单位自己做例4,做完组长检查。

五、拓展延伸

1、求出下面各圆柱的侧面积.

(1)底面周长是1.6米,高是0.7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2、计算下面各圆柱的表面积.(单位:厘米)

(1)底面直径是12米,高是16米

(2)底面半径是3.2分米,高是5分米

3、用铁皮制作圆柱形的通风管10节,每节长8分米,底面周长是3.4分米。至少需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

2、砌一个圆柱形的水池,底面直径2米,深3米,在池的周围与底面抹上水泥,抹水泥的部分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板书设计

圆柱的表面积

底面积=圆面积

底面积×2+侧面积=表面积

课后反思:

我从始至终贯穿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思维为主线”的原则,在各个环节中从扶到放,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让他们在动手操作、合作探究中学习,在体验中获得数学的乐趣。

1、实践操作

在教学侧面积的计算时,精心设疑:圆柱的侧面是个曲面,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为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从中思考和发现它的侧面积该怎样计算呢?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圆柱形纸筒进行实际操作,最后探究出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自己观察、发现,形成圆柱表面积的表象。认识到圆柱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和两个底面面积之和。其次,让学生通过动手,把自己课前准备的圆柱体模型展开,可以得到圆柱体的侧面积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高,从而根据长方形的面积公式自然推导出了圆柱侧面积的计算公式。

2、精讲多练。

新知的获得时间要短,课后的练习要从易到难。

本课我采取了分层练习法,先让学生练习侧面积的计算,再让学生试着把底面积乘2再加上侧面积得出圆柱体的表面积;这个计算过程很复杂,难度也很大。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所以我选取了两道生活中的圆柱表面积计算题,一道是完整的圆柱表面积,一道是特殊的圆柱表面积,丰富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让学生学会了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当然,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学生对圆周长和面积的计算不够熟练。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3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习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习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习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习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所以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学生独立总结出圆柱的表面积定义。考查目标1。】

(2)探求表面积计算方法

①自主探索

师:两个底面是圆形,我们早就会求它的面积,而它的侧面是一个曲面,曲面的面积我们没有学过怎么办?想一想,能否将这个曲面转化成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学生自由发言,

师:因为我们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大家一致认为要把侧面展开,来计算它的侧面积。下面请四人一组对照手中的圆柱体学具进行操作,并讨论推导出圆柱侧面面积的计算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操作活动。

②交流汇报

各小组展示汇报,引导学生互相评价。

预设1:沿高剪开

预设2:沿斜线剪开

预设3:随意剪开或撕开

引导小结(PPT演示并板书):无论我们将侧面展成什么样的不规则图形,最后都通过剪拼,得到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的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宽,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底面周长×高。

③用字母表示

师:怎么用字母表示呢?

直接计算:S=Ch

利用直径计算:S=πdh

利用半径计算:S=2πrh

④归纳小结

师:圆柱的侧面积问题解决了,圆柱的表面积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我们一起用字母表示圆柱的表面积吧。

S表=S侧+2S底

师:要求圆柱的表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练一练:

第21页的做一做。

一个圆柱形茶叶筒的侧面贴着商标,圆柱底面半径是5cm,高是20cm。这张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通过计算,你发现圆柱的表面积和侧面积有什么不同?

引导小结:侧面积是表面积的一部分,表面积还包含两个底面积。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圆柱的展开图,所以此环节让学生根据已经有知识经验,先进行自主操作探究,经历求侧面积的过程,加深理解并形成空间观念,然后归纳出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最后进行侧面积与表面积的对比,进步加深二者的区别和联系。考查目标1、2、3.】

(3)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出示例4:

一顶圆柱形厨师帽,高30cm,帽顶直径20cm,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面料?(得数保留整十数。)

①理解题意

师:求多少面料就是求什么?

师:“没有底”的帽子如果展开,它由哪几部分组成?

小结:“没有底”的帽子的展开图,它是由一个底面和一个侧面组成。

②独立完成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③归纳小结

师:通过计算这道题目,你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求哪些面的面积之和。实际使用的面料要比计算的结果多一些,所以这类问题往往用“进一法”取近似数。

【设计意图:例4是圆柱表面积的实际应用,现实生活中有关表面积计算的情形复杂多变,所以在解决此例题时,要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在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决,最后回顾反思,总结出解决此类问题要注意的事项。考查目标3.】

3.巩固练习

(1)求下面圆柱的侧面积。

①底面周长是1.6m,高是0.7m。

②底面半径是3.2dm,高是5dm。

(2)小亚做了一个笔筒,她想给笔筒的侧面和底面贴上彩纸,至少需要多少彩纸?

4.课堂总结

师:回顾本节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引导小结:认识了圆柱的表面积,并利用转化的思想推导出了圆柱的表面积怎样计算,并利用它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三)课时作业

1.利用工具量出你所需要的信息,计算你手中圆柱体的表面积。

(1)测量的数据

(2)计算过程及结果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4

教材分析:

《圆柱的表面积》是人教版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在这个阶段,学生已经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初步了解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的性质,学习了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学生还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本单元进一步学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

设计理念:

圆柱的表面积的教学应该重视让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有效的操作活动。动手实践,主动探索和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学习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本节课,我试图通过让学生动手,让学生“自由结合”进行探索,在为学生提供主动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中实现以下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圆柱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会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

数学思考:运用知识的迁移,用“化曲面为平面”的方法得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能灵活运用求表面积、侧面积的有关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问题解决;使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圆柱体表面积的不同情况,并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通过比较、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力;通过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类比推理而成功地获取知识,并能积极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让学生体验出自己探究发现的快乐;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联系广泛,激发起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

动手操作展开圆柱的侧面积

教学难点:

圆柱侧面展开图的多样性,并能够将展开图与圆柱体的各部分建立联系,并推导出圆柱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具准备:

圆柱表面展开图

学具准备:

纸质圆柱形茶叶罐、长方形纸、剪刀、圆柱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拿出圆柱体茶叶罐,谁能说说圆柱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想一想工人叔叔做这个茶叶罐是怎样下料的?(学生会说出做两个圆形的底面再加一个侧面)

那么大家猜猜侧面是怎样做成的呢?(说说自己的猜想)

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

1、探究圆柱侧面的计算方法。

教师提问:将圆柱体的侧面展开,会是什么形状的呢?

这个长方形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是圆柱体底面周长、长方形的宽是圆柱体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即长×宽=底面周长×高

所以,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S侧= C × h

如果已知底面半径为r,圆柱的侧面积公式也可以写成:S侧=2∏r×h

2、研究圆柱表面积

(1)、现在请大家试着求出这个圆柱体茶叶罐用料多少。

学生测量,计算表面积。

(2)、圆柱体的表面积怎样求呢?

得出结论: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2

(3)、动画:圆柱体表面展开过程

三、实际应用

四、回顾全课

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有什么遗憾。

圆柱的表面积教学设计15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21-P22中的例2、例3,完成相应的练一练和练习六第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让学生进一步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培养热爱数学、学好学生的兴趣。

 教具准备:

圆柱形的物体,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教学重点:理解圆柱侧面积和圆柱表面积的含义,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来计算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理念: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在引导中发现与理解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先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入手,通过操作、观察与推理,理解商标纸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圆柱表面积的展开图,利用表象来尝试归纳计算方法。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自主概括是本课的基本特征。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复习回忆一、复习

1.指名学生说出圆柱的特征.

2.口头回答下面问题.

(1)一个圆形花池,直径是5米,周长是多少?

(2)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

学生回答后,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回忆特征,口答。

二.自主探索,一、认识侧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2的情景图,引导学生思考:商标纸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就是求圆柱的什么?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类似例2的物体,摸一摸,看一看,理解得出商标纸的面积就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侧面积

3.操作实验,认识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1)请学生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的商标纸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

(2)学生拿出贴有商标纸的学具饮料罐,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观察是什么形状。

(3)引导生观察,进一步思考得到的商标纸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如何计算商标纸的面积?

(4)概括提升: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师板书: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长方形的面积=长昂×宽.

4.发散提高: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是求圆柱的侧面积?

5.独立完成“练一练”第1题

二、认识表面积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1.出示例3。让学生对照直观图,说说圆柱的侧面和底面的位置,同座互相用学具指一指。

2.思考:沿高展开后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厘米?两个底面分别是多大的圆?

3.要求:闭上眼睛想一想,圆柱的展开图是什么形状?

4.试一试,在书中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再将学生所画的展开图进行交流与展示。

5.观察展开图,想一想圆柱表面有哪些部分组成?

6.教师小结,指出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7.引导学生概括: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表面积与侧面积有什么关系?

师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8.学生在小组里讨论,然后算一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教师注意指导学生的答题格式。

生独立思考

学生动手操作

学生联想

动手操作

仔细观察、归纳、概括

学生联想,师相机指导。

独立练习

学生用学具指

借助学具独立思考

学生进行空间想象

学生在方格纸上画

学生进行归纳、概括

先讨论,再独立算,然后交流汇报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第2题

可以先让学生分别算出有关圆柱的侧面积和底面积,再算出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大和。

2.完成练习六第1题。

注意指导学生思考问题要求的是圆柱的哪个面。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先让学生说说用铁皮做油桶时,需要做圆柱的哪几个面?学生独立练习

小交流,再练习

四.总结反思1.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清楚的问题?

2.生活中的圆柱体表面都是一个侧面加两个底面吗?哪些不是?又该怎样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呢?畅谈体会。

发散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