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已经渗入到现代数学教学的发展,不仅影响着数学教学的形式、内容和方法,而且影响着数学课程的建设与实施。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笔者根据教学工作的体会对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策略作初步的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策略

一、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根据学习任务的具体性质确定学生取向的数学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走进数学课程领域,可以通过新旧数学教学模式的整合促进新的数学教学模式的生成,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价值取向。整合后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当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自主学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保证有必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学生与教学媒体的交互活动。在这些活动中都不能脱离具体的学习任务,都应该以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提高教学思维能力为前提,要学生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突破数学教学难点,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课堂内高效地掌握有关数学事实。例如: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这个基本事实的教学而言,传统教学因较难展现其发现过程,从而造成学生对其不易理解,而利用计算机可在屏幕上做出任意三角形ABC及其内角A的平分线,BC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三角形ABC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D,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但必须注意整合后的数学教学模式应与突出学生自我控制的积极的数学学习,便于学生根据自己原有的数学经验,独立地、主动地构建数学的知识和思想方法,并因此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学生交流问题的模式也有了新的变化,通过互联网主页浏览、电子邮件交流、聊天室双向同步通话、同步多媒体环境的虚拟数学教室等数学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异地的专家、优秀教师帮助解决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中使各自的数学能力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二、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认知工具的整合——从促进学生主体的潜能和优化认知过程出发。

数学课程中的信息化认知工具主要分为两类:数学型认知工具和教学型认知工具。通过图形的方式,数学型认知工具还提供了一些数学结构,这些是大多数数学型教学工具无法做到的。同时大多数数学型认知工具还允许对有关数学对象直接施加作用,并可以观察这些用图形表示的关系随后所发生的变化。这必然会反过来帮助学生认识到这些数学关系的存在,理解他们的本质。从课程效果来分析,这些数学型认知工具尽管有许多独特的优势,但仍有与其他认知工具整合的必要。

教学型认知工具包括电子数学课本、数学题库系统、数学课件、数学教学包等。目前的主流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系统,与数学型认知工具是不同的.。他在设计的时候必须考虑到学习者认知水平的增长,他通过提供好的数学活动资料、通过交互式的画画表达更深层的数学信息,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充当小助教的角色。从而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主动性、独立性,减轻了教师的日常负担。可以用更多经历观察学生全面情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之,网络只是环境,探究只是手段,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整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确定。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合作性得到发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人格,从而为21世纪的中国培养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