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1

1信息技术的优势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

多媒体课件是超文本结构,可进行多种形式的人机交互,有利于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及探究能力。

网络上包涵有大量的信息资源,而这些资源可以共享,使知识的传播不再受时空的限制,从而拓宽学习的空间。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需要和个人的具体情况,随时加以选择。

2信息技术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想象歌曲的音乐背景,在教学时,笔者将歌曲和有关南极、企鹅的画面制成课件,上课时播放。结果,憨态可掬的企鹅和冰天雪地的南极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投入学习中,取得良好效果。

2.2利用多信息技术,加深学生情感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心理学研究表明:多种感知事物的效果要比单一的感知好。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音乐教师一般靠一些简单的图片、黑板及录音机等来向学生展示所教授的内容,时间久了,学生往往因缺乏新鲜感而感到枯燥,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对学习内容更是体验不足,理解不深。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任何画面、实物、音响都可以在大屏幕上得以展示,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视、听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春天来了》的时候,笔者将关于春天的美景,如融雪、桃花、小鸟、蜜蜂、杨柳等编制成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上课就被春天到来时的勃勃生机所吸引,使他们置身于心旷神怡的情境之中。学生的情绪很快高涨起来,然后让学生进行人机交互,只需轻点鼠标,就可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春天中的一景”,通过目视、耳听、脑思、口唱、体动等多个信息通道自主学习歌词,体会歌词的意境以及作者对春天来临时所表现出的喜悦心情。这样,不但加深了情感体验,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精神。

2.3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学科整合

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强调音乐、文学、戏剧、舞蹈等多种学科的整合,而多媒体课件可有效地将音乐教学与多种学科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天鹅湖》的这首抒情曲时,可以从网上下载这首曲子的芭蕾舞剧视频,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天鹅湖》的剧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种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了解舞蹈这门艺术的魅力,有利于学生全面提高审美情趣。

2.4利用信息技术强化德育实效

小学生正在生长期,良好的成长氛围对其正确人生观的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至关重要。因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学校工作永远追求的目标。音乐学科中包涵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优势的条件。如将《国旗,国旗我爱你》《让我们荡起双桨》《红星歌》等充满爱国主义内容的歌曲制成课件,在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感人的音响等情境中,可有效地使学生在正确理解音乐的同时,激发情感,受到美的熏陶和美的感染,唤起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热爱之情。

3使用信息技术教学时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

近年来,信息技术已广泛应用于音乐课堂教学,尤其是在各级各类的公开课上,几乎都少不了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很多教师认为,上课不用信息技术,就不先进,就不能算是有质量的好课。结果,除了使用信息技术外,其他教学手段很少用了。这种认识是不正确的。信息技术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而不是唯一手段。其实,选择辅助教学手段有多种,方便的、实用的、效果最佳的,才是最好的。

3.2不能弱化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不能忽视。信息技术虽然有很多优势,但也仅仅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一种最先进的现代化教学工具,因而只能起到为教学服务的作用,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否使用,或什么时候使用,应取决于课堂教学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恰当合理地选择应用,才能恰到好处地发挥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

3.3教师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长期以来,小学音乐课教学普遍处于尴尬状况。除了能让学生唱歌而缓解学习压力之外,真正能达到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从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目标的,还很少。究其原因,一是音乐课还被当作副课看待;二是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除了听就是唱。教学过程,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又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列宁说得好:“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只有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才能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因此,在注重使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的情况下,通过师生沟通思想,转变学生情绪也是值得重视的一个重要环节。综上所述,利用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的信息条理化,使课堂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更应重视学习方法的引导,使他们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只要配合得当,定会使音乐教学驰向高效率的快车道。

小学信息技术的应用策略与探究2

摘要:为了贯彻立德树人的基本理念,在综合活动课程中加入了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STEAM理念的出现,给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创设了良好条件。本文主要描述了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探讨了STEAM教育的概念和特点,并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用STEAM教育理念的方法提出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STEAM教育;小学教育;信息技术

STEAM教育是一项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将其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进行应用,能够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效果,促使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之中,完成学习任务,提升个人水平。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涵

20xx年,信息技术正式被纳入到了实践活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主要以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基础,依靠探究、设计、操作和反思的方式,促使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知识解决一些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二、STEAM教育的概念

STEAM教育理念涉及五个方面,分别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以及数学(Mathematics)。除了要求学生掌握五个科目的内容外,还注重各个科目的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多个科目知识的学习,逐步完成问题的'处理,提高自身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早期在授课时,信息技术课程通常会被称作是“微机课”,实际的教学内容都以打字、软件操作为主。教师讲一步,学生学一步。因此,整个教学活动几乎没有探究时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习任务,不知道知识的原理。长此以往,学生的学科素养就无法提高,对于信息技术也会丧失兴趣。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信息技术课程一直都是副科,对教师的个人素养也没有特别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学校就会有其他科目教师临时兼任的情况。这些教师缺少专业的知识,自然很难在教学层面完成创新。同时,一些学校为了缩减资金成本,没有及时更新设备,导致学生无法接触到最新的技术知识,影响了学习质量。

(三)教学评价片面化

当前,一些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应用的方法单一化,基本上都是通过作业的方式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而对于形成性评价有所忽视。即便在课堂中进行教学评价,学生之间也很少展开交互,使得评价变得形式化,根本没有发挥出价值,学生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无法进行调整。

四、STEAM教育的特点

(一)跨学科性

对STEAM教育而言,跨学科是其特色。早年在教学时,由于受到传统理念的影响,尽管能够帮助学生学习知识,但却很难将各学科知识联系起来。而在STEAM教育之中,涉及的学科种类有很多,并能将其融合在一起。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用之后,除了能够让教学内容变得更为丰富,还能帮助学生提高问题处理能力,完成知识的全面内化。

(二)情境性

在STEAM教育中,情境一直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早期在授课时,教师讲解的知识内容都比较抽象,而且以孤立的形式呈现,学生只能选择被动接受并记忆,而在日常生活之中,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用知识。而通过STEAM教育的方式,可以让知识内容还原到生活之中,让学生在探索和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就能逐步掌握知识应用的方式。此外,基于情境的差异,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会有所区别。在开展STEAM情境教学时,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理论联系实践,感受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进而提高个人能力。

(三)协作性

现如今社会竞争越发激烈,合作精神就变得非常重要。而STEAM教育就非常强调协作性,通过让师生以及生生之间展开探究来完成学习任务。一般来说,这一内容主要体现在两个部分。第一,无论任何项目的完成,都需要教师和学生展开合作,大家一同搜集资料,积极交流,处理其中的问题。第二,小组在沟通的时候,不同的思想会产生碰撞,从而激发学生的灵感。

五、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应用中STEAM教育理念的方法

(一)教学策略

1、打造趣味课堂

想要改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现状,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所以学习的动力往往来源于学习的兴趣,教师要从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的方法入手,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信息技术有着一定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因此教师要以STEAM教学理念为基础,了解前沿的信息技术知识以及手段,在课堂当中展示给学生,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新鲜事物的刺激下,产生学习的动力,培养其良好的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信息技术有着先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因此从STEAM教育的情境性特点和艺术形式出发,教师可以借由课堂导入的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信息技术价值的理解,感受到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关联。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要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从而帮助学生将抽象的知识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开展合作学习

STEAM教育理念所倡导的学习方式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教师要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给予学生适时、适度的帮助,从而辅助学生更加顺利地解决问题,提高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合作,不仅存在于学生和学生之间,也存在于学生和教师之间以及教师与教师之间,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学习探究,能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加强教师对于学生个体的关注程度。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利用组内的交流产生思想上的碰撞,获得新的认知,从而让彼此更加了解,感受到集体的力量,提高凝聚力,顺利地完成任务。在小组合作的过程当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当发现学生出现学习问题时,及时给予指导,让学生能够从自身的角度出发,经过思考来完成作品的学习以及设计。

3、跨学科整理知识

就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来看,部分学校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视程度并不高,且学生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认知也比较片面,认为信息技术课程就是上网休闲的课程,对于基础内容的学习热情不高,而教师在信息技术课堂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学内容比较枯燥。STEAM教育理念,为信息技术课堂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活力,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是跨学科融合,更加强调在不同领域中,用整合性的项目来完成教学,在贴合日常生活的问题情境里,让学生学会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融合,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以及跨学科意识。将STEAM教育理念应用于信息技术课堂当中,能够加深学生的学习程度,提高学习层次,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在新课标背景之下,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多个科目。由此说明,信息技术具有和其他科目整合的效果。因此,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的时候,也不需要拘泥于学科本身,而要突破原有的界限,将各类资源整合在一起。为此,教师在进行内容设计的时候,就要尝试做到综合利用多个科目的知识,以此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处理。在STEAM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教学除了要注重内容和技能指导外,还需要对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予以培养。例如,在开展“动画制作”的教学活动时,若教师单纯指导学生进行“Flash软件”的学习,而没有将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资源引入进来,那么学生最终制作的作品,自然缺少应有的表现力。因此,基于STEAM理念本身,信息技术教学就要做到学科整合,促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还能利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效完成问题处理,进而使得个人能力得到提升。

4、创设生活情境

STEAM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情境性,情境性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里,能够感受到真实的生活,从而提高社会性能力。例如,教师可以从“网络诈骗”这一问题出发,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将其作为教学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围绕电脑病毒以及网络安全等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先向学生展示出真实的案例,以游戏诈骗为主题展开讨论,让学生谈一谈“如果自己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情况会怎么做”,从而以教材为基础,借由小组讨论,让学生能够掌握有关于病毒以及网络安全的知识。网络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从而活跃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理解程度,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小学信息技术学科中的有些知识内容较为复杂,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无法做到快速理解。为此,教师就要尝试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以此将一些重要的情境资源挖掘出来,促使知识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例如,在对“信息工具”的知识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让学生仔细感受,如听上课铃声、观察同学的穿着以及看视频,以此对“信息”下定义。之后,教师再将信号灯、天气预报等内容引入进来,让学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还看到了哪些信息。

5、开展项目式教学

STEAM教育能够提供项目式课程,以制作成品为基础目标,让学生自主展开问题探究和调查,逐步完成设计,之后再反复修改。由于所有工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一些难度较高的任务可以和他人合作,自然能够促使学生的问题处理能力提高,并形成优秀的合作意识。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的选择非常重要,理应源自于学生的实际生活,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进行问题处理。例如,在进行“设计灭火机器人”的任务时,其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便是机器人的组装,学生要保证机器人能够基于实际要求完成灭火工作。为此,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基本能力和个人兴趣进行分组,每一名组员都有着相应的任务。整个项目全部都交给学生,而教师需要在教室中来回观察,在学生遇到问题时,再提供帮助。依靠这一方式,学生的实践能力便会得到全面提高,不但能够了解灭火的相关知识,形成优秀的防火意识,还能将自身个性能力展现出来,提升学习自信心。

(二)评价方式

1、评价主体

在教学活动之中,评价一直都是非常关键的部分。在早期的教学活动中,评价工作基本上都是由教师自己负责。而在STEAM理念下,评价主体的范围就有所扩大,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以及专家评价。如此就能使得评价活动变得更加多元化,让学生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自身的学习状况进行了解,并依靠自评的方式学会反思,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调控,促使评价的作用能够全部发挥出来。例如,在进行“贺卡制作”的教学活动中,为了优化评价的效果,不能单纯引入教师自己的主观判断,而需要将学生之间的互评引入进来。通过相互评价之后,学生很快就能认识到自己的能力缺陷,看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在未来的学习活动中继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

2、评价方法

在STEAM教育理念下,评价工作不再单纯以考试分数为主,而是将会以形成性评价为主,从多个方面对学生展开考查。通常来说,教师在评价学生的时候,采用的方法应当是多维评价,涉及学习活动过程、行为表现、学习成果以及最终成绩等,以此对学生的个人表现、汇报时的语言表达、问题处理方法等展开全面分析。例如,教师可以尝试给每一个学生单独设置一个电子档案袋,以此为之后的综合性评估创设良好条件。或者,教师通过设置任务评价表的方式,基于各个评分项目,对每个小组的优势和缺点予以有效反映。学生则能根据分数的高低,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从而做到查漏补缺,及时调整,进而提升个人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育中,信息技术是学生接触电脑的开端,因此教师就要从兴趣层面入手。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就可以采用STEAM教育的方式,促使学生能够通过合作自主动手进行探究。通过长期努力,学生的学习效果就会得到优化,进而为个人发展带来诸多帮助。

参考文献:

[1]孙微微、基于STEAM教育视域下小学信息技术应用的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20xx(5):173—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