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观后感

个人读后感合集15篇

观后感7.63K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后感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个人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个人读后感合集15篇

个人读后感1

历时半月,精读一本书《当我遇见一个人》(李雪著)写了12篇笔记,每一次都能让思绪飘向很远的地方——童年,一切关系始于母婴关系,对‘母爱伟大’的理解,不再只停留在十月怀胎的辛苦,一朝分娩的勇敢,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不易,而是从孩子呱呱坠地起,每一分每一秒的相处模式,母婴关系就是从这时候真正开始建立的。母爱便在这个时候开始对另一个个体彰显她的威力,选择什么样的相处模式便成就孩子什么样的未来!从前只是自己觉得给了孩子母爱,却从未问过是否是孩子所需之母爱,是否真正看见了孩子,爱他就如他所是,而非如我所愿,看见,是真正的爱!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哭诉‘我站在你面前,你却看不见我’,看见,是看见对方的感受,并赞同它、支持它,感受对方的能量流动,形成共振,如此简单。

每个人成为今天的自己都自有其原因,不必抱怨社会、抱怨他人、或是抱怨原生家庭的影响!当我们认为孩子有‘问题’时,是否想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的,都是我的问题,可问题在哪里?——我不应该吵他,应该控制自己的情绪,应该多些耐心,应该……一顿安慰过后,没过几天又开始重演这一幕,如此反复,像是一个地洞,自己却出不来!其实孩子并没有‘问题’,问题确实是在我们身上,具体在哪里,需要我们去向内觉知,和自己进行心灵对话,对话自己‘内在的婴儿’,一次次的自我觉察,摒弃固有的信念,让冻结的能量得以释放,问题也一同融化,便能拨云见日。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或许我们改变不了父母,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因为我们也会成为孩子的原生家庭,我们之所以会不假思索地对孩子做一些‘后悔’的行为,或许是我们曾经也被这样对待过,或许是我们曾经从来没有感受过的匮乏感在作怪,又或许是看了太多的育儿定律……然后可能会去看一些‘心灵鸡汤’,希望借由它们能安慰一下自己,可是有一天,猛然发现:这不是我以前喝过的鸡汤嘛,怎么又来了呢?——对呀!怎么又来了呢?!因为还没有觉察到真正的问题所在,真相就像树根,而非树干,它往往是被我们埋藏了很多年,一眼望不见,所以才需要不断去自我觉察找到它。

做诚实的父母,遇到事情,不去指挥控制孩子,而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便能看到我们,他们自己也会去想办法。不仅锻炼了他们,也解决了我们的烦恼。心口不一,孩子是可以真切感受到的,所以敷衍孩子是没有能量流动的,比如道歉,为什么道了很多歉,还是会再犯?可能只是嘴上在道歉,心里却并不承认自己做错了,所以还会有下一次再一次。只有自己对自己坦诚,才能看清真相,和孩子的情感连接上,满足孩子也需要父母诚实以待,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多多益善,当我们遇到无法满足的时候,要如实告诉孩子:你的需求,我看到了,它很美好,只是我舍不得/不愿意给你。虽然孩子可能会有些失落,但不会形成心理创伤比如觉得自己不配拥有或者有欲望是贪婪的`等,而是会明白:我有需求是正常的,这不是我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这样孩子就不会受影响,继续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成长。

给孩子最好的教育是爱和自由,感受他的能量场,及时回应,竭力满足他,让他自由体验。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成长历程,一路上可能他们会遇到很多‘麻烦’,为什么我们还要再给他们添加更多的麻烦,而且将是根深蒂固的?比如,两个好朋友一起玩,抢玩具打架了,通过语言或者身体的扭打把不开心或生气的能量释放了,不一会儿又可以一起开心玩起来,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一样。我们偏偏要拉开他们,‘教育’一番,给孩子头脑写入了限制性信念不说,还把孩子的这份能量冻结在体内,无法释放!很多时候追溯我们自己的信念,大都是在童年时候就被植入我们,内化于心了,然后再继续投射给孩子!所以我们要相信孩子,让他自由体验,不干预,不评判,不控制,对自己负责任就好,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易,所以才需要自我觉知,放轻松去感受当下,体验真正的自由,孩子的成长,父母的修行,原来是这样。

个人读后感2

利用上下班地铁上的时间,读完了这本著名的《一个人的朝圣》。经典就是经典,读这本书感觉就像是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对谈,一点一滴都说到了你的心里,颇为激动,忍不住要表达自己的感动。

其实所谓的朝圣,跟宗教信仰没有任何关系,直白得说就是一个六十五岁的老人,为了看望和安慰身患癌症的朋友,从英格兰最南部的金斯布里奇,经历长达87天、627英里的徒步旅行,终于到达最北部的贝里克。除了走路,老人在独自一人的行走中回顾自己的童年、婚姻、儿子及这位身患癌症的朋友,故事一点点展开,这不是一部扣人心弦、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的小说,但她就像是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般在你耳边娓娓道来,情节一点点铺开,感受却是越来越浓烈。

与其说是徒步旅行,倒不如说是一场心灵之旅。

在行走的过程中,老人一点点开始反思过往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包括他的妻子、儿子和患病的朋友,在回忆与思考中,他对自己、对已经离去的儿子和关系早已淡漠的妻子有了新的感受、对他和妻子的婚姻又有了新的认识,在完成徒步之旅后,老人的生活一定也会掀开全新的篇章。因为有过跑步的经历,我理解老人在行走中思考、释怀的感受;我也理解从日复一日繁琐的重复中挣脱出来,呵护、安慰一下我们的心灵是何其美好和珍贵。所以,看完这本书,我真的忍不住拿出运动鞋,重新开始跑步、重新开始与我的心灵对话。

每个人都受过伤,我们要学会给自己疗伤,要学会面对,学会爱。

书中断断续续得展开故事情节:主人公,也就是这位老人哈罗德,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缺爱的环境里:父亲参军从战场上返回家里后,仍无法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整日以酒为伴;年轻的母亲无法忍受这一切,选择离家出走。父亲更加肆无忌惮,除了继续嗜酒外,又开始忙着不停得换女朋友,唯独没有人去关心、爱护哈罗德。小小年纪的他只能整日生活在担心、恐惧中,保持低调做个隐形人。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没有人爱的.哈罗德,成为父亲后,依旧不懂得如何去爱,不懂如何表达爱,于是,面对自己的亲生儿子,他也选择了远离,他小心翼翼却不知如何去爱。这又造成儿子戴维想要对生活的逃脱,后来尽管戴维考到了剑桥,但家庭生活的痛苦让他对生活无望、看不到未来,只能靠酗酒和药物来麻痹自己,最后只能痛苦得选择吊死在自家花园里。两代人的悲情故事不疾不徐得展开,让你背后发凉,也让你反思。可以抱怨战争是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但当我们不能改变环境的时候,是否可以让自己勇敢一些,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而不是靠酒精麻痹自己来逃避问题?作为一个三岁孩子的妈妈,在这个故事中我看到家庭教育中给孩子爱,是何其重要!

我们是自己生活的主人,我们都有自主选择想要的生活的权利。

当一个人没有自主意识,只是被动得一味淹没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之中、没有了任何个人主动的追求之后,生活就是索然无味的寡淡,而当我们在生活中增加了自主意识,有了愿意为之努力的小目标,整个人都会神采奕奕,有一种希望就在前方的感觉,主人公哈罗德就是在确定了要徒步去看望朋友后,展示了内心的快乐和晚上睡觉的安宁。当然,度过了确定目标后的兴奋之后,就需要依靠强大的意志力去克服过程中的枯燥、辛苦和劳累。

一个已经六十五岁、在过往的工作、生活中几乎没有任何存在感的老人,终于在徒步中,克服了对未来的恐惧、克服了路人的质疑、克服了面对众人时的羞怯,在没有手机、没有地图、没有指南针、没有登山靴等的情况下,仍一往直前。在行走中,除了对意志力的考验外,他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在反思中,他学会了如何去爱。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继续前行。

在哈罗德徒步的过程中,有人向他表达钦佩和鼓励,有人发自内心得关心他、为他疗治伤口,有人也是不相信、嘲讽的口味(这种人总是在自己做不到时就以为别人也做不到),有人在他出名后,为了追逐名利风光开始追随。在面对别人的质疑时,相信自己;在面对外界的诱惑时,不忘初心。

这是一个六十五岁老人心灵的救赎,这更是一本让你看到希望、给你带来勇气、让你成长的书,是一本教给你爱和如何去爱的书。对于老人来说,在行走中找到自己、找到爱,对于读者我来说,在读书中找到继续前行的力量,与君共勉。

个人读后感3

20xx年年底,“精神内耗有多累”话题冲上热搜,评论区里有许多人分享了自己的状态,例如明明什么都没做,却觉得很累;无法入眠,纠结;总是觉得自己不行,习惯性自责……

彼时的我正面临一场大考,长时间的睡眠不足击垮神经,有压力感、自我否定成了常态,在不知道多少次奔溃大哭后,朋友在图书馆里找到我,硬拉着我参加了一场读书会。

万分不情愿的开端,却变成适时出现改变的力量。急躁的心缓慢冷却,我像是一只惴惴不安的鸵鸟被轻轻拨开了沙土,对方说:或许,你该找个人聊聊。

如果说入门级心理学著作《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首娓娓道来的故事民谣,那么《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当之无愧称得上是一部柔软动人的轻音乐。

作者洛莉·戈特利布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与其他心理师札记不同的是,书中不仅记录了四个来访者的故事,她还将自己由咨询师变成来访者的经历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一举动打破了大多数人默认心理咨询师的心理一定非常强大的误区,所谓医者不自医,他们和所有人一样,会因为生活经历和感情承受痛苦,会走进死胡同需要接受心理疏导,正是这样,才让他们能够理解来访者,更好地为他们解决问题。

整本书由四十多岁事业有成认为身边的人都是蠢蛋的好莱坞制片人约翰引入,从表面上来看,他缺乏包容心且极度自负,他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尊重别人,同时也不喜欢遵守规定。但随着故事的展开,究其根本,一切令人不愉快的举动均源于他幼时失去母亲以及身为一名父亲却失去了自己最爱的儿子的`经历。否认别人是他无意识形成的心理保护屏障,只有伪装自己是优秀且独一无二的清醒者,他才有解决所有困难的勇气。他在治疗中面对创伤,明白一个真正的好父亲是允许自己软弱的,即使全力生活比逃避悲伤艰难,也不应该带着淌血的心灵孤独行进。

而与约翰截然不同的是六十九岁来访者瑞塔,她没有选择尖锐地攻击别人,却将所有的悲伤加诸在自己身上。回顾半生,似乎没有一件事情能将她从抑郁消沉的境地里拉出来,三次不幸的婚姻、家暴、与子女不合、孤独的现在,太多痛苦的记忆让她不愿意再去接受新的温暖,于是,她决定如果七十岁以前仍无法改变现状就结束自己的生命。心理咨询给了她一次重新打开心扉的机会,她慢慢从一个受害者变成自我救赎的“英雄”,她接受了别人的善意,也传播了自己的爱,不再孤单一人,她终于体会到被喜欢、被需要的滋味。

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来访者名叫朱莉,她是刚结婚不久的大学教师,拥有自己的事业及相爱的另一半,就在她如愿与最爱的人牵手走进婚姻的殿堂并且即将孕育下一代的时刻,被告知罹患癌症。在抗癌的这条道路上,命运的结果无情,她在绝望过后决定用最好的方式珍惜剩下的每一天,直到带着满满的爱意离开。

曾经的我无法想象遇到将死之人应该怎么办,总觉得任何语言都苍白无力,根本无法给予他们安慰。可在读完了朱莉的故事后,我逐渐意识到,语言不是表达安慰的唯一方式,选择安静地陪伴倾听何尝不是一种慰藉,哪怕是听闻噩耗后露出的无奈和惋惜,这些真实的反应也是最好的尊重。他们需要的不是被告知要充满希望积极地抗癌,而是被当作正常人一样,继续生活该有的样子。

朱莉的故事最感动我的不是她选择积极地活下去,而是哪怕死亡逐渐靠近,她仍愿意保持柔软,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感受世界,去感受鲜活的生命……只有努力过好当下,我们才有可能获得更多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这是第一本我手抄了全本经典段落的书籍,也是少有的在读到最后篇章没有遗憾的书。心仿佛被风轻轻拂过的沙滩,柔软成一片安静的海洋,尽管意犹未尽,但就像书本的最后一章说的那样,就将它当作心理咨询中的一次暂停吧,毕竟我们所经历的、见过的一切都不会真正结束。

每个人都可能会在生活中遭受痛苦,如果你痛苦不堪,精神被内耗,那么找个人聊聊吧。“

“当痛苦终于被言说,人们才能获得最基本的勇气,去看、去感知、去信任。我们才有勇气从对方眼睛里看到自己在做什么,也有智慧去思考为什么做,或者,还存在哪些不同的选择。”

如同作者所说,一次迈一步,总会到达的。

个人读后感4

我们单位为员工购置了几本书,读了以后让我感触颇深。其中一本叫《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书中着重阐述了一个崭新的、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员工与企业的关系为主线,说明了企业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关系。这本书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我的心已经承认这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吸引我的似乎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让我明白了自己和企业的关系,也为自己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正确树立提供了帮助,使我受益匪浅,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爱岗敬业的职业人士。

企业给了员工一个施展才华的平台,任何一个岗位都肩负着一定的责任。责任并不仅仅停留在嘴巴上,无论多么完美的表达都不如在实践中做件有责任的事更有意义。真正有责任感的人能够经得起任何实践的考验。每一个人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认清责任、履行职责,不能充分履行职责的人也不可能做好工作中的每一件事。身为企业的一员,不管在哪个岗位都担负着一定的责任。因此,在碰到困难时要勇于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只有这样,你才能在工作中锻炼自己,才能在工作中提升自己。

我们应该明白企业存在的原因就是我们企业的每名员工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走到一起,成为了一个合作的集体。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可以乘风破浪,顺利地达到理想的彼岸。在这场旅行中需要我们这条船上的每一个人团结一致、同舟共济。在这条船上,没有所谓的领导和员工之间的对立问题,只有分工的不同。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企业这条船可以达到理想的彼岸,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所以,不管我们的职位如何,不管我们的分工如何,我们所做的事情都要为企业负责其实这也是对我们每个人自己负责。

我们所在的企业在我们的人生中就是一道风景,我们应该做的是保持一份好的心情,在实现企业与自身价值的同时体会美好的人生。企业对于我们来说,它为我们提供了起码的物质保障是我们生存的依靠。当我们衣食无忧时,我们就会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在自然界中“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法则决定了一个弱小的个体在社会的旋涡中必将被吞灭;唯有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寄托于一个集体,才能实现一个集体的理想;从而间接地实现个人理想。从这个方面来看,企业为我们实现梦想体现价值提供了平台。

我们应该具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心态是一个人真诚待人的表现,也会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巨大的收益。每个人的一生中都要经历一段刻骨铭心的.航程——在风平浪静或是波涛汹涌的海面上,一条或大或小的船载着你和其他一些同道的人执着地前行,你不是这艘船上的舵手,就是一名船员。船的命运就是你的未来,船的方向亦是你的人生。船在水面上时浮时沉,需要舵手与船员的操纵与掌控; 船在风浪里时进时退,关键在于舵手与船员能否给予它足够的动力。一个企业要想在社会上站稳脚跟就要团结、协作、具有凝聚力与创造力。所以在一个企业里,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企业可以促使我们思想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满载船员的大船就会勇往直前、扬帆远航。

综上所述,通过对《员工与企业的关系》的学习,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正视自己的工作,不轻视企业也不轻视自己的工作,不管任何时候都把企业的利益摆在第一位,对工作敬业负责,对企业忠诚坚贞,拥有团队精神、融入团队、善于协作、遇事积极主动,自动自发地工作;懂得在工作中注重细节,明白工作中无小事;想着把工作做得更好,甚至做到最好从不找借口推卸责任,能够贯彻执行上级交待的任务,工作上遇到困难会自己想办法去解决,剔除依赖思想,时刻不忘为企业提供好的建议,时刻想到自己是和企业共命运的人。

总之,企业和你的关系就是“一荣俱荣“是你选择了这家企业还是这家企业选择了你,你既然成为了这家作为企业的员工,就应该时时刻刻竭尽全力为企业作贡献,所谓“一荣俱荣┮凰鹁闼稹庇肫笠倒裁运。

个人读后感5

从结局开始讲一个故事,似乎颇为奇怪。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结局,并不是结局,相反,它很可能只是故事的开始,只是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

人间。

生命的沙漏从一小时开始倒计。

爱迪,就是我们故事的主人公,83岁,在“红宝石码头”游乐场当维修工。他的左膝在战争中受了伤,柱着拐杖,是个默默无闻,被人忘却的老人。

时间如流水,死亡即将到来。

游乐设施发生了故障,黑色巨物下是个和妈妈走散的小女孩。爱迪一瘸一瘸地跑去推开她。来不及逃走了,他压在了过山车下面。人群惊呼。爱迪感到自己正拉着一双稚嫩的小手,我把那个小女孩救出来了吗?

爱迪死了。

天堂。

蓝皮人。

爱迪还是个小孩的时候,和朋友踢球,球滚到马路上,他跑去捡。迎面开来一辆车,爱迪很惊慌,好在司机及时刹住了车。似乎就这么完了,很好的结局,不是吗?

那个司机就是蓝皮人——爱迪在天堂遇到的第一个人。刹车后,他回想起刚才差点酿成的事故,紧张,加之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在开出后不远撞到了树,死了。

“取一个故事从不同的'角度来看”

“世上没有偶然的行为。我们都是联系在一起的。你无法将一个生命和另一个生命分割开来,就像风和微风紧密相连一样。”

“死亡把一个人带走的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人,在被带走和被留下的短短距离中,生命改变了。”

上尉。

上尉和爱迪在战争中认识,相互帮助逃脱了敌军的阵营。对于爱迪,上尉就是他的恩人。

战争结束了,爱迪被送进了医院,他的左腿受了伤。这是他一生的痛苦,从此他的性格大变,孤僻。

在天堂,上尉告诉爱迪,左腿的伤是他造成的,他开枪打的。爱迪从吃惊到恼怒,他恨不得马上把上尉杀死,就是他,就是他才使自己的后半辈子生活陷入了淤泥。而这么做,是为了救爱迪,用一条腿换一条生命。

陌生女人。

她让爱迪看到了他的父亲生前的画面。爱迪对父亲没有一点爱,他的记忆就是父亲不停的打他,骂他。通过陌生女人的点拨,爱迪才知道原来父亲是那么爱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也是。

妻子。

爱迪迷上了打牌,妻子劝他,他不听。于是,一天,妻子亲自开车来找爱迪。她下车寻找门牌号时,被天桥上扔下的酒瓶砸中,死了。而这些,爱迪都是在来了天堂后才知道。

小女孩。

爱迪见的最后一个人。是爱迪要救的小女孩吗?不是。

她和蓝皮人一样,也是因为爱迪而死的。是她把爱迪带到了天堂。那双拉着的小手。

爱迪见完了五个人,他回顾一生,结局亦是开端。

周围迅速变化着,直到寂静。爱迪听到上帝传来的一个字:家。

爱迪终于安息了。他来到了他生活工作过的游乐场,他说他要在这里等着那个不知名字的小姑娘长大,恋爱,生活,然后等着她来到天堂。艾迪将作为她在天堂里会遇到的五个人之一,告诉她,天堂不是伊甸园,天堂是由五个在你生命里出现过的人,指引你理解生命的意义。

有时候,我们看到的结局,并不是结局,相反,它很可能只是故事的开始,只是我们那时候还不知道。

读完本书之后,我反复的思考一个问题:我为何能活到现在?我想这是因为在我的生命里也有人为我牺牲奉献,为我付出一切,为我的生命增添亮丽色彩。从前的我总是感慨人生苦短,世事变化无常,总是自认为自己很渺小、很微不足道。从而放弃过,也彷徨迷失过,甚至消极的觉得自己不应该活着。然而现在的我重新看待自己,找回自信,规划人生。现在我认为活着的目的不再是为了享受或者期望一举成名,也不是追求生活中的冒险刺激。而是为了拥有与你们共处的每一刻。将来,无论我身在何处,倘若有人问我:为什么来到这里?我会回答:是为了与你们相遇。

最后,请让我们大家一起怀着感恩的心,谢谢曾经和我们一起成长、一起走过的人们。也谢谢伟大的米奇·阿尔博姆老师,是您的著作让我们懂得了这些,谢谢!

个人读后感6

五个小时看完此书,粗略的做个总结吧,这本书真的很正能量!任何时候看都是满满的存在感!虽然我不并主张天天喊口号式的励志,但精神世界的充盈与满足还需要书籍做填充,才可以在柴米油盐茶余饭后增添书香气,让自己庸俗的外表散发出内在的光彩。这本书强烈推荐给平时消极或者遇到一些困难就退缩抑或是不能坚持的人,希望更多人可以阅读哦

个人总结了特别喜欢的书中一些语录!还有个人随笔的一些语录,在此拿出来和大家共享一下哦:

1、挫折就像一块石头,对于弱者来说是绊脚石,让你望而却步,而对于强者来说却是垫脚石,使你站的更高!

2、天堂还是地狱,关键在于心态!

3、只要心还活着,生活就没有绝境。

4、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因为美好,所以坚持,但也正因为坚持所以美好。

5、安逸,是你现在最不用考虑的事,没有人的青春是在红地毯上走过。

6、一位哲人说过:“我希望拥有三种智慧第一,努力做好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

第二,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为了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懊悔。

第三,拥有辨别这两种事情的智慧。

7、你只需努力,剩下的交给时光。

8、每一次挑战都是成功的前奏!

9、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

10、有人说,人应该懂得仰望星空,否则便会目光短浅;人必须脚踏实地,否则就一无所成。我以为,既不能忘记仰望星空,也不能忘记脚踏实地,否则我们要么缺少梦想,要么缺少把梦想付诸实践的力量。

11、古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2、一个人,拼的就是坚持!

最让我难以忘却的还是这句“一个人,拼的就是坚持”!以下是热若寒冰语录哦

1、人和人的差别就是对于同样的事情,有的人坚持了,有的人中途放弃了。坚持的.人看到了朝阳,迎来了春暖花开,感受了繁花似锦,但中途经历了常人不能忍受的酸甜苦辣。而放弃的人看到了月亮,等来了寒风刺骨,感受了世态炎凉,但中间漫长的时光里蹉跎了岁月,贪图了享乐。

2、坚持一下子,坚持一阵子,坚持很久,坚持一辈子。第一种人永远不可能成功,第二种人成功只能靠运气,第三种人可能会成功,第四种人一定会成功。只要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坚持中不断总结。

3、人生早晚要吃苦。晚吃苦不如早吃苦!先甜后苦,还是先苦后甜,你可以自己选择。大部分人却不自觉选择了前者!

4、你所有的经历必将成为你崛起的资本!只是你的经历足够多吗?

5、你的成就永远不会大于你的想象!你未来想成为一个怎样的的人,看怎样的风景,都由你自己决定,这些都不会大于你的想象。

6、这世界,看似是一群人的喧嚣,实则是一个人的孤独!

7、世界很大,我们有永远走不尽的路。世界很小,一天就可以到达任何地方。

8、纷纷扰扰与我何干?一本书,一杯茶,凌晨深夜,在书的世界里,没有尔虞我诈,没有烦恼忧愁,只有善良美好,随心所欲。没有物质世界,只有精神傲游!

9、你若不弃,我必不离。你若抛弃,我又何必坚持?人和人的相遇分离都是注定的,缘分来了要珍惜,如果失去也不用自暴自弃。生命,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游戏!

10、成长永远大于成功!如果成长不能hold住成功,即使成功也会失去!如果暂时不成功,只要一直成长,早晚都会成功!不成功是因为成长的不够,成长加上机遇,一定会促成成功!

11、要想得到,必须先付出!不劳而获是一种极少的概率,我从来不相信它会降临到我身上,所以我不断付出,才有了今天的一点成绩。

12、求上居中,求中居下。这不仅是做事,做人也是如此!不仅是工作要求,人生追求也是如此!

13、人生有三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个人读后感7

主角叫苏婷宝,在学校里一直过着同学嫌弃、老师不喜的生活。直到有一天......外婆—老姜茶出现在婷宝黑暗的生活中,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一抹亮色。她,是一个老小孩儿,把婷宝送的珍珠娃娃改造成了蕾一丝小女皇......那天,老姜茶去了“快乐老家”,过了好久好久......婷宝终于可以趁着暑假去“快乐老家”了。在那里,婷宝对着“瓜子雨”许愿;跟家吼爷爷一起吃着七厘伯伯做的美味;陪家吼爷爷一起练声、发声;和家吼爷爷一道叫大家起一一床一一......让大家吃饭......

可是,好景不长,“唐老鸭”家吼爷爷突然离开了他们,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婷宝伤心欲绝,可奇怪的是大家都一脸的平静,她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难道年纪越大,心肠就越硬吗?外婆却说:“婷宝啊,每个人都要说再见的,不论是你,还 是我.......”婷宝停止了哭泣,抬起头,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是每个人都要说再见吗?婷宝再次陷入了茫然。

是啊!每个人都要说再见。

XX年X月X日,那个疼我,一爱一我的太太在病中遗憾离世......那个把一生奉献给儿女的女人;那个曾经欢声笑语的女人,回“家”啦!

太太在病中时,我曾去探望过她......一走进病房,一股苏打水的味道扑面而来,我略带嫌弃的摇了摇头,脑袋昏昏涨涨的,想的都是:太太怎么住在这个鬼地方,她受得了吗?太太平时可是很一爱一干净的啊!她怎么不回家啊?家里多好!这鬼地方......

太太刚住院时......虽然脸色苍白,但眼睛炯炯有神!身形虽然瘦小,但脉搏只是比平常人虚弱一点儿。在她的满头白发中依稀夹杂着些许乌黑发亮的头发,手上却扎满了针一孔......我不忍直视,心底满是恐惧,在可怕的想:太太这是怎么了?她会不会永远离开我们啊?不能再一爱一我了?不,不会的!太太一定会好起来的!我使命摇头,似乎想把恐惧摇出我的内心,摇出我的思想......

太太住院半年时......在脸上,硕一大的眼睛在瘦如骷颅的头上,特别引人注目。这时,我已经知道太太手背上的针一孔是因为她吃不下流食,所以只能靠注射下去的葡萄糖浆来维持生命......看到太太这样的我,仍然抱着一线希望:希望太太能够痊愈,像以往一样来照顾我......不要再受病痛的折磨了!

太太住院一年时......她瘦得一根根骨头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医院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让太太在家里等待死神的降临......听到这个消息,我崩溃了,一直以来为太太忍下的眼泪在一刹那间夺眶而出,太太每天都要做化疗,有的'时候她竟然会自暴自弃的说:“让我死了算了!”只有我知道......太太是为了不想拖累我们,怕我们承担不起医疗费......不想让我们看见她这么痛苦,心疼她......不想我们因为她而流泪......不想影响我们的学一习一和事业......其实她心里比谁都渴望活下去......

就在那一年,太太逝世了......在被病痛无尽的折磨中逝世了!在满怀遗憾的情况下逝世了!我哭了,泣不成声,我开始一胡一思乱想了,想这一切都只是个噩梦,梦醒了,太太自然也就醒了;想这一切都只是个玩笑,等到了一定的时间,太太也就会醒来;想这一切只是个游戏,是一局捉迷藏,等我大喊“太太我认输啦!”她就会得意地笑着醒来;想着一切的一切只是医生误诊了,太太根本就没有生病。然而......奇迹并没有发生。

每天魂不守舍的,满脑子整天浮现的都是太太照顾我的画面:我生病时,她衣不解一带的照顾我;我想买东西时,她总会满足我;我伤心时,她会在一旁安慰我;我开心时,她也会跟着我傻傻的笑;我生气时,她会跟我讲人生的大道理;我......

这时,我想起了婷宝,想起了外婆——老姜茶,我坚信太太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此时此刻,我热泪盈眶:并不是因为太太走了而伤心落泪,而是为太太摆脱了病痛的折磨,为她解脱了而流的泪!

希望太太在另一个世界不再有痛苦......

太太走了,再见!太太......

是啊!每个人都要说再见!

个人读后感8

这本书是朋友yx送的,一开始并没有什么兴趣,看了一些就随手搁在了书架上。后来有天天气很好,就又拿出来看。看到中段哈罗德在斯洛伐克女人的帮助下重获新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旅途开始,我就再也停不下来了,只想继续看下去,看哈罗德还要经历怎么样的困难,看他和莫琳和戴维他们一家人到底发生了什么,看奎妮是否撑到了哈罗德到达的那一天……

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笨拙,木讷,内向,无宗教信仰,交流障碍,甚至不知道如何表达对儿子的爱,穿着一双帆船鞋,一件防水夹克。什么都没有准备,就凭着自己强烈的意念,走路87天,627公里,难以想象。我很钦佩哈罗德的勇气和毅力。以前我一直觉得,没有信仰就很难完成很多事,没有伟大的梦想,就很难到达远方。看完这本书,原来没有信仰也可以走完一个人的朝圣之路,没有伟大的梦想,依旧可以依靠强大的信念到达你想抵达的地方,或许那不是成功的山顶,但那却是你的精神故园。

生活在21世纪。智能手机变成了生活的遥控器,交通工具成为了身体之外的双腿,电视电脑取代了自然生活,高楼大厦替代了树木花草……当我看到哈罗德没有手机、没有电脑,甚至没有专业的徒步鞋时,我想到我们,这些日渐被高科技操纵的人,我们离不开手机,放不开自己的身心,每天只是局限在城市的一隅。我忽然感到羞愧。我想到自己之所以想看着这本书是因为我手机摔坏了很无聊不然根本不会想起,于是更加羞愧。

多久没有好好看书,好好写读书笔记了?高中时每天被语数外史地政淹没,我就在想,等到了大学,我一定要看很多很多书,把这几年没有看的、想看的书都看完。大一刚开学的班会上,我在心愿墙上写下我要在这四年里看完600本书。可是这么久了,其实根本没有好好看完几本书。有时间的时候,都在看视频、玩手机、聊天扯谈。看吧,拖延症就这样浪费了近一年时间。

哈罗德让我明白,我们可以做很多事。只要拥有自己的信念,那么就一定能够看到路的方向。对,中途一定也会有迷惑。但要相信那一句话“当一个人真正想做一件事时,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于是我又想到了我们身边都存在的那些穷游者。他们有的搭车去柏林,有的骑行川藏线,有的徒步穿越亚欧。都是灰头土脸,吃尽苦头,经历了无数的挫折和磨难,体验着难以想象的身体疼痛。他们的勇气,来源于对梦想的执着,对信念的坚持。

每个人都曾经有过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的梦想,可是,大多数人的梦想都淹没在生活的琐事里,就像五月天的歌词“期待一场旅程精彩万分你却还在等等到荒废青春用尽体温才开始悔恨”。我希望有一天,我真的能有勇气去开始一场说走就走的旅程,我能去做那些只敢想不敢做的事,我不再奢求所有人的理解而真正听从我内心的声音。说偏了,下面说回去。

在哈罗德的旅途中他遇到的一个女人对他说:“你还以为走路是世上最简单的事情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实际上做起来有多困难。”她继续说,“而吃,吃也是一样的,有些人吃起东西来可困难了。说的也是。还有爱。这些东西都可以很难。”

路途的最后,我们从妻子的眼里看到了这八十七天的.朝圣之旅对哈罗德的改变:“他当然没有长高长胖,但看着这个满面风霜的男人,黑色牛皮一样的皮肤、卷曲的头发,她突然觉得自己像张白纸一样平平无奇,不堪一击。是他那种生命力使她颤抖,好像他终于成了早该成为的男人。”

有一个细节我觉得很好,书中,哈罗德不嫌负累,买了本《野生植物百科辞典》,带在身边。他从此知道了这土地上许多许多植物的名字,一一问名之后,这些闲花野草,在老头眼前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面目,像直到此刻,它们才真正地具有了耀眼生命一般。看似闲闲带过的一笔,给全书带来了质朴的诗意。来于尘土,行于路上,又归于尘土,土地永远在那里,为人与万物而备。

一本好的小说,能够吸引读者阅读的欲望,能够引起读者的深思,能够让人期待不同的生活,产生与以往不同的想法。

个人读后感9

今天读了李尚龙的《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刚开始我以为这是时下流行的鸡汤文,给你捧上一碗香喷喷的热鸡汤,可惜,没给你递勺子。只能让你闻汤兴叹,激动过后慢慢看着一碗汤冷却下来,碗边凝固着黄澄澄的脂肪,让你再也提不起喝的欲望。

读了这段文字后,我改变了对这本书的看法,或许说它是一本李尚龙的成长剖析史更确切。

我读到的第一个概念是,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要想获得一席之地,首先你得拥有一项核心竞争力。比如,李尚龙的英语。如果他没有过硬的英语能力,确信自己靠英语可以安身立命,他就无法说服他父母甚至他自己退学,离开军校。

如果你想创业,你想去看看更广大的世界,你想离开僵硬的体制,你首先得想想,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它是否可以让你在这个时代安身立命?不能的话,那还是先压制你的冲动,向内求取,先打造自身的竞争力吧!

我读到的第二个概念是,你所谓的努力,很多时候只是在自欺欺人。你三更起,五更眠。每天点灯熬油的读书或工作,可是你的工资一直没变化,职位一直没变化,也没考到更高级的专业资格证,如此等等...很多时候,你都抱怨,抱怨自己天赋太差,抱怨社会不公,抱怨你的付出没有得到回报。

的确,不是每一份努力都能得到回报,但你真的努力了吗?

你是打开了电脑,但你在浏览网页。回过神一看,凌晨一点了,赶紧打开WPS赶报表,赶PPT。匆匆忙忙做出来的东西,粗制滥造,很多时候连基本的逻辑思路都没理清楚,你却怪老板没眼光,怪你熬夜加班的成果没得到认可?

你真的努力了吗?

翻开一本书,刚看了一行,手机震了一下,一看是朋友的信息,回过去,回过来......聊天让你忘记了时间,等对方向你道了晚安,你才知道已经过了十二点。想起明天的考试,匆匆忙忙扫了两眼重点,伸伸懒腰,发了个朋友圈,“奋战到一点,越努力越幸运!”

第二天,没考好。你闷闷不乐的抱怨,老师这都让划的什么重点啊,背了一晚上,一个题目都没蒙上!

你真的努力了吗?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努力真的是在浪费时间而已。我们用努力的幌子安慰自己,以免与他人拉开很大的距离后心理失落。我们安慰自己,我已经很努力了,只不过我天赋不够好,我运气不够好,我家境不够好......

我读到的第三个概念是,你所谓的合群,只是在浪费时间。

在大学时,我们最喜欢修的一门课,既不是自己的专业课,也不是选修课,很多人选择的都是逃课。

一起打游戏,玩扑克,玩音乐......我们为了合群而参与,为了让自己没有心理落差,而拉上其他同学一起参与。当一个寝室的'同学都沦陷后,我们就舒坦了。大家可以心安理得的睡觉,玩乐,逃课,反正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考试时互相掩护着作弊过关,最后安安稳稳的混了张毕业证。

走出社会后,我们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专业知识匮乏,工作经验没有,我们在底层的工作岗位上苦苦挣扎,那时候,我们才后悔,为了所谓的合群,浪费的大好读书的时间。

很多时候,你所谓的合群,其实就是在浪费时间。

读书时天天泡在寝室打怪升级看小说;工作后所谓的各种聚会泡吧混夜店。

守得住寂寞,才享得了繁华!

自我成长的路从来都是一条孤独的路,只有你突围出了山脚的聚集区,踏上了半山腰,你才会遇到一些同行者,你们可以互相证道,互相鼓励,一起朝山顶前行。

所谓的人脉,从来不是强求来的,所谓资源,也是互相需求的结果。

当你的实力足够了,你站的高度足够了,自然有一批人聚集在你的周围,你们互相影响,互相成就,形成一个巨大的人脉网。

而在此之前,你要做的还是好好努力,提升自己吧!

查理.芒格说过:想要得到一件东西最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它!

用老先生的普世大智慧,共勉之!

个人读后感10

伴随公司产能规模的飞速扩大和企业内部技术升级、业务拓宽及管理革新方面的不断健全。公司对各岗位职员在职业道德、职业本事方面的需要也在不断提高。从另一个角度看,公司在为职员供给酬劳的同时,还为职员们创造着个人成长与进步的舞台,而职员的素质增长又第三推进了企业的进步。在如此的背景下,怎么样使我的价值最大化的服务企业,成了我学习《为你一个人工作》的一个要紧目的。下头我就联系我们的实质谈谈我的心得。

1、工作为明天带来更多的可能

一套适合自己的个人愿景,既可以驱使大家履行职责、又能在达成目的的过程中为自己供给源源持续的思想动力,同时还能很大的引发大家对工作浓厚的兴趣。在现实日常,大家都有过类似的体验,当内心对某件事物越是渴求时,行动上的动力也就更充足,包括拼搏的过程都让人感到愉快和兴奋。

那样实质工作中愿景能为大家带来什么?几年前我认识了一位叫做小兰的朋友,听说了她的成长传奇。小兰在高中毕业之后到西安打工,从在小饭店里当员工做第一份工起,两年中先后跳槽八次,而第八次跳槽则成功被西安建国1

餐馆聘为餐饮部经理,达成了由一名员工向职业管理人的蜕变。当我问她如何做到的时,她是如此说“我的起点低,刚开始是迫于存活先要养活自己,之后就想让我们的环境、收入变好点,在慢慢喜欢上了餐饮市场之后,劲头也愈加大,伴随一个一个目的的不断达成,就有了今日的我”。之所以举小兰的.例子,一方面是由于草根起点的小兰可以代表更多人的近况,另一方面小兰的奋斗史非常鲜明的体现着个人进步与愿景的关联,而说穿了就是从愿景中分解出一个个连贯目的,再由目的的收获而勉励出更强的事业心,直至达成自己价值成长的良性循环。

恰恰好似大家的企业座右铭“把容易的事情做好,你就不容易;把平凡的事情做好,你就不平凡”。工作为大家的明天带来更多的可能,为大家的生活带来了乐趣和收获感,可能在此刻我只不过一名一般的技工、科员,但于内心中我却充实着成为技术专家或是职业管理人的愿景,享受着进取的工作带来的欢乐。

2、让实质本事大于岗位需要

在《为你一个人工作》第十章第三节中有如此一段话“假如不知道自己赖以存活、进步的常识和技术也会折旧,假如不继续学习,当我们的常识老化、跟不上公司进步时,就大概被公司淘汰掉”。

自去年以来,一向感觉到自己工作的非常辛苦,也尝试着找了缘由。第一,我归结于是公司对平时工作的水平需要提升了。第二,上级组织频繁的周期性、季节性工作加重了工作处置量。可是,在真的读完《为你一个人工作》后,我重新考量了自己的情况,并总结了两个主观缘由,一方面在公司管理体制的进一步健全下,我们的工作职责心增强了,对待工作的规范提升了,这个是值得一定的提升。而另一方面,伴随工作业务的变化,我们的本事与工作需要产生了偏差,致使了某些方面效率的减少。

写到那里时,我突然联想到了小学生的考试,同样的一张试题,有些孩子得了不及格,有些孩子得了80分,但还有一部分孩子不光得了100分还能提前交卷出去多玩一会。那样,那样大家的工作是不是也能像那些考100分的小孩通常变得既有水平又富有效率呢?

要做到这一点,我想第一要更新对待工作的观念。长期以来,我都片面觉得要想把工作干好,就要对工作树立起强烈的职责意识,只须能把工作当做使命就能干的出色。但工作中遇见的实质情景却告诉我,干好工作不只要有好的职业道德,还要拥有健全的职业本事,并真的的把看重学习和擅长学习作为培养职业本事的阶梯,经过坚持学习持续的用常识革新大家的工作,用大于岗位所需要的本事,高效率高

水平的完成工作,才是体现岗位价值和自己价值的渠道。

写到那里也该结束了,尽管这部分想法还只不过自己脑子中的未经梳理的粗浅认识,但得益于对《为你一个人工作》的学习,总算对我们的工作又考虑了一些,收成了一些。

个人读后感11

《一个人的朝圣》故事的梗概是:哈罗德收到一封年轻时女同事奎妮的来信,得知其病重,将不久于人世。哈罗德内心十分悲伤,一番和加油站女孩意外的对话,让这个老人决定在毫无准备的状况下步行跨越大半个英国去看望奎妮。在老人独自困难前行的过程中,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同时回忆了许多关于因抑郁而自杀的儿子戴维及妻子莫林以及小时候的往事。在哈罗德独自走完这一段旅程之后,妻子莫林对于戴维的往事也放下了许多,两人最后能够鼓起勇气,理解孩子已经离去的事实。

朝圣指的是一个人前往自己信仰的圣地或其他重要地点的旅程,具有重大道德和灵性好处。

哈罗德的童年并不快乐,导致他从小性格孤僻,不愿意同人打交道。

哈罗德·弗莱是个高大的男人,却一辈子弯着腰生活。

他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如他所愿,连告别会也没有举行。

这个可怜的男人,其实都生活在我们心中。大家的内心里或许都有那个一个胆怯的自己,不自信,而且有着让自己深深后悔的事情。

哈罗德和莫林的生活自从儿子戴维自杀之后,再也没有开心过。莫林搬去了其他的房间,房子里拉起来厚厚的窗帘,夫妻之间越来越沉默的对话。两个人都在惩罚自己,两个人都沉浸在失去儿子的痛苦之中。

奎妮是一个人哈罗德踏上心灵朝圣旅途的一个契机。对于一个65岁的老人而言,他平常走路最远的距离也只但是是从家走到停车场,而此时这个老人却决定独自一人踏上那么漫长的一段旅途。

起初,哈罗德的身体经不起这样大强度的长途跋涉,但是内心的意念在不断的坚持着他。而在这漫漫旅途中,哈罗德那些封存已久不愿想起的回忆一件件涌出。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不断去审视自己,净化心灵,打破了自己心灵的桎梏与对儿子的愧疚还有对奎妮友情的回馈。

接下来,摘抄一些我觉得不错的句子吧:

1、“天气真好。”哈罗德努力让自己听起来不像一个正在哭的老人。

2、去理解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去争取,去相信自己能够改变一些东西。

3、如果他把这个计划说足够多次的话,说不定真的能够渐渐变成能把这件事做成的人。

4、他们都相信他。他们都看见了他的帆船鞋,听过了他说的话,却用心说服了理性,选取忽略一切证据,去期盼一种比不言明的现实更大,更疯狂,也更完美的可能性。

5、也许当你走出车门真真切切用双腿走路的时候,绵延不绝的土地并不是你能看到的唯一事物。

6、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推开父母,离他们越来越远。

7、但过去那么多年他们都淡漠了语言的沟通,只要看一眼他,她就会被拉回到痛苦的'过去,还是三言两语交流最安全,他们都自觉和对方停留在最表面的交流,因为言语之下是深不可测、永不可能逾越的鸿沟。

8、游客来到这种宗教遗址通常会买一些无关紧要的小饰品及纪念品,因为除此之外他们并不明白还能做些什么。

9、但没人明白他们内心深处的包袱。有时他们需要付出简直不为人道的努力来扮演“正常”,每一天都要装,还要装得稀松平常。那种不为人道的孤独感。

10、在路上,他解放了自己过去二十年来努力回避的记忆,任由这些回忆在他脑子里絮絮说着话,鲜活而跳跃,充满了能量。他不再需要用英里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

11、她试着看看杂志,但读到的只是一个个分离的单词,连不成有好处的句子。

12、但有时他发现早年的沉默其实一路跟着他,进了他们的房子,藏身在地毯下,窗帘后,墙纸内。历史就是历史,你无法逃离你的出身。

13、有些事情能够有好几个起点,也能够用不同的方式开始。有时候你以为自己已经展开了新的一页,实际上却可能只是重复以前的步伐。他直面并克服了自己的短处,所以此刻最后能够说他的旅程真正揭幕了。

14、我每时每刻都想着她。脑子里清楚她已经走了,却还是忍不住张望。唯一的变化就是我渐渐习惯了那种痛。就像在平地发现了一个大坑,一开始你总是忘记有个坑,不停地掉进去。过一段时间它还在那里,但你已经学会绕过它了。

个人读后感12

在春花烂漫的季节,读林清玄的书,总会有一种难以名状的触动,那些或宁静或激昂的文字,给予我太多。不得不说,林清玄的文字是值得去捧一盏清茶细细品味的。

《孤独是一个人的清欢》是林清玄凝结半生智慧的心灵之书,它要献给所有想在这个喧嚣的世界里,修得一颗宁静之心的人。

“生命的一切成长,都需要时间。

花季正是花祭,碟生旋即碟灭,只是赏花看碟的人很少做这样的深思,因此很少人是庄子。我一向认为,如果一个人心中充满了爱,却不懂得如何表达,那不仅自己活在痛苦中,对别人而言,也等于是没有爱一样。所以,内心的情感和外在的表达同等重要。童年的祝愿虽然天真,却是诚挚的。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犹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想到我在幼年的时候,总觉得逝去的日子并未真正消失,而是一颗一颗升上天空,化为星辰,并照亮着未来的路。我们会害怕、会无所适从、会畏惧受伤,但是人生的火一定要过——情感的火要过、欢乐与悲伤的火要过、沉稳与激情的火要过、成功与失败的火要过。有许多事物,“没有”其实比“持有”更令人快乐,因为许多的“有”,是烦恼的根本,而且不断地追求“有”,会使我们永远徘徊在迷惑与堕落的道路上。幸而我不是太富有,还能知道在人世中觉悟,不致被福报与放纵所蒙蔽。幸而我也不是太忙碌或太贫苦,还能在午后散步,兴趣盎然地看着世界。我们的生命如此短暂,有所营谋,必有所烦恼;有所执着,必有所束缚;有所得,必有所失。“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那样的生活才是我们向往的生活,百花丛里是“有情”,片叶不沾身是“觉悟”。我们如果日夜为欲望奔走,就会耗失自己的健康。世间的事物来来去去,我还是我。人我是非、利害得失去去来来,我们既未增加,也不减少。误解与赞赏、批评与歌颂,都像庐山的烟雨和浙江的潮汐,原来一物也无!我觉得每一个人都值得给予最大的`敬意,努力生活的人们都是值得敬佩的。他们不用言语,而以劳作表达了对生命的承担。我们既然生而为人,不是草木虫鱼,就要承担,安然接受人生可能发生的一切,除了安然地面对,还能保持觉性,就是菩提了。承担,是生命里最美的东西!想了解辽阔,要观海。想知道伟大,要看山。想体会自由,要静静看云。想感受无碍,要沐浴春风。爱的开始是一个眼色,爱的最后是无限的穹苍。

“今日踽踽独行,他日化蝶飞去。

感到日子没有变化,可能是来自生活的不能专注、不肯承担,因此就会失去了对今天,甚至当时当刻的把握,可悲的是,不能专注把握此刻的人,也肯定是不能把握将来的。其实,日子怎么会每天一样?我们今天比昨天成长一些,今天比昨天更接近死亡一步,今天比昨天多看了一天世界,怎么会一样?如果我在这世上没有明天,这是禅者的用心,一个人唯有放下现在心、过去心、未来心,才会有真切的承担呀!在我们生命的岁月里,火和爱或许是必要的,但不必弄得自己烟尘滚滚、灰头土脸,也不必一定悲伤和烦恼,那就像每天有黎明与日落一般,大地坦然地承受罢了。人人都渴望爱情,即使我们正处在其中的爱情不是最好的,却因为渴求而盲目了,这一点连天神也不例外。珍惜青春是最重要的。在不正常、不平衡的爱里挥霍青春,将会使人生的黄金岁月过得茫然而痛苦。如果我们的每一天是一幅画,应该尽心地着墨,尽情地上彩,尽力地美丽动人,在落款钤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遗憾。许多事物我们可以决定取舍,唯有青春不行,不管用什么方法,它都是自顾自行走。如果我们有着怜爱、珍惜、欣赏的心,即使在人生的无寸草处行走,也会看见那美丽神奇的一瞥。经过编织美梦的少年时代,我逐渐知悉了生命并没有结局,每一个结局只是一个新过程的开始罢了,美好的过程可能带来惨痛的结局,痛苦的过程也可能带来幸福的结局。当然,过程平顺而结局圆满,是最理想的,但一时圆满不代表永远美满,只是走向一个新的起点。

在人生的历程,我不着急,我不急着看见每一回的结局,我只要在每一个过程中,慢慢地长大。

个人读后感13

龙应台曾说过一段话:"人生,其实是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档路,情形就变了,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个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同唱同乐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才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时光,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牵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

读完这本书,会感慨很多。信念、勇气、友情、爱情……而我感触最深的,是一种无比浓厚又无比亲近的孤独感。哈德罗,六十岁,在酿酒厂干了四十年的销售代表,没有升迁,既无朋友,也无敌人,退休时甚至连欢送会都没开。夫妻疏离,日复一日。一天早晨,他收到一封信,来自二十年未见的老友奎妮。她患了癌症,写信道别。震惊、悲痛之下,哈德罗写了回信,在寄出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的.人生,经过一个又一个邮筒,越走越远,最后,他从英国最西南一路走到了最东北,横跨整个英格兰。87天,627英里,只凭一个信念:只要他走,老友就会活下去。

那么长那么艰难的旅程,他为什么能坚持下来?他或许真的觉得自己过去欠奎妮太多,希望奎妮因为自己的坚持而多活几日,但那绝不是爱情,也不是单纯的友谊。其实,奎妮给他留下的记忆点并不多,甚至早已淡忘了她,在收到她的来信时甚至觉得是邮局弄错了。提起笔,也只能写下几句苍白无力的祝愿。终于走到了目的地,他甚至不知道怎样面对她,不知道找到她该说什么,该做什么。

行走,本是件单调的事,不过是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走再长的距离,也不过是那些单调景物的组合与变换。但因为他和奎妮之间隔了二十年,所以这627英里不再只是一个物理量度,而成了一个时空隧道,从过去到未来,从麻木颓靡到生机焕发,从目之所及到灵魂深处。他不再需要英里来丈量自己走过的路程。他用的是回忆,是重生了的丰富的灵魂。他在跋涉,更在寻找,寻找那属于自身的丢失了的意义。因此,他坚持了下来,不仅因为信念,更因为每一步都是目的。

每一个向着精神殿堂跋涉的朝圣者都注定是孤独的,哈德罗也是如此。一开始是,最后也是。中途虽然有很多跟随者,有像自己儿子一样的维尔夫,有追求虚荣的里奇,有善解人意的凯特,有一条可爱的小狗……一开始他是感动的,觉得自己的信念终被理解,自己不再是孤身一人。但他很快就发现自己错了,"我发现自己离起点越来越远,也离终点越来越远",旅程的速度由于成员的冗杂庞大而不得不延缓,一路上不断有矛盾与纠纷,作为朝圣者们的关键,他不再能安静地回忆与思考,而要顾及到更多的人。每个人加入的初衷都是不同的。既然是灵魂之旅,每个人的阅历无法统一,这份深刻的孤独就该自己消化。

最后,他选择了自己离开。最后的最后,连一直跟随着的小狗也离开了。这些跟随者们,其实都是生活中亲朋好友甚至路人甲的抽象化。我们或许曾经形影不离甚至生死相依,但终要挥手告别,或许是各人的发展道路不通,或许是时空终将让我们把彼此淡忘,或许是被疾病衰老拉进坟墓从此永别……缘分终究让我们只能一起走到这一程。

这个故事其实并没有结局。奎妮最后还是去世了,这是情理之中,生活的真实。哈德罗和妻子的隔阂不再那么深,他们在这个年纪又重新认识了彼此。一切都淡淡的,没有呐喊,没有顿悟,没有极不平凡轰轰烈烈的那一刻。只要灵魂苏醒,哈德罗还会走下去。

"她去世之前还带着笑容,好像找到了什么东西。"

"她又想到那些海浪,想到生命没有结束就不会完整。"

"她触碰过生命的真实,也曾经游戏人生,终有一天,我们都将关上门,把一切都放下。"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一程孤独的朝圣之旅,我们会在其中看到很多风景,领悟悲欢离合,待阅历渐丰,自己的人生不再能用几个标签或三言两语能够道尽。因为我们的人生,即使渺小、孤独,也是深刻的,唯一的。

个人读后感14

最初是被这本书的名字吸引,以为是一个关于宗教信仰的故事。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不然,一个回忆,一个救赎的过程。

故事的内容很简单,其实就是主人公在收到一个故友的信,得知她得了癌症的,然后在给她寄去回信的路上碰到了一个加油站的女孩,她的一句话让他决定要徒步走到英格兰的另外一端,他认为带着信仰会拯救她,在一路上碰到了很多的人,从一开始盲目的往前走,到中期的抛下一切,轻装上阵,到后来的跟随者,到后来的想要放弃,在经历87的行走,他到了疗养院,见到了那个故友,而她比他想象的要脆弱,87天的朝圣,结果与他想的太不同,可他同她的妻子,朋友都有了新的开始。

哈罗德,一个从小缺乏爱的人,小的时候被母亲抛弃,酗酒的父亲在他16岁的.时候扔给他一件大衣便让他走了,他靠着自己成长了,可也成长的不够成熟,还是缺乏安全感,他没能成为一个好的丈夫,一个好的父亲,甚至一个好的朋友。在他退休的时候收到了那份改变了余下的日子的信,便是一个故友的来信。他唤起了一些过往的回忆。生活就是这样,当我们漫不经心的时候,我们会被它侵蚀,我们感受不到变化,生活的一成不变,而我们会忘记了一些人和事。他在经历加油站的时候一个年轻的姑娘说有信仰是很重要的事,让他有了勇气去启程这一段不可思议的朝圣。也许毅力这件事本来就是很少人天生都有的,如果不是哈罗德一直都有和其他人说他要去见一个癌症的朋友,有的人嘲笑,有的人鼓励,有的人泄气,我想他也很难去坚持,面对嘲笑的人,他忽略,面对鼓励的人,他感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想法,而我们是否让自己的心跟随自己,还是跟随别人,这个很重要,只有自己知道自己怎么想的。虽然人的想法是会不断改变的,但也只有经历过自己的验证才能真的去明白这样的事。

朝圣的过程被一些人传言,一些人加入,一些媒体的报道,让这个单纯的朝圣变的商业,变了味道。不管人和事都应当简单点,不需要太多华丽的包装,不需要太多的物质,不需要太多的刻意。也许一味的去追求绝对的单纯很难,也几乎没有可能,但人总不要太和自己较真,随心去做。当越多的人有越多的意见,越多的人的离开,哈罗德决定一个人重新开始一个人的朝圣。他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初心。人的内心要平稳,自己不要晃动。在热闹的时候,你一样,在暗淡的时候,你一样。可也就在快到到达的时候,他想要放弃了,很多的失败都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要逼自己一把吧,不然会后悔一辈子。可他见到了他的朋友的朋友时,他的内心比他原本想的那个温馨的画面沉重的多,他不知道自己的朝圣,是否是一个任性,他无法拯救她,反而让她承受了太多的痛苦,他甚至不确认她是否希望他这样一路来见他,这个都一个善良的人的想法,可是我想人总是要自我一点,无法顾忌到那么多,做了变不要后悔。

在一路的朝圣中,人们认为他在解救他的朋友,其实他在拯救他自己,他救赎了他的婚姻,也让一个自责的父亲放下,也对他朋友表达了歉意。所以没有一件事是没有意义的,有些意义是一边做一边产生的。没有一分是浪费的,即便别人觉得你在无用功,可你依然可以找到对你有意义的一个点。

人生是什么,很难下定论,人生该怎么过,很难下个程序,订个计划,无非是走一步算一步。一个人心是脆弱的,不定的,所以不要轻易的指责自己,即便别人都在否定你,你自己也该给自己一个信心,你有你的生活,你的想法。

对于现在的状况,我无力,我后悔,我自责,我甚至有些绝望,可那样又如何,该过的一天依然这样的过着,黑夜白天依然这样的交替着。对于我当走的路,我依然不太确定,即便我下了决定,我也很难做到不被环境也搅扰,而解决问题的人只有我自己,我无法怨谁,当初的因,所结出的果,我无法推到任何一个人身上,因此不要怪谁,也不要怪自己,自己过好,便是天晴!

人也只有在走完那一步的同时,我们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怎么样都当开朗的活着,以前觉得开心就好,现在觉得轻松自在很重要。放下心情,轻松一点吧!

个人读后感15

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使命:

看到这里忽然间想起电台播放的一个小故事:小张是个很内向的女孩子,毕业后很久苦于找不到工作。一次她参加了一个面试居然通过了。后来在这里实习,由于学历较低,她只能负责的经理的文秘工作。可是在工作几天以后,经理告诉她由于公司刚刚成立,不想招聘新人,所以和她一起进来的几位包括她都要离开再谋它职。小张很爽快的答应了,但是第二天她仍然很早来上班,继续整理资料。经理很纳闷,同学笑她傻,经理说:既然你不能在这里工作,也没有必要来上班了,别浪费宝贵的时间。小张笑了:既然我要走就要把手头的工作做完,还差一点就弄好了,否则新来的人不知道情况还要从新整理一遍,岂不耽误事情。经理笑了笑走了。等他再回来时,小张已经走了,经理看着整整齐齐的资料,和打印的很完整的联系电话,陷入沉思。之后小张在一家餐馆做了服务员。一年后小张突然接到了那个经理的电话,原来经理一直保留着她的电话。经理要求小张回到公司,公司急需用人。小张回到了原来的单位。继续负责文秘工作。谁想得到,不久后小张就成了这里的办公室主任。经理的解释是:她的责任感感动了我。

就像我们每一位父母都应该为自己的孩子负责一样,对自己的工作负责,那样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

工作就意味着要负责任:

依照我国刑法不满14周岁是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那么14周岁以后你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我们既然已经工作就不能像14岁以下的孩子那样要大人为他的行为负责了。我们要为自己工作负责。就像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样,天下也没有不需要承担责任的工作。既然你已经从事了这个行业,不管是喜欢不喜欢,屈辱和责骂,也是这个工作的一部分。而我们往往认为,工作单纯的为了生存,其实工作的状态决定了你的生存状态。你如果想更好的生存,就应该对自己的工作负责。

责任感是职业人士不可或缺的品质:

如果你还在工作,还想继续工作下去,那么你就必须有责任感。以前可能是自己的心志还不够成熟,盲目的.人为责任感是很好理解的。做好父母的孩子,孩子的母亲,做好老公的妻子,这就是有责任感。可是我忽略的是在工作中的责任感。同学常笑我是小女人,只知道身边的人和事,不管别人。我确实如此,对于责任感的理解太肤浅了。看了感动中国的颁奖仪式,才发现责任感的重要,我们不仅要为自己负责家庭负责还要为工作为集体为国家为社会负责。只有这样我们才真正地拥有了责任感。

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

同样有一个故事:一个米兰瓷厂的清洁工,从20岁上班到50岁,一直坚持早于别人到单位,坚持晚于别人下班,兢兢业业,30年来从没有变过。有一天总经理请他来办公室,说:30年来我一直关注你,你为什么能坚持做到呢?他说因为我觉得这是我的工作。第二天经理就宣布让这个人做了主任。全心全意尽职尽责的做好本职工作实际上是每一位职业人士最应该遵循的职业操守之一。不管你的工作多么卑微,你都应该待之以艺术家的追求完美的精神,这样你才能从卑微的境况之中解脱出来。

不忽视工作中的任何细节:

有一本书是细节决定成败,说得是无论做什么事情,忽视了细节,都有可能付出及其惨痛的代价。

海尔总裁张瑞敏先生在比较中国公司员工与日本公司员工的认真精神时曾说:如果让一个日本员工每天擦桌子六次,日本员工会不折不扣地执行,每天都会坚持擦六次;可是如果让一个中国员工去做,那么他在第一天可能擦六遍,第二天可能擦六遍,但到了第三天,可能就会擦五次、四次、三次,到后来,就不了了之。有鉴于此,他表示: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

值得我自我批评的是,我很马虎,从小这样,大了还是,要想改掉这个毛病就像戒烟一样,真的很难,但是有些事情是可以避免的,统计人必须以十分认真地状态工作,所以我的目标是努力改正,追求完美。

标签: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