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考试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考试2.82W

2008年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第一章 总论今年教材和07年教材基本相同,只进行了简单的修订。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 《中级会计实务》讲义

今年的教材是按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的38个具体会计准则和1个基本会计准则编写的。

注意:对变化内容的重点把握。

简单了解目录中各章内容的分布。(把握思路)

基本精讲+大题讲座+考前串讲=考试通过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

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例如:股票的计价问题。

过去:历史成本法下,只考虑成本和可变现净值孰低计价。

现在:需要考虑股票的公允价值,进行调整。

所得税处理

过去:应付税款法或纳税影响会计法。

现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二)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在现代公司制下,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企业管理层是受委托人之托经营管理企业及其各项资产,负有受托责任,即企业管理层所经营管理的各项资产基本上均为投资者投入的资本(或者留存收益作为再投资)或者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所形成的,企业管理层有责任妥善保管并合理、有效地使用这些资产。(资产负债表观)

第二节 会计基本假设(前提)

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基本假设。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

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例如: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是法律主体,他们必然也是会计主体。

编制合并报表时,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作为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此时,母公司是一个法律主体,子公司也是一个法律主体,母子公司合在一起组成的集团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不是法律主体并不重要。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例如: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

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成连续、相同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对持续经营的修订)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假设币值不变)

第三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八个要求。

注意:不包括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原则。

【例如】会计核算中,下列不属于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客观性

B、可比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历史成本

【答案】D

一、可靠性(客观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三、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四、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具有可比性。

不仅包括横向的比较,也包括纵向的比较。

企业按规定改变会计政策后,在报表附注作充分说明后,也是符合可比性要求的。

五、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应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没有所有权,但是要视为自有固定资产核算。

合并会计报表,母子公司按实质重于形式,按一个会计主体来编制会计报表。

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

六、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即对重要的事项要进行重要的、单独的反映,对不重要的事项可以简化处理。

七、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如:备抵法计提坏账准备,属于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八、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例题】会计核算中,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视为自有固定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这是按( )信息质量要求处理的。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及时性

D、重要性

【答案】B

【例题】下列各项的处理中,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是( )。

A、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B、售后回购不确认收入

C、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的固定资产进行入账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不计入当期损益

【答案】BC

【例题】下列各项中,体现会计核算谨慎性要求的有( )

A、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B、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C、固定资产采用年数总和法计提折旧

D、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的固定资产

【答案】ABC

第四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会计要素概念

二、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一)资产

1.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比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

(3)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例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要素定义的是( )

A、库存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尚待加工的半成品

D、待处理财产损失

【答案】D

2.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2)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负债

1.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

根据负债的定义,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2.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并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诉讼中的预计负债)

(2)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三)所有者权益

1.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2.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按其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资本公积)、留存收益等。

(1)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它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者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者股本溢价。

(2)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其中,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3)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计提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三、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及其确认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一)收入

1.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根据收入的定义,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收入应当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要注意非日常经营活动带来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例如营业外收入,是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

(2)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入,该流入不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

(3)收入应当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2.收入的确认条件

收入在确认时除了应当符合收入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确认条件。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同时符合以下条件:

(1)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

(2)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

(3)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例题】下列各项中,属于会计要素中的收入的是( )。

A、销售自制半成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