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考试

数学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考试1.87W

篇一:数学试卷分析

数学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一、考试总体情况

总的来看,出题全面,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

二、试题情况分析

1.试题的基本结构

一题填空题,大部分学生能得分。二题判断题,个别学生失分。三题选择题,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四题计算题,学生失分较少。五题操作与计算。六题统计图。七 解决问题。

2.试题的特点

本次六年级期末数学试卷,题型稳定 、全面,涉及计算,填空、 判断 、选择和统计充分体现了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考察。侧重了对综合应用能力的考察,同时也充分考察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对今后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1.成绩分析(本班全样)

2.各题得分情况(本班全样)

3.统计表中反馈的情况

第二题和第三题得分率最低,第一题得分率最高。同学们的计算题做得不错,以后需要对应用题这方面加强练习。

4.答卷中的典型错误

第二大题的第1小题一道很简单的关于三角形,三边关系的题。同学们由于不认真错的较多。第三题的第二个关于比的基本性质的题却叫我们的学生做的是面目全非,也是出错率较高的一道题,学生审题不细致,知识迁移能力较差,存在粗心,马虎的现象,因而学生错误较多。

四、卷面凸显的问题、原因及应对策略

在第七题中, 在解与分数有关的应用题时,往往需要找到与分数相对应的数量,再根据由部分求整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但有的同学不容易找到上面的关系。在以后练习中,多做这样的题。

五、今后改进教学的措施

1. 要转变观念,树立新思想新理念让自己首先成为课改行列的一员,理解和领会课标精神,在新理念的指导下,使自己不断学习探索,真正成为一名新型的人民教师

2..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概念做到变换方式举一反三的练习.注意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练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六、对试题的建议(命题方向或题型) 无

篇二:数学试卷分析

一、总体评价

本次阶段教学质量监测的七年级数学试卷,认真贯彻了《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有利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主动、活泼、生动地学习的要求。试卷的总体难度适宜,命题向课程改革靠拢,注重基础,加大知识点的覆盖面,控制题目的繁琐程度,题目力求简洁明快,不在运算的复杂上做文章;注重知识的拓展与应用,适应课程改革的形势。试卷整体结构、基本题型、题量、难度及赋分办法基本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二、试卷及试题特点

(一)本次抽测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共设六道大题,25道小题。其中客观性试题占40分,主观性试题占60分。

(二)本次抽测数学试题以课本为基本载体,立足基础、源于教材、难点分散、容量适中,突出考查了“四基”、“四能”。

1、注重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考查。例如,第一题(选择题)、第二题(填空题)、第三题、第四题、第六题的部分题目,基本是《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学段目标所要求的。对全县七年级数学起到了正确的导向作用。

2、注重了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例如,填空题第16题、第三题中的19题考查了学生化归思想;选择题中的第5小题、第6小题、第三题中的19小题、第六题考查了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选择题第8小题、第五题考查了学生的方程思想;第四题中的21、22题,第六题的部分试题考查了学生的推理思想;填空题第12小题、第六题中的第3小题考查了学生的分类思想;选择题第7题、第五题考查了学生的模型思想。填空题第15题考查了学生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

3、注重了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现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查。例如填空题第11题、16题,第四题中的22小题、23小题都考查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填空题第15题、第五题考查了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4、注重了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试题引入了探索性、开放性问题。例如:选择题第8题考查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填空题第10题是有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开放性试题;第四题中的22小题(1)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结论的正确性,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一)学生答题总体情况

本次共抽测355名学生,平均分:79.55,最高分:98,最低分:26,优秀率(85分以上):36.06%,及格率(60分以上):96.34%。

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上还存在不足,认真审题和解答规范上还需要加强。

(二)学生答题具体情况分析

1、第一题是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考生得分很高,满分率为75%。失分最多的是第8小题,部分学生没有从不同角度考虑列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第二题是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但学生得分不是很高,满分率只有17%。失分较多的是第11、16小题。11小题得分最少,学生主要是因为不会叙述“平行公理”而失分;16小题学生主要是不能从特殊推导出一般,化归方法掌握不好。

3、第三大题中有四道题,17题是一道实数计算题,满分率是80%,部分学生因为计算不准确或者最后结果没有化简而失分;18题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题,满分率达到了92%,个别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掌握不好;19题是用坐标表示平移的问题,满分率大约为50%,

此题失分主要集中在第(2)小题上,学生对平移过程中三角形扫过的面积不理解,求解不准确而导致失分;20题是有关平方根和立方根的问题,大部分学生答的较好,满分率约为85%,部分同学混淆了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定义,导致失分。

4、第四大题中有三道题,21题是补充证明过程的问题,主要考查学生推理过程及依据的掌握情况,满分率约为75%,部分学生因在顶点处有多个角时候没有用三个大写字母表示而失分;22题主要考查学生能进行简单推理,学生答的较好,满分率80%,部分学生证明过程书写的不规范,逻辑思维混乱造成失分;23题主要考查学生有关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问题,学生答的非常好,满分率90%,个别学生没有理解题意、计算不准确造成失分。

5、第五大题主要考查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数学建模思想,满分率27.6%,第(1)小题答的都很好,第(2)小题失分的学生较多,主要是部分学生没有正确审题,错误的认为第(1)小题中所求的“甲、乙两个工程队每天修路多少”是“甲、乙两个工程队每人每天修路多少”,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按照要求利用方程求解,而是用算术法求解。

6、第六大题是一道综合题,考查学生平面直角坐标系、平行线、图形等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方程、推理、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此题满分率只有0.28%,部分学生没有列方程求出t的值,大多数学生对于点M没有考虑在DE延长线上的情况而导致失分,还有就是学生答题不规范,没有最后写出结论。

四、对今后七年级数学的教学启示与建议

1、各学校要重视初中起始年级的教学,要配备得力的教师教七年级,为学生初中学习打好基础。

2、教师要转变观念,注重基础。教学中要紧紧遵循《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理念,依“标”靠“本”。切实抓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以教材中的例题、习题为素材,结合学生实际,举一反三加以推敲、延伸和适当变形,以达到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3、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处理好“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在努力使全体学生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要求上,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及时的关注与帮助,鼓励他们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并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增强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对于学有余力并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教师要为他们提供足够的材料和思维空间,指导他们阅读,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真正体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4、加强过程教学,真正做到结论和过程并重,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平时教学要注重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注意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重视知识的形成、发生、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索过程,解题方法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学习期间不是简单地背下一些公式、定理,而要展开思维,弄清楚其背景和来源,真正理解所学知识;同时加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要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的训练,暴露学生对数学问题多种解法的比较与反思过程.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

5、教学中要改变陈旧的教学方法,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坚持“启发探究式”、“小组合作交流式”和“学案导学式”等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接受学习”的同时,向“自主探究、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转变。以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多设计、提出适合学生发展水平的具有一定探究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比较清楚地表达和交流问题的提出过程和解决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面对适度的困难,开展尝试和探究,让学生经历“再发现”和“再创造”的过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全面提高学生合作交流能力,打造高效课堂。

6、教学中注重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在平时的教学中,作为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看得到、听得进、感受得到的基本生活素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思考、探索,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尤其是在应用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让他们自己来分析题目,设计解题的策略,多做分析和编题等训练,让有的学生从“怕”应用题到喜欢应用题。

7、加强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能够进行各种数学语言的转化,还要培养学生会用数学语言准确、简洁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8、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寓德育教育于学科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9、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0、学生要加强审题和答题规范训练,保证把自己会的题答对了。

篇三:一年级数学试卷分析报告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评卷工作已经结束了。这次质量监测是采取“学生全部打散、单人单座、本班老师不得监考本班学生”的考试办法,做到了公正、公平、公开。 通过这次监测,使我们清楚地了解我校小学数学学科一年级全体学生成绩现状,以此来摸清底数,剖析问题,并为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数据,也为今后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起到促进的作用。现特将本次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做具体的分析评价。

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

2012年下学期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一年级数学应参考人数486人,实参考人数486人,总分45111分,人平分92.82分,及格人数484人,及格率99.59%,优秀人数438人,优秀率90.12%。此次监测八个班来比较相对从监测分数来看,比较稳定,无论是人平分,

及格率还是优秀率,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是相差不远,旗鼓相当。但学生个别情况悬殊特大,好的有满分,差的只有十几分。

二、抽样调查

频率分布

三、试卷得分、失分情况分析。

1.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

对学生的成绩统计过程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学习效果较好,特别是计算部分。同时,从学生的答卷中也反映出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如何让学生学会读题、审题,让我们的教育教学走上良性轨道,应当引起起始年级教师的重视。从学生的差异性

来分析,班级学生整体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如何扎实做好培优辅差工作,如何加强班级管理,提高学习风气,在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次检测结合试卷分析,学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普遍错误类型:

第一、不良习惯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认为试题简单,而产生麻痹思想,结果造成抄写数字错误、加减号看错等。

第二、审题不认真造成错误。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审题存在较大的问题,有的题目需要学生在审题时必须注意力集中才能找出问题,但学生经常大意。

2、典型错题情况分析:

(1)填空题:学生对按规律填数掌握较好,但对数位,即:十位和个位分辨不好,有出错现象,如果按规律先告诉十位,再告诉个位让学生填数,准确率就高,题目如果相反,出错就很多,说明学生对这类题目掌握不够灵活,今后还需加强训练。

(2)有个别学生对比8大7的数是( )有出错现象,说明学生在平时学习知识时过于死板,不够灵活,需今后加强训练。

(3)对20里面有( )个十,1个十是( )这道题,有部分学生都错了,说明教师的平时训练不到位,今后需更及时、全面、系统的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4)在数物体个数填数时不够细心出错。

(5)在图中,把从左边数第5条鱼,右数第3条鱼用铅笔涂上颜色,有部分学生做错,说明今后还应加强审题训练,使学生正确理

解题意,从而提高答题的准确率。

(6)看钟表写时间,主要考察学生掌握认识钟表的能力,从检测的情况来看,学生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较好。

(7)解决问题的第三小题有出错现象,原因是个别学生对“一共有多少人”的“一共”理解不到位,还需加强训练。

 四、问题与分析

  (一)存在问题:

 根据以上分析,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学生整体观察题目的意识和习惯不够,对题的特征缺乏敏感性。

2、没有认真看题,漏掉题目或写错都有发生。

3、学生对生活中的事情发展顺序不清晰。

4、解决问题中知道图意,但错写算式,还有部分学生审题不清。

5、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及时的将知识加以明晰,进行完整的归纳,让学生形成清晰完整、准确的知识体系,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应在学生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练习,对比找出应用题的不同点,给学生总结规律性的方法,也就是说,该归纳的一定要及时总结归纳,强化理解,记忆训练的东西一定要到位,要落到实处。

6、我们要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空间,用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后续发展,要有大的数学发展观,不能就教材教教材,要有适当的延伸和补充。

(二)教与学的反思:

1、在处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要有“优化”意识。 新教材注重算法思维,鼓励算法多样化。但在处理“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必要的优化”意识不够,缺乏适当引导和具体指导。

2、在计算教学中,缺乏“变式”,忽视题目与题目之间的沟通联系。

“变式”是通过具体背景(包括表述方法等)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与领会相应数学知识的本质。在教学计算例题时,教师还是较多地关注计算程序操练和结果正确性,较多的是同一水平层次的单题练习,而缺乏必要的“变式”,忽视题与题之间的沟通联系,不利于学生理解计算过程中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也不利于学生形成对运算结果的敏感性。

3、忽视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自觉判断、选择合适的应用、计算策略的意识与能力。

新教材不单独安排应用题单元,而是把应用题和运算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即在教学中与计算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呈现方式上,也不像过去那样单一采用文字叙述形式,还通过对话、图表等形式呈现信息。这样的编排是要摆脱过分强调数量关系、类型的状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淡化类型,要求学生在解决应用问题时更多地从运算意义出发进行思考,而不是死扣类型,真正发展学生的数学理解和思考能力。不过分强调数量关系,只是不强调把一些名词抽象出来让学生去机械套用。

标签:数学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