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手工DIY

浅谈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中存在的问题

手工DIY1.63W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经过1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绩。许多单位在具备条件后,逐步甩掉了手工帐,实现了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飞跃。但在实际工作中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试探讨如下:

浅谈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中存在的问题

一、“甩帐”的管理问题

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通常称为“甩帐”。目前,甩帐的审查和审批分为两大块,除国家中央业务主管部门外,均按属地原则由财政部门管理(军队等特殊部门除外)。国务院行业主管部门在北京,而下属单位在全国各地,要审查一家单位的“甩帐”工作,需要兴师动众,费用高昂,而且时间往往延长,加重了基层单位会计电算化双轨制带来的负担,有的单位双轨并行了1年以上还未能得到审查,有的甚至因为不堪重负而重新恢复为手工。因此,建议按照属地原则,划归地方财政部门管理,实现及时审查、规范管理,及时替代手工记帐。

目前“甩帐”的收费也是五花八门,多有几千、几万,少有几百,各地收费较为混乱。建议由我国的相关行业协会或主管部门制定指导价,防止过多的人为因素,逐步使收费趋于合理化。

二、计算机替代手工的条件

在财政部“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中,对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作了明确规定,即“1、配备了适用的会计软件和相应的计算机硬件设备;2、配备了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工作人员;3、建立了严格的内部管理制度”,在实际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查中,对“配备了适用的会计软件”具体处理是:通过省级以上财政部门评审的软件,在软件一项就认可了。如果是自己开发、联合开发的会计软件,则需要进行专门的测试,并收取较高的测试费用。这里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通过评审的会计软件的版本实际上与正在使用的版本是很难一致的。事实上,会计软件年年都在更新版本,甚至1年更新几次,程序在大量修改,原来评审的版本与更新的版本已是相去甚远。有的甚至将有严重质量问题的软件为了商业目的而提前发版。所以,软件是否真的符合要求,尚未可知。

因此,建议之一:将财务软件评审改为常规性软件测试。国家财政部可委托中间测试机构,凡软件公司开发的新版,均应通过确认测试才能推向市场。这样作有几个优点:一是由中间测试单位测试,避免了财政部门因为工作紧张的原因而拖延测试时间,毕竟软件公司是靠市场来支撑的。二是有专门的测试人员和测试专家,专门研究和进行测试,能够更充分地保证软件的质量,保证符合相应的财务制度。三是财政部主要制定有关的管理制度,而测试的具体方法、指标等由测试单位完成,这样既可以保持制度的长期性,又能适应新技术、新方法的发展。四是可取消各地的评审,这样可以避免各地评审的不一致性,同时减少了各地的行政干预,防止形成地方保护,让具备竞争能力的软件进入市场,推动会计软件的进步,促进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建议之二:完全取消评审。由于软件的更新和发展很快,随着情况的`改变,评审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意义。所以可以取消评审。财政部门可以通过管理两头来规范会计电算化工作。一是抓会计电算化的培训,普及会计电算化的初级培训,强化会计电算化的中级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二是抓会计电算化后的替代手工记帐工作,以促进会计电算化上水平。三是抓软件公司的服务。现在,很多用户在使用软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由于用户本身的知识所限或者是软件本身的问题,使用户无法解决,所以服务就显得十分重要。财政部门应该制定或委托相关行业协会制定基本的规范,指导和促进会计电算化工作,推动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发展。

三、加强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查管理

各地在计算机替代手工记帐的审查上,有的是由财政部门亲自出马,有的是委托第三方单位进行。实际上,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在升级,业务情况在变化,与此相关的硬件等均在变化。无可否认,“甩帐”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后续的管理是否如此进行,实际上没有保证。实际在通过甩帐审查后,往往又放松了管理,在“甩帐”时制定的制度,往往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如一些单位未按要求按时备份数据,致使计算机出现故障时无法进行及时的恢复。

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只是手段的变革,对于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单位,会计师事务所具有合规性审查权利,也就是要对所使用的系统进行评估。因此,建议替代手工的后续审查主要由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就像原来审查手工帐一样,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也就理所当然的要对会计电算化的有关方面进行审查,以确保输出的会计数据是正确的,以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这样就避免了一次审查,年年受用带来的问题,实现了长期的审查监督。

对于计算机与手工记帐的并行时间,财政部规定“计算机与手工并行3个月以上(一般不超过6个月),且计算机与手工核算的数据相一致,并应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这实际上对于新单位来说,应该容许人员素质符合要求、具备相应的软硬件条件的单位直接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至少容许只作手工的总帐、现金帐、银行帐。其二,关于对“计算机与手工核算数据相一致”的理解,在一些替代手工记帐审查中,把这段规定理解为要与手工完全一致,如原来科目只有两级,则会计电算化后也只能两级。实际上,会计电算化后,科目的体系一般都需要按管理的要求加以改进,一般是为了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需要更加细化。所以,在审查时不能要求绝对一致,应该是数据的准确性是一致的。要不然,完全模仿手工,又怎能体现实施会计电算化的优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