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语文2.57W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首先要明确小学语文教育的价值追求是什么?即通过小学阶段的语文教育,我们渴望培养出什么样的孩子。

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

如果我们能够明确我们希望孩子们成为大胆、创新,自信而善于合作的孩子,如果我们在这一点上,有着十分强烈或鲜明的专业意识,那我们的教学行为中就自然会减少对孩子的随意打压与训斥,而会自觉地做到更多地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并创造机会使他们更多地与人沟通、交流、协作……

如果我们能够明确我们今天教学的目的是培养未来的具有独立的人格,善于思考,并拥有自主的、终身读书习惯与方法的人,那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会关注自主学习能力与习惯的培养,自然你的教学中会把讲降到最低限,而会自觉地多倾听、多鼓励、多宽容,超越单纯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让孩子们在阅读与写作的天地里尽情遨游。

语文教师专业意识中还需要强化职业的情感和修养。如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对历史文化的敏感;对文学阅读的喜爱;对儿童的喜爱;自身习惯与修养:站、坐、写、说等等。

有人说韩麦尔先生这堂课是一节“给文化血缘奠基的课”。

“语文是心灵之歌、生命之源、思想之根、文化之基,是人类生活的`浓缩,是人类守望精神的家园。母语更是一个民族思维着的世界、思维着的生活和思维着的历史。汉字以形表义,形神兼备,汉语意蕴丰厚,简约凝炼。中文更是华人的文化血缘之所系。因此,学习语文于己就是要认识自己从哪里来,知晓自己将往何处去,打好人生的底色;于国就是传承文明薪火,延续文化命脉,打好人文的底色。简言之,学中文就是给自己哺中华文化之乳,就是学做中国人。“应该在我们中间保住她,永远不要把她忘了,因为,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的时候,只要好好保住了自己的语言,就如同掌握了打开自己牢房的钥匙。”韩麦尔先生就用这句话奠定了他的课堂基调,也夯实了学生人生和人文的底子。”

直到初中学了《最后一课》才意识到要对自己祖国语言要珍爱,才意识到那份深厚的不可割断的情感。老师们,我觉得到初中读到法国作家的《最后一课》才有这样的意识是晚的了。作为语文老师从孩子走进校门开始我们就要有意识培养孩子对自己母语的热爱之情,或者说这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使命。

所以我们说教师要重视自身修养与习惯建设:首先包括教师自己要对语言文字有了解,有感情,同时教师要让学会学会读书,首先自己要学会读书、要善于倾听、要乐于交流、要注重思考……这些在前面专家的座谈中也已谈到。那么,今天因为时间关系,今天我只想特别强调一点,因为我觉得是在现阶段青年语文教师特别需要关注的一项专业素养,那就是文学素养。

在语文教育中,通过阅读文学作品,不但可以感受作者的思想、心灵,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更可以借助作品,起到学习、复习和巩固语言文字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但往往忽视语文的人文性,甚至以极富时代感的思想性来替代人文性,致使语文教育与文学教育二者关系含混不清。同时也导致我们的许多教师自进入教师角色之后,逐渐失去了对文学的热情和那份感动,把语文当工具,把教学当任务,渐渐地他离专业化的道路越来越远,不知不觉中逐渐沦落为一个机械的教书匠。

当今也有一些学者提出语文和文学分科的建议,当然50年代我么也曾做过这样的实验。我认为分不分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学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要有自己独立的地位、独特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才能实现文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我们教师要明确:

在语文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应是培养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了解语言学习的乐趣和方法,发展以听说读写为主的语言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及学习语言的兴趣。它的宗旨在于让学生了解语言知识,懂得并学会运用语言;文学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通过与文学的接触,养成热爱文学,热爱读书的习惯与态度的同时,形成高尚的情操和审美能力,进而达到正确地认识生活、感受人生、了解社会、学会思考与分析等目的。

语言的学习注重分析、综合、概括等抽象的方法的学习,通过学习,达到一种“求同”的目的。文学则强调感受,注重感悟。强调通过形象体验,通过与作者心灵的碰撞实现认识上的升华。它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一种“直感”,一种经验。与作者经历相同者,达到共鸣;与作者感受近似者,能从中得到某种启示,引发思考;而与作者体验不同者,从作者的感受中积累人生经验,提高对事物的认识。

文学教育间接地实现语文教育中语言教育的目的,语言教育目的的实现,有利于文学教育的更好实施。语言教育与文学教育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上的不同,决定着二者虽在语文教育中实施,但在目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上不能混为一谈。

一篇感人的文学作品如果单纯地成为读写训练、语言教育

的工具未免可惜和遗憾。学生在这里失去的不仅是一个真正沉下心来感受、品悟、体验的快乐的阅读过程,而是一个以一个读者的身份,通过想象去主体地阅读,主体地去感受文学作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