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作文

传统文化的作文锦集7篇

作文9.27K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传统文化的作文8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传统文化的作文锦集7篇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1

传统文化,形成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发展历史当中,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然而,人类进入21世纪以后,工业与商业的全球化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消解着传统文化的精髓,传统文化濒临消失。

首先是传统节日。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继承与发扬传统文化的一种良好方式。然而在现在,随着西方圣诞节,情人节等一系列节日的广泛传播,传统节日却渐渐被淡化了。鲜少有人在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在重阳节登高插茱萸;在中秋节赏月,庆团圆;在腊月初八熬一锅热腾腾的腊八粥祈平安。在西方节日被人们热火朝天的庆祝之时,谁还会想起这些内涵丰富,意义非凡的传统节日,与习俗呢?恐怕,早已将它们抛之脑后了吧?

其次是传统的歌舞。凤阳花鼓,云南花灯,东北秧歌等早已被人们认为是俗不可耐,在公园中看到老年人扭秧歌时,还有许多的年轻人加以嘲讽,而西方传入的街舞,雷鬼等舞蹈却被年轻人大加追捧,成为他们的心头大爱,而在一些摇滚,Rap等流行歌曲广为传唱的同时,中国的一些民间音乐以及国粹京剧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冷落,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人抛弃了传统歌舞,转而奔向了流行音乐与舞蹈的怀抱。

不仅如此,曾经在民间大放异彩的民间艺术也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传统的绘画书法也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传统思想道德正在被人遗弃。这许许多多的社会现象,不禁令人堪忧。传统文化濒临消失,而我们却不加以挽救,而还是为了各种外来的文化,节日,兴奋不已。在我看来,在这样下去,不用多久,传统文化就会完全消失,不复存在。

为了不使我们中国人遗憾,后悔,我们每个人应该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建设者,努力使传统文化重新绽放光彩,恢复生机与活力,为我们将来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了传统文化的恢复与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使其重新发出夺目的光芒。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2

这段时间我们语文课学习了第五单元。第五单元的课文有古代名人故事《孔子拜师》,有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有介绍古代历史遗产的《赵州桥》,还有描述古代名画的《清明上河图》。

学了这一单元后,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本来我以为中国传统文化是遥不可及的,可第五单元的课文却让我知道了,原来中国传统文化就在我身边。有我经常背诵的古诗,天天阅读的古典小说,每年欢度的节日,还有我们身边可以参观的很多历史遗迹如岳王庙、钱王祠等。

前两天,结合这一单元课文,妈妈带我去休博园参观“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是中国传世名画,是由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画的,专门描绘了北宋时期的风俗和民生。这幅绘画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北宋都城的古都面貌、百姓的生活情景。画卷里,共有五百五十多个大小不一的人物,这些人有的只有黄豆大小,但他们在干什么都能看的一清二楚。画中还有牛、马、骡、驴等各种动物,以及车子、轿子、船只等不计其数,所有这些都描绘得栩栩如生。休博园里展出的清明上河图还用上了现代科学技的信息术,画面上有白天和黑夜的变化,有走动的人物和马车,更有趣的是,我能清清楚楚听到他们在说话的声音。清明上河图出现了电影般效果,真是太神奇了!

中国传统文化如此博大精深真让我赞叹不已。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3

我叫xxx,爱好广泛,尤其喜欢背诵古诗词,因此与国学经典结下了不解之缘。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犹如一条长河,无数文人墨客向其抛洒了数之不尽的珍珠,让我们去品味,去了解。

遥望着远处连绵不断的群山,凝视着蓝天悠闲自在的白云,偶有几只燕子在天空飞过不由得想起了:“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低头看见地上,小草悄悄地探出了头,露出几分春色,我不禁笑了起来,正所谓“草色遥看近却无”。古人不正是有了这样得闲情逸致,才创造出如此璀璨得文化吗?一句句古诗体现了诗人们心血,假设我们把他们放到现代社会他们是否会创造出那些作品?可见一个社会得环境对当时人得思想有很大的影响,这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真正的“时势造英雄”。

国学是中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而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文化的传人,所以,必须广泛参与,深度认知,因为这是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体现。学习国学经典,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经典古诗词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培养了我们的品格。儒家学说,道家精髓使我们思想更深邃,使我们心扉大开。国学改变了我,让我怎能不爱它?

品山水之绿,行美地美景,叹国家之情,如果没有古人的“宝物”,我们现在怎能纵横古今?《国学经典》,它应该是我们人生路上的堡垒,是我们人生路上的照明灯,它点亮我们的人生,点亮我们的梦想。

《国学经典》,我的挚爱,你将伴我一生,催我奋进,给我力量!

我将永远感谢这本书!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4

每一个粽子、每一个饺子、每一张剪纸,这都是古人的智慧结晶,不论甘甜还是苦涩,这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累累硕果,它们一直在我们的身边不离不弃,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而当今的社会,却不是这样的了……

以前,当端午节来临时,学校都陆陆续续发着放假通知单,当孩子们用双手捏紧那一张薄薄的通知单时,霎那间,孩子们就像升空的火箭都露出了甜蜜而又单纯的笑,在单位为了蒙于生机而努力拼搏的大人们都停下来用他们苍老的耳朵聆听着广播的时候,他们仔细聆听后,都露出了复杂的笑容,这种笑容应该是可以好好的陪伴着家人与家人共享幸福的笑容吧?但我也不确定。顿时,甜蜜的'微笑就充满了整个中国。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第二天,端午节来到了中国,当每一位中国人用翠绿的箬叶包裹着雪白的糯米和鲜红的枣子。煮熟以后,剥开墨绿色的箬叶吃着香味四溢的粽子时,都感受到了节日的气氛,节日的浓厚、快乐、热闹都感染了中国人,而这些记忆使我们刻骨铭心。美,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概括。如今,每当让人们流连忘返的端午节又降临人世时,人们是多么的高兴、多么的欣喜若狂、多么的心花怒放,而他们的快乐却是在浩瀚而广大的网海中遨游、却是在西餐厅里吃着回味无穷的牛肉、却是在麦当劳里与家人共进晚餐……他们做的每一步祖国妈妈都在痛苦的流泪,难道他们已经忘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子孙啊!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坚持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难道这些经历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就会在我们这:一辈消失了吗?这很有可能。俗话说的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没发现美的眼睛。”

剪纸包括窗花、门笺、墙花、顶棚花、灯花、花样、喜花、春花、丧花等等。剪纸也是一种民俗艺术,它的产生和流传同农村的节令风俗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窗花、门笺、灯花,便是在春节或元宵节时贴挂的。在北方的农村,过年时,窗上新糊了雪白的窗纸,上面贴上红红绿绿的窗花,门顶、窗前,贴上门笺,元宵节夜晚的灯笼上贴上灯花,把新年的气氛造得浓浓的。喜花是结婚时作为对新房的布置,张贴在室内,家具和器物上。同样,寿花和丧花也是在过生日和办丧事时张贴的。墙花和顶棚花是布置房间时分别贴在墙上和屋顶上的。总之,它们大都是用作布置环境,增强节庆气氛,贴在庭院、居室或器具上的。

我们的剪纸艺术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而我们能会剪纸的人越来越少,如果在这样下去的话,我们的剪纸艺术就会消失的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同学们,中华民族抚养了我们,哺育了我们,为我们遮风挡雨而破坏中华民族就是我们的回报吗?我们应该扪心自问……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5

很小的时候读过王蒙的书,那时候只有十四五岁,是受叔叔的影响,在人民文学上看到王蒙的名字和文章,在记忆中很模糊。九九年在浙江义乌才真正的接触王蒙的小说《青春万岁》,后来断断续续读过许多他的散文笔录,一直到现在记忆犹新。昨天得于中山作协的赠票,我和绪才有幸聆听了王蒙先生的中山第一讲《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受益匪浅,他对传统文化和当下的文化建设演讲令我意犹未尽。

第一次与著名作家、智者、思想家、文学家的亲密接触,令我心生敬仰。王蒙先生从王国维、严复、陈独秀、鲁迅等人对传统文化的不同态度和处理方式讲起,使我们渐入佳境。讲到中国文化的本质,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使我耳目一新。王蒙先生把汉语与汉字和英美日俄等国文字的语法进行对比,并以自己的作品《夜的眼》被翻译成他国文字时遇到的文字尴尬为例,生动地证实了自己的论证主题。王蒙说,中国的传统文化,不是诗词歌赋,也不是仁义礼智信,而是汉语与汉字,是一种本质主义。汉字表形表意,相互关联,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谈到政治,王蒙先生同样中西比较,指出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主义和西方传统文化追求合法性的不同。

王蒙先生对传统文化的释解让我们看到了一代文豪的博大精深,他的知识积累和阅历以及幽默,无不显示出大智慧者的素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生上,王蒙先生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历史上意义非凡,是至今活着的唯一古老文化,它曾经面临着断裂的危机,但最终还是经受住了考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很有价值,消灭不了,中国文化尽管有落后、僵化、腐朽的一面,但更有它的灵活的、开放的、能够吸纳、适应和自我调节,获取新的生命力的一面。在和谐文化上,王蒙说,和谐文化在报纸上谈得很多,因为意犹味尽各种文化的不同因素在起作用,我们的文化便高度的包容了、融合了多民族的文化,宗教文化,近一两百年以来我们从西方吸引了大量的文化观念、文化思考模式。整个演讲在王蒙先生的博古通今中渐入佳景,后来在传统文化和和谐文化与当今的文化建设上面,以自己的亲游法国先贤祠为例,并在幻灯片打出了一些中国先贤,建议中山在建设文化名城时也建个类似的中山先贤馆,讲座就嘎然而止。直到工作人员在屏幕上打出“谢谢大家”的时候,我才缓过神来,知道演讲结束了,这说明王先生演讲的精彩,另一方面也说明了王先生的很匆忙,从现场打出的幻灯片上看,演讲精简了差不多三分之一。王蒙先生的治学严谨,从讲座中引用老子的话“谷得一以生”和“谷得一以盈”中,“生”与“盈”的两种说法,王蒙先生都予以申明可以看出。演讲中,王蒙先生以“王剪伐楚”和中庸之道的例子来解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展开,感觉有些太少。

整个演讲中,深刻的印象到王蒙先生对我们国家文化建设的期望。他说,中国文化我们不是关起门来搞,我们有一个开放的态度,而且学来以后,这个东西就是我们自己的了。学习英语和汉语并不矛盾,汉语学会了也就是母语学会了,才能学习其他的外语;外语学好了,也能反过来比较一下,认识自己语言的美好和特色,对中国的文化,我们应该非常有信心的,非常开朗的,非常开放的,向全世界学习他们的优秀文化,同时也向他们传播我们的优秀文化。

王蒙先生在谈及他在新疆的十六年,他说,那是一个坚持的十六年,从未有过怨天尤人。人在逆境时会得到很多教训,在那个年代他失去了很多,但历史是无法改变的,但很多时候坏事也变成了好事,磨练了他的意志。他爱新疆,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他还说计划20xx再次回新疆看看他记忆里的戈壁滩,朴实的新疆乡亲。

讲座接近尾声,王蒙先生接受观众的现场提问,本来安排20分钟,后来超过半个钟。有香港、澳门、珠海、潮洲等中山周边城市赶过来的听众提问,问王蒙先生对80后出现的作品和作家的创作怎么看待,他说80后的作品读得不多,但羡慕他们的生活,他们的小说充满了浪漫情调和随心所欲的生活,有一种倾向,就是喜欢用粗话,其实这种作品距离真正的生活,人生的感悟相差非常大。80后很单纯,他们理解的人生总是很单纯很美丽,他们没有过多少磨难,其实,人生并不是他们理解的那个样子。

演讲结束后听众的热情一直在会场延续,掌声如潮,王蒙先生的《文化建设和传统文化》引领着我们的思绪穿越了五千年的文化时空。先生的厚重、睿智、幽默给我们带来了他对生活的感悟,自然随和,不事雕琢,在平静中蕴藏着智趣和从容,即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息,似又若即若离,又向远方潇洒走去。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6

我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有精美的民间工艺,如剪纸、雕塑、虎头鞋等。还有传统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传统节日。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改用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

春节到了,家家户户贴起了对联,小孩子们穿起新衣服多高兴。新年的钟声敲过,街上鞭炮齐鸣,响声不断,家家喜气洋洋,新的一年开始了,节日中还有给小孩子压岁钱,吃团圆饭。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春节刚过,迎来的就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

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共庆佳节、其乐融融。

过完了春节和元宵节,大家都有一个新的开始,新的发现。在新的一年里奋发图强,更上一层楼。

传统文化的作文 篇7

五月初五端午节,划龙舟,敲锣打鼓,是古时候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传统习俗。屈原的身体沉到汩罗江里,人们怕河里的鱼虾去吃他,就敲锣打鼓划龙舟,把鱼虾吓跑。

在很久以前的端午节,我们村就兴起了划龙舟比赛。热闹的龙舟赛是我们家乡特色的传统活动。搞得有声有色的龙舟赛也得到了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所以我们镇被命名为“龙舟之乡”。

你看,龙舟比赛又开始了,只见通往河边的条条道路上车水马龙,四面八方的人们潮水般涌向河边,顿时,河岸两旁人山人海。观礼台也坐满了特意赶来观看赛龙舟的外宾和港澳同胞。

时针指到一点半,随着礼炮一响,四条龙舟从起点鱼贯而下,河岸两旁顿时沸腾起来,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响成一片。龙舟、彩旗、人群构成了一幅绚丽的图画。你看,穿红色背心衫的那条船的鼓声更紧了,哨声更急了,桡手们沉着镇定,更加奋力挥动肌肉鼓鼓臂膀,拼命地向终点划去。其他几条船不甘示弱,奋力地你追我赶。最后那条穿红色衫的龙船遥遥领先,成了群龙之首,夺得第一名。

近几年来我们村的龙舟赛办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热闹。河岸两边的环境搞得非常的美丽,一条条宽阔的马路,一个个美丽的公园,一片片绿树成阴,亭台楼阁,柳绿花红,到处五光十色,见证了家乡的发展。龙舟比赛不仅带动了潢涌村的经济,也吸引了不小外商来这里投资建厂,使村民们的生活富裕起来。

龙舟比赛是一个健康的体育活动,锻炼人们团结友爱,奋发向上,全力拼搏的精神。国外也逐渐兴起了龙舟比赛呢,还邀请我们镇的一支龙舟队到国外参加他们的龙舟比赛。好的文化我们应该发扬下去,使到国外也认同我们的文化,认识中国。

标签:锦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