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教师

(精华)给语文老师的对联

教师1.78W

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对联吧,对联,又称对偶、门对、春贴、春联、对子、楹联等,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给语文老师的对联,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精华)给语文老师的对联

给语文老师的对联1

上联: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下联: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上联:论学问,四书五经样样通晓

下联:讲口才,三言两语句句精妙

上联: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

下联: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上联: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

下联: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上联:讲关系,伯仲叔季样样通

下联:说人物,旦末净丑个个明

上联: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下联: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上联:汉语兴衰存乎汝心

下联:民族荣辱永在尔怀

上联:评得失,四大名著显精妙

下联:论善恶,八方美文蕴雄奇

上联:朝花夕拾,秋月春风莫等闲

下联:古训今闻,宋词元曲要记牢

上联:曹操曹丕曹植,为建安文学增色

下联:苏洵苏轼苏辙,给唐宋诗词添彩

上联:思如泉涌,诗文交融培奇葩

下联:笔私蛇走,字句连接谋新篇

上联:平凡世界,回首时,苦辣酸甜忧乐喜

下联:潇洒人生,会心处,之乎者也亦焉哉

给语文老师的对联2

站三尺讲台,传李杜韩柳诗文

握一支粉笔,授孔孟老庄学问

论学问,四书五经样样通晓

讲口才,三言两语句句精妙

诗词歌赋尽显雅士风度

语段篇章全显中华文明

学富五车,通晓诗书礼易

才高八斗,熟习琴棋书画

讲关系,伯仲叔季样样通

说人物,旦末净丑个个明

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汉语兴衰存乎汝心

民族荣辱永在尔怀

评得失,四大名著显精妙

论善恶,八方美文蕴雄奇

朝花夕拾,秋月春风莫等闲

古训今闻,宋词元曲要记牢

曹操曹丕曹植,为建安文学增色

苏洵苏轼苏辙,给唐宋诗词添彩

思如泉涌,诗文交融培奇葩

笔私蛇走,字句连接谋新篇

给语文老师的对联3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奇妙的对联》这一课选自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模块中的一个专题,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出亮点,它主张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发现祖国文化的精髓,并在对对联的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能力和应用能力,从而能够尝试去继承和发扬这一传统文化。

对联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对联不仅仅是文字和思维游戏,他也是文学创作的一种,是汉字奇妙的外在体现,更是中国人思维灵性的彰显。因此在教学这一专题时,就不能只注重对联知识,虽然中考、高考语文卷中,都出现了对联题目。所以本课在设计时就把三维目标充分融入教学过程,体现过程的评价、发展的评价,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互动,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体验中国文化艺术瑰宝——对联的艺术性和文化性,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愉快的、激发兴趣的、文化回归的、有利学生自主发展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过程。在情感态度上,让学生喜欢对联,喜欢中国文化和各种文学表现形式。

为了让学生经历一次身心愉悦的文化洗礼,这堂课综合考虑了如下因素:

围绕学科特点,立足教材,把握要点,突出语文性,

2.符合学生实际,因势利导,激发兴趣,增加趣味性,

3.联系社会实际,灵活选择,注重实用性,

4.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基础,增强探究性,

5.增加文化含量,丰富思辨性。基于以上五个因素,我对本专题做了分四步走的设计:第一步,了解对联:通过一些简单的对联,让学生归结出对联的基本特征,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合,内容相关等,从演绎到归纳,从感性认识到理论升华,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第二步:欣赏对联,通过欣赏学生和教师搜集的奇联妙对,体会不同种类对联的创造方式,真正体会对联的奇妙特征,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文化的.探究学习,同事能积累一些脍炙人口的名联,每一个奇妙的对联背后都有一个不平凡的故事。第三步:评改对联,这实际上是对对联特点的深化过程。通过辨析和修改对联,完成对对联基本知识的再认识,并为创作对联做好铺垫。第四步,拟写对联,也就是对对子,学生可以充分发散思维,自主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倾听别人的不同观点,提高自己与别人的交流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多元化创作思维和应用语言的能力,实现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在对对联的过程中,兼顾对联的基本准则,把辩证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有机结合在一起。最后,鼓励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对联用毛笔写出来,即使是不会写毛笔字的同学,也可以尝试一下。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通过这个环节,对联的各个步骤,才算圆满完成。使学生对对联有了系统的认知和感悟。

反思本节课和学生共同学习奇妙的对联,最深刻的体会就是要时刻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分析、探究、鉴赏中找出对联的规律,领会其特征和内涵,并且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有了主动探究的积极性才能体会对联的奇妙,只有举一反三才能主动去挖掘和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瑰宝。用所学知识走出课堂,走向对联生长的沃土,去领略它那美妙的风光和乐趣。教是为了不教,“如果学生在自己生命的航船驶出学校这条大江进入生活的广阔海洋的时候,仍然能不断增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那么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必然会受益无穷。”为了这个目标,我将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