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篇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4篇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什么),例如:

⑴初步了解。

⑵让学生学会。

⑶能够掌握。

⑷使学生熟练掌握。

⑸能按指定要求。

⑹能够根据指导要求。

2、过程与方法:(怎么学:通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来让学生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目的。)

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例如:

⑴通过直观演示,自主探究及实践操作的方法,引导学生熟练掌握本课知识与技能。

⑵通过预设问题,让学生思考解决办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⑶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的方法解决预设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⑷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⑸在老师、同学帮助下,感受学习的过程,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初步学会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得怎样),例如:

⑴通过的操作,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使学生对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⑵感受运用信息技术创作作品的乐趣,提高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与同伴交流合作的意识、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⑷通过作品展评,培养学生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⑸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让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本章、本节应该掌握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难点:】从学生实际出发,对哪里学习有困难的技能或知识点。 教学重点要重在将知识的“透”上,要让学生真正理解消化,难点则重在其突破手段和方法的设计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情境导入、问题导入、谈话导入、激疑导入、复习导入、游戏导入、谜语导入等)

(教学意图:××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使学生明确了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信息处理(新授):(信息处理)(讲授法、示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任务驱动法、自主探究教学法、“兵教兵”合作法、游戏教学法)

1、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师:对的操作,怎么做呢?请同学根据书中××页内容进行操作,然后说说以下几个问题:

(教学意图:带着问题让学生利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法解决××问题,任务驱动、加深印象。)

2、直观演示法:

教师演示,强调步骤,学生观看。

(教学意图:⑴直观演示,明确方法;⑵老师直观演示为学生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使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⑶让学生对本课学习任务进一步巩固,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课难点。)

三、课堂活动(作品制作):

首先,教师要提出实践操作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操作;

其次,要精心组织好操作练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边操练边讨论,进行协作式学习、讨论式学习、探究式学习;

再次,老师要在课堂上巡回进行技能练习指导。

四、信息技术课的评价(作品展示):

(学生自评、互评、老师点评为主导原则)

(教学意图:激励学生,取长补短,培养自信,培养创新,培养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

五、小结:

师:谁来说说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让我们的作品更加完美。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学以致用,让信息技术真正地运用到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去。

(教学意图:梳理概括、形成网络;画龙点睛、强化主题;承前启后、巧妙过渡;扩展深化;小结查标,巩固效果;及时反馈,查缺补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2

[课时]:1节课

[教学内容]:学会PU、PD命令的操作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合作能力。

2、培养学生综合利用命令及独力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PU、PD命令的正确使用

[教学难点]:PU、PD命令与其他命令的综合使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远志多媒体教室广播软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前面几课我们都是从海龟的“家”为起点来画图。有没有办法将海龟移到其他地方开始画而又不留下爬行过的痕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提笔和落笔的命令。

二、新授

活动一:海龟画走廊

提笔命令:PU

师:这个命令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抬起画笔,移动的时候不留下足迹。

落笔命令:PD

师:这个命令也是不带参数的,它的作用是让海龟落下画笔,恢复到处于画线状态。

让我们来试试这命令的作用吧。

做一做:

让海龟画一组平行线(书P57图1)你看到了什么?继续

你又看到什么了?

画了一组平行线。

试一试:

1、大家来试着画下P57图2。学生练习

师:这个图形只要后退的.步长比前进的步长小,就可以画出来了。每画完一笔要右转90度。

2、下面请同学们自己试着画下P58图3。学生动手,师指导。

师:要记住抬笔走10步后要落笔。

活动二:海龟画“回”字图

师:下面请大家分组讨论下书P58图4怎么画,大正方形边长为100步,小正方形边长为50步,把想发先写在本子上,再进行电脑操作。

想一想上面第三第四两行命令做什么用的?

活动三:海龟画“田”字图

师:我们一起来思考下“田”字图该怎么画。

提示:“田”字由几个正方形组成,画完一个后要怎么样?这里需要几个重复命令,各有什么用处?

说明:重复命令中还有重复命令叫做重复嵌套。要遵循以下步骤来画。

1、先写出画嵌套内的基本命令。

2、在基本命令后加为下一步做准备的命令。

3、在这些命令外再加嵌套上重复命令,就可以将嵌套内的图形重复画多次了。

试一试:

1、画出书P60图6的图形,学生动手,师指导。

2、思考下怎么样把图6改成图7(小三角形边长为50步)

3、大家喜欢图6中的图案吗?请你们挑选一个自己喜欢的画出来。

师:大家今天学习了抬笔落笔命令,再借助其他我们学过的命令画出了许多新的图案,今后我们还将学习海龟的其它功能,使我们的绘画技术进一步提高。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3

【教材分析】

《初识画图》是江苏省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上册中第七课的内容,“能使用常用绘图工具进行简单的创意绘图”是《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基础模块第一阶段提出的明确要求。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教材选择了WindowsXP自带的“画图”程序作为实现这一要求的平台。本课是学习“画图”程序的起始课,因此,本课教学任务能否完成直接影响到后面章节的教学。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刚开始接触信息技术课,对计算机的学习兴趣很浓,是对其自主探索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进行训练的最佳时期,并以此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综合素养。通过前四节课的学习,学生已对Windows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开关电脑的方法;从“开始”菜单中打开软件并关闭;鼠标的移动、单击等操作也比较熟练。本课的学习,单从电脑操作技能上说,只是对鼠标操作的进一步训练和强化,但新的软件环境,对电脑绘画强烈的好奇心,却是对学生的适应能力、探索能力、动手能力的最好锻炼。在教学时我大多采用自学指导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后,大胆进行尝试操作,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对新环境的适应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理念】

传统计算机教学把学习、掌握具体软件知识和技能作为目的,因此十分注意教学内容的完整性、结构的严谨性以及叙述表达的技巧上,而对于如何通过学习活动,形成、提升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素质却比较忽略,对先进教学思想和理念的渗透显得很弱。这种以“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法,与新课改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的精神是相悖的。所以新教材要求我们把培养和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放在第一位,改变传统计算机教材以记录和传授为主的方式,为研究性学习构建有利的环境。我们认为,应该把课程中所涉及的各种软件(如Word、画图等)视为教学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的最终目标。学习中,除了要掌握有关软件的必要知识技能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己驾驭新软件、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从而实现信息素养的提升。这是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与计算机职业培训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并不对软件的功能和方法都给予明确的回答和介绍,而是给出一定的问题和实验序列,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相关的知识、技能。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启动与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认识画图窗口的组成,初步了解工具箱内绘图工具的名称。

过程与方法:掌握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知道用铅笔工具画图的基本方法,尝试使用彩色画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画图作品的欣赏和对“画图”程序的操作,培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与热情。

行为与创新:尝试选择工具箱中自己喜欢的工具在画图区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启动和退出“画图”程序的方法。

难点:尝试彩色画图。

【教学方法】

主要教法:采用自学指导与分段实习相结合的方法。

主要学法:观察、发现、实践、总结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认识画图

一、打开画图程序

二、认识窗口:工具箱、颜料盒、工作区

三、测试工具名称

四、用“小老鼠”画图

五、退出程序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4

一、教材分析

1、本课是七年级信息技术第章:电脑的“文件柜”——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资源管理器”是Windows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源管理器的功能很强大,使用方便,可用于查看系统文件和资源,完成对文件的多种操作。应要求学生能熟练操作,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本节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讲解、练习的方法,教学中多举例,对于文件的有关概念不必过多地讲解理论,重在操作。学生是在学习了“Windows窗口”的基础上来学习本节课的内容,为这节课做了铺垫。学好它可以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内容:资源管理器启动、结构及组成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各种操作。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了解文件、文件夹及其组织结构,学会重命名文件。

(2)难点:使用资源管理器来管理文件和文件夹。

二、学情分析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对计算机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但对计算机还有一定的神秘感。《管资源管理器原理及应用》是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的前提条件之一,也是培养他们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之一。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较为熟练地掌握对文件夹的各种操作。这些新知识对该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理解难度。于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用“游戏激趣”和“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促使学生产生探索新知识的愿望并将其转化为动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思维积极性。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文件和文件夹。

2、了解资源管理器的组成。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掌握管理计算机文件和文件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3、提高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

2、培养学生分类存放、管理文件的习惯。

四、教法分析

为了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我主要使用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等学习方法。通过任务的设置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及其自由的发挥,从而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并且妙趣横生。而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对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有很大帮助。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自主的探究知识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学生出现偏差,不恰当之处,教师适当点拨一下,本节课力求在老师帮助指导下,让学生自己领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勇于发现创新的思维习惯,在教学中,启发、诱导贯穿始终。

五、学法指导

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这节课采用学生自行操作,发现问题,教师指导解决问题,最后,总结结论的方法,使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理解观察、分析、归纳等教学方法。

六、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导入

学生开始通过自学来寻找礼物。

学生活动

1、学生汇报找寻礼物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采用的是直接进入“我的电脑”寻找文件夹。

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老师送你们每个人一份礼物,他在电脑中的名字叫SJ。我们想一想,有什么方法能找到呢?现在,我们就开始寻找!

2、教师巡视指导。

3、通过学生的汇报结果,从而引出“资源管理器”,并讲解它的作用。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课堂中来,明确下一步新课的目标与任务。教学过程讲授新课

一、通过“比赛”让学生尝试启动资源管理器

学生活动

1、学生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启动方法。

2、学生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演示学到的方法。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发现宝藏放在“资源管理器”这个宝盒里,现在我们开展一个比赛,看哪位同学能最快打开资源管理器。

(2)教师巡视指导,进行评析。

(3)教师:打开“资源管理器”的方法很多,补充几种方法:

方法一:单击【开始】→【程序】→【附件】→【windows资源管理器】。

方法二:右击【开始】→【资源管理器】。

方法三:右击【我的电脑】→【资源管理器】。

方法四:右击【我的电脑】窗口中任一个驱动器或文件夹图标,然后选择“资源管理器”。

方法五:按住SHIFT键(要指明),双击【我的电脑】。

方法六:按住键盘上WINDOWS专用键(要指明),再按“E”键。

设计意图:

通过这个例子,大家要知道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要敢于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

(1)增加了几种启动资源管理器的方法,让基础较好的学生掌握更多的操作技巧,体现分层次教学。

(2)教育学生在生活中碰到问题时敢于尝试、探索。

教学过程

二、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观察、想象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

学生活动

1、小组看书或者上网查询有关“资源管理器”的辅导材料。

2、小组通过想象,联系生活,总结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特点。

3、小组整理信息,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汇报研究结果。

4、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寻找文件。

教师活动

1、教师:资源管理器被我们打开了,使用起来也非常的方便。请同学们想一想“资源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有什么特点?现在把同学分成四个小组,每个小组自己安排两名资料员,负责查找资料。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结果。一名汇报员,负责总结、汇报结果。

2、教师巡视指导。

3、各小组之间评价。

4、教师让学生根据“树型目录结构”的特点找到“射击”游戏。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自学能力。教学过程

三、通过“猜猜看”游戏让学生学习“文件”和“编辑”菜单的通用性

学生活动

1、每位同学拿出一支笔和一张纸,写出猜测的结果。

2、同桌之间互相交换结果,进行评判。教师活动

1、教师: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的窗口有了一部分的了解,现在看到其中有“文件”和“编辑”两个菜单。请同学们准备一支笔和一张纸,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猜一猜“文件”和“编辑”菜单里面各有什么命令?写出你猜测的结果,看哪位同学猜得又多、又准确。

2、教师:同桌之间交换结果,进行评判。

3、教师总结“文件”和“编辑”菜单中的命令,让学生知道将来使用其它软件时这两个菜单中的内容基本相同。

设计意图

1、“猜猜看”是一种游戏,可以更好的激活学生的思维,发挥创造力。

2、给他们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其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

3、培养学生在学习或生活中多进行比较,更好地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

四、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尝试建立文件夹,并更改名字

学生活动

1、小组互相讨论建立文件夹的方法以及更改名字。

2、在小组中让同学们互相帮助。

3、研究成果交流。通过多媒体教教学系统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我们刚才已经找到了礼物,但它放在“礼物1”这个文件夹中,你们想不想把这个礼物放在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呢?那究竟该如何建立呢?请同学们以刚才的小组开始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到各小组讨论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辅导。

3、教师除了对学习效果评价外,更要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设计意图

1、检验学生的自学效果,以小组为单位,让同学们互相帮助,培养相互协作的能力。

2、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加以辅导,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教学过程

五、学生尝试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不能重名

学生活动

1、学生自学,尝试在同一目录下文件夹能否同名。

2、学生交流发现的结果并演示。

教师活动

1、教师: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文件夹建立好了,如果我还想在同一目录下建立同名的文件夹,看行不行?

2、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通过自学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课堂总结

学生活动

1、学生各抒己见,阐述这节课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得与失和改进措施。

教师活动

1、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2、教师总结:这节课同学们对“资源管理器”有了初步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会建立文件夹,更改名字。

设计意图

以学生总结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锻炼了他们总结、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资源管理器

1、资源管理的启动

2、管理器的窗口和结构、文件管理

3、文件与文件夹的建立、重命名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学到有关资源管理器的知识。我根据初一学生这个年龄段充满好奇、活泼、好动的特点,采用的是以送礼物、找礼物的形式展开教学,并融入小组互相讨论、合作交流,作游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学生不会感觉到学习是充满恐惧、挣扎或者自卑,而会积极地讨论、学习、思维敏捷、学习的注意力和效果有明显地提高。

评价对激励学生参与活动,提高合作学习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这节课当中采取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形式。通过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帮、互补、互促。我在对小组学习结果和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不够,应要多关注学生的倾听、交流、协作情况,对表现突出的小组和个人应及时给予充分肯定和奖励。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贺卡设计的基本要求;能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制作贺卡,学会使用“页面设置”。

情感与价值观:在学习制作贺卡中,进一步培养学生感恩、审美等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教学难点:图片和文字混排处理;学生感恩、审美情趣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

教师:贺卡图片素材6张;贺卡文字6段。(将它们放在一个Word文件中。)

教学课件(找几张贺卡优秀贺卡制作成连续播放的幻灯片,并配上音乐)

学生:自己的生活照片1张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师:老师这里有几张贺卡,我们一起来看。教师出示贺卡课件,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这些贺卡有哪些用途?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五课设计贺卡。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二)教学新课

1贺卡的基本要求师:这些贺卡都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引导学生归纳贺卡的基本元素:文字;图片;背景。

2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教材第19-21的“在word下制作图文并茂的贺卡”

学习要求:理解制作贺卡的`四步曲;

找出不理解的知识;

寻求小组同学的帮助;以小组为单位试一试做一张贺卡。

汇报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插入图片”“图片的叠放顺序”)请两个小组的代表演示汇报怎样制作的贺卡。

3探究活动:

(1)试一试:制作一张感恩卡请同学说说创意,自己表达的感情用的素材。

分别请几个学习小组的代表说说你们的创意设想。

(2)如果你还有更多更好的创意,你也可以用卡片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感情,试试看吧。

学生试一试。

(三)教学反馈

学习评价:

1统计会制作贺卡的人数;

2教师点评制作较好的贺卡。

3学生互评制作贺卡的学习。

(四)课堂总结

制作贺卡的基本步骤和学习情况,以及贺卡的创意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学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记事本”。

②能处理汉字输入时的小问题。

③会保存文件。

德育渗透目标:培养学生勤于记录写作的好习惯

审美目标:培养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的爱好

心理辅导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交流能力

创新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利用记事本写作文、日记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计算机中的“记事本”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使用自己熟悉的拼音输入法输入文字。

 教学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与语文老师课前沟通,让学生书写题目为《感恩在行动》的作文。

教学过程:

一、作业反馈,日记展示,导入课题

1、作业检查,反馈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的《感恩在行动》的作文完成了吗?请小组长汇报组内同学完成情况。

2、作文展示,现场批改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位同学的作品。(老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实物展示台,共同现场批改这篇作文,纠正错别字及语法错误,与语文学科整合。)

3、导入课题,强调优点

师:通过同学们的修改,这篇作文更是一篇挺不错的作文,我想把它保存下来,行吗?有点不妥,修改过的地方显得有点乱,请这篇作文的作者将它重抄一遍再交给我。

师:你看,老师让他重抄一遍他就不高兴了,我知道大家都喜欢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最烦这种重复劳动。下面,我给你介绍一种新的写作文的方法,就是用电脑里的“记事本”。有了它,你的作文可反复修改而不留痕迹,会更规范、整洁,不必为自己的字写得不好而担心,能永久保存,还能打印到纸上呢!

二、自学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利用教材,自学方法

师:怎样启动“记事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P74页

自学这部分,看谁最先打开记事本!

(鼓励有困难的学生向其他同学请教)

2、汉字输入,发现问题

师:你们真迅速,这么快就打开了“记事本”。下面,请将你们的文章输入“记事本”中。在输入中文前要先选择一种输入方法,你喜欢用哪种输入法?(学生回答)

选择你熟悉的拼音输入法,将你的作文输入记事本中。

3、共同解决“小困难”

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小困难”。

(学生提出遇到的困难,并一一解决;简单的问题,同学之间相互解答,共同的问题全班讲解)

师:小博士也有些困难,他不知道怎样输入“。,、:;”这些符号,你们能帮帮他吗?

三、自学教材,保存文件

师:时间不多了,你们的作文还没输完,那我们下节课接着做,不过可别忘了保存哟!怎样保存呢?请阅读课本P75页,自学保存文件的方法。

师:你是怎样将文件保存在桌面的,能给同学们演示一下吗?(交流)

四、拓展延伸

师:现在,你们的作文已经永久保存在了电脑里,可以随时打开修改或继续写。我们还可以将你的作文用E-MAIL发给语文老师,她就可以在家里给你批改作业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二、教学设想

本节课中,我采用讲练结合、小组探索、个别指导的方法,通过教学,学生知道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也知道了计算机的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用处

三、教材分析

《爸爸书房的“情报站”》是海南出版社和三环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课的内容。这一节课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和信息的处理工具以及计算机的组成和各部分的作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部分以及它们各自的用处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练法

六、教具准备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电脑小专家》这一课,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电脑,也了解了电脑的作用,那么同学们知道电脑是由那几部分组成,它们各自的作用是那些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这篇课文。(出示课题)

倾听、激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

1、师:你知道电脑的组成有哪些吗?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播放PPT展示计算机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从外观上介绍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

2、师:我们已经知道了电脑的组成部分,那么同学们知道它们有什么作用吗?

学生先小组说说,然后交流一下。

当全班交流后,教师播放PPT展示计算机的`图片结合图片讲解:(播放PPT展示主机内部的零件,并出示实物让学生近距离观察)

①主机:包括主板、内存、硬盘、光驱、软驱、显示卡、声卡、网卡、电源、喇叭等部件,还有连接导线以及各种各样的接口

②显示器:显示器是人与计算机交流的窗口,我们输入的内容,计算机处理的结果等各种各样的信息都是通过显示器的屏幕显示出来的

③键盘:键盘是我们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通过键盘,可以向计算机发出控制命令,也可以输入英文字符,汉字等信息

④鼠标:鼠标是控制,操作计算机的基本工具,与键盘相比较,运用鼠标可以更加直观、方便、轻松地操作计算机

⑤其他设备:打印机、绘图仪、扫描仪、数码相机、触摸屏等。

提问:学习了电脑的组成部分,也了解了它。

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PPT让学生了解电脑的组成。

运用PPT激起学生的兴趣。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8

一、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一章的学习,学生对网络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网络是为人们提供信息、资源的平台。本章在此基础上介绍ip地址和ip地址的管理,ip地址的概念非常重要,是本节教学的重点,但由于知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以结合上机实践,让学生慢慢接受这个概念,可以通过:让学生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周围同学的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这样让学生亲身去体验,可能比直接告诉学生“什么是ip地址”效果会好一些。ip地址的管理主要介绍因特网地址的分配和分级的管理方式。

二、学情分析

我校是省农垦总局直属的一所高级中学,学生大部分来自全省的各个农场,由于农场的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等方面的原因,教学基本都是零起点,但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略有了网络方面的知识,但对网络知识的进一步学习还有待加强。

三、教学目标分析

a:知识目标

(1)、让学生了解ip地址的概念,ip地址的管理办法。

(2)、让学生掌握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b:能力目标:让学生能根据ip地址判断网络类型和对应最大主机数目。

c:情感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ip地址资源的有限及分配的不平衡,体验民族的危机感。

(2)培养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勇于克服困难,体验到成功后的快乐。

四、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ip地址的格式及分类

难点、关键:ip地址的格式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出发点,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整节课的内容安排是以从学生“动手”中发现问题,又在学生的“动手”中解决问题为主脉展开的。

六、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1、教学方法:

(1)任务驱动—体验探究法;

(2)网络探究教学法;

2、学法指导:体验探究法、协作式学习法。

七、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思想

新课的引入

情景(教材p35)xx年7月,江西省公安机关查获一起利用网络进行赌博的案件。专案组经侦查发现,用于赌博的计算机在网上登录的总服务器ip地址为广西柳州市……(以下略)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并思考。

学生思考问题:

公安机关是如何发现赌博地点的?

ip地址是计算机的一种标识,对应了网络中相应的物理地址

学生阅读、思考、并回答问题

创设情景,并引出ip地址概念

新课学习布置任务

[任务1]打开两个浏览器窗口,分别输入和“”,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并体验ip两种地址的转换。(教师给出互联网上的两种地址的转换资源。例如下列地址:_)

[任务2]查看本机的ip地址,比较与周围同学计算机ip地址的异同

1,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在任务设计时以探索问题来引动和维持学习者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学法指导

指导学生带着“任务”中的问题,探索交流,小组互助,量力而行完成操作任务。

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并回答问题

通过自主学习,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9

教学内容:

《给幻灯片加上声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在灯片加中添加声音。

2、过程与方法:,从引起学生兴趣入手,并创建任务让学生亲自参与,以任务和问题驱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引导,最后达到整个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本次的学习,让学生们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本次的学习活动,获得喜悦感。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为幻灯片添加声音的方法。

难点:正确运用网络评价平台,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作品。

教学策略:

(一)教材处理

1、教学时充分借助学生现有的知识,把现有的知识当工具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2、联系生活实际,组织、编制和挖掘教学内容。

3、本课设计本着注重学科间的联系的出发点,设计活动,体现了计算机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二)教学方法

从学生兴趣入手,并创建任务让学生亲自参与,以任务和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学习在空白版式幻灯片中加上声音,在知识的扩展中,对存在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不仅学会如何添加录制的声音,同时学会添加文件中的声音,针对在不同的电脑上播放作品时存在的

问题的解决,将整个教学效果推向高潮。让学生通过本次的学习,明白我们要根据所需加入声音,懂得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三)课堂活动

观察、听故事、利用课件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动手操作与设计展示等。

(四)教学评价

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对学生及时进行合理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1、课程伊始,先让学生回放自己的作品,然后教师展示一个有声的作品,马上把学生吸引过来。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到有声幻灯片的感染力,自然而然的引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同时使学生对PowerPoint的功能有了一个更直观的认识。

2、声音是怎样插入到幻灯片中的呢?

设计意图:通过有声和无声作品对比,感受不同,引出本课内容。

二、学习新课。

(一)出示一张《海底世界》图片的幻灯片。

提问:如果我想在这张幻灯片中加上音乐的话,我们应该如何操作呢?

(二)给幻灯片加上外来声音文件的操作步骤:

单击“插入”菜单——选择“影片和声音”/选择“文件中的声音”/在插入声音的对话框架中查找你要加入的声音文件/单击“确定”按钮,这时在文件中的'声音就加入到幻灯片里面,同样在你的幻灯片上会有一个小喇叭的标志。

3、请同学们看着老师给的操作步骤,给之前的幻灯片作品《海底世界》加入声音文件。

(三)合作探究。

在幻灯片中添加声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插入声音文件,另一种是在自定义动画设置中添加声音。因为学生之前已经熟练掌握插入图片的方法,插入声音文件的方法学生也比较容易理解。所以此环节安排学生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合作一起找到插入声音的方法,同时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仔细观察的能力。对于有困难的同学,除了在小组中获得帮助外,还可以通过浏览学习网站找到答案。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出两种插入声音的方法。

(四)布置任务,自主探索。

要求:

1、插入五张幻灯片。

2、利用设计模版设置五张幻灯片的背景。

3、插入声音并设置声音的播放方式。

(五)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并适当点拨。

按照上面布置的任务,学生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激起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学习欲望。在巡视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对容易产生的疑问或错误的共性问题,可以有针对性的着重讲解,做到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六)作品展示、评比交流。

选择几个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展示,然后请学生点评作品的优缺点,并且让大家出主意,如何把作品变的更完美。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互相帮组、取长补短的良好品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在幻灯片中插入声音步骤:插入→影片和声音→文件中的声音教学特点:从问题的引入入手,以任务驱动和问题作为引线,让同学们试着去操作,从而发现问题,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学会了文件中的声音的加入,在欣赏学生作品时对存在问题的解决,从而使教学效果推向了高潮。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0

第9课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创建文件夹。

2、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把自己创建的文件存放在文件夹里,进行分类管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技术素养 过程与方法:教师演示讲解+学生练习操作+作业完成 教学重点:创建文件夹及文件夹的命名与保存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本节课学习自己创建文件夹,并通过学习,能够把自己的文件分类存放在自己文件夹里,便于管理文件。

二、新授

1、认识文件夹

Windows把计算机硬盘里的各种文件根据不同的用途,分门别类地存放在类似文件柜的抽屉里,这些“抽屉”,就是文件夹。 就像抽屉可以再分在分成许多小格一样,文件夹内也可以再建立文件夹,我们称为子文件夹。

2、如何创建文件夹

在建立新的文件夹之前,首先应该确定这个文件夹建在哪里,是直接建在打开的硬盘(根目录)里还是建在已经建立的文件夹里。下面我们就学习在“我的文档”下面建立一个新文件夹。

(1)首先让学生合作完成。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

(2)其次教师总结创建文件夹的方法

①在桌面双击“我的文档”图标,打开文件夹。

②单击文件菜单。在“新建”的子菜单下选择“文件夹”,然后单击; ③“我的文档”下面就建立了一个新文件夹。

(3)最后,教师检查学生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请“小老师”提供帮助。

3、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

文件夹的命名规则与文件的命名规则完全一样。

文件和文件夹都可以改名。下面我们将“新建文件夹”改名为“学习”。

(1)在“新建文件夹”上右击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并单击“重命名”。

(3)输入新文件名“学习”,然后在虚框外面单击右键(或者按回车键)确定,文件夹的`改名就完成了。

三、学生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后的练一练 ,教师巡视辅导。

四、小结

教 学 反 思

本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在认识文件夹的基础上学会新建文件夹,在掌握文件夹命名规则的前提下给文件夹命名和改名,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引导学生认识文件夹,教师演示新建文件夹,让学生自学文件夹命名规划的内容,大家合作探讨文件夹的命名和改名,通过一堂课学习下来,学生能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信息的相关常识和信息与我们的生活、学习的关系

知道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了解计算机在生活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良好的上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其功能

教学难点:计算机各部分功能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

计算机主要组成设备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实物、视频短片、图片等

四、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① 播放一段关于烽火狼烟的视频。

② 提问:烽火狼烟告诉我们什么?

③ 接着分析发生在身边的事,提问:同学们举手的动作传递着什么呢?学生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激趣,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信息与我们的. 学习和生活① 请同学们看书P1中的图1-1、图1-2、图1-3、图1-4

② 提问:每幅图能带给我们什么信息?

③ 评价学生看书

思考回答问题让学生感受我们生活在信息社会里,信息与我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 信息的记录方式与计算机朋友① 请同学们看书P2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 ② 请同学们观看信息记录变化的一段视频短片

③ 提问: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④ 评价① 学生通过看书和观看视频,了解信息记录方式的变化情况

② 学生回答问题,谈谈自己对信息记录方式变化感受让学生初步了解信息记录的相关知识

激趣,促使同学们想和计算机交朋友,让它成为我们生活和学习中的好朋友 计算机基本组成及其功能① 提问:请孩子们说说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样子? ② 演示视频、图片、实物等介绍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③ 请学生看书P4图1-9试着填图 ④ 提问:试着说说计算机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⑤ 做游戏:《角色扮演》每4-5个孩子分别扮演计算机的主要组成部分、并相互讨论说说各自的作用①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描述自己所见过的计算机的情况

② 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计算机的发展情况

③ 熟悉计算机的主要组成设备及功能

④ 学生回答问题

⑤学生参与游戏学生在自身知识建构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想法、看法,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让学生对计算机相关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计算机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的相关知识巩固学生对计算机组成及功能知识的掌握

计算机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应用及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机的许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大家自己来说一说,我们可以用计算机做哪些事情?

①引导学生分类别回答题,从学习、应用、娱乐方面回答。评价

②视频或图片或实物演示计算机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情况。

③计算机有那么多的用处,它是我们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好朋友呢? 评价

④ 引出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⑤ 并用视频、图片或现场演示在计算机使用中的一些现象和表现。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学习,学生倾听,思考

试着回答使用计算机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学习计算机使用的注意事项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他们大胆的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让学生了解更多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知识,为学好计算机知识激发兴趣。

学生通过谈自己的体会,然后通过现场表演、视频、图片的演示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使用规则的深刻印象,对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促进作用。

小结:

① 计算机设备的基本组成及其功能

② 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学生倾听知识再现巩固本课所学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2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发展,必然会出现更多的计算机病毒,这些病毒将会以更巧妙更隐蔽的手段来破坏计算机系统的工作,因此每个人必须认识到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增强预防计算机病毒的意识,掌握清除计算机病毒的操作技能,在操作计算机过程中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

【教材分析】

本节是义务教育信息技术(上册)第二章《管理计算机》第3节《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的内容。这部分内容以理论为主,全面介绍了计算机安全与防护知识,以及计算机病毒的相关特征和传播途径,掌握预防和查杀病毒的方法,使学生在计算机的使用过程中能学以致用,加强计算机安全与防护措施。本节内容以理论知识形式呈现,缺乏实践和操作,很容易让学生产生枯燥感,但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较大,不容忽视。

【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课程面向的教学对象是农村初一的学生,学生们对计算机病毒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有些学生家里有电脑能上网,可能遇到过计算机病毒,也略知一二,很多学生不知道计算机病毒,有些甚至以为计算机病毒会传染给使用者。所以要具体的、形象的来解释这个定义来加深印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在锻炼着提高着,但是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却流于形式。加强学生的防病毒的意识,同时自觉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保证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同时杜绝学生制作病毒与复制病毒的传播,保证网络的正常,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1、认知领域

(1)初步了解计算机安全的含义。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3)学会防范计算机病毒的常用措施。

2、操作领域

1.通过学习活动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及其危害。

2.掌握计算机病毒杀毒软件的使用方法。

3、情感领域

1、负责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计算机,促进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与健康人格的养成。

2、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的良好道德规范。

【教学重点】计算机安全与杀毒软件的使用

 【教学难点】计算机安全的防范措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到现在的五十三年的时间里,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计算机开始逐步走进家庭,但是,同学们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尤其是上网以后,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性问题显得越来越突出,今天这节课,我就给大家介绍保障计算机信息安全的'意义与措施。

二、讲授新课:

1、提出问题:计算机安全包括哪两个方面?

(计算机系统安全和信息内容安全)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在信息交流过程中保障信息安全?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不做有损信息安全的事。

(2)采取防范措施:掌握一些保障信息安全、防范各种事故的必要措施和有效方法:

如:硬件系统的安全;软件系统的安全;用户数据的安全;病毒、黑客的防范等。

讲到“病毒、黑客”四个字时,语气要强烈一些。然后立刻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黑客”和“计算机病毒”?

“黑客”往往是指那些利用自己掌握的计算机技术、通过未经授权非法入侵别人的计算机系统而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的人。

“计算机病毒”是隐藏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程序,它通过自我复制或者修改其他程序扰乱计算机系统的正常工作,甚至对计算机系统造成破坏。计算机病毒是一个小程序,能够自身复制自身,会将自己的病毒码依附在别的程序上,通过宿主程序的执行,伺机传播病毒程序,有一定潜伏期,一旦条件成熟,进行各种破坏活动,影响计算机使用。

注:提问时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启发学生:

(1)“计算机病毒”首先是某些人编写的一种计算机程序;

(2)为了掩人耳目,病毒程序在计算机内怎么藏身?

(3)既然病毒不是一个独立的文件,它怎么被执行?

(4)计算机染了病毒之后,是立即发作吗?

(5)为什么把这种程序称作“病毒”?像生物病毒一样有复制能力。

(6)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有什么影响?毁坏数据,影响使用;

3、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影响:

(1)降低系统执行效率;

(2)在屏幕上显示各种信息;

(3)造成死机;

(4)部分文件被删除;

(5)改变存储在硬件上的程序;

(6)破坏整个硬盘或软盘内资料。

4、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的病毒多种多样,表现出的症状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良性的还是恶性的它们都有如下共同特点:

(1)具有破坏性。病毒不但能影响屏幕的正常显示,减漫运行速度,占用磁盘存储空间,它还能破坏磁盘中的数据和程序,甚至能破坏计算机的硬件。如CIH病毒能破坏计算机的主板。

(2)具有隐蔽性。病毒大多隐藏在正常程序中,很难发现。

(3)具有潜伏性。病毒侵入计算机后,它能长期潜伏,待一定的条件满足后才起作用。例如:黑色星期五病毒,它发作的条件是:每月的13号且这一天正好是星期五。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学会插入自选图形。

2、掌握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3、学会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教学重点:

插入自选图形,应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

教具准备:

投影机、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引入: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素材,会使幻灯片内容更加丰富多采。展示相关幻灯片。

一、插入剪贴画。

教 师:方法与在WORD中插入剪贴画的.方法一样。

[动手做]:制作第一张幻灯片。

师生操作: 选 空白 版式-插入艺术字:骆驼和羊的故事—插入剪贴画—调整画的位置与大小。

二、插入文本框。

[动手做]:插入文本框。

师生操作: 空白 版式——竖排文本框——拖动虚框——输入汉字并做适当调整——设置文本框的背景色。

三、插入自选图形。

[动手做]:插入图片和自选图形。

学生操作:插入——图片——来自文件。 绘图工具栏——自选图形——标注……

教师指导。

四、插入声音。

[动手做]:录制声音。

学生操作:插入——影片和声音——录制声音

教师指导。

教师引导[探究]:插入——影片和声音。

五、小结:

教师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 插入自选图形、用多媒体素材的基本方法、制作多媒体幻灯片。

学生自我评价:[我的收获]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篇14

教材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广州市信息技术教材第二册第一章计算机文字处理第四节写诗的部分内容——插入图片。是在学生掌握了文字的输入和文字的常用的格式排版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片的插入和调整,并学习设置图片在文章中的绕排方式。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他们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在以往的教学中已经掌握金山文字20xx的文件操作,包括保存文件、打开文件、输入文字,并能对文字进行字体、字号、字块的基本操作,懂得按照作文要求排版文章,掌握了图形的绘制,设置图形的格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学习插入图片、调整图片大小和移动的操作。

(2)掌握设置图片的绕排方式,能够围绕主题制作图文并茂的作品。

2、情感态度目标:

(1)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欣赏和评价他人作品,积极发表意见,善于听取他人建议。

(2)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意识,增强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

课时:1课时

上课年级: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时间

安排

1、打字练习

巡视了解、个别指导,进行中文打字练习,将指法、文字录入这一教学常规每一节课5分钟

2、引入

提问学生,最近的节日是那一个?学生会说是六一儿童节。引出本节课要排版设计的资料文章:关于六一儿童节的来历。回答老师的问题,以问题引入本节课,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参与度,明确学习目标。

1分钟

3、任务一:排版设计老师事先准备好的六一儿童节的资料文章,按照作文的格式要求。

巡视了解,个别单独指导。学生排版文章,把文件保存到教师电脑上,按照自己的意愿排版设计文章。复习排版练习,为插入图片装饰文章作准备。

5分钟

4、展示学生排版设计好的文章,对比有图片装饰的精美文章,让学生感受到图文并茂的精美设计。老师展示学生排版编辑好的文章,同时给学生展示图文并茂,设计精美的文章,让学生感受到有和没有图片装饰的差别。(如果有学生已经会插入图片的话,就拿他的跟其他学生的比较。)说出自己对别人排版设计好的文章的评价。仅仅是文字的文章,有点呆板,要是恰当的添加图片装饰点缀,文章会非常漂亮。学生可能会被图文并茂的文章吸引住,因为他们以前排版的都是单纯文字。这样令学生迫切想学会如何添加图片来装饰自己的文章,让自己的文章更有吸引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强烈求知欲。

5分钟

5、学习如何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设置图片在文章中的绕排方式。老师示范、讲解如何在文章中插入图片,并设置图片的格式,调整图片的位置和大小,设置图片在文章中的绕排方式。(如果发现有学生已经会插入图片的话,可以请会的学生示范如何插入图片,这样对其他学生更有促进学习的作用。)认真学习,记住插入图片的方法步骤。老师的讲解和示范,有直观的教学作用。如果是已经掌握如何插入图片的学生示范操作,更能促进其他学生努力学习的效果。

4分钟

6、任务二:学生实践操作,在文章中插入图片,练习调整图片的大小和在文章中的位置,设置图片在文章中的绕排方式,装饰自己的文章,尽量让自己的文章装饰得漂亮一些。

老师巡视,进行个别学生辅导。学生练习插入图片,调整图片的大小和在文章中的位置,设置图片在文章中的绕排方式。通过实践练习,掌握所学到的新知识。

15分钟

7、总结、评价

(1)点评学生作品

(2)对本课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展示自己的作品。欣赏评价他人作品。让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作品,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学会欣赏、评价自己和别人的作品,提高自己的排版水平。

5分钟

标签:信息技术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