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节日范文 > 春节

东北一带春节习俗

春节1.63W

社会飞迅发展,老一辈东北人过大年时讲究的民俗,您家现在还遵循吗?贴春联、“福”字,挂灯笼,除夕守岁包饺子,饺子的馅料、摆放以及煮饺子时候的说道,这些您都知道吗?22日是除夕,让我们和民俗专家一起回顾东北过大年的几项民俗,您可以回顾,可以遵循,也可以把这些民俗当做茶余饭后的谈资,和长辈们聊聊。

东北一带春节习俗

饮食篇

除夕的饺子必须是肉馅的

摆放要横竖成行

“穷过年,富过年,不吃饺子没过年。”除夕夜最重要的就是包年夜饺子。饺子又作“角子”、“交子”,古时曾有“牢九”、“扁食”等称谓,在一个时期里还曾被认为是与“馄饨”同类的食物。所以称为“角子”,是因为其两端呈尖角形;称为“交子”,取其“更岁交子”之意。

我省著名民俗学家施立学说,东北人崇尚春节吃饺子,从饺子的选料、制作、摆放、蒸煮到食用,创造了一整套东北饺子的文化习俗。

首先,饺子馅必须是肉馅的,不能是酸菜馅的,怕日子酸苦。一家人围绕桌前,擀皮的擀皮,包馅的包馅,喜气满堂。

第二,摆放饺子要横竖成行,不可杂乱无章,以示新年财路四通八达。忌摆圆圈,认为这是像蚕一样作茧自缚,在人际交往上是个“死门子”;二忌一个一个数饺子,有“数饺子,死嫂子”的顺口溜,虽无任何科学道理,但民俗忌讳除夕夜“算算术”,怕遭“小人”算计,如果要真统计包了多少饺子,也只能计算大概数,或用几盖帘来计算。

“包年夜饺子要掐出褶来,不要捏成光边的‘和尚头’,这是怕日子过秃了。只有捏出了褶,日子才能过得牢靠。”施立学说,总之,大年夜包饺子人要齐全,兄弟姑嫂一齐伸手,以示十全十美,摆放时要横六个竖六个,以示六六大顺,个个饺子要摆放安稳,以示四平八稳。

煮饺子时也有讲究,屋里要不断有人问:“生不生?”煮饺子的人要回答“生”,因为“生”与“升”谐音,而且煮饺子不能说“破”字,饺子煮破了,要说“挣”了或“增”了。饺子临煮熟前,在锅里漂起来了,要喊:“小日子起来了!”

年夜饭要有十二道菜

每种菜都有寓意

过去,年夜饭是一年中最丰盛的一顿,一般要有十二道菜,象征一年十二个月。芹菜象征勤快,葱象征聪明,青白菜象征做官做人清白。年夜饭要有鱼,寓意年年有余。“年夜饭的特点是家人要齐,即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这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施立学说,年夜饭之前还要放鞭炮。

吃过年夜饭,全家人点灯熬夜,辞旧迎新,彻夜不眠。据说这样守岁是为了驱除赖在家里不走的百鬼,也有人认为,谁在除夕夜守岁不眠,谁就会在一年里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守岁之夜,长辈有给孩子压岁钱的习俗,祝福晚辈平安度岁,孩子跪地叩头,给长辈拜年,孩子得到压岁钱,或带在身上,或用绳串起来置于床脚处。本报记者李爽

穿戴篇

记者走访:

春节前,红袜子卖得火

“过年了,穿双红袜子。”记者发现,在商店、市场袜子柜台,过年前红色袜子最走俏,一天就能卖出去近百双。淘宝网上的红袜子卖得更火,记者在淘宝网搜索红袜子,其中一家店,一个月就卖掉了9641双红袜子。

走访中记者看到,红袜子上也有不少花样和图案。有些袜子的正上方用黄丝线绣着一个“福”字或是龙的图案,还有的在袜底绣了“踩小人”三个字,旁边还有一个简单的人形。

卖袜子的销售人员说,“福”字代表红火、喜庆,而“踩小人”则是一种“民俗”,“‘踩小人’的袜子卖得最火,大家都愿意买,图个吉利。”

新文化报调查:

过半网友春节会穿红袜子

“过年你会不会穿红袜子?”21日,新文化报通过企业QQ向广大网友发送了调查问卷,近600位网友参与。调查结果显示,53%受访者表示,每年春节自己和身边的人都会穿红袜子。

长春市民王女士今年30岁,她每年春节都要给自己和家人买红袜子,年年如此,这个习惯已经坚持10多年了。“就是为了图个吉利,走鸿运,而且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如果哪年过年不穿红袜子,就会觉得心里面空落落的不舒服。”王女士说。

不过也有不少人对这种行为表示不屑,认为这种穿红袜子、踩小人之类的只是商家炒作的噱头,自己不会购买。

民俗学家:

本命年穿红是习俗

对此,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我省民俗学家曹保明表示:红色是中国传统的喜庆颜色,过年、结婚等重要场合都少不了红色。因此人们在过年穿红袜子,寓意走鸿运,喜气、吉利。

曹保明还说,中国人比较重视本命年,认为12年是一个轮回,本命年是下一个轮回的开始,按照习俗,过本命年要穿红。

“过本命年,人们在除夕穿上红袜子是我国北方地区沿袭下来的一种民俗,旧时的人们用这种方式表达幸福、吉祥的美好愿望,寓意走鸿运。”曹保明表示,本命年穿红,代表着喜庆、吉利,在视觉上会给人以精神一振的.感觉,可以将其当做积极的心理暗示。

时辰篇

对联、“福”字有固定时段

今天是除夕,不少人家会在门口贴上喜庆的对联,可你别以为贴对联是件简单事,其中的讲究还真不少呢。

“供大纸、团圆饭、接神是除夕最重要的三个时刻。而供大纸就包括所有纸张类的挂件,如贴对联,时间要求在除夕天交未时(13时~15时)。”我省著名民俗学家施立学说,最初的对联是没有横批的,出现横批是在宋朝以后。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曾令各家贴对联,并将门联改名为春联,一律用红纸书写。

说到对联,就不能不附带上贴“福”字,“福”字有正贴和倒贴两种方法。施立学说,倒贴“福”乃“福到”的意思,所以现在都将福字倒贴,意为讨口彩。贴福字的时间是和贴对联一样的时辰。

在贴挂习俗中,有个活动叫立灯笼杆子。过去的灯笼都是用纸糊成的,大户人家还要在灯笼上写上自己家的姓氏,如‘张府’,还要写上‘五谷丰登’等吉祥话,祈求未来一年风调雨顺。”施立学说。

点灯笼的时间也有讲究,纸糊的灯笼挂起的时间同样要遵循供大纸,在13时~15时之间挂上,掌灯时分上灯。

除夕须将灯笼点上一整晚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施立学说,这是非常重要的时刻,照亮了今年也照亮明年,所以在除夕的晚上必须将灯笼点上一整晚,而且在23时至次日1时,正是接神的时候,为了迎接福禄寿喜财五路神仙大驾光临,给自己带来好运,家家户户更是要点得灯火通明。

施立学说,在古时候,不论家穷家富,百姓们都这么做,至少在除夕那一整晚自己家的灯火是通明的,稍微富裕一点的则从除夕点到初五,但不一定点通宵。大户人家很可能要一直点到正月十六以后,才将灯笼撤下,但是灯笼杆要立到二月初二。二月初二龙抬头,还要给龙照亮。”

“现在咱们的灯笼可是比以前改进太多了,用电的,不怕风吹雪打,古时的人们如果知道咱们用的灯笼,一定羡慕极了。”施立学笑着说。

标签:习俗 春节 东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