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其他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4篇

其他1.75W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评课稿,评课的类型很多,有同事之间互相学习、共同研讨评课;有学校领导诊断、检查的评课;有上级专家鉴定或评判的评课等。我们应该怎么写评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4篇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1

今天,我听了孙晓敏老师执教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6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朝气蓬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清新舒畅、心情愉悦。

《只拣儿童多处行》这篇课文的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无一不是冰心奶奶对儿童深深浓浓的爱。孙老师先是通过让学生欣赏歌曲《春天在哪里》,通过找春天来体会春天的生机勃勃。而冰心奶奶关心儿童,喜爱儿童,欣赏儿童,对儿童可谓情有独钟,颐和园内一群群“赶春”的儿童,不正如春天一般生机勃勃吗?所以,在冰心眼里,儿童既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春天最美的风景!本课也能抓住这一特点进行教学。

一、从读中感悟,品词析句

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这类赏景品情类文章尤其如此。孙老师抓住儿童和花儿两个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有关文句。尤其是第五自然段中描写玉澜堂的海棠花一段,孙老师让学生经过认真研读,体会海棠花开得旺开得美,从而产生了很深的感悟,深深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再到颐和园、知春亭畔儿童们欢乐畅快的活力,而感知花与儿童的相同之处,同样生机蓬勃,充满了朝气。教师在指导朗读过程中,采用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语言文字。

然而在讲述玉澜堂海棠花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这个字,学生把“喷”字理解成了“射”。而文中的喷花旨在讲述花开得旺盛,描述春天的生机,而把“喷”字理解为“射”只理解其开,未理解其他含义。此处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你平时看到的喷泉是什么样子的?喷泉喷出的水花有各种各样的姿态。喷花就将大海棠枝叶茂盛的景象完全展现在我们读者面前。

孙老师紧接着又通过让学生品读课文的1-4小节,从字字句句中体验儿童的朝气蓬勃,尤其是“涌流”、“挤进”、“撞个满怀”等词句,通过反复朗读来理解了儿童那如春天般的朝气。

不过总的说来,孙老师能够引导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拉近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重难点也突破了。

二、运用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升华主题。

孙老师由海棠花和儿童同有春天生机的特点,引出借花喻人的写法。也正因为冰心喜爱儿童、热爱儿童,才会借海棠花来比喻儿童如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最后,孙老师通过冰心奶奶不仅仅爱儿童,更爱万物这一点,拓展了冰心的两篇诗歌《雨后》与《纸船》,通过冰心清新脱俗、隽永抒情的文字,携儿童走入了一个美妙、甜蜜、充满温情的世界里,将冰心对儿童真挚纯洁的爱升华到对母亲、对亲人、对所有人的博大的爱。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2

听了李老师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与其说是感慨,不如说我是被深深的震撼了。

首先,教室环境给我一种轻松愉悦的感受,几乎每人都有一本新华字典或现代汉语词典。这就不得不提及学生们良好的学习习惯了,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手边常备字典是很有必要的,有助于他们文字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紧接着,李老师让学生自主学习找出描写儿童活动的句子并批注出来。并交给学生入情入境朗读的`读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约而同地捧书直坐,放声朗读,朗朗书声不绝于耳。学生学习习惯非常好,让人想去亲近,怪不得冰心会写“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了。

课堂上朗读形式多样,个人读、齐读、师范读、引读,真让人感受到“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虽然我是坐在教室后面,但这一段齐读还是带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从中我仿佛真的能体会到儿童旺盛的生机与活力。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3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冰心奶奶写的一篇令人赏心悦目的散文。全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是十分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前段时间有幸听了汪静老师执教这篇文章。教者对课文进行了深入的钻研,紧扣“为什么冰心奶奶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主问题设计教案,按浏览顺序边读边思,最后自然让学生得出答案,教学过程相当清晰、有层次。特别是最后让学生阅读有关冰心的文章,了解冰心的思想:“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是对文章的深度拓展,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这一要求。教者在课堂中巧妙地引导学生入情、用情,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其表现在:

一、让学生入情。首先教学时,通过师生共同欣赏学生春游时的相片,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向往。又通过出示古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为什么改成“与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进行比较,说说意思,初步感受春天的美并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求知欲,然后,通过研读课文和分析课文,学生终于读懂了作者改诗的意图:从作者的行踪看,颐和园一行,因见一群群孩子从园内挤出来而顿生游园之意,这是改诗的初衷;而从“知春亭”到“玉澜堂”,一路遇见的也尽是儿童,印证了“只拣儿童多处行”这一说。从冰心奶奶的情感处着想,冰心奶奶是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她关心儿童,喜爱儿童,欣赏儿童,对儿童可谓情有独钟,颐和园内一群群“赶春”的儿童,不正如春天一般生机勃勃吗?所以,冰心眼里,儿童既是祖国的花朵,又是春天最美的风景!

二、用情品味文字,。朱熹曾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他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一个不可替代的手段。冰心奶奶的作品尤其如此。汪老师抓住儿童和花儿两个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有关文句。学生经过认真研读,产生了很深的感悟,如:常人眼里的“顽童”,在冰心奶奶的眼里是“小天使”,她心中的儿童是多么活泼可爱!“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儿童身上潜藏着如此巨大的能量,这是冰心奶奶对儿童的希望。“花也和儿童一样……”啊,不说儿童像花一样,这不是儿童比花更美吗?“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多么强烈的对儿童的挚爱啊!汪老师通过语言文字的品评、鉴赏,冰心老人对儿童的一片赤诚之心深深打动了学生的心。然后,再通过学生将课文读得充分,读得精彩,读出了课文要表达的感情,也读出了自己的真情是实感,拉近了学生与文章之间的距离,重难点也突破了。

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使学生真实感到此时此景。学生对海棠不是很熟悉,对第5节的学习有困难。所以,当学生说到冰心一进玉澜堂,觉得眼睛一亮,是因为看到了大海棠。汪老师相机出示海棠图片,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目光。然后让学生结合图片,品读文字。另外,还利用网上收集有关冰心的资料,阅读冰心的作品,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冰心。电教媒体对学习文章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感悟能力。

我们知道,在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的学习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我认为汪老师这节课的教学正体现了这些教育理念,也值得我去好好的学习。

《只拣儿童多处行》评课稿4

《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的一篇课文,这是冰心60年代写的一篇散文。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生机勃勃的“赶春”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令人感到十分快乐。课文共有九个自然段,根据作者的行踪,可以分为四个段落:第一段(第一、二小节),写“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第二段(第三、四小节),写“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第三段(第五至八小节),写“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行正旺的海棠花。第四段(第九小节),写“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我认为陈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围绕着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了教学环节,突出了教学重点,使整个教学秩序井然。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以下几点:

一、对教材内容处理得当,重难点突出

陈老师针对本课的难点展开教学,先让学生了解到儿童是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再明白春天的花儿充满了旺盛的生命力。最后让学生发现儿童和春天的花儿有共同点,都能代表生机勃勃的春天,突出了教学的重点,从而点明了中心:“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到春天的

二、教学设计具有整体性

老师与学生问答式的导入:“春天到了,同学们会去哪儿找春天?古时候的`儿童又会去哪儿找春天?冰心奶奶认为去哪找春天呢?”直接切入到课题。再用问题“为什么冰心奶奶会这么认为呢?”带领学生开始学习课文。先找出描写儿童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接着领略大自然的春光,找出描写春天的花儿的句子进行学习。最后理解课文中句子:“花儿和儿童一样…”教师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在自我的情感体验中学习知识。

三、教学手段使用妥当

教师适当地使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了海棠花,从而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情感熏陶,更好地理解描写句子中的比喻。教师在升华主题的同时,播放了<<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歌曲,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四、板书简洁突现教学思路

教师的板书干净简洁,具有艺术性。一颗爱心串联着儿童、春天、生机勃勃和爱。让学生一目了然,儿童和春天一样是生机勃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到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体现在了字里行间。

五、课外拓展引入适当

课文的结束,教师给学生介绍了冰心奶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疼爱。

标签:评课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