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语文教学的基础源于阅读

语文7.82K

学生的语文学习,须臾离不开语感。就以阅读而言,若没有语感的参与,阅读就会举步维艰。学生通过阅读学习阅读,通过阅读学习语言,语感是基础。通过阅读,把握文本的基本内容,叫做整体感知。这时候,没有分析,没有揣摩,没有咬文嚼字,一切都是凭自己的直觉,不假思索。

语文教学的基础源于阅读

当然,仅有语感的参与,是不能称之为语文学习的。一个人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形成了自己的语感图式,这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在阅读过程中,一个人的语感图式所能包容的言语模式(结构)越丰富,他的语感能力就越强,反之,一个人的语感图式无法包容的言语模式越多,他的语感能力就越弱。如果一个人接触的全是自己的语感图式能够包容的言语结构,那他的语感图式将永远停滞在已有的水平上。有的学生沉湎于武侠小说、言情小说,读书不可谓不多,用心不可谓不专,语文素养就是不见提高,原因就在读这类小说很轻松,如履平地,如坐索道登山,没有自己的语感处理不了的言语模式,即使偶尔碰到,也以忽略了事。这就好比一个木匠,天天在打小板凳,却绝对打不出柜子、桌子甚至椅子。这样的阅读,这样的学习,永远是在低层次上重复,已有的语感图式不见长出新的枝叶。

要长出新的枝叶,就要不断接触自己的语感图式难以包容的言语结构,由陌生到似曾相识,由似曾相识到了如指掌,直至单凭自己的直觉就能把握。在这里,靠的是语文意识而非语感,靠的是思索而非不假思索。所谓语文意识,就是对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的自觉关注。自觉,就是有意识,包括运用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藤野先生》开篇就是一句东京也无非就是这样,文章首句用也,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是一种全新的言语模型,学生单凭自己的语感是无法消化的。语文意识淡漠的学生,可能视而不见,或者干脆跳过去,不予理会,这样,他便失去了一次丰富自己语感图式的机会。语文意识敏锐的学生,视线就会在这也字上逗留,思索首句用也的用心。他会想,通常情况下,也字句必有上文,如姐姐去,我也去,城市是这样,农村也是这样,那么,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应该是省略了上文,上文应是什么呢?这时也许不得要领,但读完全篇,联系写作背景,便会得到一些答案,东京都是这样,国内岂不更糟?这里,起句用也便暗藏了许多潜在的信息,表达上又有破空而来的效果。假如学生有了这一番着意揣摩,当他读到莫泊桑《项链》开头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时,便会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联想到同样美丽但与她身份、地位不同的姑娘,联想到那些姑娘的生活与命运。当他再读到《<呐喊>自序》开头我在年轻时候也曾经做过许多梦时,仅凭直觉便能捕捉到文字之外的一些信息,关于篇首用也的语感图式也就形成了。可见,没有语感,语文学习便无从发生,而没有语文意识,语文学习便没法更上层楼,语文学习的程序,就是由语文意识步入语感的不断循环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感与语文意识,是语文学习的双翼。

双翼只是一个力不从心的比喻,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的意义主要体现在语文意识的培养上。王尚文先生把语文意识视为语文教学的缰绳,语文学习的阶梯,我则把语文意识视作通向语感的阶梯。一个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固然与他既有的语感高度相关,但在既有语感基础上,语文意识的强弱则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不仅决定他课堂学习的效果,更决定他课外阅读的质量。

人们的阅读是有档次之分的,档次高下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所读文本本身的质量,二是阅读主体思考的质量。后者是更重要的因素。张中行先生指出:读好文章,从两方面学:一方面是内容,要透彻了解它传播了什么知识,宣扬了什么思想;另一方面是表达,也就是在写法上或语言文字上有什么可取。就语文课说,这后一点很重要,因为读了以后,最好是能把写法的优点吸收到自己的笔下,取其所长,也写得好。这吸收要靠两个条件:一是熟读,把课文的笔调印入自己的头脑;二是识货,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张老先生虽然未用语文意识这一概念,但透彻了解、吸收、写法上或语言文字上的优点,要识货,均要靠着意揣摩的功夫,语文意识须臾离开不得。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意识,使之达到自觉关注的程度,就成了语文教师的第一要务。

培养语文意识并非易事。有些学生已经丧失了学语文的兴趣,在没有兴趣的情况下,要他养成语文意识,无异于缘木求鱼。教师必须调动一切手段,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能,唤起、激发学生的兴趣。晓之以理可能作用有限,动之以情也许收效甚微,展示自己上课的魅力或许就会吸引许多眼球。展示个人的魅力之外,更要展示语文的魅力,偏好理科的同学,向他们推荐科学家的传记、科幻小说和科学小品,偏好史地地同学,向他们推荐历史人物传记、历史故事演义,先让他们读起来,再引导他们关注语言,进而养成自觉关注的习惯。

在阅读中,字字关注,既不可能,也无必要。到底关注什么,教师要做出示范。语文阅读课的教学过程,应是教师引导学生自觉关注语言运用的过程。一般来说,以下语言运用点应该成为自觉关注的对象。

第一,自觉关注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常常是作者的用意所在,往往一字传神,全篇生辉。春风又绿江南岸,着一绿字而意味隽永;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全篇皆活。一般词类活用、大词小用、贬词褒用,作者特别用心、无可改易的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乃至关联词,都是应予关注的对象,要品味再三,明其意蕴,赏其妙用。

第二,自觉关注特殊语序。特殊语序一般是指主谓倒装、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以及复句中前后语序的倒置,这类打破正常语序的句子,常常表现某种非同寻常的意义,具有某种非同一般的表达效果,应该格外留心。《祝福》中四婶的一句你放着吧,祥林嫂!就使祥林嫂面色死灰,可见语序的力道。而祥林嫂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这两处定语后置也有着正常语序所不具备的表现力。

第三,自觉关注重复出现的句子。为文多求精练,文中有些语句重复出现,必是作者的有意安排,不予关注,必然忽视作者的用心。祥林嫂的我真傻,真的,别林科夫的千万别出什么乱子,都反映了人物特有的内心世界。《记念刘和珍君》中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可说呢、我说不出话,犹如一个又一个涌浪,把作者的.悲愤之情推向高潮。

第四,自觉关注言语短路。正常引文一般不会出现言语短路,如果出现,必有非如此不可的理由,理应关注。林黛玉绝命前痛彻心肺的四个字,宝玉,你好就有着比明白说出更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鲁四老爷的两个然而是否着意揣摩,也会影响对人物与主题的理解。言语短路有时用破折号打断,有时用省略号断开,常有明显标记。

第五,自觉关注标点符号。标点符号是语言表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程的内容之一,理应关注。有些有之语言增色、换之情意悬殊的标点符号,更应特别留心。洪镇涛先生就曾引导学生品味《天上的街市》中你看,那浅浅的天河一句中逗号的妙用;《荷花淀》中两次写女人们摇橹的声音,一次是哗,哗,哗,一次是哗哗,哗哗,哗哗哗!象声词与标点的配合,既可见摇橹的速度,也可见人物的情态与内心世界。

第六,自觉关注闲笔。大家文章无闲笔,虽说有绝对化的嫌疑,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看似闲笔的语句,往往藏着作者的命意。《为了忘却的记念》写柔石顺及冯铿女士后,特地单立一段:她的体质是弱的,也并不美丽;《记念刘和珍君》写杨德群君遇害,写弹从左肩入,穿胸偏右出;《祝福》中写洗牲礼的是女人,有的还带着绞丝银镯子,全都似闲不闲,值得再三咀嚼鉴赏。

第七,自觉关注各种表现手法。比喻、夸张、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肖像、神态、细节、心理、环境等描写手段,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以动显静、以静衬动,伏笔、蓄势、续接等表现手法,或增加表现力,或增强感染力,理解文意,品味语言,欣赏艺术,乃至学习写作技巧,均不应错过。

第八,自觉关注含蓄语句、疑难语句,关注关联语、中心句,关注反语、幽默语句,关注思路、顺序、结构、风格,关注语体,关注视角转换凡有用心,皆应关注;凡有关注,皆成素养。

应该自觉关注的因素因文而异,难以一一列举,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出表率,努力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思考、动笔、的习惯。美籍著名作家纳博科夫认为,要做一个优秀的读者,须有想象力,须有记性,手头应有一本字典,须有一定的艺术感。这四点,均与语文意识高度相关,或者说,这四点正是语文意识在阅读文学作品中的具体体现。要把语文意识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要布置适量的硬作业,让学生圈划评点,写读书笔记,并定期不定期地举行交流会、讨论会、阅读成果展览会,逐步内化为学生内在的要求与习惯。

当然,学生阅读的作品并非都是经典,即使是大家文章,也并非处处都是可圈可点的精品佳构,语言运用中出现瑕疵,在所难免,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一则一,二则二,瑕是瑕,玉是玉,决不可红肿之处,视作桃李。教师要注意肯定学生阅读中闪现的批判精神,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安排相应的教学环节,先用优秀作文,再用时文,后用名家名文,训练学生的批判意识。这样,学生的语文意识,才是完备的、健康的。

培养语文意识须有必要的方法、策略的保证,除了知道关注什么之外,还要善于推敲、咀嚼、品赏,在这里,比较是不可或缺的有效方法,对关注之点,通常可以采用加一加、减一减、调一调、换一换、改一改的办法,在对比中学习语言,敏化语感,丰厚底蕴。

独翅不能飞翔,语感与语文意识这一对翅膀,须臾不可分离。语文意识这一只翅膀越是强健有力,语感这一只翅膀才会越加强壮矫健,苍鹰翱翔蓝天,应该不只是憧憬。

标签:语文 教学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