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设计

阅读教学设计

设计5.33K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阅读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教学设计

阅读教学设计1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感受音律之美。

2.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歌展现的画面。

3.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时交通不便,亲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所以离别之际,古人常以诗话别抒发情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送别诗,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板书课题展示学习目标)

二、感知诗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朗诵诗歌。(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2.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3.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多文本材料,学习新知

《南浦别》白居易

《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1.朗读诗歌:

个人展示

班级成员指名评价进一步朗读提升

2.交流思想,展示汇报

结合注释及工具书,试着用生动的语言将诗歌展现的画面描绘出来。

3.谈一谈诗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四、比较整合

合作探究,请学生们比较三首诗歌的异同,并将意见进行整合归纳。

五、再读诗歌

带着对诗歌情感的理解,齐读文本,领略韵律之美。

六、名句荟萃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王维《送别》

阅读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使学生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

用培根的名言导入,“知识就是力量。”“关于方法的知识是世界上最宝贵的知识。”

二、学习目标:

1、明确中考文言文部分考点;

2、学会文言文归类比较复习的方法。

三、明确文言文阅读中考部分考点

1、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

2、点评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四、了解中考考题

2005年广州实验区中考题:

14比较《公输》和《曹刿论战》: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从文段的两个事件结局,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选择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基本要求:观点必须从文段事件的结局中来,2分;叙述恰当,2分。例:从《公输》的结局看,面对大国的不义之战,不但要从道义上揭露其不义,还要从实力上做好准备,这样才使他们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这个道理,不仅在历史上是行之有效的,而且在今天也不无借鉴意义。

2005年广州非实验区中考题:

14比较《公输》和《曹刿论战》:这两个文段都涉及战争,在《曹刿论战》文段中,鲁国凭什么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在《公输》文段中,是什么原因促使楚王最终放弃工攻打宋国的决定的?

参考答案:

1)鲁国依靠曹刿沉着、果断(正确)地指挥,最终获得战争胜利。

2)楚王知道宋国已做好了充分地抵御准备,攻打宋国是没有好结果的,于是放弃了进攻宋国的决定。

五、复习方法:结合考点、疏理课文、归类比较

复习内容:

1、战争治国篇

2、写景抒怀篇

3、阐明事理篇

4、托物言志篇

六、分别从比较点来进行学习活动。

比较点:人物形象(身份、语言、行为、特点)

思想内容(A思想、观点;B内容方面:事情(起因、经过、结果)

1、人物形象:

比较下列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治国篇”:邹忌和诸葛亮(提示:从身份、劝谏方式、行为等来谈)

同:A身份:都身为臣相;B行为:都在向自己的君王提出治国的主张;

不同:A身份:虽两人都是臣相,但诸葛亮比邹忌更有地位,因为诸葛亮是后主刘禅的相父。B劝谏方式上:邹忌采用委婉进谏的方式来劝谏齐王采纳自己的建议;而诸葛亮采用直接进谏的方式,向后主刘禅表达自己的赤胆忠心。

“战争篇”和“治国篇”:邹忌与墨子(提示:从身份、劝谏方式和行为、特点来等谈)

同:A身份:都身为不同国家的臣子;B行为:都理据充分地成功说服了自己想要劝谏的人;C都是爱国忠君之士。不同:A面对的对象不同:邹忌面对的`是自己的君王即齐王;墨子面对的是他国的君王即楚王、他国的臣相即公输盘。B劝谏的方式不同:邹忌借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小事设喻,采用委婉归劝的方式让齐王接纳自己的建议;墨子采用类比、设喻和展示实力的方法迫使对方接受自己的劝谏。

2、从思想内容上比较这两篇文章的异同(思想、观点;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1)“战争篇”:《公输》和《唐睢》(提示:从内容、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来谈)

同:A都是涉及战争的;B起因:都是弱小国家受到强大国家的挑战;C结果:都是派使者出访并成功阻止对方的进攻;D思想:都不主张大国对小国的“不义”之战。不同:事情的经过不同:《公输》中墨子除了使对方理屈词穷,从道义上使对方威风扫地,还从实力上作好了充分准备,在与公输盘的“模拟攻守”中“九距攻城之机变”,使对方的侵略野心无法得逞。《唐睢》中唐睢除了用“布衣之怒”对抗秦王的“天子之怒”外,还采用了以死相拼、舍生取义的方式挫败秦王。

2)“战争篇”和“治国篇”:《公输》和《得道多助》:(提示:同:墨子的“非攻思想”与孟子的“仁政”思想。)

同:都主张“仁爱”“和平”,反对战争。墨子说服公输盘中设计诱导公输盘说出“吾义固不杀人”,使公输盘理屈词穷,此处的“义”就有仁爱之义。《得道》中通篇讲“道”,此中“道”即指“施行仁政”。

不同:内容上:两篇分别是讲述战争和提出治国主张的文章。

七、作业:

分别从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的角度比较两篇文章的相同点和不同点。(A、B班同学两个角度都做;C、D班同学任选一个角度来做都可)

阅读教学设计3

【导入】从“外在的言说对象”,转向文本之内,即作者“个人化的言说对象”。

◎“鲁殿灵光”是什么意思?

◎什么叫悲剧呀?

◎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写到的“被毁灭”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到的这个被毁灭了的.藤萝,其“价值”在哪儿呢?它有什么“价值”呢?

【环节一】从文内的描述对象,转向作者所抒之情,即作者“独特的情感认知”。

1.关于第8段

◎课文中集中描写藤萝的是哪一段?

◎你们喜欢“这一棵”藤萝吗?

◎那你们看作者喜欢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作者也是喜欢的?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很快乐?

◎那么,同学们还可以从哪里感受到这种快乐呢?

◎“大有直上青云之概”,“颇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味”,你们从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吗?

◎现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引用了古诗句,就表达了作者的快乐、开心呢?

2.关于第ll段

◎其中直接写藤萝的“被毁灭”的是哪一段?

◎我们今天读他的文章,我们能理解他的痛苦吗?我们能理解他心中的情感吗?

【环节二】从作者的直接抒发,转向“个性化的言语表达”,体会情感的细腻处。

◎那么,我们怎么样体贴作者之心呢?

1.找作者直接的陈述

◎你们看课文ll段到l5段,把有“我”的句子找出来。请同学们把这28句中有心理 动词的句子划出来。

2.要看它的话外之音,言外之意

◎你们来读一下课文的第15段,你们看看这一段是什么样的语气语调,你觉得这个语 气语调有什么特点,你从这样的语气语调中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觉填到这张表上:语气语调给你的整体感觉。你从这种语气语调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语气语调?

◎其实,这篇课文后半部分,有好几个地方都有点无奈的味道。你们看看,还有哪里?

阅读教学设计4

教材分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习作单元的第一篇课文。作者用朴素而清新的语言,写了我和母亲坐船到乡下偶遇一只翠鸟搭船捕鱼,文章语言虽然浅显,读起来却耐人寻味,通过作者善于观察的眼睛,不仅介绍了翠鸟美丽的外形,还生动描写了翠鸟捕鱼敏捷。

文章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搭船即“顺便乘坐船”。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自然的爱,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的事物并仔细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只会搭船的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细致,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棚上“沙啦沙啦”的响声,翠鸟出现后,我看到它美丽的外貌,接着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的动作。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学习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

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学习细致观察的方法,尝试观察练笔。

3.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重点

认识翠鸟,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难点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单元要素导入新课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搭船的鸟》,齐读一遍课题。

让我们回顾一下单元导读页,这个单元是个(习作单元),还记得本单元我们要学习的本领吗?一起读读,出现最多的一个词是?(观察)接下来我们就跟着作者一起学习怎样观察。板书观察

二、解读文本,学习观察方法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习得第一个观察小妙招

快速读课文,找一找作者都观察了哪些事物?雨,船夫、翠鸟。雨和船夫你都是从哪里发现的?

出示第一段:谁找到写雨的句子。我坐在船舱里,怎么知道雨下得很大?你真会发现。你再来读一读,让我们竖起小耳朵听听雨声。

你听到了什么?带上耳朵我们聆听到大自然美妙的声音。

谁找到船夫的句子?作者听得仔细,看得也仔细,你从哪里可以发现?作者坐在船舱里,听到沙啦沙啦的`雨声,看到船夫用力摇橹,于是写下了观察所得。你瞧,原来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睛看、还可以用耳朵听。板书:(看听),我们学到一个观察小妙招:从不同角度来观察。

(二)、学习第二段,习得第二个观察小妙招

过渡语:孩子们,此时小主人公的旅途似乎有些寂寞,突然,船上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谁呢?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只鸟身上。课文哪些地方在观察这只鸟?

请你来读这一段,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鸟?一只彩色的鸟,我看到这只鸟的颜色?

颜色多么鲜艳啊,难怪一下子吸引住了我的目光。

继续交流。还是一只美丽的鸟,比鹦鹉还漂亮。

明明在写翠鸟,为什么又写鹦鹉呢?去掉这一句怎样?

看来,作者不仅观察眼前这只翠鸟,也曾经仔细观察过鹦鹉,我们要学习作者,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2、(出示两段话,男女生分别读)对比发现,你发现了什么?能否改成这样?

是啊,“一些蓝色”让我们看到了作者观察多么细致。看来,观察不是粗略地看和听,观察一定要细致。(板书细致)。但细致又不是要面面俱到,而是要抓最吸引你的地方,看这只小鸟外形,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色彩鲜艳这一特点,所以作者紧紧抓住彩色写出它的外形美。(板书:抓特点)这是作者告诉我们的第二个小妙招。

3、习得这些法宝,让我们来小试身手吧!

一只漂亮威武的大公鸡来了,仔细观察,谁来描述大公鸡?

找学生评价。为你们点赞。

(三)、观察翠鸟捕鱼——习得第三个小妙招

1.孩子,你看,有了你们的细致观察,大公鸡呼之欲出。那翠鸟除了外形美丽,还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呢?

谁来为大家朗读第四段?翠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大家想不想亲眼目睹一下翠鸟怎样捕鱼?看视频,说感觉,真敏捷。这样敏捷,也没有逃脱作者的眼睛,再读第四段,看作者是怎样表现翠鸟动作敏捷的,你觉得哪个动词用得最好?说理由。

看来光会观察还不行,还要会用上准确的词语来描述。特别是观察动作,用词一定要准确生动,才能让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板书:第三个小妙招,:用词准。

谁来读这一段,让我们感受一下翠鸟的敏捷?找一生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你脑海里出现怎样的画面?

2、听你的发言,一只敏捷的翠鸟出现在我们眼前。我还看到你做了动作,来,孩子们,现在让你的小手变成一只翠鸟,我们一起去捕鱼。一边做动作一边读。

3、小翠鸟们,吃了小鱼快坐好吧,还有精彩等着你呢。

请大家再看一段视频——青蛙捕食,没看清楚?再看一遍,一定要聚精会神地观察,连眼睛都不能眨一下。注意观察青蛙的动作。

你刚才看到青蛙捕食的哪些动作?蹲、爬、盯、伸、卷等。动笔写几句,注意用上刚才说的这些动词。

把画面变成文字,需要我们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描述才会生动形象。

展示交流,参考评价标准,学生点评,

三、回归整体,感受留心观察的好处

1.孩子们,你看,一次平平常常的旅行,旅途中巧遇一只翠鸟,因为作者留心观察,一切就变得有趣起来:我觉得船里听雨有趣,你觉得哪里有趣?这一切有趣都源于作者的留心观察。观察离不开好奇心,你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呢?

朗读第三段,这么多的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呢?作者一边看一边想,观察多有趣啊,心里想也是观察的一个角度呢!板书想

2.孩子们,此时要是你也在船上,你会想些什么呢?大家心里充满了无数的小问号,看来你也很有好奇心,也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永远保持好奇。

四、解读课题,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老师也有疑问了,作者重点是观察翠鸟,题目直接写成《翠鸟》不好么?“搭船的鸟”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你敢坐陌生人的船吗?这只鸟为什么敢搭我们的船呢?

你看,多么有灵性的一只鸟啊,我们和小鸟和谐相处,生活可以更加美好!

六、总结全文,延伸生活

1、孩子们,一个善于留心观察的人,一定会对生活有更多的发现,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相信同学们也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去留心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的素材。

2、最后来看今天的作业,指名读一读。采访几个孩子,要观察什么?小猫小狗小仓鼠,注意观察它们的外形和做事的动作,试着描写一下,期待下节课你的分享。

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阅读教学设计5

三年级的学生各自的家庭和生活环境不同,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在性格中表现出自私的倾向,少有关爱他人的愿望。通过本次学习使学生养成关爱别人的习惯,具有关爱他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选文分析

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八组课文,本组课文以“爱的奉献”为主题,有三篇精读课文——《掌声》、《一次成功的实验》、《给予树》;一篇略读课文——《好汉查理》。《掌声》讲述了同学们友爱的掌声改变了一个自卑的残疾女孩的命运。《一次成功的实验》叙述了教育家的“逃生”实验在同学们的合作、关爱下获得了成功。《给予树》写的是圣诞节前夕,金吉娅给予了一个陌生女孩盼望已久的洋娃娃,也给予了她同情和关爱。 《好汉查理》讲述了自称“好汉”的小男孩查理,在帮助一位残疾女孩的同时,也改正了自己的缺点。四篇课文字里行间洋溢着人间真情,从爱家人到爱朋友、同学、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这些爱还包含着更多的时代内容。例如《一次成功的实验》,除了表达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的关爱主题,还含着合作、讲求秩序才能成功的现代意识;好汉查理在帮助残疾女孩的同时,自身的不足也得到改进,在爱的主题下还蕴含着“信任与理解”的思想。是一组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的好题材。

教学目标

1、知道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积极主动的关爱别人,让别人在自己的关爱下成长起来。

2、养成在生活中自觉地关爱他人的习惯,体会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也会得到他人的'关爱。懂得爱心能成就他人,也能幸福自己。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爱心的意义和存在的价值,体验关爱他人也能得到他人的关爱。

2、教学难点:养成关爱他人的习惯,在生活中积极主动地关爱他人。教学资料

教师准备:

《给予树》片段、故事《给予,是快乐的》、有关爱心的名言、音乐《爱的奉献》。

学生准备:预习第八单元的课文,了解每个故事的内容。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讲故事,引入主题

师:讲由郑恩恩编译的《给予树》中的片段

……

圣诞节前夕,我给了每个孩子二十美元,提醒每人至少准备四份礼物。接着,我把他们带到一个商场,分头去采购,约定两小时后一起回家。

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jí)娅(yà)沉默(mò)不语。透过塑料口袋,我发现,她只买了一些棒棒糖(tánɡ)——那种五十美分一大把的棒棒糖!我有些生气:她到底用这二十美元做了什么?

一回到家,我立即把她叫到我的房间,打算和她好好谈谈。没等我问,金吉娅先开口了:妈妈,我拿着钱到处逛(ɡuànɡ),本来想送给您和哥哥姐姐一些漂亮的礼物。后来,我看到了一棵援(yuán)助中心的‘给予树’。树上有许多卡片,其中一张是一个小女孩写的。她一直盼望圣诞老人送给她一个穿着裙子的洋娃娃。于是,我取下卡片,买了洋娃娃,把它和卡片一起送到了援助中心的礼品区。金吉娅说话的声音很低,显然在为没能给我们买到像样的礼物而难过。我的钱就……只够买这些棒棒糖了。可是妈妈,我们有这么多人,已经能得到许多礼物了,而那个小女孩却什么都没有。

……

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金吉娅的美好品格(有爱心)

二、交流情感,引发共鸣

1、师生交流,文中什么地方最让自己感动。

预设:

生:老师画了横线的句子。师:谁知道给予树是干什么用的?

生:可以把自己的心愿写在上面,有爱心的人可以帮你完成心愿。

师:文中的金吉娅把妈妈给的二十美元买什么用了?生:买了洋娃娃和棒棒糖。师:她买洋娃娃自己玩吗?

生:洋娃娃是交给援助中心,寄给一位陌生的小女孩了。小女孩多么希望得到洋娃娃啊。

师:这个洋娃娃和普通的洋娃娃一样吗?她代表了什么?

生:不一样。她代表了金吉娅对那位陌生小女孩的关爱和同情。

2、我们的身边有需要关爱的人吗?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发言

(通过阅读、交流、谈情感、碰撞引发共鸣:爱心能帮助别人,自己也能得到他人的帮助。应该积极为别人献出爱心,你帮助了别人,别人也会帮助你,让自己快乐幸福。)

3、教师总结,引出本组阅读的主题:

——“爱心能成就他人,也幸福了自己”(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三、重点阅读,感悟关爱

1、方法:快速阅读《一次成功的实验》、《好汉查理》,勾画能感动心灵的词、句、段,再认真读勾画的部分,并作批注。方法:集体交流,重点指导

生:“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小女孩面对危险,很冷静,先让他人出去,关爱他人的精神很可贵,值得我们学习。)

生:“有了危险,应该先让别人出去。”(小女孩关爱同学的品质太高尚了,使实验获得了成功。受到了教育家的赞扬。他们讲秩序,合作得很好。)

生:“你想拿走它吗?”

生:“你可以拿下来看看。好汉查理,我叫杰西。”

生:“这刀是我爸爸的,要不然我会送给你的。好汉查理,你能推我到外面晒晒太阳吗?”

生:“你会的,我从来就相信你。”

(这是杰西对查理的关爱和信任,这种关爱让查理改掉了坏毛病,也让查理主动地关爱杰西,帮助杰西。)

教师总结:是啊,小女孩替别人着想的品质使教育家的实验成功了,顽皮的查理在残疾女孩杰西的关爱与信任下改正了坏毛病,自愿照顾杰西,知道关爱他人了。他们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爱心的意义和价值在此,她能成就他人,改变他人的命运,也能让自己获得他人的关爱,收获幸福!

2、朗读《给予,是快乐的》,体验爱心的价值

(全班快速读:)

圣诞节快到了,哥哥送给保罗一辆新车作为圣诞礼物。圣诞节的前一天,保罗从办公室里出来的时候,看见一个男孩在他闪亮的新车旁走来走去,有时候伸手轻轻地摸一下,满脸羡慕的神情。

保罗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个男孩,从衣着来看,他的家庭显然不宽裕。看见保罗在望着自己,男孩问道:先生,这是你的车吗?

是啊,保罗点点头说,这是我哥哥给我的圣诞礼物。男孩睁大了眼睛:你是说,这车是你哥哥给你的,你不用花一分钱?保罗点点头。男孩惊叹地说:哇!我希望……

保罗以为男孩希望也有一个这样的哥哥。男孩却说: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保罗吃惊地看着这个男孩,不由自主地问了一句:你愿意坐我的车兜(dōu)一圈吗?当然,我非常愿意。

车开了一段路,男孩转过身来,眼睛里闪着亮光,说道:先生,你能把车开到我家门口吗?保罗微微一笑,他理解男孩的想法:坐一辆又大又漂亮的车子回家,在小朋友的面前是很神气的事。但是,保罗又错了。

麻烦你把车停在台阶那里,等我一下,好吗?

男孩跳下车,三步两步跑上台阶进了屋。不一会儿他出来了,背着一个小孩,显然是他的弟弟,看上去腿有残疾。他把弟弟放在最下面的台阶上,两个人紧靠着坐下。他指着保罗的车,说:看见了吗?很漂亮,对不对?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将来,我也要送你一辆这样的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看我跟你讲的那些好看的圣诞礼物了。

保罗的眼睛湿润了。他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了车里。那个男孩眼睛里闪着喜悦的光芒,也坐了进去。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

3、重点阅读篇目《掌声》

方法:学生快速读《掌声》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读课文,说说哪个词语表现了同学们慷慨给予了英子鼓励和关爱?(骤然)

(2)、说一说,假如你也在同学中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方法:小组交流,集体汇报。

(教师点拨:是同学们鼓励的掌声、关爱的掌声改变了英子的生活态度,把她变成了活泼开朗的人,使他“微笑着面对生活”,走向成功的人生。我们应该时时处处给予别人的关爱,爱心不仅能成就别人,也让自己的品格得到提升,收获幸福。)

方法:引导学生朗读与爱心有关的名言,升华感情。

1、爱,可以创造奇迹。——英·莎士比亚

2、爱别人,也被别人爱,这就是一切,这就是宇宙的法则。为了爱,我们才存在。有爱慰籍的人,无惧于任何事物,任何人。——法·彭沙尔

3、一个人有再大的权力、再多的财富、再高的智慧,如果没有学会去关怀别人、去爱别人,那他的生命还有多少意义呢!——温世仁

4、无论是朋友或是生人遭到了危险,我们都要大胆地承担下来,尽力帮助人家,根本不考虑自己要付出多大的代价。——马克·吐温

5、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夜。——罗曼罗兰

6、聪明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帮助自己的唯一方法就是帮助别人。——埃·哈伯德

四、引发思考,回归主题。

在生活中,如何更积极主动地为别人献出爱心?

方法:谈话交流

教师总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心,成就了别人也幸福自己!希望同学们把爱的阳光洒向人间!播放《爱的奉献》乐曲

阅读教学设计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特别是描写王熙凤外貌的一段,读通顺、掌握朗读技巧,理解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探究、交流、自主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三个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活动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去亲近名著,阅读名著的兴趣。

二、重点与难点

1、重点:感受三个人物形象,重点体会王熙凤这一人物形象。

2、难点: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三、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四、教学设计

(一) 画面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学生运动会中跳高比赛的图片。这样熟悉的画面、动作,应该怎样用文字生动形象地描写人物的特点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人物描写一组,学习作者是怎样写人物的。板书课题。

(二) 初读课文,切入重点片段

请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前蓝色文本框里的阅读提示,看哪一个同学最先理清人物描写一组中描写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小嘎子、严监生、王熙凤)

师:这些人物形象都很吸引眼球,但这个“凤辣子”已经等不及了,迫不及待的要出来和大家见面,就让我们先去会会她吧,看看她到底辣不辣?

(三) 品读片段《“凤辣子”初见林黛玉》

1、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拼音和课文下的注释自由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边读边思考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将这地方做上记号。

2、师:这个片断是古白话文读起来有点绕口,同学们在读书时有没有碰到不好读的地方,让我们来相互提醒一下吧!(第一段中间部分)

师:这一段都是在写王熙凤的穿着打扮,指导学生先读头上戴了攒珠髻,绾着挂珠钗,项下戴着璎珞圈,裙边系着玫瑰佩,身上穿着窄裉袄,外罩银鼠褂,下罩洋绉裙。引导学生读懂课文自上而下描写了王熙凤的'穿戴。再读中间修饰这些服饰颜色、材质等的词语,最后连起来读,在修饰词前后注意停顿。

3、这段华丽的衣着打扮描写,可以看出王熙凤是个怎样的人?

4、刚才我们是从王熙凤的衣着描写上体会她是个怎么样的人,现在同学们来看看她出场时说了哪些话,看视频,注意听她说话的声音和语气,然后评价一下。授课时学生说出哪句就品读哪句。

(1)只听后院中有人笑声,说着:“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

师:她来迟了,还未露面就放声大笑,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她生怕别人不知道吗?体现她什么性格。

(2)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的打量一回,便仍送至贾母身边坐下,因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志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

师:林黛玉,听了凤辣子这话,你心情怎么样啊?

师:贾母啊,她说你的外孙女儿真标致,像你的嫡亲孙女一样,你听了这话,心情怎么样?

师:一句话,外孙女高兴了,亲孙女高兴了,贾母也高兴了,这真是“一赞三颂”啊,厉害不厉害?

(3)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

师:很多人说王熙凤是个语言学家,你看短短一段话,50多个字,却关心到了林黛玉的方方面面。女生来读一读,体会体会。

师:听了这样一番话,林黛玉能不感动吗?可她一连问了这么多,黛玉回答没有呢?让你们看看课文后面的原文: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他们去歇歇。”

师:是啊,同学们,如果王熙凤真的想知道答案,她在说这一段话时,至少一个地方应该停一停。那王熙凤问这么多却并不想知道答案,她说这些话是什么目的啊!(讨好贾母,炫耀自己的权力。)

(4)“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他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师:王熙凤真的忘记老祖宗了吗?(时时想着老祖宗)

(四) 学生自读自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临死前的严监生》

学生自学第一、二个片断,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边读边感悟,找出能反映人物性格的词句。

1、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动作

小嘎子:精神抖擞、蹦来蹦去、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占上风。

胖墩:踏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沉着稳重。

两个人摔的过程:推拉拽顶,扳,钩,别,推,摔了个仰面朝天。

作者主要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准确使用了一系列的动词,也兼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生动的刻画了两个人物不同的特点。

2、临死前的严监生

严监生是一个很有钱的人,他的病一天天加重,总不得断气,亲人们都围在他的病床前,他是什么样子?(伸着两个指头)两个指头是什么意思?众人们猜测他的心思,几次猜不中他是什么反映?(不同程度的摇头)

这个片断作者就是抓住了两个指头和摇头的细节变化,把严监生吝啬的特点表现的淋漓尽致。

(五)习作练习

1、出示课前导入的图片,请学生用2~3句话描写跳高的小男孩。

2、点几个学生展示一下,学生点评。

3、师总结。

五、板书设计

人物描写一组

凤辣子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小嘎子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严监生 细节描写

阅读教学设计7

l 主题阅读是层次最高的阅读活动

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是一本总结人类阅读经验的好书。1940年首版面世,就高踞全美畅销书排行榜首。1972年增订改写后多次再版,广受读者欢迎。2003年3月31日亚马逊网络书店排行榜上排第559名,历久弥新。

该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基础阅读。通常是在小学完成,关注更多的是一页中的一个个字,知道“这个句子在说什么”。比如“猫坐在帽子上”这句话,一年级小孩并不关心猫是否真的坐在帽子上,这句话对猫、对帽子、对整个世界有什么意义。他关心的只是这句话中的每一个字,这些字所表达的意思。

二是检视阅读。类似于略读或预读,通常用较短的时间(比如十五分钟)把握一本书的重点,关注的主要是“这本书在谈什么”“是哪一类的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基本架构是怎样的”之类的问题。拿到一本书首先应该进行这样的“粗浅翻阅”,而不是打开书连目录都不看一眼就从第一页读起。

三是分析阅读。是在无限的时间内进行的全盘的、完整的系统阅读,通常会提出许多有系统的问题,进行专注的阅读理解,直到这本书成为我们自己为止。弗兰西斯·培根说:“有些书可以浅尝辄止,有些书可以生吞活剥,只有少数书是要咀嚼与消化的。”分析阅读就是“咀嚼与消化”一本书的活动。

四是主题阅读。是最高层次的阅读,一般是围绕一个研究主题,阅读两本以上的书,找出书中与主题相关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也叫比较阅读。不只是字里行间的比较,还要借助所阅读的书籍,建构自己对研究主题的个性化理解——“哪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主题理解。

为什么称之为“层次”而不称为“种类”呢?该书说:“种类是样样都不相同的,而层次却是再高的层次也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特性。也就是说,阅读的层次是渐进的。”“第四层次是最高的阅读层次,包括了所有的阅读层次,也超过了所有的层次。”

的确如此,主题阅读难度最大,也是“最有收获的”阅读。阅读目标不同,选择的阅读方式也往往不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遣”,为了“获得资讯”,你大可不必进行主题阅读;如果要深度理解,要“增进理解力”,就非进行主题阅读不可。

l 不同流派“主题”概念的比较

深圳刘宪华“新语文主题阅读”虽然也叫“主题阅读”,但主要还是围绕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而展开的拓展性阅读,其“主题”概念与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中的“主题”含义大致相同,主要是一组教材选文所反映的文化主题。“主题”是将一组课文组织起来的主线,也是教师认定的一组课文思想内容的共通之处。学生沿着这条线索展开阅读,逐步丰富深化对“主题”的理解感受,展开听说读写训练。“单元主题好比一根藤,课文好比藤上的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比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以“痛恨战争,呼唤和平”为主题,让学生阅读人教版教材《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篇课文,配套教材《新语文主题阅读》里的八篇文章,《主题式经典诵读》里岳飞的《满江红》、余光中的《乡愁》、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三首诗歌。(《人民教育》2009年第7期)

实际上,这组选文中战争的性质有很大区别,既有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也有给人民带来动乱灾难的非正义战争。选文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感情也不尽相同。用“痛恨战争、呼唤和平”这样一个封闭的主题理解来概括这一单元四篇文章的文化内涵并不妥当。但由此案例可以看出,她所说的“主题”不是一个内容开放、理解多元的研究专题,而是一个在单元导语中就已定型的结论。“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一个知识体系;一个主题,就是学生的一个智慧世界。”(刘宪华《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阅读——主题阅读研究的实践与思考》)学生阅读一组读物,就是在不断地理解、感受、印证、吸收这一既定的结论。拿一篇篇内涵、情感各不相同的文章往一个既定的“主题”里“套”,不符合文章阅读的一般规律,也必然束缚学生的个性化理解。这不是真正的“主题阅读”,不是围绕一个明确的研究主题研读一组相关读物,进行比较分析,建构“哪本书里都没提到过的”个性化的主题理解的高层次阅读活动。

窦桂梅的“主题教学”,强调基于教材主题单元板块式编排,围绕一个个主题探讨如何以教材的一篇带动多篇,尝试在现有教学的基础上进行扩展与提高。她所说的主题教学,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与多个文本的碰撞交融,在重过程的生成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建构的一种开放性教学”。

她使用的“主题”概念,“不是思想主题,不是知识主题,也不是写作主题,而是文化主题,如那些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也许你有这样的感受:学习一篇文章或一部作品时,首先感受到的是人世间的爱恨和冷暖,领悟到的是大自然万物的生命短暂和崇高,欣赏到的是社会历史进程中的神奇和悲欢……也就是说,首先吸引你的是文字中的精神滋养而不是那些语言表达形式。这一个个情感激荡起伏的‘点’,如‘诚信’、‘家乡’、‘成长’,以及对自然的关爱,对弱小的同情,对未来的希冀,对黑暗的恐惧等等,就是一个个主题。”

她又说:这里的“主题”不同于教材编辑中以“主题单元”形式出现的话题——它们仅从内容上加以归类,而忽视了对文本内核的把握和精神生命的关注;当然它也不完全等同于以往所说的思想教育主题、知识主题、写作主题等。“主题教学”以“立人”为核心,由主题“牵一发”,“动”教材知识与能力体系的“全身”——用“主题”串联起那些散乱的“珍珠”,将“听、说、读、写”训练与人文性知识统整起来,构成“集成块”。(2010年5月《人民教育》)

呈现方式上,“主题”表现为富有生命意义的词语。比如“田园”“春雨”“朋友”“信赖”等等。

同样是文化主题,窦桂梅“主题教学”中的“主题”被提炼成了“连接着孩子精神世界、现实生活或者与历史典故、风土人情等有关的‘触发点’、‘共振点’、‘兴奋点’”,比刘宪华对“主题”的理解就更加丰厚,更加开放灵活。

潍坊“主题学习”沿用了人教版、苏教版语文教材单元主题中的“主题”概念,又进行了适应性改造。

李希贵说:“‘语文主题学习’说来非常简单。因为教材,不论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按照单元编排,每一个单元无论从内容还是从教学重点、难点上,基本上都有明确的主题。比如某一单元5篇文章,从内容上看全是写老师,或从写作方法上看都是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形象,这就是主题。”

内容上“有明确的主题”,比如写老师的,是内容题材相同,表达的思想内容相同、相近或密切相关。围绕这样的“内容主题”展开阅读活动,旨在丰富深化对主题内涵的理解。教学重点、难点上“有明确的主题”,如他后面所说的`细节描写、形象刻画等,可称之为“训练主题”,旨在研读借鉴文章写法。

他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理解似乎过于狭隘。阅读理解的方法策略也是重要的“教学重点、难点”,也可以成为“训练主题”。比如小说、诗歌、戏剧的阅读与散文、议论文、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策略就有明显不同。课改前人教版老统编教材单元训练重点,阅读、写作几乎各占一半,“一边读一边想”“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句子的含义”“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等等,都是阅读方面的训练重点。

这一点姑且不论。潍坊“主题学习”中的“主题”是由教材单元主题(内容主题与训练重点)转化而来的。如果没有明确的研读专题,仅仅围绕同一内容主题展示阅读,与一般的拓展阅读没多大区别,算不上真正的“主题阅读”。如果依据内容主题、训练重点提出了明确的研读专题,并围绕该专题展开阅读训练,就成为真正的“主题阅读”了。

昌乐县教研室高雪山培训课件中说——

v 主题学习:通过阅读主题指向的阅读集合,在反三归一地感性阅读中获得理性认识和情感体验的一种语文学习方式。

v 阅读集合,如:读出从某篇课文出发点的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内容、同一出处等的作品的“集合”;读出运用了同一体裁、写法、语言风格的作品“集合”;读出能够诠释某种表达规律的作品的“集合”,……

他所说的“阅读主题指向”,指的大概就是研读专题;“同一作者、同一背景、同一内容、同一出处”,“同一体裁、写法、语言风格”,“某种表达规律”等,都只是组织读物单元的具体方式。有了研读专题作明确的“指向”,就是潍坊人所说的“主题引领”,真正的“主题阅读”就开始了。

因此他才特别强调:“主题阅读”不是一般的“拓展阅读”。后者强调的只是文章间的关联,追求的只是“量的增加”(如“海量阅读”);而前者关注的是阅读“质的变化”。

他列举的铺垫储备式阅读(前置性阅读)、比较探究式(比较式阅读)、拓展练习式(拓展阅读)、专题探究式(专题阅读)、主题阅读式(群文阅读)五种单元教学设计方式,有些具有明显的主题阅读性质,如“比较探究式”“专题探究式”;有些本质特征尚不分明,与一般的拓展阅读似乎没多大区别,如前置性阅读、拓展式阅读。他所说的“群文阅读”虽然也称之为“主题式阅读”,但如果仅仅是围绕一个内容主题选择一群文章放在一块读,没有明确的研读专题,也不能算作主题阅读。

主题阅读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我个人理解,它既不是教材单元中的原始话题,也不是单元导语中已经定型的固定结论,而应是基于教材文化主题和训练重点而提出的研读专题,是一个开放的、能够形成多元理解的研究命题。它既可以倾向于内容理解的训练,也可以倾向于表达方法的领悟学习,内容理解、形式感悟两条线或明或暗,相互交织,最终实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融合统一。学生带着这样的命题研读一组选文,建构自己独特的理解,促进生命成长的同时,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仍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四组教材为例,《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四篇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原始话题,从不同的视角反映了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和渴望。苏联卫国战争,中国抗日战争,都是反抗侵略的正义战争。战争给孩子们带来磨难,也促进了孩子们的成长。《夜莺的歌声》中的勇敢少年,小英雄雨来,都是战争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他们渴望和平,但也不惧怕战争,为了保卫和平、保卫家园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后两篇课文,集中反映现代儿童对非正义战争的痛恨,对人类和平的热切期盼。面对“战争与和平”这样一个庞大、复杂的原始话题,根据教材选文的特点,我们可以提炼出“战争中的孩子们”这样一个研读专题,引导孩子们通过研读四篇课文及相关读物,建构自己对战争与和平的理解,并进而学会阅读这类选文,领悟其中的表达方法。“战争中的孩子们”就是一个开放的研读专题。战争中的孩子们是怎样生活的?战争给孩子们究竟带来怎样的影响?你从中感悟到什么?作者又是如何记述战争中孩子们的生活,如何表达他们的思想感情的?你可以从中学到什么?——孩子们可以发散开去,选择自己的研读角度,形成自己的理解认识,并从中学习阅读和表达的方法。这样的主题阅读无论对孩子们的生命成长还是语文素养提高,都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l “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主题阅读

语文“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也有“主题”这一概念。这里的“主题”概念一般在两个层面使用:

第一个层面,是大单元主题教学体系构建的层面,特指每组教材选文反映的思想内容主题、文化主题、生活主题,与人教版教材单元主题的概念使用相一致。单元主题既是教材组织选文的主线,也是读写诵资源整合的核心线索。围绕人教版单元主题,整合课内外资源,构成“读写诵一体化”的大单元主题教学体系,加大读写训练容量,整体提升单元教学效益,正是“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本质特征。学生围绕同一主题阅读学习一组选文,不断丰富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感受,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时,扎扎实实地落实单元读写训练重点,完成语文本体性目标,促进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第二个层面,是大单元主题教学实施层面,特指每课教学的核心任务。大单元主题教学特别强调以主题选文为载体,以语文本体性内容为主线组织单元教学,每课教学都要紧扣单元教学目标,围绕单元读写训练重点,精心提炼“自学导航”中的核心任务,一课一得。这里的核心任务,就是每课教学的研讨专题,或是侧重阅读理解训练,或是侧重领悟表达,类似于潍坊主题学习的“语言训练点”,但往往更为集中,能起到牵一发更动全身的作用。有两种情况:

1.单独阅读一篇文章时,这个研讨专题就是这篇课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如姬军霞四年级上册第六组《搭石》一课的自学导航:“读读课文,用‘ ’划出描写‘看得见的风景美’的语句或段落,用‘~~’划出描写‘看不见的人物心灵美’的语句或段落,圈出关键词语,反复品读,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其核心任务是划出相关语句,圈出关键词语,反复品读体会课文,是一种比较单一的批注式阅读训练。

2.围绕同一专题研读两篇以上文章时,它就是主题阅读的研讨主题。同样是《搭石》这一课,先让学生通过阅读《搭石》一文感悟“用鱼骨图整理阅读感受”的方法,再让学生迁移运用这种方法阅读《买上帝》。“如何用鱼骨图整理阅读感受”,既是将课文阅读与带入文章联系起来的“带文联系点”,也是阅读这两篇文章的研讨专题。阅读理解这两篇文章,主要就是感悟这一阅读策略,培养有效整理阅读感受的能力。虽然是先后分两步阅读的,但也可以看作是围绕同一研读专题展开的主题阅读活动。

再如张莺莺五年级下册第二组《冬阳 童年 骆驼队》一课,核心任务是“浏览课文,划出最能触动你的语句或段落,反复读一读,看看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在旁边做好批注”。老师先指导学生围绕这一要求阅读林海音这篇文章,再带文阅读高洪波的《陀螺》,课文阅读中感悟阅读方法,带文拓展中迁移运用方法,也是围绕同一训练专题分步进行的主题阅读。

姬军霞六年级下册第六组《难忘小学生活之成长的足迹》,先让学生“认真浏览《难忘的启蒙》《老师领进门》两篇文章,想一想作者通过哪些具体事例再现老师的品格,作者受到哪些启蒙,在文中标出来”;再让学生“快速浏览《新来的王老师》《作文上的红双圈》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又是侧重从哪些方面写老师的”,则是更为典型的主题阅读,研读主题就是从读学写,感悟文章“从哪些方面写老师”的方法,为学生回顾自己小学生活、构思收藏自己成长足迹的文章做铺垫。

张新霞几次执教单元导读课,都是比较典型的主题阅读课。比如三年级上册第八组单元导读课,要求学生“快速浏览本单元四篇课文,想一想:课文各写了一件什么事,想告诉我们什么?作者是怎样写的?画出单元学习导图”,研读主题相当明确,而且是一下把几篇课文都放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学、互学完成学习任务。

别以为主题阅读难度太大,只能在中高年级进行,低年级也可以。庞永琪二年级下册第二组单元导读课,要求学生“小组合作,说说每篇课文都写了什么人、什么事,填写单元导图”,不就是围绕一个研读要求阅读一组课文吗?核心任务就是粗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填写有框架的单元学习导图,是低年级略读训练的积极尝试。

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几种课型,恰好对应了人类阅读活动的四个层次。单元导读课,主要是第二层次的检视性阅读,是粗略地读懂一组课文的训练。整体识字课,除了利用选文语境识字,还是第一层次的基础阅读训练,关注文章的字词句,读懂文章的基本大意。读写指导课,专注于一篇文章阅读时就是分析式阅读,围绕核心任务以文带文、群文比较时就是主题阅读;从一篇文章中感悟写法时是分析式阅读,几篇文章比较阅读感悟写法时就是主题阅读。自主阅读课,是综合应用阅读方法策略自主阅读的课型,一般开始都有检视性阅读环节,然后或是基础阅读,或是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水平自由选择。

大单元主题教学的优势之一,就是通过不同课型的巧妙组合,体现阅读训练的层次性、全面性、综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升。

l 回到语文学习的原点

再来看看李希贵的一段话——

“我们以前有过不少教改,也有过很多阅读材料和书籍,但大都放到课外。根本原因在于教材学习占用了太多时间。

语文教学不要精雕细刻,每句话都挖地三尺,每个词语都挖得冒出火星。通过例题举一反三,是理科学习方式。语文学习应该反三归一,通过大量阅读,从量的积累到质的突破,最后感悟点什么。读得多了,积累丰富了,感受、认识慢慢就深刻了。”

这段话批评的“举一反三”式,正是叶圣陶先生一直倡导的语文学习方式。叶老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上册,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年8月第一版第152页)

叶老说得不对吗?我们多年来用这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不是很有效吗?

举一反三,反三举一,两种观点究竟谁更有道理?

都有道理,但适用的范围不同。举一反三,更适合听说读写技能训练;反三举一,更适合语言文化的阅读积累。二者都是语文素养成长的必要途径。

举一反三的“迁移式”,反三举一的“积淀式”,各有其针对性,也各有其优势。语文教改要摒弃非此即彼的线性思维,辩证地理解各种看似对立的观点,从中提取合理内核为我所用。遇到困惑时,最好把大脑暂时清空,回到语文学习的原点,想想我们自己是怎么学习语文的,哪些方法策略最有效;然后再对各家观点逐一辨析,用自己的眼睛分辨是非曲直,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

学别人的经验,建构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事情,创自己的品牌,这样才不至于迷失自我,做盲目“跟风”的牺牲品。

“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创立之初,我们认真研究了各家各派的观点,吸取了潍坊主题学习“反三举一、注重积累、量中求质”的核心理念,又继承了传统语文教学“举一反三”式技能训练的宝贵经验,补上了主题学习理论上的短板;我们借鉴了刘宪华“新语文主题阅读”单元整体规划的课型组合思路,以“教会学生自主合作学习”为核心,构筑了自己的大单元主题教学体系。

今年暑假,我们又进一步解放思想,引入了深圳“八岁能读会写”改革经验,在低段语文教学内容顺序、教学策略上动了大手术,让低年级语文教学更符合低段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并尝试用电脑写作、网络交流突破低段写作训练的瓶颈。低段语文大单元主题教学将呈现出全新的面貌。

这一学期,我们将在写作教学领域开辟新战场,从“低年级写话、中年级写段、高年级写篇章”“记叙文写景记事记物写人”等传统习作训练套路中彻底突围,回归儿童写作的原点,遵循儿童生命成长与生命表达的规律,以儿童生命成长主导活动为主线,构筑大单元主题教学创想写作的基本框架。

我们的观点是,儿童是天生的创想家。儿童的生命表达从一开始就不只是传统意义上的“习作”,更不以完成老师布置的“习作”任务为目的。用现行的“习作”训练套路,很难激发儿童生命表达的原始冲动,很难从根本上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历史难题。儿童的每一次生命表达都是独一无二的创作,每一位儿童的生命表达也都具有独一无二的生命特征。是现行的“习作”训练套路,把儿童当作拼装组合文章的机器,用固定的程式、僵死的技法将儿童生命表达的独特创想抹平,催生了一篇篇言不由衷的“假习作”。指导儿童生命表达,应以唤醒儿童生命表达的原始冲动为起点,以儿童生命表达的年龄特征为基本序列,以儿童生命成长主导活动为主要内容,搭建起儿童创想写作的新体系。

要更正人们对“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的惯常理解。阅读积累越丰厚,下笔作文越有根底,这话没有错,但不能理解简单化。“读书破万卷,下笔若有神”是有条件的,二者不是必然的关系。阅读积累量的增加,未必能促进下笔表达质的提高。阅读积累转化为下笔表达的有效资源,需要一个中间过渡转换环节。而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的,就是儿童的生命体验与生命感悟。只有当阅读积累与儿童现实生活中的生命体验、生命感悟融为一体,转化成儿童生命表达的原始脉冲的时候,阅读积累才真正转化成儿童表达的有效资源,在表达冲动的驱使下“潜意识”地流泻出来。指导儿童生命表达的关键,就是充分关注儿童生命成长本身,引导学生从生命成长的主导活动中积蓄生命体验与感悟,以阅读积累滋养、提升儿童的生命体验与感悟,唤醒儿童生命表达的原始冲动,指导学生用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高质量地表达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感悟。传统“习作”训练中的句式、段式、章法、修辞训练,都应该“化有形为无形”,服从于儿童生命表达的自然需要!

回归原点,是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势的好办法。

引入潍坊主题学习,是滨城区语文教改划时代的大事件,将彻底打破语文教学多年来按部就班教课本、一篇课文教三个课时的僵化模式,引领教师走进全面开放的改革时代。“读写诵一体化”大单元主题教学也将在比较借鉴中取长补短,获得更加优越的发展机遇。区教研室功德无量!

衷心祝愿主题学习健康发展!也希望“读写诵一体化”盟校老师以更加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借鉴主题学习的宝贵经验,不断丰富完善自己的实践策略!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阅读教学设计8

初中古诗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为学生创设适宜教学情境,深度挖掘文本内涵,针对性布设训练内容,强化学生个性学力塑造,让学生在品读中感知文本内涵,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实现语文认知的健康成长。

一、更新情境,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情境创设时,教师不妨从几个方面给出考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激发效果。首先,可以播放一些传统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其次是音乐伴奏下的古诗名句教学,增加文学色彩,引发学生思考;还可以展示传统文化的图片、故事、名人传奇等材料,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望江南》学习时,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阳关三叠》,并吟诵李清照的《醉花阴》。教师发动学生诵读《望江南》,并展示诵读效果。学生在音乐中展开准备,很快就找到节奏感。学生诵读情绪、节奏把握都有明显提升。为丰富学生认知效果,教师发动学生搜集思念方面的古诗句,学生参与热情很高,很快就给出一些经典名句:“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教师对不同群体学生表现都给出肯定评价,学生个性学习热情被点燃,学习认知自然丰富起来。

教师先利用多媒体播放古曲,有效渲染了气氛,然后由古诗名句引导,将学生带入特定情绪之中,让学生在音乐背景下进行诵读训练,学生学习逐渐找到切入点,感知进入佳境。最后让学生搜集相思方面的古诗名句,给不同群体学生都带来思维启迪,拓宽了学生学习视野。

二、个性引导,提升学生阅读频度

古诗文教材内容中包含众多传统文化因素,为不同群体学生带来丰富学习契机,教师要深入古诗文教材之中,利用不同群体学生传统文化认知特点,引导学生展开古诗文学习,也可以收到良好启迪效果。

《出师表》学习时,教师让学生课前搜集诸葛亮的相关信息,学生都准备非常充分。课堂展示时,学生信息储备非常丰富。有传说故事、有人物传记、有历史史料,特别是民间传说,将诸葛亮神化了,学生对这些内容也非常感兴趣。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的传奇故事:诸葛亮不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还精通兵器阵法。传说他的八阵图相当厉害,这是诸葛亮对付曹魏的重要武器。这个八阵图,其实是诸葛亮一种操练步兵战车搭配的方法,就是让步兵在战车周围,以乱石堆成石阵,按照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据说可以挡住精兵十万。这个八阵图是大阵套小阵,大营包小营,与周易是分不开的……还有学生讲述诸葛亮“空城计”的故事、“七擒孟获”的故事,课堂学习气氛热烈起来。

诸葛亮是传奇人物,民间传说众多,教师从这个角度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学习顺利切入,并在信息整合展示中形成了多元认知。

三、创优训练,实现学生认知成长

古诗文学习时,教师以学生个性学习基础为教学设计点,利用多种训练形式,展开个性教学引导,也可以给不同群体学生带来更多认知输入机会。利用表演形式展示文本、筛选文本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对文本展开赏析,从不同视角展开教学设计,为学生全面掌握古诗文内涵创造机会。

《愚公移山》是一则寓言故事,学生大多对故事情节非常熟悉,教师这样设计:《愚公移山》具有神话色彩,而且充满浪漫主义情调,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寓言故事重点是阐述一个道理,联系已经掌握的寓言故事,说说这样设计的作用。我们生活中要遇到很多事情,往往一个寓言故事就可以我们茅塞顿开,你能找出具体的实例吗?学生依照教师训练设计展开热烈讨论。特别是针对最后一个问题,学生探究兴趣颇大。有学生说:我性格比较内向一些,情感也比较脆弱,遇到一点小挫折就非常难过。有一次不小心将手机摔坏了,我心疼的吃不下饭,爸爸说: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我想想也是,既然已经坏掉了,我再怎么难过也于事无补了。也有学生说:我有浮躁的毛病,做什么事情都不能坚持,老师经常教育我要有“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精神,才能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我感觉老师说得非常对,无论做什么都需要有坚持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事情也做不好的。

教师给学生布设训练任务时,具有极强的观照意识。神话、寓言故事等,给不同学生群体带来思考机会,促使不同群体学生对古诗文有了更为深刻的感知和体验。

阅读教学设计9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

【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大林和小林》《小山雀学本领》。

【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导入谈话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们还认识他们吗?

2.师:看来大家都非常喜欢童话故事,它那动人的故事情节、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让我们感受真、善、美,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童话世界,去感受童话的魅力吧!板书题目

二、主题回顾

1、 同学们,从第三组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2、学了这些课文,我们对童话有所了解,那么什么是童话,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三、学习童话《大林和小林》

1、(出示课件)过渡:同学们都知道,张天翼是我国著名的童话作家,他写过许多童话故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张天翼写的一篇童话故事《大林和小林》(板书题目)

2.(出示课件) 请同学们拿出阅读材料,自由读阅读材料一《大林和小林》,边读边想:文章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3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回答。

4、(出示课件)快速浏览文章内容,同桌讨论:

(1)、在路上,大林和小林为什么哭得那么伤心?

(2)、怪物想吃掉大林和小林,他们用什么办法逃走的?

(3)、你喜欢大林还是小林?为什么?

(4)、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收获?

联系生活: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困难,这个童话给了你什么启示?

指名回答,教师总结(出示课件)全班齐读

我的感悟:

我要学习小林,做一个勤劳、勇敢的孩子,遇到困难,要学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过渡 :同学们,大林和小林的故事让我们明白,要做一个勇敢、勤劳的孩子,下面的这个故事小山雀学本领,又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呢?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四、(出示课件)学习童话《小山雀学本领》

1.请大家自由阅读《小山雀学本领》,边读边想:

(1)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

(2)你有什么启示?

2、指名说

3、师小结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诗朗诵 《神奇的世界》

1.过渡: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和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它让我们梦想成真!它把我们 带进了一个充满幻想的神奇的世界。(出示课件)《神奇的世界》

六、作业

1、好书推荐:张天翼的《秃秃大王》和《宝葫芦的秘密》

2、课下写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

板书:

美丽的童话世界

大林 懒想当富翁,不想工作

胆小 不动脑筋

小林 勤劳 热爱劳动

勇敢 机智

阅读教学设计10

一、教学目标:

1、思想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逐步树立环境保护意识,鼓励学生积极付诸行动,我真希望。

2、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文中省略号的作用。

3、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方法,从而了解句子意思的能力。

(2)培养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的内容,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渗透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入手体会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渗透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四、EPD渗透点:

通过课前的社会小调查、课上的学习、讨论,渗透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使学生明白环境的发展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应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

五、教学辅助手段:

黑板画、电脑课件、电脑、投影

六、教学步骤与教学活动设计

阅读教学设计11

新课程改革理论将教学的本质定位于交往,把教学过程理解为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关于文学类作品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的探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小说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和提高,着眼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最优化组合,需要教师向更深、更新的领域开拓教材的研究价值。一方面,发现那些有意义、学生能研究的问题,为教学设计提供坚实的支持;另一方面,开展“学情”调查,把握学生最近发展区,确定引导学生实现发展的措施,使提出的问题是体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是学生跳一跳能够摘下的“桃子”。学生的“定位”明确了,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时设计问题,就能有的放矢,策划学习过程也能把握“共同”与“自由”的平衡。比如,教学《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经过大半节课堂时间的讨论,学生基本理解了老舍为什么要把祥子放在烈日和暴雨下写的原因。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景物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可以追问:“是否自然界的‘雨’本身就带有刚才大家所说的恶毒的感情呢?”这一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回忆以前学过的课文里还有哪些写雨的。让学生背诵朱自清的《春》中“春雨”一段,回忆《金黄的大斗笠》中对夏雨的描写,让学生领悟到“一切景语皆情语”。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着眼于学生的“学”,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设计教师的“教”,只是这种“教”应该服从于“学”,努力追求“学”和“教”的和谐统一。

二、散文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的实质,是把一切学生能做的事情都放手让学生去做,一切学生还不会做的事情教会学生自己去做。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作为教师,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占有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把先前的传授、灌输、复制、宰制变为今天的探究、对话、沟通、民主,珍惜学生的感悟、体验和理解,保护他们的智慧火花,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能。比如,教学《小桔灯》,可以按惯例请学生在自读课文之后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看法。一位学生提出,“‘小桔灯’的题目不好”。说实话,这很可能是备课时教师没有注意到、没有思考过的问题。因此,可以先请这位学生谈他的见解,再请其他支持这一观点的学生补充陈述理由。教师要把他们说的题目“偶遇”“一位小姑娘”“两次见面”等都写在黑板上,询问“有没有人反对他们的意见”。反对的学生自然会分析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小桔灯”的`象征意义等,双方讨论会愈来愈热烈。这时,教师再请学生比较黑板上几个题目,讨论以啥为题最佳。

三、诗歌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力求让学生自主学习,但“自主”不等于“无助”,教师不“包办”不等于抛几个问题,分几个小组,课上课下质疑一下就ba。教师应当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特点,统筹安排从课前、课中一直延伸到课后的教学内容,将学生的才情发挥到极致,让学生的参与面达到最大,让学生的思考面延伸到最广,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比如,学习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这一经典名句时,不直接要学生把“绿”字当作炼字的最高境界来崇拜,而是鼓励学生动一动“绿”字。结果在短短几分钟之内学生想出了十几个词语,并能言之成理:如果作者是一个顽皮的小姑娘,用“戏”更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如果是一对恋人隔江相望,用“吻”更能刻画人物的心情;如果是一个思乡心切的游子,用“去”则更能体现主人的心态;等等。

四、戏剧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探索

在戏剧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中,应该注意运用现代传媒,把戏剧教学与电影、电视结合起来,组织学生观看,写观后感,探究画面上的人物形象与语言文字描述的人物形象的可比点,结合课文内容,对演员的表演进行评议、指暇等。可以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将它改编成舞台剧或话剧,有条件的还可以将它搬上舞台,让改编表演促成学生的深层次阅读。伽达默尔曾说:“与艺术感受相关的是要学会在艺术品上作一种特殊的逗留。”对小说、散文的每一次解读,对诗歌的每一次朗诵,对戏剧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对这些文本的一种特殊的“逗留”,都是一次创造性的感知活动。它能使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聆听与外在感官所接受的完全不同的东西,真正感受艺术的魅力。研究性阅读教学设计有别于传统阅读教学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打破了教师一讲到底的旧格局,给学生充分展示个性的机会,同时培养学生合作竞争的意识。课堂教学也因此呈现新特点,教师专门开辟一个时段作为学生的质疑时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自己所碰到的问题,让学生畅所欲言。因为“过程”在研究性阅读教学中的意义比“解决”更有价值,教师和学生合作探究的一个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课堂上师生间敢于进行思维交锋。学生探究的结果各式各样,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必须作出及时的评价和反馈,在评价中肯定、激励每一个学生,使“成果”碰撞共振,让学生“保持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最大程度地接受评价结果,并在反思中变“结果”为新起点,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阅读教学设计12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

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

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

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

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梦》的写作特点和阅读方法。多元的教学方法虽可显著提高学生对《红楼梦》的学习兴趣,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整本书阅读的执行者,有效的阅读方法才能帮助学生更清晰完整地理解《红楼梦》的内涵。

1.有计划地开展阅读

《红楼梦》对于高中生来说趣味性不强,缺乏教师正确的引导,学生难以选择此类型的书进行整本书阅读。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整本书阅读更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制定切实可行且具体细化到每天的阅读计划。阅读时间可充分利用午饭、晚饭后等休息时间,而不需要占用大量的主体时间段。语文课中可采用上述多元现代化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红楼梦》。

2.精读与略读相结合

精读节奏缓慢,与大脑处理信息的节奏不匹配,虽易于理解所读信息但不利于记忆。而略读是利用人脑的图像超强记忆能力摄入文字,能在短时间摄取大量文字信息,长期坚持,可锻炼优良超宽的视觉感知能力。基于《红楼梦》容量大的特点,可采用略读的方式进行快速阅读。快速阅读前要求学生先阅读有关专家点评、内容梗概,从而抓住重点再进行整本书阅读。而后,可从诗词的角度理解章回的主要内容。而精读,是针对教材中的重要篇章部分,进行全面、深入、精细地理解,掌握篇章结构、情节含义,将宏观的略读与微观的精读有效结合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3.质疑阅读

质疑状态下的学生通过思考、查阅资料,学习兴趣及效率更高,善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从而加深对作品的理解程度。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学生懂得如何提问,这也是使学生终身受益的能力。教师要纠正教育观念,营造出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敢于提问的能力。在鼓励学生质疑时,更要培养学生如何去提出质疑,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在该提出问题的地方提出问题”。在阅读《红楼梦》作品时,应引导学生带着批判的眼光去阅读,并将遇到的疑问拿到阅读课中分小组进行讨论,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红楼梦》的理解更加深入。如在阅读课文《林黛玉进贾府》时,学生若是顺着课文思路阅读会发现林黛玉的处境一直是寄人篱下的。但若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课文,有些学生可能会提出疑问,林黛玉的父亲好歹是地方官,林黛玉为何会身无分文、落魄至此?

(四)阅读参考资料推荐

高中生阅读《红楼梦》,会随着阅读的深入逐渐产生不满足的感觉,老师要及时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让学生进行反复、深入地阅读。以下书目可以建议学有余力的学生自主阅读:作者传记类,如周汝昌著的`《泣血红楼》,樊志斌著的《曹雪芹传》;《红楼梦》其他版本类,如周汝昌先生校订的《石头记》,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文本细读类,如周汝昌著的《红楼梦小引》,王蒙著的《红楼梦启示录》,白先勇著的《细读红楼梦》,欧丽娟著的《大观红楼》,蒋勋著的《蒋勋说红楼梦》,蒋和森著的《红楼梦论稿》,北京大学通识教材《红楼梦十五讲》。参读资料旨在了解时代背景,借鉴名家观点,最终要鼓励学生读出自我。

阅读任务:

任务一:初读理解:在要点导读下通读全书

鉴于《红楼梦》篇幅较长,通读可以放在假期完成,也可以贯穿在一个或半个学期之中,利用课上及课下时间。初读《红楼梦》,学生会遇到各种有形无形的困难,教师在初读课上主要起激趣、引领、疏通和监督的作用。

一方面,教师按章回考查学生对关键情节和人物的记忆与感知,如通过填写阅读清单或在网络平台上设置每天阅读后的任务。任务以考查识记和读取能力为主,检测学生对情节和人物等内容的关注,并鼓励学生整理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疑惑。阅读任务的检测要注意覆盖不同层次学生的学情。当然,也可以进行一些趣味活动,如《红楼梦》知识竞赛。(竞赛题附在文件夹)

另一方面,教师应在学生通读前和通读中穿插必要的导读课,清除知识背景、阅读心态和内容难点上的障碍。要点导读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背景导读。介绍作者“生于繁华,终于沦落”的人生际遇和创作动机。

语言导读。介绍小说口语与古典书面语结合的语言特点,描写不避琐细的写实主义特点。

内容结构导读。可以导读通常被视为小说总纲的前四回,也可以概述性地介绍红楼故事的主要内容线索,作好阅读铺垫。

手法导读。介绍小说呼应设伏、谐音象征、不写之写等重要的艺术构思与手法。

心态导读。告诉学生回到《红楼梦》所处的封建贵族世家的传统中,去揣摩体认人物的心理、思想和言行,进而更合理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命运。

具体而言,初读导读重在交流阅读经验,探索阅读方法。比如,读回目,理清结构及主线。《红楼梦》是章回体作品,其回目犹如小说的“眼睛”,简练工整,精要地概括了各回的主要内容。在整本书阅读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掌握初读回目以梳理整本书内容及主线的方法。可以分别选择了含有贾府环境及运势变化和含有众女儿称呼及命运走向的回目,让学生品读关键词,从而把握小说的网状结构,理清其主线:一是家道中落的纵向主线,小说以贾府为中心,叙述了四大家族由鼎盛走向衰败的过程;二是人物聚散的横向主线,小说以宝黛爱情悲剧为中心,叙述了众多女性的不幸命运。这样引导,避免了老师的强行灌输,既让他们掌握了阅读章回体作品的方法,也让学生在紧咬文本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获取信息。高一学生初读《红楼梦》,会有人产生读不下去的感觉,老师要适当地在尊重学生原生态阅读的自由上,“变着法儿地”带着学生读。“通读”,形象地说,即学生“连滚带爬”地读。《红楼梦》篇幅之长,章回之多,情节之密,人物之众,常常让初读者摸不着头绪,老师可带着学生编写章回提纲,以初知小说内容,梳理故事情节,感知书中人物。

任务二:赏读体验:精心设计活动,丰富阅读体验

《红楼梦》艺术地位独步古今,文化内涵博大丰厚,如何引导高中生在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感受其艺术之美、文化之丰?这需要老师精心布置阅读任务,设计活动,既能整合《红楼梦》的内容和艺术,又能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欲望。

比如可以设计以下系列阅读任务和活动:

1.哭红悲艳处——《红楼梦》人物赏析

(1)活动一:我有我喜欢

小组合作,每一组自主讨论确定本组展示的最喜爱人物。可下载视频,可分享原文,可引证资料,可综述观点,可制作PPT……充分展示“我”心目中最喜爱的红楼人物。此活动旨在利用学生娴熟的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甄别、取舍的过程中关注原著、赏读原文,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锻炼、展示自己,自然提升学生学习信心和参与热情。

(2)活动二:世界是个大观园

要求每位学生根据自己对周围同学、朋友、亲人等的观察了解,为其在大观园中找到最相对应的人物,并说明理由。例如:才情突出者,冠之黛玉;通古博今者,赞之宝钗;勤勉上进者,比之香菱;活跃能辩者,评之湘云;乖巧懂事者,谓之袭人……

此活动旨在通过趣味活动,引领学生重新审读文本、审视自我,实现对原著文本的二次探究解读目标。

(3)活动三:猜猜我是谁

学生每人准备一两段关于《红楼梦》人物描写的文字。文字可以是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也可以是人物的诗歌作品。将准备文字统一书写于小纸条上,纸条统一放置于指定的纸盒内。学生依次随机抽取,现场打开纸条进行答题,猜猜所写人物是谁。

要猜出人物,除了熟悉作品外,更要对人物的性格、心理等有所分析。所以,“猜”是回忆、联想、推断等多种思维活动的综合过程。

2.一场盛大的对话——《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

(1)活动一:表演——笑骂皆是情

学生选择数个经典片段,进行角色扮演,体验文学语言背后的意蕴。

其中有说话巧妙的正面例子。如①指桑骂槐:探宝钗黛玉半含酸(《红楼梦》第八回)。②语意双关:宝钗借扇机带双敲(《红楼梦》第三十回)。③言必有据:秋爽斋偶结海棠社(《红楼梦》第三十七回)。

有说话出错的反面例子。如①错由情生:宝钗偶失误(《红楼梦》第二十五回)。②急不择言:鸳鸯骂嫂误伤人(《红楼梦》第四十六回)。学生在熟悉对白、模拟练习中,逐步体会《红楼梦》人物的说话艺术,感悟说话是一门艺术,出错也是人之常情。

活动结束后,可布置学生再次观看87版和20xx版电视剧《红楼梦》相关片段,对照同学表演,结合原著文字,说说谁的表演最得我心、最得作者心。

(2)活动二:研读——冰山露一角

语言即心理。在“《红楼梦》人物赏析”活动三及“《红楼梦》语言艺术赏析”活动一基础上,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对《红楼梦》人物话语心理做一定的探究。

——袭人进言王夫人,袭人知道什么时候说事半功倍;

——贾芸求职王熙凤,贾芸知道什么方式说目标达成;

——探春劝说贾母,探春知道什么身份说更有效果。

不论是袭人的聪明、贾芸的乖巧,还是探春的懂事,他们都擅于抓住对方的心理罢了。

让学生试着以点评的方式写写,对话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理,课上分享后整理成文。

任务三:研读分析:整合取舍内容,借助资料专题研读

高中阶段开展整本书阅读比初中更进一层的地方在于,应基于审辩思维对人物、情节及主题进行理性分析。阅读不能全靠混沌模糊的感性理解,每一个是非判断或价值判断,都需要理性的、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

《红楼梦》研读课就是通过通读之后的阅读学情调查,师生共同提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在细读研读中增进对作品的理解,在对丰富多彩的红楼人物的感知中,提升形象思维,培养科学分析、解读小说的理性思维。

专题研读的基本思路是从单篇精读到多篇整读。《红楼梦》呈网状交织的结构,但很多章回段落单独拿出来也能自成一个完整独立的艺术天地。如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协理宁国府、晴雯撕扇、黛玉葬花、龄官画蔷、刘姥姥进大观园等。故可先立足重要单篇,了解典型情节中的主要典型形象,再以多个相关单篇构成一组人物阅读专题,形成多篇整合的阅读模式,在更广阔的故事发展情节线上动态立体地理解主要人物形象。

事实上,学生可以也应该寻找最使自己感动的故事、人物、场景进行赏读。鉴于《红楼梦》篇幅太长,把握有难度,教师需要为其提供一个分析的切口和抓手。《红楼梦》作为一部体量巨大、意蕴丰赡的书,具有无穷尽的解读可能,可深可浅。那么,中学生应该读到什么层次?朝哪个方向读呢?这是需要考虑清楚的。也就是说,我们的专题研读设计首先必须基于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意义定位。

教师应在充分尊重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的基础上,划定他们可以达到和应该达到的欣赏解读边界。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考虑小说的“母题”,阅读不能漫无目的,没有方向的思维不可能走向确定;不能宽泛无边,没有边界的思维难以走向清晰;也不能没有焦点,没有聚焦的思维难以走向精确。

比如说将研读《红楼梦》的意义定位为:了解社会世情、感悟真善美爱。了解社会世情,即将《红楼梦》视为一部一定程度上反映或再现封建贵族世态人情、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的作品,以社会的、历史的、文化的眼光去读这部小说。小说呈现的人间百态、众生群像,是我们走进、了解这部作品一个基础性、背景性的内容。感悟真善美爱,即将《红楼梦》的价值重心放在小说传递的真、善、美、爱之上。品评作者在宝黛爱情以及永恒的真善美的大观园中寄托的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审美理想。根据这两点价值定位,可以确定三个专题研读方向及相关精读单篇:

专题1.宝黛钗故事:还泪神话、宝黛初见、黛玉半含酸、静日玉生香、宝玉论亲疏、比戏子事件、共读西厢、黛玉葬花、怒摔通灵、宝钗双敲、诉肺腑、互剖金兰语、黛玉之死

专题2.荣宁府大事:演说荣国府、林黛玉进贾府、王熙凤理家、元妃省亲、宝玉挨打、刘姥姥进大观园、荣国府元宵开夜宴、贾敬之死、王熙凤大闹宁国府、抄检大观园

专题3.大观园琐事:小红遗帕、晴雯撕扇、龄官画蔷、海棠结社、香菱学诗、芦雪广联诗、探春理家、紫鹃试玉、平儿行权、湘云醉卧、香菱学诗、绣春囊风波、晴雯之死

学生至少选择一个专题,重新细读相关章回,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理解性、探究性阅读。教师的任务则是通过提供进阶式任务,在关键处设问,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阶梯1:单篇故事概述,增进对情节和细节的把握。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简述每一单篇的情节概要,进一步厘清人物关系和事件发展的脉络,熟悉并加强对重要细节的记忆,为进一步探究问题做好准备。

阶梯2:模仿红学评点派,根据自己的体会进行批注式细读。教师展示脂砚斋以及晚清名家评点《红楼梦》的案例,要求学生从言行、心理、文法、语言、个性化感悟等角度对某几回进行点评式阅读。

阶梯3:在篇章关键细节处设问,激发学生思考。例如,在人物细微的心理活动处设问。再如,在理解人物的关键点处设问。

阶梯4:设置探究性和开放性话题,在多篇整读、统观阅读下分析人物和情节。例如,在前后比较对照中分析人物。读“黛玉半含酸”和“静日玉生香”两片段。可设问:比较这两个片段中宝黛钗的故事,说说宝玉与黛、钗不同的相处方式,以及黛钗在这两个片段中表现出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再如,整体把握人物的宏观探究题,我们可以设置这样一些开放性问题:

1.黛玉爱哭泣流泪,请梳理黛玉主要有过几次流泪?黛玉是因为什么而流泪?结合专题1相关情节片段分析。

2.以时间点为横坐标,以大概的情感温度值为纵坐标,给宝黛爱情发展画走势图。

3.王熙凤的笑与林黛玉的哭,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试从专题2中王熙凤的几处“笑”来分析其人物形象。

4.专题3涉及贾府贵族生活中衣食住行、省亲、丧葬、迎客、庆生、宴饮等诸多活动,以某一个或某几个片段为例,分析小说是如何表现贾府生活的。

5.结合专题3相关章回,探究为什么贾宝玉那么喜欢和女孩儿“厮混”在一起。

6.贾宝玉有哪些绰号(外号/别称),这些绰号分别反映了他怎样的特点?

以上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一两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探究,形成结论,并在研讨课上分享。

任务四:精读深思,提交综合性读写成果

《红楼梦》中可供开发的活动元素很多,但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目的应是以活动的形式激励和培养学生文本分析、文献阅读、问题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高中阶段的整本书阅读评价应注重培养学生用成文的书面表达对整本书进行鉴赏与评价的能力。《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课程的完结也应以每个学生提交一份综合性读写成果为宜。同样,这一点离不开教师的选题指引。可以提供了五大类写作方向供学生参考:

1.章回鉴赏类

赏析某一个经典章回,如《我看“黛玉葬花”》

《我读“香菱学诗”》《细读“王熙凤协理宁国府”》。

2.人物赏析类

全面地或选定某个具体角度来评价人物,如

《我看黛玉的“小性儿”》《大观园中的少女诗人——我看黛玉之才》《我把宝钗比花》《浅谈晴雯》

《我看凤姐之“辣”》。

3.问题探究类

把对小说中具体细节问题的探究整理成文,如

《贾宝玉为什么赠送给林黛玉旧帕子?》《为什么黛玉视宝玉为“知己”?》。

4.想象创作类

基于小说情节之上的想象类文学再创作,如

《假如我和××生活一天》《我给××当丫鬟/小厮》

(××为《红楼梦》中的人物)。

5.跨文体媒介类

根据自身的兴趣或才能,学生可以将《红楼梦》某一章节改成话剧,或者将某一情节拍摄成微电影等。

综合读写成果是学生终结性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活动课中同样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学生读写完成后,教师应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总结《红楼梦》的阅读经验,并公开展示优秀作品并及积集成册。

特别说明:

一、注意经验的总结和迁移。比如:1.师生应注意将阅读、探究过程中的所感所思重新整理成文字,小组同学相互评分,推举论文魁首。然后小组魁首参与班级论文魁首评比。教师作为特别嘉宾,友情加入推举活动,其文章可作为特别文章,供每位学生阅读。2.阅读经典的文学作品时,重要的文字需要反复读、简单的文字可以复杂读、单一的文字能够多元读。越是经典的作品越是需要反复阅读,这是此次《红楼梦》阅读活动所得的可迁移的阅读经验。

二、注意任务清单和评价量表的编制及使用指导。计划合理,指令清晰,评价指标科学明确对对于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整本书阅读非常重要。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进行编制。

阅读教学设计13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热爱祖国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 推荐文章 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4、生汇报讨论所得。

6、小结。读书方法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阅读教学设计14

一、 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交流会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4、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

指导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四、课前准备:

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设计理念: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学生读书的兴趣。因此,本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由“要我读”变为“我要读”。同时引导学生到图书馆去借阅课外书,并在阅读过程中爱护图书。

六、指导过程:

(一)、导入,激起阅读欲望

师:同学们!今天又到我们课外阅读的时间了,高兴吗?老师给你们出一个谜语: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往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书

师: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一个与书相伴的童年,是充满美好和温馨的。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

学生交流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

师: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阅读-终生的承诺(教师板书课题 )

(二)好书推荐交流活动

师:谁愿意说说多读书对我们都有什么好处?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老师真希望你们天天以书为伴。

师:学校图书室和阅览室是我们课外阅读的基地,是我们学校生活中的一个乐园,你们愿意来这里阅读吗?学校在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还能节省开支为我们选购大量优秀读物,我们能不好好阅读吗?(生齐答:不能)

师:上周老师向你们推荐了一批优秀读物,你们都读完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把自己最近读的书向别人介绍一下,也可以谈谈读后的感想和启发。

1) 小组交流。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小组内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

2) 班内交流。

老师注意到各小组在介绍时,每个人的脸上都是笑眯眯的,老师猜想,你们的书一定非常有趣,而且老师还发现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级最受欢迎的书。

(各小级派代表介绍)

(三)交流读书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读的书中,既有中国的,又有外国的,既有现代的,又有古代的,既有文学方面的,又有科学常识方面。这才叫博览群书呢!有人说:“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既然你们这么喜欢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才能对我们有所帮助?

生:要读健康的,有意义的书。(预设)

师:你说得很对,读书要有选择地读,内容积极、健康向上的书才能对我们有帮助。大家在阅读的时候一定积累了不少读书经验和读书方法吧,谁来说一说,你都是怎样读书的?你有哪些方法?

(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精彩,请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活动中用到刚才提到的的读书方法,将读书的快乐,用我们的笔,用我们的心记录下来,让他成为我们成长道路上美好的回忆。下面老师向你们提几点课外阅读的建议:

第一、培养爱读书的兴趣。

关于读书的好处前面我们已经说了很多了,我们必须养成爱读书的兴趣和习惯。要知道读书不但是一件乐事,也是一件雅事。更是使我们身心受益的事。

第二、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作品。

人有个性差异,喜好也就有所不同。外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豪放的作品,内向的人可能比较喜欢语言风格婉约的作品。不论哪一种类型,有一个评价的标准:当你拿到一本书阅读时,能够很快进入文字,并产生联想、想象甚至创作的冲动欲,就可以断言:这书是适合你的佳作。

第三、精读和略读相结合。

首先我们先了解什么是精读和略读。对重要的文章和书籍,要认真反复读,要逐字逐句地深入钻研,对重要的语句和章节所表达的思想内容还要做到透彻理解。这就是精读。然而,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而书籍却浩如烟海,谁也不可能读完所有的书,更不可能每本书每篇文章都去精读。为了获取更多的知识,更多的信息,又必须读大量的书,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会略读。略读就是大略地读。略读可以增加阅读量。通过略读,可以用较少的时间阅读大量的书刊,从而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获得对有关读物的总的认识,便于以后需要的时候去查找。略读又是精读的基础。通过略读,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知道一篇文章或一本书的基本内容,从而确定它是否须要精读,或哪些地方须要精读。略读为了提高读书速度,通常采用默读的方式。当然,略读也不是读完了事,每次读完毕,也可以回想一下所读的东西,最好用简练的语言概述一下读物内容。只有我们善于把精读和略读结合起来,就能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

第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师:老师把叶圣陶老爷爷的读书方法介绍给你们:

学生读课外书籍要养成习惯。先看序文或作者、编者的前言,知道全书的概况,是好习惯。把书估计一下,预定若干日读完,而且如果能按期看完,是好习惯 。有不了解处,不怕查工具书,不怕请教老师或者朋友,是好习惯。自己有所得,随手写简要的笔记是好习惯。其实说不好的习惯,半途而废,以及眼睛在书上,脑子开小差,都非常不好。

—叶圣陶

第五,做好读书笔记。

师:老师再给你们讲讲怎样写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主要有摘抄型、感想型、归纳型、想像型、评价型等几种。

1、摘抄型:摘抄文章中的格言警句、美词佳句、内容要点,或把文章中精彩的片段,好的开头、结尾,原文照录。

2、感想型:读完一本读物后,结合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对有关问题的认识及感想和体会,提高分析事物的能力。

3、归纳型: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各段(各部分)的小标题。

4、想象型:主要是续编故事,改写故事,发展联想和想象能力,从而培养创新思维。

5、评价型:即评价书中人物,或真或伪,或善或恶;或美或丑等等。

(四)交换图书,认真阅读

下面时间就请同学自由交换各自手中的图书,在交换的时候,顺便向你的同学介绍一下,没有换到自己满意图书的同学,还可以到图书室去选。选好图书以后,请同学们用老师教给你们的方法来读。都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又发现了不少好书,学到了不少好的读书方法,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

阅读教学设计15

阅读目的:让孩子们通过阅读关于狼的故事,来了解狼的多面性,更进一步认识动物的多

面性,打破童话故事中狼凶恶的唯一面貌!阅读材料:《小绿狼》 《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 《一只好狼的故事》推荐故事:《狼王梦》阅读活动:

一、了解群文阅读

二、群文阅读指导

(一)学习《小绿狼》

孩子们,你们见过狼吗?喜欢狼吗?觉得狼应该是什么样的?(相机出示狼的`图片)看来孩子们对狼都有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老师这里有一个关于狼的故事,想和孩子们一起分享分享,你们愿意去看看吗? 1、先请孩子们自己阅读第一篇。(阅读绘本故事)

2、孩子们,故事读完了,你喜欢这个故事吗?在这个故事里你认识了谁?你喜欢它吗?它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觉得它是一只怎样的狼? 3、小结:我认识了一只(

)的狼。(据孩子们的回答相机作出小结)

(二)阅读学习《狼狼》 《狼大叔的红焖鸡》 《笨狼路路》和《一只好狼的故事》 1、老师认识的狼有很多很多,现在也请孩子们去认识认识,看看你能了解几只狼,能不能和它们成为朋友呢?

2、请孩子们自行阅读后面几篇故事。

3、你认识它们了吗?它们都是怎样的?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你们对它们有什么评价呢?

4、集体交流:谁能来说一说你认识了谁?了解了谁? 5、小结:

(三)群文阅读小结 (四)阅读活动延安伸

孩子们,关于狼的故事其实还有很多,每一只狼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不同的人生,试试去读读《狼王梦》吧,或许你还有更多的发现呢!读了之后欢迎再来和我交流哦!

认识自我、接纳自我,看上去容易,实则很困难,因为每个人都会从其他人的反应中来定位自己。你的长相、性格、语言等方面和其他人不一样,就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自信当然重要,但有时又是自负的同义词;相信自己,又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其实也是认识自我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