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绘画书法

浅议绘画中的形式及形式主义论文

摘要:本文通过对昊冠中先生的画中的形式和形式主义进行了一定的分析,肯定了形式在绘画中的决定作用,阐释了形式主义的审美价值及形式主义在绘画中的积极意义

浅议绘画中的形式及形式主义论文

关键词:绘画:形式;形式主义

在现在艺术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的艺术家相互吸收、相互借鉴,寻找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如果说在20世纪中西融合道路上寻找到一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无论从西方艺术角度还是东方艺术角度去审视和欣赏,都能够具有独到的审美情趣的话,那么吴冠中先生的绘画就是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

可以说,吴冠中个性化的形式处理,在70年代前期已经成熟。他为自己的各种意向寻找到相应的形式,这时期的作品中既有对西方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的采集和提炼,又在传统中国画的趣味如何与油画材料结合方面结出了成果,以适合自己的“风筝不断线”的目标。如《崂山松石》(1975)、《崂山山村》(1975)、《崂山新屋》(1975)等。90年代以后,画家在单纯与丰富、纯粹与变化之中,探索着一种富有诗的情趣和视觉张力的绘画表现形式。如《树丛》(1995): 《苏醒》(1995);《点线迎春》(1996)《故宅》(2001); 《白墙与白云》(2002): 《碧玉不雕》(2002); 《长江山城》(2003)等。

“我爱绘画中的意境,不过这意境是结合在形式之中,首先通过形式才能体现。用绘画的眼睛去挖掘形象的意境,这就是我艺术生涯的核心。”

艺术中的“形式”一语,通常出现在“形式与内容”之类的语境中,因为这个术语应用极广、含义多样,对不同的人常常有不同的意指。例如,在雕塑中“形式”可能会指三维作品的外形,而在绘画中则可能是指再现的方式或形象的具象造型,指二维平面上形象的可塑性、可感性和生动性。绘画的形式语言,通常由那些与媒材相关的特殊的内在因素构成。这不仅是线条、外形、色彩、色度、色调、构图,而且更是肌理、刮痕、颜料堆积,以及画面上的笔触等,还包括颜料的表面、滴洒的痕迹和颜料的材料特征。

说到形式,就不得不说到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中,两者密不可分,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形式,在绘画承担着宗教和文学的义务时,形式的结构关系由具体的人物形象和环境道具显现出来,形式结构体现出艺术家在艺术上的内在要求,而内容则是体现内在要求的媒介。在描述性绘画中,形式结构的因素隐藏在具体形象的内部,这是因为在那个历史条件下不可能采用别的手法。但对形式感受极强的画家,他的个性就一定会通过结构从隐藏的背后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来。到了印象派之后,描述性绘画在欧洲艺术的舞台上不再占据重要位置的时候,形式结构才成为直接表达画家感受和个性的'语言。在艺术的发展进入20世纪之后,潮流与主义层出不穷。如果一定要在现代主义绘画诸流派中探寻某种共同点的话,那么对于“形式”之追求可谓一致。一般而言,现代主义者所提倡的形式乃是与自然对立的形式,是抽象而出的简单形式,而不是指综合关系。20世纪的形式主义理论只关注视觉艺术作品本身的结构,关注由视觉而派生的生命之体验,而不仅仅把形式当做所谓“内容”的外衣。

当然艺术中的形式主义和我们所说的一般意义上的形式主义是有本质区别的,一般所说的形式主义是指片面地注重形式而不管实际的作风,或只看重事物的现象而不屑于分析其本质的思想方法。而我们这里所说的形式主义是指文艺创作中的一种倾向。一种强调美在线条、形体、色彩、声音、文字等组合关系中或艺术作品结构中的美学观。它主张审美活动的独立性和艺术形式的绝对化,认为不是内容决定形式,而是形式决定内容。

现代主义在关于绘画的视觉形式理论方面,一般倾向于认同为“形式”即平面的结构关系以及平面的结构关系所升华出来的情感。另外,现代的形式主义理论在对于绘画中的“自然”和“形式”的关系问题上一般倾向于割裂的两元论。很多艺术家都倾向于认为,只要是自然的就不是形式的,或者说只要在绘画里出现了比较真实的自然形,那么它必然会排斥形式。正因为对于“自然”和“形式”关系的割裂,所以绘画中的“自然”常常被排斥在艺术认识的范围以外,而吴冠中先生的画则是把自然与形式有机的结合到了一起,在自然的基础上提取点、线、!面、色彩等所构成的形式感。

在“写实”绘画当中,形式主要体现为三重意义:第一重意义是指被直接给予感觉的东西,或者说是自然给予人的一种直观感受。在这一层次,人们往往依据对于自然形的熟悉程度来直观判断绘画;第二重意义是指各个部分的排列组合的关系以及由这种关系升华出的形式;第三重意义是指构成自然形的元素(诸如点、线、色彩等)及其形成的组合关系。

绘画是一个感觉上的综合体,吴冠中先生的画可以说就是这三重形式的统一体,他的画给我们的感觉很真实,是对自然的真实感受,但是画面的经营是作者根据对物象的各个点、线、面和色彩等的元素进行排列组合,通过这种组合而升华出一种美的表现形式。

参考文献

1、康德著,邓晓芒译.《判断力批判》.人民出版社,2002.12.

2、沈语冰,《20世纪艺术批评一一美术史文丛》.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3.

3、康定斯基著,罗世平、魏大海、辛丽译.《康定斯基论点线面》,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

4、康定斯基著,魏大海译.《论艺术中的精神》.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