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小学《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的课堂实录

语文3.07W

教材: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

小学《口语交际-话须形象才动人》的课堂实录

师生问好,组织上课。

师:老师手中有一片叶子。早上风很大,是我路过校园的时候,从地上捡来的香樟叶。同学们花一分钟时间,用一句话说说你看到这片叶子时的第一感觉。

生1:我想起秋天枫叶浓烈的色调。

生2:这片叶子好像在哭泣。

生3:它像一只棕黄色的蝴蝶在翩翩起舞。

生4:我觉得,这枯萎略带泛黄的香樟叶虽然在某个时间悄然枯萎,但相信他是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萌发。

生5:我想到它的同伴还在风中战斗。

生6: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

师:其他同学会因为那位同学的第一感觉给你带来新的感觉?

生:生4的语言很生动,富有哲理。

师:你能否重复一下这句话?

(生为难,众生笑)

生4:这枯萎略带泛黄的香樟叶虽然在某个时间悄然枯萎,但相信他是在等待下一个春天的萌发。

师:我很欣赏生6“叶子的离开是因为风的追求,还是因为树的'不挽留?”看得出她生活得有诗情。

师:再讲一个故事吧。有一个乞丐,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自幼失明”,每日所得甚少。后来一位诗人路过,给这个乞丐的牌子换了一句话:“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它。”之后,施舍者络绎不绝。诗人究竟用了何种妙药,如此体贴乞丐?

生7:“春天来了,可我看不见它。”引发人的同情心。以情动人。

生8:春天很美,盲人却看不见。

师:是啊,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多美的世界。可惜在盲人的眼里却是一片漆黑,这不能不令人顿生恻隐之心。

师:同学们再欣赏一幅图片。(教师出示罗中立的美术作品《父亲》供学生传阅)

学生很安静。

师:说说感受

生9:我看到了一幅苍老的脸庞,历经风霜,脸上有许多皱纹。我还看到一双目光有些呆滞的眼睛,却显得很深邃。

生10:那双粗糙的手上捧着碗,土黄色的,令人感到生活的艰辛与无奈。

生11:眼里隐含痛苦、悲伤。又似乎藏着无尽的欣慰,永不熄灭的爱的光芒。

师:同学们翻看教材p115,比照文中的描述。

师:男生朗读该段文字,声音放低,深沉一些。

男生读

师:作者何以能将父亲形象描述得如此深刻、感人,又充满悲情?看来语言须形象,首先要——仔细观察(板书)。

师:记得随我们去杭州春游的顾导吗?

生摇头

师:印象不深了。记得我们的旅游车行使在钱塘江畔,透过车窗,座落在月牙山上的六he塔闪过眼际的时候,顾导介绍六he塔景点这样说“六he塔是一座塔,是纪念名叫六he的塔……”

生笑

师:为何而笑?

生12:语言贫乏,所以我们印象不深。

生13:无趣,无法打动人。涉及的知识很少,觉得不满足。

师:那好,看教材p115,看看描述太湖的导游词。女生朗读,声音亮一些,抒情语气浓一些。

女生读

师:什么地方打动你们?

生14:动词运用如“绕、托、伸、咬……”,化静为动,将太湖美景描写得动感十足,如诗如画,十分精彩。

生15:“山如青螺伏水,水似碧海浮动”一句,对仗工整,富有音韵,读来琅琅上口。听来铿锵悦耳 。

生16:与《巍巍中山陵》“城如潜蛇,山如伏鳖”有异曲同工之妙。

师:所言即是啊!

师:如果顾导也如文中描述西湖或者六he塔,你们满足吗?

生几乎齐声: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