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行业范文 > 生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实验两篇

生物2.99W
  生物接触氧化法篇一: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调试

生物接触氧化法实验两篇

一般来说间歇进水也只要保持均衡进水的原则就行,时间上要分配好.接触氧化池

进水经UASB自流进入接触氧化池进行好氧生物处理。

1接触氧化原理

接触氧化技术是一种好氧生物膜法工艺。接触氧化池内设有填料,部分微生物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生长于填料表面,部分则是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二者的特点。

大量实验证明,立体弹性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挂膜速度快,对空气有切割作用,能提高曝气器的氧转移效率,对于接触氧化工艺来讲,是最为理想的填料。本工程选用立体弹性填料。接触氧化工艺中微生物所需的氧通常通过机械曝气供给。生物膜生长至一定厚度后,近填料壁的微生物将由于缺氧而进行厌氧代谢,产生的气体及曝气形成的冲刷作用会造成生物膜的脱落,并促进新生膜的生长,形成生物膜的新陈代谢。

2接触氧化的技术评价

由于填料的比表面积大,池内的充氧条件良好,生物接触氧化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都高于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及生物滤池,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

由于相当一部分微生物固着在填料表面,生物接触氧化法不需要设污泥回流系统,也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运行管理简便;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水流属完全混合型,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对水质水量的骤变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由于生物接触氧化池内生物固体量多,当有机容积负荷较高时,其F/M比可以保持在一定水平,因此污泥产量可相当于或低于活性污泥法。

当接触氧化池体积较大时,很难实现完全混合的水力流态,因此需要在池型结构上进行考虑,为此我们提出一级两段接触氧化池的概念(如上图所示)。

通过对池型布局的改变,可以克服诸如短流、水和填料接触不佳等缺点,从而达到了相应的处理效果。

总结起来,这种布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避免单级单段式的短流现象,保证了水和填料的充分混合;

每段渐次有一个COD浓度梯度,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有机物向微生物细胞的传递,从动力学角度保证了去除效果;

每段的生物相均不相同,从而最大程度保证各自不同的生存环境在一个最佳的位置上。3接触氧化池的管理要点

污水处理站对好氧处理设施的运行管理中,可通过对系统中“泥、水、气”的调节,通过排泥和回流维持系统中合适的微生物数量;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通过人工曝气控制曝气池中合适的溶解氧、使废水均衡地进入系统并具有合适的营养比例,以使系统长期稳定地达标运行。4气——维持曝气池合适的溶解氧

供氧的目的

污水进入天然水体,通过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作用逐渐得到净化。在净化初期,由于生物在氧化分解有机物时的耗氧作用,水体中溶氧水平不断下降。但水中的藻类可利用有机物分解后生成的N、P等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放出氧气;加上水面的复氧作用,使水体溶氧水平逐渐恢复。若有机物污染负荷过高,耗氧过多,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作用会使水体溶氧降到零,这时自净作用即行中断。因此水体的(转载于:g/L时,就可以满足其正常代谢活动。活性污泥以絮体存在于曝气池中,当周围的悬浮物溶氧为2.0mg/L时,絮体中心的溶氧则降至0.1mg/L,处于微氧和缺氧状况。因此,溶氧过低必然会影响曝气池进水端或絮体内部细菌的代谢速率。然而溶氧过高,除了能耗增加外,强烈的空气搅拌还会使絮体打碎,容易使污泥老化。一般认为,BOD在200~300左右,MLSS在2~3/g/L的条件下,曝气中溶氧控制在2.0mg/L左右较为适宜,基本上可满足污泥中绝大多数好氧微生物对溶氧的需要。生物处理系统中溶氧的调节

在本污水处理站中,可通过调节进气量的大小来控制溶氧的高低。通过调节鼓风机出气管道上的旁通管道阀门,控制接触氧化池内的气量大小,从而达到调节溶氧高低的目的。

接触氧化池溶解氧长期的原因有两种,其一为污泥负荷过高,大量的有机物在既定时间内得不到降解;这时需要增大曝气池中活性污泥的浓度。其二是供氧设备功率过小或效率过低,应设法改善。

接触氧化池溶解氧长期偏高,一般是系统低负荷运转,出水水质好,溶解氧过剩。也可能是系统受到有毒物质的冲击,污泥活性受到影响,对氧的需要量减少,出水水质差;可以通过超排(减短有毒物质在系统中的停留时间)或减少进水量分析事故原,进行控制。5水——保持匀质匀量地进水及合适的营养

工业生产中排放多少废水,受纳系统处理多少废水,可在一定程度予以调节。设置调节池,使废水更均衡地进入处理系统,从而避免冲击负荷对后续构筑物的影响。

工业废水处理的营养问题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生化处理系统中的微生物同样需要营养,在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时,水中营养成分全面而且均衡,因此对污泥微生物不存在任何问题。在处理工业废水时,工厂废水成分可能会比较单纯,本工程处理的废水中,营养比例基本合理,由于车间生产废水变化比较大,在处理站运行过程中,当污泥量出现下降趁势,应考虑外加营养。

6泥——改善污泥的质量

出水中悬浮固体由外漂污泥组成,悬浮固体的多少与活性污泥的沉降凝聚性能效果有关,直接影响出水水质。出水中悬浮固体增多,往往是由大块或小颗粒污泥上浮及污泥膨胀造成的。大块污泥上浮

断续见有拳头大小的污泥上浮引起大块污泥上浮有两种情况:一是反硝化污泥,其特点是上浮污泥色泽较淡有时带铁锈色,形成原因是曝气池内反硝化程度较高,含氮化合物经氨化作用及反硝化作用被转化成硝酸盐,硝酸根浓度较高,此时若污泥长期得不到更新,底部污泥因缺氧而使硝酸盐反硝化,产生的氮气呈小气泡集结于污泥上,最终使污泥大块上浮。改进的办法多排泥,降低污泥浓度,还可以适当降低曝气池的溶氧水平。上述措施可降低反硝化作用,以减少硝酸盐的来源。二是腐化污泥,腐化污泥与反硝化污泥不同之处在于污泥色黑,并有强烈恶臭。产生原因为曝气池有死角,造成积泥,长时间厌氧腐化,产生发臭气体,最终使污泥上浮。解决的办法为消除死角区积泥。检查曝气头是否堵塞。

小颗粒污泥上浮

小颗粒污泥不断随出水带出,俗称飘泥,引起飘泥的原因大致可有如下几种。

进水水质,如PH值、毒物等突变,使污泥无法适应或中毒,造成解絮;

污泥因缺乏营养或充氧过度造成老化;

进水氨氮过低,C/N过高,使污泥胶体基质解体而解絮;

池温过高,往往超过40度;

解决办法:查明原因,分别对待,在污泥中毒时应停止有毒废水的进入;缺乏营养、污泥老化和污泥解絮须适当投加营养,采取复壮措施。

cl-浓度太高,泥长不起来?你自己都知道是这个原因。

接触氧化池调试阶段溶氧不能过高,不然影响挂膜,调试阶段最好先是闷曝几天,然后是曝

气一段时间,停一段时间,进水时一定不能曝气,然后逐步将进水周期减小

把一级接触氧化池停止曝气或间歇曝气当水解池或厌氧池,同时将二级接触氧化池的污泥培养起来,再根据实际情况缓慢恢复一级接触氧化池的好氧处理能力。这个与你的调整预处理没有矛盾,可以同时进行。

试水(充水)方式

(1)按设计工艺顺序向各单元进行充水试验;中小型工程可完全使用洁净水或轻度污染水(积水、雨水);大型工程考虑到水资源节约,可用50%净水或轻污染水或生活污水,一半工业污水(一般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2)建构筑物未进行充水试验的,充水按照设计要求一般分三次完成,即1/3、1/3、1/3充水,每充水1/3后,暂停3-8小时,检查液面变动及建构筑物池体的渗漏和耐压情况。特别注意:设计不受力的双侧均水位隔墙,充水应在二侧同时冲水。已进行充水试验的建构筑物可一次充水至满负荷。

(3)充水试验的另一个作用是按设计水位高程要求,检查水路是否畅通,保证正常运行后满水量自流和安全超越功能,防止出现冒水和跑水现象。

4、单机调试

(1)工艺设计的单独工作运行的设备、装置或非标均称为单机。应在充水后,进行单机调试。

(2)单机调试应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a、按工艺资料要求,了解单机在工艺过程中的作用和管线连接。

b、认真消化、阅读单机使用说明书,检查安装是否符合要求,机座是否固定牢。c、凡有运转要求的设备,要用手启动或者盘动,或者用小型机械协助盘动。无异常时方可点动。

d、按说明书要求,加注润滑油(润滑脂)加至油标指示位置。

e、了解单机启动方式,如离心式水泵则可带压启动;定容积水泵则应接通安全回路管,开路启动,逐步投入运行;离心式或罗茨风机则应在不带压的条件下进行启动、停机。f、点动启动后,应检查电机设备转向,在确认转向正确后方可二次启动。

g、点动无误后,作3-5min试运转,运转正常后,再作1-2h的连续运转,此时要检查设备温升,一般设备工作温度不宜高于50-60℃,除说明书有特殊规定者,温升异常时,应检查工作电流是否在规定范围内,超过规定范围的应停止运行,找出原因,消除后方可继续运行。单机连续运行不少于2h。

(3)单车运行试验后,应填写运行试车单,签字备查。

5、单元调试

(1)单元调试是按水处理设计的每个工艺单元进行的,如格栅单元、调节池单元、水解单元、好氧单元、二沉单元、气浮单元、污泥浓缩单元、污泥脱水单元、污泥回流单元………..的不同要求进行的。

(2)单元调试是在单元内单台设备试车基础上进行的,因为每个单元可能有几台不同的设备和装置组成,单元试车是检查单元内各设备连动运行情况,并应能保证单元正常工作。

(3)单元试车只能解决设备的协调连动,而不能保证单元达到设计去除率的要求,

因为它涉及到工艺条件、菌种等很多因素,需要在试运行中加以解决。

(4)不同工艺单元应有不同的试车方法,应按照设计的详细补充规程执行。

6、分段调试

(1)分段调试和单元调试基本一致,主要是按照水处理工艺过程分类进行调试的一种方式。

(2)一般分段调试主要是按厌氧和好氧两段进行的,可分别参照厌氧、好氧调试运行指导手册进行。

7、接种菌种

(1)接种菌种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艺单元,如主要有水解、厌氧、缺氧、好氧工艺单元,接种是对上述单元而言的。

(2)依据微生物种类的不同,应分别接种不同的菌种。

(3)接种量的大小:厌氧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应少于水量的8-10%,否则,将影响启动速度;好氧污泥接种量一般应不少于水量的5%。只要按照规范施工,厌氧、好氧菌可在规定范围正常启动。

(4)启动时间:应特别说明,菌种、水温及水质条件,是影响启动周期长短的重要条件。一般来讲,低于20℃的条件下,接种和启动均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冬季运行时更是如此。因此,建议冬季运行时污泥分两次投加,以每天6000m3为例,建议第一期,在水解和好氧池中各投加12t活性污泥(注意应采取措施防止无机物污泥进入),投加后按正常水位条件,连续闷曝(曝气期间不进水)3-7d后,检查处理效果,在确定微生物生化条件正常时,方可小水量连续进水20-30d,待生化效果明显或气温明显回升时,再次向两池分别投加10-20t活性污泥,生化工艺才能正常启动。

(5)菌种来源,厌氧污泥主要来源于已有的厌氧工程,如汉斯啤酒厌氧发酵工程、农村沼气池、鱼塘、泥塘、护城河清淤污泥;好氧污泥主要来自城市污水处理厂,应拉取当日脱水的活性污泥作为好氧菌种。

8、驯化培养

(1)驯化条件:一般来讲,微生物生长条件不能发生骤然的突出变化,常规讲要有一个适应过程,驯化过程应当与原生长条件尽量一致,当做不到时,一般用常规生活污水作为培养水源,果汁废水因浓度较高不能作为直接培养水,需要加以稀释,一般控制COD负荷不高于1000-1500mg/L为宜,这样需要按1:1(生活污水:果汁废水)或2:1配制作为原始驯化水,驯化时温度不低于20℃,驯化采取连续闷曝3-7d,并在显微镜下检查微生物生长状况,或者依据长期实践经验,按照不同的工艺方法(活性污泥、生物膜等),观察微生物生长状况,也可用检查进出水COD大小来判断生化作用的效果。

(2)驯化方式:驯化条件具备后,连续运行已见到效果的情况下,采用递增污水进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条件,递增幅度的大小按厌氧、好氧工艺及现场条件有所不同。一般来讲,好氧正常启动可在10-20d内完成,递增比例为5-10%;而厌氧进水递增比例则要小的很多,一般应控制挥发酸(VFA)浓度不大于1000mg/L,且厌氧池中PH值应保持在6.5-7.5范围内,不要产生太大的波动,在这种情况下水量才可慢慢递增。一般来讲,厌氧从启动到转入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6个月才能完成。

(3)厌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艺是个复杂的过程,每个工程都会有自己的特点,需要根据现场条件加以调整。

9、全线调试

(1)当上述工艺单元调试完成后,污水处理工艺全线贯通,污水处理系统处于正常条件下,即可进行全线连调。

(2)按工艺单元顺序,从第一单元开始检测每个单元的PH值(用试纸)、SS(经验

目测)、COD(仪器检测),确定全线运行的问题所在。

(3)对不能达到设计要求的工艺的单元,全面进行检测调试,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4)各单元均正常后,全线连调结束。

10、抓住重点检测分析

(1)全线连调中,按检测结果即可确定调试重点,一般来讲,重点都是生化单元。

(2)生化单元调试的主要问题

a、要认真检查核对该单元进出水口的位置、布水、收水方式是否符合工艺设计要求。b、正式通水前,先进行通气检测,即通气前先将风机启动后,开启风量的1/4-1/3送至生化池的曝气管道中,检查管道所有节点的焊接安装质量,不能有漏气现象发生,不易检查时,应涂抹肥皂水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修复至要求。

c、检查管道所有固定处及固定方式,必须牢固可靠,防止产生通水后管道产生松动现象。

d、检查曝气管、曝气头的安装质量,不仅要求牢固可靠,而且处于同一水平面上,高低误差不大于±1?,检查无误后方可通水。

e、首次通水深度为淹没曝气头、曝气管深度0.5m左右,开动风机进行曝气,检查各曝气头曝气管是否均衡曝气。否则,应排水进行重新安装,直至达到要求为止。

f、继续充水,直到达到正常工作状态,再次启动曝气应能正常工作,气量大、气泡细、翻滚均匀为最佳状态。

g、对不同生化方式要严格控制溶解氧(DO)量。厌氧工艺不允许有DO进入;水解工艺,可在10—12h,用弱空气搅拌3--5min;缺氧工艺DO应控制在小于0.5mg/L范围内;氧化工艺则应保证DO不小于2--4mg/L。超过上述规定将可能破环系统正常运行。

11、改善缺陷、补充完善

(1)连续调试后发生的问题,应慎重研究后,采取相应补救措施予以完善,保证达到设计要求。

(2)一般来讲,改进措施可与正常调试同步进行,直到系统完成验收为止。

(1)系统调试结束后应及时转入试运行。

(2)试运行开始,则应要求建设方正式派人参与,并在试运行中对建设方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其掌握运行操作。

(3)试运行时间一般为10--15天。试运行结束后,则应与建设方进行系统交接,即试运行前期污水站全部设施、设备、装置的保管及运行责任由工程施工承包方自行承担;试运行期,则由施工方、建设方共同承担,以施工方为主;试运行交接后则以建设方为主,施工方协助;竣工验收后则全权由建设方负责。

13、自验检测

(1)由施工方制定自验检测方案,并做好相应记录。

(2)连续三天,按规定取水样(每2h一次,24h为一个混合样),分别在进出水口连续抽取,每天进行检测(主要为COD、PH、SS),合格后即认定自检合格。

  生物接触氧化法篇二:生物接触氧化法)

A/O法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一、A/O即厌氧—好氧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二、工艺描述

污水经格栅去除水中粗大的悬浮物及其它杂质后,进入调节池进行水量水质的混合,以使后续的厌氧处理能够稳定运行,污水从调节池进入厌氧水解池,从这一阶段开始就是本工艺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所谓的A/O,在厌氧状态下异养菌将污水中的淀粉、纤维、碳水化合物等悬浮污染物和可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有机酸,使大分子有机物分解为小分子有机物,不溶性的有机物转化成可溶性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与此同时,异养菌将蛋白质、脂肪等污染物进行氨化,游离出氨(NH3、NH4+),当这些经缺氧水解的产物进入好氧池进行好氧处理时,好氧池内悬挂有生物填料,在充足供氧条件下,生物模上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质进行进一步降解,自养菌的硝化作用将NH3-N(NH4+)氧化为HO3-,通过回流控制返回至厌氧水解池,在缺氧

条件下,异氧菌的反硝化作用将NO3-还原为分子态氮(N2)完成C、N、O在生态中的循环,污水再通过后续的沉淀、过滤,然后就可以达标排放。

设计要点:

A:厌氧水解池采用上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形式,设计水力停留时间为2~4小时。

厌氧池下部为污泥床区,污泥床厚度通常控制在1~1.2M之间,

进水系统可采用脉冲进水中阻力布水系统,底部设布水沟,保留污泥不沉积底部,呈悬浮状态。

B: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之间的一种污水处理工艺。池内设有填料,微生物一部分以生物膜的形式固着于填料表面,一部分则以絮状悬浮生长于水中,因此它兼有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的特点。曝气系统可采用鼓风或射流曝氧增氧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投资及运行成本)。

A/O法的主要特点是:适应能力强;耐冲击负荷;高容积负荷;不存在污泥膨胀;排泥量非常少;具有较好的脱氮效果。

由A/O法衍生的A2/O、A3/O污水处理工艺,原理上是相似的。

标签:两篇 氧化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