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教材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一个问题的反思

教材1.75W

中午在研究教材时,发现一个问题。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教材中一个问题的反思

在课本的第54页课后练习:设计了一个实验,以验证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弹性形变。课本给出的实验设计是:在一个玻璃瓶灌满水,将一根细玻璃通过一个带孔的橡皮塞插入玻璃瓶中。保证装置的气密性情况下用手捏厚玻璃瓶,就可发现细管中的水面升高了。根据教材的设计本意我们可以理解它是认为细管中水面高度的变化代表了厚玻璃瓶发生的形变。这种实验方法原理是将一个微小的变化通过转换法转换成一个明显的其它现象来加以显示,本实验是希望将玻璃瓶的在外力的作用下发生的微小形变通过细玻璃管中水柱高度的变化来显示。

单从本实验来看好象没什么问题,但我忽然想起在2010年武汉市中考中出现过的一个题目。题中也是一个玻璃瓶,也是一根细管通过瓶塞插在装有半瓶水的玻璃瓶中,也是用手握住玻璃瓶,也是发现了细玻璃管中的水柱上升了,然后题目问道,这个设计中如果将玻璃瓶中的水装满,就可以制作成了物理学中的一个什么仪器?然后中考中给出的答案是温度计。

将这两个题目合在一起,我们就会发现,其实题目设计的操作过程基本是一致的,最终现象也是完全一致的,但在最终细管中的水柱为什么上升这个问题上给出的.答案是完全不同的,一个认为是力的作用使瓶被压缩,瓶的容积缩小使水柱上升,另一个认为是因为手温度高,然后通过热传递使瓶中水温度上升,然后水受热膨胀所致。

一个是人教版教材中出现的答案,一个是武汉市中考中出现的答案,应该说二者对于我们一线的教学而言都是一个权威,但真相只有一个,究竟是哪一种答案更为合适?

通过查阅资料,反复揣摩我认为武汉市中考中出现的答案应该更合适。玻璃瓶是钢性较强的,用手捏发生的变形是非常微小的,几乎可以忽略。也就是说用手捏玻璃瓶使细管中水柱上升高度应该很小,几乎用肉眼看不清。验证这一点可让人带上厚厚的手套再做一下这个试验,这时即使用力捏水面也很难发现细管中水柱有升高的。

不知同行对这个问题持何种态度?期盼有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