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谷

位置:首页 > 校园范文 > 语文

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语文1.95W

《曹刿论战》,《左传》春秋时期 左丘明

中考复习古诗文阅读题目

精要笔记:

1、本文记叙了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了取信于民和正确地把握战机才能取得战争胜利的道理,中考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八)。

2、课文刻画人物形象.紧扣中心精心剪裁,详略搭配得当。以简短的对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人物形象

3、取胜的原因:战前的政治准备——取信于民;抓住进攻的时机——“彼竭我盈”之时;抓住追击的时机——“辙乱旗靡”之时。(军事上抓住时机、后发制人。)

(06广安非课改)

阅读文段D,完成38—43题。(15分)

文段D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38. 用“/”标出下列句子朗读时的语音停顿,并将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公 与 之 乘。战 于 长 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2分)

战于长勺_____________ 公将鼓之_____________

公将驰之_____________ 遂逐齐师_____________

40. 下列句子“之”的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 ( )。(2分)

A. 公与之乘 B. 公将鼓之 C. 公将驰之 D. 登轼而望之

41. 选段主要使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通过_______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_____描写刻画了曹刿卓越军事家的形象。(3分)

42. 联系全文看,本文所写的事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3. 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2分)

答:

答案:38. 公/与之乘 战/于长勺(1分) 鲁庄公与曹刿共坐一辆战车,(齐鲁两军)在长勺交战。(2分) 39. 在 击鼓 驱车(追赶) 于是 40. B

41. 记叙 语言、动作 42. 长勺之战 鲁庄公十年 长勺 43. 例如:①我们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切不可莽撞行事。②对事物的正确判断应建立在仔细观察、周密分析的基础上。(答到一点即给2分)

(06哈尔滨)阅读《曹刿论战》选段,回答9——12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窀ゴ右病!惫?唬骸拔??癫??ジ壹右玻?匾孕拧!倍栽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丁!惫?唬骸靶〈笾???洳荒懿椋?匾郧椤贰倍栽?:“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9解释选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福: 狱:

10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

小惠未?蹋?窀ゴ右病?/p>

11曹刿认为战争取得胜利的先决条件是什么?(2分)

12选文写乡人对战争的冷漠态度何鲁庄公的见识浅陋是为了反衬曹刿的

和 。(2分)

答案:9 福:赐福,保佑 狱:案件 (各1分,共2分)

10 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 (2分)

11政治上取信于民 (2分)

12爱国热情;深谋远虑

(06湖州)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9题。(8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蹋?窀ゴ右病!惫?唬骸拔??癫??ジ壹右玻?匾孕拧!倍栽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病!惫?唬骸靶〈笾???洳荒懿欤?匾郧椤!倍栽唬骸爸抑?粢病?梢砸徽健U皆蚯氪印!?/p>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 )

②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 )

1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3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9.阅读全文,说说曹刿的“远谋”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答案:17.参与 古代祭祀用的祭品 18.略 19.从战前、战时和战后三方面回答

(07河南省非课改)

(一)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二)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①者胜,上下同欲②者胜,以虞③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④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故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节选自《孙子·谋攻》)

注:①用:使用。 ②同欲:目标一致。 ③虞:戒备,准备。 ④将能而君不御:将帅有才能,国君不干涉。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公将鼓之 鼓:

(2)既克,公问其故 克: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2分)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为什么要“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这表现了曹刿什么样的特点?(2分)

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得胜利印证了语段(二)中的一些说法,请选择其中一个简要说明。(2分)

参考答案17.(1)击鼓(1分) (2)战胜(1分) (共2分)

18.我看见他们的车辙印混乱,望见他们的军旗倒下,所以追击他们(2分)

19.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担心齐国有埋伏) 表现了曹刚沉着、冷静、谨慎的特点(一问1分。共2分)

20.①鲁庄公对曹刿言听计从,可谓“将能而君不御” ②鲁国君臣一心,可谓“上下同欲” ③曹刿在选择进攻和追击的时机上审时度势,可谓“知己知彼”(答出其中一个方面即可。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能言之有理也可。2分)

(07仙桃市)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蹋?窀ゴ右病!惫?唬骸拔??癫??ジ壹右玻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文公伐原①,令②以三日之粮,老师笔记《中考总复习笔记:古诗文阅读(八)》。三日而原不降,公令疏军③而去之。谍④出曰:“原不过一二日矣!”军吏以告,公曰:“得原而失信⑤,何以使人?夫信,民之所庇⑥也,不可失也。”乃去之,及孟门⑦,而原请降。(《国语·文公伐原》)(12分)

【注释】①[原]原国,姬姓小国。②[令]限令。③[疏军]撤兵。疏,散、撤。④[谍]刺探军情的人。⑤[信]信用。⑥[庇]庇护,即赖以生存。⑦[孟门]原国地名。

8.解释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又何间焉( ) (2)公令疏军而去之( )

9.下面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2分)

A.可以一战 何以使人 B.得原而失信 登轼而望之

C.其乡人曰 门人弟子填其室 D.令以三日之粮 闻寡人之耳者

10.翻译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1.文段理解。(6分)

(1)甲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的“ ”和鲁庄公的“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语作答)

(2)甲乙两文都是写战争的,但从战争阶段的角度来看有所不同,甲文写的是,乙文写的是 。

(3)甲乙两文都强调政治上 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条件,文中都有反映这一重要思想的典型句子,如甲文中的画线句,乙文中的“”这一句。

参考答案

(一)8.(1)参与 (2)离开,离去。(2分。每小题1分,意对即可。)

9.B(2分)

10.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要以实情判断。(或: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 2分。直译或意译均可,酌情评分。)

11.(1)远谋 鄙 (2)战前准备(或:战前谋划、条件准备) 战争过程(或:战争经过及结果) (3)取信于民(意近即可) 夫信,民之所庇也,不可失也。(或答“得原而失信,何以使人?”或将两句齐答,均可)(6分。每空1分。)

(07镇江市)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曾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来?蹋?窀ゴ右病!惫?眨骸拔??癫??ジ壹右玻?匾孕牛?倍栽唬骸靶⌒盼存冢?窀ジR病!惫?唬骸靶〈笾???洳荒懿欤?匾郧椤!倍栽唬骸爸抑?粢病?梢砸徽健U皆蚯氪印!?/p>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乙]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①济。司马②日:“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日:“君子不重③伤,不禽二毛④。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馀⑤,不鼓不成列。”

子鱼曰:“君未知战。?偷孝拗?耍???涣校?煸尬乙病W瓒?殴闹??灰嗫珊?犹有惧焉。且令之?驼撸?晕岬幸病K浼昂?V⑦,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若爱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Б嗫梢病!?/p>

【注释】①既:尽。 ②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指子鱼。 ③重(chóng):重复,再次。④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⑤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宋襄公是商朝的后代,商亡于周。⑥??qíng)敌:强敌。 ⑦胡?(gǒu):很老的人。 ⑧??chán):杂乱不整齐,此指不成阵势的军队。

12.解释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弗敢专也( ) (2)忠之属也( )

(3)遂逐齐师( ) (4)阻而鼓之( )

13.翻译下面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曹刿认为“肉食者I鄙,未能远凛”。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2分)

15.造成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不同结局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16.曹刿和子鱼在作战思想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回答。(3分)

答案:12.(4分)(1)独l叶(2)尽力做好本分的事(3)追赶,追击(d)击鼓(进军)(答对一个1分)

13. (2分)火火小小的案件,我虽然不能一一了解清楚,也一定根据实情米处理。(“狱”、 “以”翻译不正确的分别扣1分,语句不通顺的扣1分)

14.(2分)战前鲁庄公的“鄙”表现在把战争取胜的希望寄托在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保佑上。(意思对即可。若谷原文“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和“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则不给分:若答这两句的翻泽,给1分。)

15.(2分)长勺之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在于鲁庄公取信于民,并能听从曹刿的指挢;泓水之战火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宋襄公自以为是,不接受子鱼的正确意见。(意思对即可)

16.(3分)不设统一答案。相同点1分,举例各1分。示例:相同之处是两人都重视观察敌情,善于捕捉有利战机机。曹刿选择“齐人三鼓”后的时机发动进攻:子鱼主张“其米既济”的时机发动进攻。

(07泰安市)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乙)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晒①之日“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7.解释加点的词。(4分)

肉食者鄙 忠之属也

故不暇顾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

8.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9.甲文写战争,乙文写治国,但都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共同的道理。请写出你的理解。(4分)

(07温州市)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El:“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蹋?窀ゴ右病!惫?眨骸拔??癫??ジ壹右玻?匾孕拧!倍匀眨骸靶⌒盼存冢?窀ジR病!惫?眨骸靶〈笾???洳荒懿欤?匾郧椤!倍匀眨骸爸抑?粢病?梢砸徽健U皆蚯氪印!?/p>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又何间焉 (2)公将鼓之

(3)遂逐齐师 (4)望其旗靡

18.补出下列句子中括号里省略的内容。(2分)

(1)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 )分人。”

1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20.曹刿认为鲁国“可以一战”的条件是什么?(3分)

答案:17.(I)参与 (2)击鼓进军 (3)追赶、追击 (4)倒下

18.(1)刿(曹刿) (2)之(它)

19.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竭尽了。

20.取信于民。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